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雅宏
論文名稱: 王闓運(1833-1916)的政治思想與活動
指導教授: 陳華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歷史研究所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王闓運政治思想帝王學
相關次數: 點閱:4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王闓運(1833-1916)為學界公認的晚清大儒, 亦為清末民初身負朝野眾望的一位知識分子。惟前人研究都以著重王氏的經學成就, 詩文造詣, 以為通經返古; 而王氏因功名不成, 仕途不順, 退而著述; 春秋公羊學即是他的政治思想。惟參照王闓運的一生經歷, 並非只是故紙堆裡的學究; 而是具體將他跳脫儒家正統以外的帝王學, 運用在政治方面的活動; 曾自許「春秋表僅成, 幸有佳兒傳詩禮; 縱橫計不就, 空留餘韻滿江山」, 與他著書利說的春秋經大異其趣。
    綜觀王闓運的政治活動, 早年游幕肅順, 縱橫權貴, 得聞祺祥故事; 其後究心兵法, 兩度出入湘軍幕府, 交遊湘帥中興名臣。王氏兩番受挫後, 並非消沉, 雄心仍在, 轉為地方性的事務參與。中年往來四川, 湖南兩地, 設帳主講於尊經書院, 思賢講社, 船山書院, 以師者身分建構人際網絡, 與朝野故舊互通聲氣, 熟稔時局, 洞若觀火。老年歷經江西學堂改制事件, 湖南立憲運動等, 有意施展; 暮年經改朝換代, 被稱遺老, 因緣際會, 北上進京出掌國史館, 遊走復辟與共和之間, 到達一生權位名望的顛峰, 原本欲有所作為, 無奈環境所迫, 最後黯然返鄉, 結束傳奇性的一生。
    本文從政治活動著手, 具體探討王闓運的政治動機與思想。限於早年經歷資料不多, 側重於中晚年後的人際網絡與心境轉變。本文撰寫的用意, 並非對王闓運的歷史定位翻案, 而是將當時王氏行止的另一面向描繪出來, 期望能參悟王氏的政治思想, 乃至於帝王學的要義。同時也對著墨這類影響力較大的地方性知識份子, 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回顧 3 三、 問題意識 5 四、 章節架構 7 第二章 生平與思想淵源 第一節 家世與教育 10 第二節 交遊 17 第三節 居處 20 第四節 政治思想淵源 24 第三章 咸同年間政治思想與活動 第一節 王闓運與肅順(1859-1860) 30 第二節 王闓運與中興名臣(1854-1872)34 第三節 暫隱衡山(1864-1877) 40 第四節 復出再談洋務(1870) 44 第四章 光緒年間政治思想與活動 第一節 尊經書院時期(1878-1887) 49 第二節 船山書院與湖南維新運動(1891-1898) 54 第三節 江西學堂改制事件(1903-1904) 58 第四節 君主立憲與帝王之學(1905-1911) 61 第五章 民國初年政治思想與活動 第一節 共和肇造的遺老(1912-1913) 66 第二節 首任國史館長(1914) 70 第三節 洪憲帝制(1915-1916) 76 第六章 結論 80 徵引與參考書目 84

    徵引與參考書目

    一、史料
    1.王代功述,《清王湘綺先生闓運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初版。
    2.王森然,《近代名家評傳》,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3.王闓運著,馬績高主編,《湘綺樓詩文集》(詩、文、湘軍志、王志、箋啟、說詩、聯語),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
    4.王闓運,《湘綺樓日記》,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
    5.王爾敏編,《袁氏家藏近代名人手書》,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
    6.朱傳譽,《王湘綺傳記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1975年。
    7.李肖聃,《星廬筆記》,長沙:岳麓書社,1983年。
    8.李伯元,《南亭筆記》,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9.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年。
    10.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年。
    11.黃 濬,《花隨人聖盦摭憶》,上海:上海書局出版社,1998年。
    12.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3.曾國藩,《曾文正公手書日記》,上海,中國圖書公司,1909年。
    14.《湖南歷史資料》編輯室:《湖南歷史資料》,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
    15.楊 圻,《江山萬里樓詩鈔》,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16.劉靜波主編,《楊度集》,北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17.楊 鈞,《草堂之靈》,長沙:成化書局,1928年。
    18.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19.趙爾巽等,《清史稿•儒林傳》,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20.蕭月高,〈宋芸子先生傳〉,《國史館館刊》1:2,1948年。
    21.劉禺生,《世載堂雜憶》,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22.薛福成,《庸盦筆記》,台北:廣文書局影印本,1981年。

