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蓓莉
Lin, Pei-Li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國際交流之個案研究---以君子國小為例
A Cas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Elementary Schools ---Gentleman Element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林志成
Chih-Cheng L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國際交流國際教育個案研究
外文關鍵詞: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ase Study
相關次數: 點閱:15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為:一、闡述君子國小國際交流的發展歷程;二、探討君子國小國際交流的活動成效;三、探討君子國小國際交流可能的問題以及轉化策略。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與訪談法探究君子國小國際交流發展之之個案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進一步擬定訪談大綱,並以君子國小之行政人員、老師、學生、家長為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最後依據文獻與訪談分析結果,綜合整理,提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共計以下六點:一、君子國小國際交流發展有以下特點,包括交流性質從觀光性轉變為教育性、交流內涵從多樣性到主題性、交流的範圍從寄宿家庭擴展到學校班級、交流的工具逐漸融入高科技產品、交流觸角逐漸擴展到幼稚園。二、君子國小國際交流在學生部分的成效包括有建立學生認識世界的國際觀、鍛鍊學生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文化交流的特色專長、訓練學生與人交往的互動藝術、增進學生溝通發表的外語能力。三、君子國小國際交流在教師部分的成效包括了建立教師處理國際事務的概念與能力、學習他國文化的特色精華。四、君子國小國際交流在學校整體部分的成效包括了延伸國際視野課程的深度與廣度、製造學校亮點展現學校特色、開啟更多元的國際交流管道。五、君子國小國際交流所遭遇之問題包括了國際交流的範圍僅限於極少數學生、國際交流的經費有限缺乏補助、國際交流的深度因語言能力而受限、國際交流的形式無法有完全的自主性。六、君子國小國際交流所實施之轉化策略包括了建立機制讓國際交流的效應擴大以及尋求各方協助讓活動更加順利。
      本研究對辦理國際交流學校提出以下建議:一、國際交流需具備主題性;二、國際交流需具備外語力;三、國際交流需以學生為本位;四、國際交流兼重在地化到全球化;五、國際交流需要行政和教師共同合作。本研究對教育主管行政機關提出以下建議:一、持續辦理國際教育知能研習;二、建立公平合理的補助機制。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are: first, elaborating o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Gentleman Elementary School;second, 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implementation;third, explor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transformed strategies of its implementation .
    This research was a case study conduct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s as well a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Gentleman Elementary School. Based on the result of literature reviews, the research moved forward to conduct the outlines of interviewing, and proceeded the in-depth interviews targeting on the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of this school. Finally, the research consolidated the analysi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results.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following six conclusions: first,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n Gentleman Elementary School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nature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sightseeing into educative tour, the content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variety into topicality, the participants have been expanded from home stay families to classes, and the schools visited has expanded to kindergartens;second,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are as bellows: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view,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iving, building up a professional specialty, learning how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thir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are as bellows: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and the abilities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learning the advantages of foreign cultures;fort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ool are as bellows: deepening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view ,displaying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and opening up more chance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fifth, the difficulties of its implementation are as bellows: the limits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shortage of funds,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and the restricted independency;sixth, the transformed strategies of its implementation are broadening the effects and searching for more assista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five suggestions for schools under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re proposed. Finally, two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are proposed.