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雅玲
Yea-Ling Wang
論文名稱: 圓一個另類教學的夢:我陪一個學習困難學生成長的故事
Pursuing a Dream of Teaching : A Child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Me
指導教授: 成虹飛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國民教育研究所
國民教育研究所(eng)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5
中文關鍵詞: 識字困難行動研究資源班學習困難邊緣學生
外文關鍵詞: Dyslexia, Action research, Resource room, Learning disabilities, Marginalized student
相關次數: 點閱:11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主要描述身為國小教師的我,如何藉著想要去幫助一個低社經家庭出身的學生,瞭解自己教師角色中的信仰、價值、期待;也期盼能瞭解這位學生的生長環境、文化、學習挑戰,以及對學校、教師的期待是什麼。整個研究,就是想從研究者自身的教學經驗,發現自己的所關心的問題,也嘗試解決這些問題。研究者沒有照著既存的理論學說來作為實踐的指標,而是照著自然情境的發展和需要,來調整行動的方向。行動上是以研究者為主體的實踐研究,寫作方式是「敘說故事」,心態上是以自我覺醒(self-awareness)和自我批判(self-critique)來反省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教學心態,並經由文字的書寫、詮釋、反省、沈澱,找到繼續實踐的動力。


    This thesis describes how I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my own teaching beliefs, values and expectations by actually trying to help a child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is story also tells how I learned to understand this student's family background, culture, learning challenges and what he expected of the school and teachers. The inquiry wa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action and reflection on my practice of teaching. I did not follow a predetermin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r research model. Instead, I tried to respond to the needs in the natural settings and adjust my research direction. This inquiry is action-oriented, self-reflective, and self-critical, using narrative as the writing form. Through the process of writing, interpretation, and reflection, I attempted to refresh my passion for teaching.

    第一章 話說從頭 第二章 我說故事的方式 第三章 我與小強的故事 寫在前頭 -我想寫一篇分享性高的論文 第一節 我想教小強認字 找自己想看的書 小真的加入 我不是只來教小強識字嗎? 第二節 原來還有認字以外的事 我想教育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愉快和易於接受的知識 只會唱不會念 玩電動的小強很自信 午后的約會 小真對我的依附 最快樂的事 與憲憲碰面 小強的媽媽打電話來 重新讀幼稚園? 小強喜歡待在托兒所 小強媽媽的心事 第三節 鑑定風波 我帶小強去做鑑定 "向那應得的人施行" 拜訪小強的奶奶 錯估學生的性格? 我失信了! 照腦波 智力測驗 小強會玩象棋 小強愛說故事 測驗對小強的影響 原來教育這麼重要! 第四節 我開始認識另一個小強 小強自己決定要不要學習 小強怕老師 「不知道」代表不被瞭解? 小強跑步第一名 小強可以進入舞龍隊了! 小強只將心事告訴姊姊 "輸了,我會努力拼命練習" 習慣不會寫 第五節 我接觸了另一種教育 文學作品能引領人心 "分享"有很多種方式 小強想學英文 我和小強心情都沈重了 小強喜歡上閱讀課 班上「老大」的特質 學習動機﹍﹍女朋友 素素老師加入我們 拆字、合字 小強越來越喜歡上學 友誼﹍﹍同儕的助力 跳蚤市場 小強也喜歡教別人識字 我和小強一起規劃寒假 小強不想上資源班 猜字賭錢 利用國字來拼注音符號? "為那是我最喜歡的活動,所以我不會忘記" 小強的選擇會永遠是一顆球嗎? 寫在後頭-我進入了心理治療的歷程 第四章 未完成的故事 第一節 如何提供小強所需的教育均等機會 第二節 什麼樣的課程適合小強? 第三節 什麼樣的老師適合小強? 第五章 故事外一章 提醒人曾經有夢想 論文能有多元的表達方式嗎? 教學重在以人為優先 能反省的老師才能進步 行動過程若不能推廣就沒有意義? 沒有一種教學方式能讓人一成不變遵 這篇論文的價值在哪?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貳·西文部份

    壹、中文部分
    蕭昭君(民85):國小教室的主人與客人---花蓮鄉下學童經驗課程觀察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偏遠地區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討研究會」民八十五年一月十一、十二日。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沈英士譯(民81):海倫凱勒自傳。台南:文國。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民86):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黃美瑛(民84):意象:幼兒教師實際知識的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王正銘(民84):一所體制內小學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歷程:一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宜玲(民86):一個社會科教學小組之行動研究:教師之經驗分享與教學反省。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民82):反省性教學及其對師範學院教學革新的啟示。發表於「初等教育學系學術研討會」(民82年11月18日),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蘇永明譯(民85):教育措施中的社會正義。發表於民85年11月29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丁凡譯(民87):因才施教。台北:遠流。
    丁凡譯(民87):多感官學習。台北:遠流。
    席行蕙譯(民87):聰明孩子壞成績。台北:遠流。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施良方(民86):課程理論。高雄:復文。
    周惠玲(民84):當兒童文學遇見全語文﹍運用全語文教學法在兒童出版品上的實例。教育心,第4期,頁60-62。
    楊瑩(民87)教育機會均等,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
    李錦旭譯(民78):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台北:桂冠。
    黃武雄(民88)札加克太太和她的影子,載於吳美真譯:學童紀事。台北:先覺。
    貳、英文部分
    Elliot W.E. (1994). Cognition and curriculum reconsidered. (2nd ed.).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Mclaren, P. (1989). Life in schools: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edagogy in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Osborne A.B. (1996). Practice into theory into practice :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for students we have marginalized and normalized. Anthroplogy &Education Quarterly,27(3),285-314.
    Polloway, E.A. &Patton, J.R. (1997).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6 th ed.) . Columbus,Oh:Merrill.
    Ricardo D.S. (1997). A social capit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ization of racial minority children and youth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7(1),1-40.
    In Merlin C. Wittrock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pp505-52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