    二、專書
    1.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2.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3.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4.何漢文、杜還之,《楊度傳》,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4.吳相湘,《晚清宮廷實記》,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
    5.胡平生,《民國初期的復辟派》,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
    6.彭明輝,《晚清的經世史學》,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
    7.楊世驥,《辛亥革命前後湖南史事》,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8.蕭 艾,《王湘綺評傳》,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9.龔鵬程,《近代思想史散論》,台北:東大圖書,1991年。

    三、一般論文
    1.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新史學》14.4,2004年。
    2.王繼平,〈論近代湘人的湘軍情節〉,《湘潭學報》,1995第1期。
    3.吳志鏗,〈王闓運的夷務思想〉,《師大歷史學報》18,1990年。
    4.吳伯卿,〈記近代大儒與奇士王闓運〉,《湖南文獻》6:2,1978年。
    5.馬積高,〈略論王闓運其人與其詩〉,收錄《湘綺樓詩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
    6.周秋光,〈論湖湘文化的近代化開端及其標志〉,《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期,1989年。
    7.楊念群,(楊度與帝王之學),《二十一世紀》21期,1994。
    8.楊華山,〈肅順新論〉,《中國近代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7。
    9.汪辟疆,〈王闓運傳〉,《國史館刊》2:1。
    10.阮文達,〈王湘綺與湘軍志〉,《春秋雜誌》2:3。
    11.羅石補,〈曾國藩目為狂妄的王闓運〉,《春秋雜誌》10:3。
    12.王覺源,〈王壬秋挽曾國藩〉,《忘機隨筆》,台北:陽明出版社,1958年。
    13.和 重,〈由湘綺樓日記探論王湘綺〉,公保月刊,1975年。
    14.左舜生,〈文人兼經師的王闓運〉,《中國近代史話初集》,台北文星,1966
    15.〈Wang Kai-Yun〉,《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 an China》III ,
    Columbia University,1970年。
    16.高伯雨,(王湘綺自負霸才),《大成》4期,1974年。
    17.陳恆昇,〈今文學家的開山祖師-王闓運〉, 《春秋》13:3。
    18.胥端甫,〈王湘綺與尊經書院〉,《民主評論》11:2,1960年。
    19.徐一士,〈王闓運與湘軍志〉,〈李慈銘與王闓運〉〈王闓運與肅順〉《一士類稿》上海:古今出版社,民國33年再版。
    20.高拜石,〈王湘綺推崇胡林翼〉,〈湘綺老人的綺事〉,《南湖錄憶》第一集,台北:達昌出版社,1965年。
    21.薛子奇,〈我所親見之王壬秋〉,《薛子奇先生旅臺遺稿》,1967年。
    22.李得賢,〈曾國藩與王闓運〉(湘軍志與湘軍記補論),《文史雜誌》6:2。
    23.袁司濤,〈如是我聞王湘綺〉,《湖南文獻》9:4,1981年。
    24.錢基博,〈王闓運先生評傳〉,《現代中國文學家》,台北:明倫出版社,1969年。
    25. 〈王湘綺與洪憲〉,《魚千里齋隨筆》卷二。

    四、學位論文
    1.吳月美,《王闓運觀世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2.吳明德,《王闓運及詩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3.洪妙娟,《葉德輝的政治思想與活動》,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4. 黃中興,《楊度與民初政治(1911-191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5. 魏怡昱,《王闓運春秋經思想》,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