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光隆 CAI,GUANG-LONG |
---|---|
論文名稱: |
鋁合金、不□鋼無氧銅的電子引發釋氣(ESD)研究 |
指導教授: |
劉遠中
LIU,YUAN-ZHO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理學院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
畢業學年度: | 78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鋁合金 、不□鋼 、無氧銅 、電子 、釋氣 、一次電子 、二次電子 、微分能譜 |
外文關鍵詞: | (OFHC-COPPER), (ESD), (PRIMARY-ELECTRON), (SECONDARY-ELECTRON) |
相關次數: | 點閱:8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的目的,主要在敘述電子引發鋁合金、不□鋼與無氧銅(OFHC copper) 表面釋氣
的研究結果。實驗過程同時包括建立超高真空系統與俄歇電子能譜儀(Auger electr-
on spectrometer, AES) 。實驗時系統真空度為7×10 torr, 而研製的俄歇電子能
亦儀,可以藉著微分能譜清楚地分析表面元素。在電子引發釋氣實驗中,發現鋁合金
、不□鋼和無氧銅的主要釋氣為H 、CO、CH 與CO 等幾種氣體,同時也發現質量數
為28的譜線,除了CO外也有N 的貢獻。由AES 分析,試片表面確實有N 的訊號。入射
電子能量在200eV∼2 KeV範圍所引發的釋氣率η對三種試片都是ηH 〉ηCO/N 〉η
CH 〉ηCO 而且三種試片釋氣率的數量級皆相同, 用AES 分析發現表面的C,O 訊號非
常大,氧以氧化物存在表面,碳以石墨態存在表面。由於試片加溫對表面有清潔作用
,所以烘烤後氫的釋氣率降低3 倍,CO的釋氣率下降5 倍,而鋁試片CO的釋氣率更下
降30倍。電子撞擊試片引發釋氣的原因有熱效應和量子效應兩種,實驗發現所使用的
電流密度,熱效應並不明顯,用理論諸表面溫度上升不超過3℃,造成釋氣的主因是量
子效應。實驗結果也發現當入射電子能量較高時,電子引發釋氣的貢獻主要來自一次
電子(primary electron); 而釋氣率會隨入射電子束角度增加而上升的原因,可能來
自二次電子(secondary electron)的貢獻。當電子連續撞撞擊試片時,對表面有清潔
的作用,以AES 分析,當電子累積量達10 e/cm 時,C 元素訊號強度下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