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明正 |
---|---|
論文名稱: |
代工與自創品牌的抉擇 : 政策效果分析 |
指導教授: |
蔡攀龍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經濟學系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4 |
中文關鍵詞: | 代工 、自創品牌 、代工與自創品牌的抉擇 |
外文關鍵詞: | OEM, ODM, OBM |
相關次數: | 點閱:7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全球科技業委外代工的風潮興起,使得台灣廠商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委外代工的優點在於不須負擔產品行銷、設計、研發等業務、可以降低營運風險、並且容易達到經濟規模等優點,但缺點在於毛利低,同時必須負龐大的實體風險(廠房、存貨、設備),若經濟不景氣時,更易導致流血殺價競爭,降低利潤,因此近幾年來,政府對電子業的產業政策,相對上,比較鼓勵廠商從事研發創新,甚至進一步建立品牌,直接面對消費需求;但相較於政府的態度,產業界的動作卻不是很積極,甚至有些廠商反向尋求國際間的策略聯盟,完全從事代工的業務。本文希望透過模型的分析了解 1.政府在不同產業間的政策差異。 2.當政府可以選擇產業類型時,政府如何透過政策影響廠商的最佳選擇,達到改變產業型態的目的;若與廠商或他國政府的利益相衝突時,其政策效果又如何。為了簡化分析,模型將產業的運作型態分成競爭與代工兩種模式,模型假設只有兩家不同國籍的廠商、兩個政府、以及一個共同面對的全球市場;最後推論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兩點結論: 一.當兩家廠商在國際市場互相競爭,兩國政府在追求社會福利極大的目標下,都應該補貼其出口廠商;反之若兩廠商合作代工,則本國政府的最佳政策是不要干預國內的代工廠商,而外國政府則是要對其國內的行銷廠商課稅。 二.在探討政府的政策方向與效果時,我們得到以下的結論:如果廠商在利潤極大的原則下,形成代工的產業模式,則這個產業模式一定也是政府追求社會福利極大下的最佳產業型態;只有在兩國政府都想要以代工取代競爭的情況下,而且兩國政府必須採取共同的行動,分別對其國內競爭的廠商減少補貼,使得兩家廠商競爭的利潤減少,最後使得廠商競爭的利潤小於代工的利潤,廠商就會走向代工的產業模式,此時政府的政策才能確定百分之一百會成功。
Brander, J. A. and Spencer, B. J. (1985) "Export Subsidies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Rival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3-100.
Pack, H. and Saggi, K. "Vertical Technology Transfer via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forthcoming).
Wang, Y. T. and Tsai, P. L. (2000) "A note on the Brander-Spencer Rent-shifting Thesis,".Rivista internazionale di Scienze Economiche e Commerciali, Volume 47, No 3, 40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