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慶偉 Ching-Wei Hsu |
---|---|
論文名稱: |
台灣中小企業推動TPM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Promoting TPM for Small-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黎正中
Chang-Chung Li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6 |
中文關鍵詞: | 中小企業 、全面生產管理 、關鍵成功因素 、設備總合效率 |
外文關鍵詞: | Small-Medium Enterprise, 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 |
相關次數: | 點閱:10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經營環境的遽變,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受到勞動力短缺、勞動成本上升、設備逐漸朝自動化、精密化發展等因素影響之下,致使中小企業競爭優勢喪失。然而,由於設備逐漸朝自動化、精密化發展,一旦設備發生故障或引起事故,將直接影響企業在生產上的重大損失。所以,為強化企業體質、改善企業結構、邁向自動化、合理化的最佳利器之一,是徹底實施TPM活動。
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已推行TPM活動的中小企業而言,在TPM的推動方面,多數樣本廠商認為以『高階主管的領導與參與』、『自主保養活動』、『企業文化背景』、『健全的推動組織』、『管理階層領導支援體制』等五個構面,對於中小企業在TPM活動的推展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其次,在推行TPM的營運績效上,所獲得的績效改善最易反應在『品質』、『生產力』、『交期』等三個構面項目,並且認為在TPM活動的支柱上以「自主保養」、「計畫保養」、「品質保養」、「安全、衛生與環境管理」、「教育訓練」等五大支柱較適合中小企業推行的模式。另外,透過Pearson相關分析與檢定結果,得知在已推行TPM活動之中小企業的TPM關鍵成功因素對TPM的推動與營運績效間具有高度的相關(r=0.775)與顯著性。
然而,對於未推行TPM活動之中小企業廠商而言,未來如果要推行TPM活動時,應先做好5S活動,方能在TPM的成果與績效上有所斬獲。而對於有接觸過TPM樣本廠商而言,多數認為「自主保養」、「計畫保養」、「品質保養」、「安全、衛生與環境管理」、「教育訓練」等五大支柱較適合中小企業,這也與已推行TPM活動之中小企業廠商看法相同。所以,顧問公司可以針對上述5大支柱先行導入,可避免TPM推動的阻力。
最後,對於不管是否有推行TPM活動的中小企業廠商,如果能加強對TPM的認知度將有助日後TPM活動推動與提高各項TPM營運績效的改善。也唯有「全員對TPM的認知、共識和全力以赴」,持續不斷的改善,才能改善企業的經營體質,使企業脫胎換骨,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1]小川久雄,「特集 中小企業TPM-作業綜合效率的提案」,講義資料,日產汽車。
[2]日本設備維護協會編著,新TPM加工組立篇,中衛發展中心,1996。
[3]中國生產力中心網站,2001。
[4]中華經濟研究院,「突破經營瓶頸:中小企業如何提升市場競爭力」,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8。
[5]中衛發展中心TPM部,「管理•監督人員的自主保養和個別改善」,課程講義,1998。
[6]中衛發展中心TPM部,「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簡介,2000。
[7]中衛發展中心,「TPM活動的推廣者之一:JIPM」,中衛簡訊,第106期,31-41頁。
[8]中衛發展中心,「推動全面生產保養計畫」,87、88、89年度專案計畫書,經濟部工業局。
[9]中衛發展中心,「中小企業產業聚落集體輔導計畫」,89年度專案輔導計畫書,經營部中小企業處,1999。
[10]中衛發展中心,「中華民國第一屆全面生產管理(TPM)月大會資料」,會議資料,經濟部工業局,2000。
[11]白勢國夫,現場幹部TPM實務,中衛發展中心,1996。
[12]李同德,「異業競爭分析與策略-以石英元件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1999。
[13]呂素姮,「國內製造業導入TPM活動之現況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98。
[14]邱元錫,「探討台灣TPM之推動與績效」,國科會專案,NSC87-2213-E-324-006,1997。
[15]高福成,TPM全面生產保養推進實務,中衛發展中心,1995。
[16]徐慶偉,「TPM倍增工廠自動化效益」,工業自動化,第11期,4-13頁。
[17]陳青,「TPM之推行方法」,品質管制月刊,第28卷,第11期。
[18]張紂微,「台灣中小企業導入TPM之模式探討」,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2000。
[19]張遠茂,「全面生產保養管理之應用與效益探討:以TPM得獎廠商為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1999。
[20]梁鴻民,台灣中小企業之經營,寶山文化,1996。
[21]馮修源,「推行TPM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2000。
[22]蔡炳程,「以全面生產管理(TPM)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2000。
[23]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民國八十九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2000。
[24]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站首頁,1999。
[25]本研究問卷調查所得資料。
[26]Barnard, C. B.(1976), Farm Planning and Control, 2th ed., Cambridge New York.
[27]Boynton, A. C. and Zmud, R. W.(1984), "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25, No.4.
[28]Ferguson, C. R. & Dickinson, R.(1982),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for Director in the Eighties", Business Horizions, May/June, pp14-18.
[29]Rockart, J. F.(1982),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Executive:A CSF Perspectiv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24, pp.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