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淳青 |
---|---|
論文名稱: |
價值創造與成長理論-以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Value Creation and Business Growth : A case study of TSMC |
指導教授: |
丘宏昌
Chiu, Hung-Cha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管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3 |
中文關鍵詞: | 台積電 、價值創造 、成長 、世界級企業 |
外文關鍵詞: | TSMC, Value Creation, Growth, World-class enterprises |
相關次數: | 點閱:14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創新〝 專業晶圓代工〞的經營模式,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與面貌,促使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垂直分工的典範,也使首創這個概念的台積電成績輝煌,躍上國際舞台,故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探討台積電的發展歷程與成功因素,藉此檢視台積電是否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除此之外,台積電可以做哪些事情將其核心能力和價值與策略目標結合,使公司能夠再創顧客價值與成長。
本研究使用單一個案研究法,以台積電為研究對象,透過時間序列分析,檢視台積電從創立迄今的發展歷程及其公司的核心觀念與競爭優勢,研究發現台積公司在製造、技術、夥伴關係上有著三位一體的競爭優勢,為其帶來很大的成效。台積電成立迄今超過20年,佔全世界晶圓代工的市佔率約50%,利潤佔有率近90%,是全台灣市值最高的企業,也是全台灣最賺錢的公司。雖然成績輝煌,但台積電仍持續朝向世界級企業這個目標邁進。本研究透過價值創造和成長理論的觀點,希冀能夠提供台積公司未來價值創新及策略研擬的方向。
中文部分
McKinsey& Company.Inc (1999),成功發展及執行持續性的關係行銷,顧客關係管理深度解析(初版),ARC遠擎顧問管理公司編,頁87-97。
湯明哲 (2003),策略精論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247。
Gary Hamel & C.K. Prahalad (1994),顧淑馨譯,競爭大未來(Competing For The Future),智庫文化,2004
楊宗泰,劉文良 (2004),顧客關係管理導論與應用,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66-72。
金聯舫(2008),「台灣半導體業縱覽與台積電(TSMC)的經營」,2008年9月23日台積電金聯舫資深副總於新竹清大之「兩岸清華高峰論壇」演講內容。
周延鵬、古筱玫等人 (2006),「美國專利侵權訴訟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營運的影響」,培訓科技背景跨領域高級人才計畫2006年海外培訓成果發表會,頁10。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臉譜出版社。
黃詩婷(2005),「經營模式創新之探索性研究-以台積電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蘇艷文,王碩文(1999),「晶圓代工業特性及市場趨勢」。1999年11月,新電子科技,頁70。
王興毅(1998),「晶圓代工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1998年10月,電子產業透析。
克雷格•艾迪生(2001),金碧譯,矽屏障,商智出版社,頁99。
范振鋒(1998),「我國網路IC產業之發展方向研究」。
伍忠賢(2006),透視台積電,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37
伍忠賢(2006),透視台積電,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109-118
張忠謀(2005),「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2005年5月26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於第10屆日經亞洲獎之專題演講內容。
宋丁儀(2008),「晶圓代工霸權的隱憂」。2008年5月23日,電子時報。
李翔(2007),「台灣商業教父張忠謀:赴湯蹈火20年」。2007年11月刊,東方企業家封面文章。
謝富旭(2006),「0.13微米先勝後衰,90奈米之戰聯電輸不起,揭開聯電落後台積電之謎」,財訊12月號。
陳碧珠(2008),「特許先進製程,挑戰台積電」,2008年9月28日,經濟日報。
吳宗翰(2008),「聯電秘密建置MEMS產線,明年上半投產」,2008年9月12日,電子時報。
熊毅晰(2007),「台積電,打造完整的設計生態系統」,天下雜誌382期。
LCD inside新聞台,「台積電跨足LED產業,業內感受震撼」,2004年4月18日。
曾炳南(2008),「Service Innovation in TSMC」。2008年11月25日台積電客服處處長曾炳南先生於清華大學服務創新與趨勢之產學論壇專題演講內容。
英文部分
Ansoff, H. I.(1965),“Corporate Strateg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
Ansoff, H. I.(1957),“Strategy for Diversific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Dec,PP.114.
Grayson,Kent (1999),”The Dangers and Opportunities of Playful Consumption.” in Morris B.Holbrook (eds) Consu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Routledge,New York, 105-125
Hamel & C.K. Prahalad (1994),”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arvey Thompson(2000),”The Customer Centered Enterprise”, McGraw-Hill Companies
Hax, Arnold C. & Nicolas S. Majluf (1991), ”The Strategy Concept and Process: A Pragmatic Approach”,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Holbrook, M. B.(1999). Introduction to Consumer Value, in Holbrook, M. B. (Eds). Consu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New York: Routledge, 1-29.
J. Brock Smith & Mark Colgate (2007),“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A Practical Framework”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Winter 2007;15,1;ABI/INFORM Global pg,7
Kotler, Philip J.(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7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hilip J.(1996), Marketing Management 9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eclere, France, and Bernd H. Schmitt (1999),” The Value of Time in the Context of Waiting and Delays.” in Morris B.Holbrook (eds) Consu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Routledge, New York, 29-42
Mark LaPedus (2008),”Big Changes seen in foundry rakings”,2008年4月30日,EE Times
Parasuraman.A. (1997),”Reflections on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ustomer Valu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5.154-161.
Woodruff,Robert B. (1997),”Customer Value: 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25,No2,PP.139-153
Woodall, T. (2003) Conceptualizing ''Value for the Customer'': An Attributional, Structural and Dispositional Analysis,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 Vol.2003, No.12, pp. 1-23.
Zeithaml, Valerie A (1988) ”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ournal of Marketing,52, July:2-22,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