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際教育的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國際交流的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5 第二節 研究情境 6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探討 77 第一節 君子國小國際交流發展歷程 77 第二節 君子國小國際交流之成效 98 第三節 君子國小國際交流所遭遇之問題 130 第四節 君子國小國際交流所實施之轉化策略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1 第一節 結論 141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 152 壹、中文部分 152 貳、英文部分 156 附錄 158 附錄一 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計畫 158 附錄二 教育部協助及支援國際教育計畫 160 附錄三 99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實施計畫 163 附錄四 君子國小國際月特色課程教學設計大綱 168 附錄五 2011福岡亞太兒童會議臺灣區代表遴選計畫 170 附錄六 2011年赴日與葉子小學交流之學童甄選辦法 175 附錄七 教育部及所屬機關學校因公派員出國案件處理要點 176 附錄八 承辦學校版訪談大綱 179 附錄九 家長版訪談大綱 181 附錄十 學生版訪談大綱 18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大前研一(2005)。全球舞臺大未來。臺北:培生。
    大前研一(2006)。無國界的世界---民族國家的終結。李宛蓉譯。臺北:立緒。
    教育部(2010)。99年度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開始報名囉﹗2010年12月1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3523
    日本傳統文化的堅守與變通。新華社。2010年12月22日取自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30/6611665.html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11版)。臺北:五南。
    左逢源(2010年12月)。臺南市崇明國小推動國際教育方案簡介。「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余碧芬(2008)。國際教育旅行的願景與發展。港都文教簡訊,143,4-6。
    吳季昭(2010年12月)。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實例探討。「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吳清基(2010)。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2010年5月31日取自http://www.edu.tw
    吳翠玲(2010年11月)。國際交流與國際教育。「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吳靜芬(2008)。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亞洲文化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淑珍(2010年12月)。國際教育知能研習:國際交流。「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李岩勳(2008)。全球教育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從臺灣到越南」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沈宥廷、潘道仁(2010年12月)。國際交流實務分享。「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林巾秀(2009)。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教部從中小學扎根。財經文化周刊,2010 年5 月30 日,取自http://dgnet.com.tw/articleview.php? sub_id=116&product_id=1628&article_id=2603&issue_id=551

    林文通(2010年11月)。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與行動。「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發表之投影片,國立中正大學。
    林全義(2010年12月)。國際交流(二)。「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林志成、林翠玲(2009)。桃園縣國際英語村體驗學習的功能、省思與展望。載於《邁向國際航空城 發展教育新紀元》(頁273-287)。桃園:桃園縣政府教育處。
    林明地(2010年12月)。國際教育目標在學校本位國際教育的落實與檢視。「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林海清(2003)。全球化與教育發展的省思。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14,31-48。
    林海清(2006)。全球化對本土化的衝擊與省思。現代教育論壇,14,410-430。
    邱玉蟾(2010年11月)。國際教育理念分析。「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柯錦玲、王淳民(2010)。以ePal網站進行跨文化合作學習之探討。CNTE2010 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2010年5月30日取自http://cnte2010.cs.nhcue.edu.tw/pdf/www/index.html
    孫治本(2009)。全球化浪潮下傳統文化的再省思-跨國學術合作可能帶來的刺激。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0(3),130-137。
    高雄市教育局(2010)。「2010年高雄市國際教育嘉年華會」記者會。2011年1月1日取自http://www.10000.tw/?p=11275
    孫碧芳(2010年12月)。學校國際化。「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張永欽、陳冠英(2010年12月)。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實例探討。「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張顥騰(2010年12月)。國際教育與課程融入。「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政策白皮書(2008)。2010年4月28日取自http://2008.ma19.net/policy4you/education
    教育部(2008)。臺灣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摘要與內容大綱。2010年5月31日取自http://www.epa.ntnu.edu.tw/980922-1022/resume.pdf
    教育部(2010a)。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實施計畫。2010年7月1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3256
    教育部(2010b)。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心議題 玖「兩岸與國際教育」記者座談會。2010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85044&ctNode=5630&mp=1
    許立昌(2010年1月12日)。竹市國小英語中外師協同教學研討會。臺灣新聞網。2010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dewey.com.tw/topic.php?TopicID=56
    郭玉慧(2004)。肩負改革任務,全校動起來。載於「91年標竿一百—九年一貫推手」,62-65。基隆:基隆市政府教育局。
    陳文詠(2008)。國際文教交流之我見。國教之友,589,30-34。
    陳文團、溫明麗(2006)。後現代狀況下的全球教育。教育資料集刊,31,265-294。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江松(2003)。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對多元文化教育知覺與實踐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伯璋、盧美貴(2000)。學校教育實驗的理念、困境與前瞻:以臺北市立師院實小「校本課程發展」為例。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主辦(2000),「學校教育實驗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4-69。
