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志卿 Wang, Chih Ching |
---|---|
論文名稱: |
經濟活動的社會基礎:論台灣中小企業運作的網絡化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n Networking of Practice of Taiwan's Small-and-medium Enterprises |
指導教授: |
張維安
Chang, Wei A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人類學研究所 Anthropology |
畢業學年度: | 8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網絡化 |
外文關鍵詞: | Network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15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從「台灣中小企業運作的網絡化」探討經濟活動的社會基礎,
即以網絡化作為「將社會帶回」經濟研究領域的一個研究取徑。中小企業
的網絡化既是一種經濟活動的過程,也是一種社會活動的過程;它在受到
制度環境的影響時,也不斷地改變制度環境。如果我們僅從經濟學的邏輯
來分析經濟活動,將無法看到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之間的辯證關係。基於
以上的分析理念與架構,本論文的第二章從檢討「自由市場」與「層級組
織」這兩個將經濟行動者「原子化」的經濟學觀點出發,提出社會學觀點
的網絡化概念,強調必須探討經濟行動者與其所處之社會脈絡之間的互動
與辯證發展,方能獲得對經濟活動的充分瞭解。在這一章中,筆者進一步
分析網絡化的動態意義,並且檢討網絡形成、運作與變化的相關學說,作
為下文經驗研究的理論基礎。在第三章中,筆者先從歷史的脈絡剖析台灣
中小企業的網絡化發展是中小企業以關係連帶動員社會資源的生存機制。
台灣中小企業以網絡化的運作模式生存與發展,是在他們面對制度環境時
,突破限制以及掌握機會的結果。這些制度環境包括:第一,外在制度環
境: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機會與新國際分工體系中商品鏈的生產部門位置
;第二,內在制度環境:島內市場的壟斷與正式金融機構融資管道受阻。
中小企業之所以能突破限制及掌握機會的社會文化條件則是企業主之間的
關係連帶以及維繫經濟秩序的社會信用。在第四章中,筆者從日常生活的
角度探討台灣中小企業網絡化的運作與變化。網絡化的運作分為三種類型
:交易網絡、生產網絡以及流通網絡。而這些網絡化的運作效果則顯示了
中小企業網絡化運作過程中的社會性格。網絡化動態發展的另一個層面則
是透過經濟網絡與社會網絡的互動與變動進行。在這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
,筆者發現,經濟行動不只鑲嵌( 或根植)在(embedded in)社會行動之中
,更與社會行動相互地建構(mutual constructing)。由於經濟行動與社
會行動處於持續的相互建構中,因此,經濟網絡與社會網絡彼此都會在相
互影響下發生變動。台灣中小企業就是在網絡化的運作與變化中不斷地生
存與發展。在最後一章結論中,筆者將探討台灣中小企業網絡化運作模式
所可能面臨的局限,接著提出本論文未處理而尚待進一步研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