    陳伯璋、薛曉華(2001)。全球在地化的理念與教育發展的趨勢分析。理論與政策,15(1),49-70。
    陳季鈴(2005)。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全球視野認知與影響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偉泓(2010年12月)。學校本位課程如何融入國際教育。「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陳祥麟(2008年11月27日)。國際教育扎根 374校響應。國語日報,第2版。 2010年5月29日取自http://intra.tpml.edu.tw/study/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2199
    陳雅慧(2007)。空檔年 一個漂亮的人生頓號。2010年12月22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5&id=3539
    湯瑪斯.佛里曼(2007)。世界是平的(楊振富、潘勛譯)。臺北:雅言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年)
    黃乃熒(2009)。臺灣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之行動建構。教育資料集刊,42,1-24。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楊惠芳(2009)。國中小國際教育 開設第二外語。臺北市教育e周報第410期,2010年5月29日取自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90810061750JXC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9)。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2010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4946
    臺北縣教育局(2009年3月16日)。臺北縣國際教育交流特色彩虹學校時代來臨。臺北縣新聞網。2010年4月22日取自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acc-acc/article/view?aid=4070
    臺北縣教育局(2010年6月3日)。建安國際遊學三部曲---新加坡拉丁馬士學校。臺北縣新聞網。2010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01988
    劉永順(2006)。臺灣推動高中職校學生國際教育旅行的現況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87-108。
    劉淑芬(2003)。職場中個人隱性工作知識分享之前導研究。產業論壇,1(5),47-64。
    劉慶仁(2006)。英國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87-108。
    劉慶仁(2008)。與國際接軌從教育做起。2010年5月29日取自 http://www.ced.ncnu.edu.tw/
    劉慶仁(2009)。中小學國際教育的展望。2010年4月1日取自  http://163.20.14.1/~jack/98hnps/980416&7intereducation/980417internaled/meeting/980417internaled.htm
    潘瑛如、蔡錫濤(2008)。迎接全球化時代:全球教育的面向及內涵。研習資訊,3(25),121-128。
    蔡大立(2003)。臺灣地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現況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淵全(2002)。竹師實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15,91-120。
    鄭淵全(2005年05月)。學校課程發展之行動與省思。「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師生研究成果發表暨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蕭英勵(2008)。我們要結婚了――執行資訊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專案計畫之經驗分享。國教之友,589,35-43。
    賴炫光(2006)。國民小學全球化現況與學校競爭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中。
    龍應台(2005)。請問雅典在哪裡? 談臺灣的「國際化」危機。2010年11月15日取自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report/lonin/94031710.htm
    謝麗雪、周宜瑾(2008)。國際文教交流之反思。國教之友,589,21-29。
    顏佩如、曾偉証(2009)。從全球教育觀點看我國教育部「全球視野」教育政策。載於桃園縣教育處主編(2009)。邁向國際航空城、發展教育新紀元桃園縣教育處教育論文集(頁90-107)。
    鐘鼎國(2010年12月)。學校國際化。「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發表之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貳、英文部分
    American Forum for Global Education. (2003). Guidelines for global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education: Challenges, culture, connections. Retrieved Feb. 3,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 globaled.org/.
    APCC (2010, October 20th ) . What’s APCC?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cc.gr.jp/e/.
    Best, J. W. & Kahn, J. V. (2006). Research in education (10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Carnoy, M. (2000).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tructing. Pari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lanning.
    Corrine, G. (1999). 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An Introduc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Grant, S. R. (2001). Cultural determinism as a reactionary force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7), 47-49.
    Hanvey, R.G.(1976) An attainable global perspective. New York: Center for Global 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
    Merryfield, M. (1995). Teacher Education in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84601.
    Tikly, L. (2001).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postcolonial world:Towards conceptual framework.Comparative Education,37(2),151-171.
    Tye, K. A. & Kniep, W. M. (1991). Global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7), 47-49.
    Wolcott, H. (1990)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