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顏秀妃
論文名稱: 台灣閩南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研究
A study of the lexicalization of disyllabic phrase in Taiwan southern Min
指導教授: 鄭縈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共時台灣閩南語詞典雙音節詞組詞彙化語料庫
外文關鍵詞: Synchronic, Taiwan Southern Min, Dictionary, Disyllabic phrases, Lexicalization, Corpu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文從共時的角度出發,以《台華雙語辭典》為工作底本,採隨機方式選取561個雙音節詞組,再經過層層篩選的手續,最後取得有效詞組228個,佔最初語料的40.6%。根據統計,在有效的雙音節詞組中發生詞彙化的共計105個,佔有效詞組總數的46.1%,其中涵蓋偏正式、並列式、動賓式、以及述補式等四種結構類型。本文擬以此為對象,分析現代漢語從詞組單位逐漸凝固形成單詞的詞彙化過程。台閩語雙音節成分從詞組到詞的演變,語義指涉與語法表現有其特點。一般說來,詞組的兩個組成要素之間的結合度比較鬆散,中間容許加入其他成分,其意義多半是字面意義簡單的加合,而複合詞的組成成分之間黏合緊密不能加以擴展,語義相對的比較凝固,多半無法從字面推測其整體意義。漢語詞彙的多義性以及詞類用法的多元性特點,在不同的語境中,往往表現出詞組與詞共存的現象,這種現象在詞典釋義與實際的語言使用中多有表現。本文將以過去的研究為基礎,試著為台灣閩南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演變規律提出分析和解釋。
    近年來,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受到學界相當的關注,許多文章探討的主題都與語料庫與詞典編纂以及語言研究有關。本文是基於詞典與語料庫的詞組詞彙化研究,在文章中首先對詞典編纂與語料庫資源加以討論。就語言變遷的研究而言,詞典與語料庫為詞彙化研究提供詳實的語料,細緻的詞彙化研究可以為詞典的編輯與語料庫更新提供參考。從這個角度來看,詞彙化研究與詞典以及語料庫三者之間呈現金三角關係。
    一般說來,雙音節詞組詞彙化過程中語義有一定的改造,而語義的改造大多透過人們認知心理的作用,包括:以語義概念相似性為基礎,從具體認知域向抽象認知域投射的隱喻過程;基於語義的關聯性,從抽象認知域到具體認知域過渡的轉喻途徑。另外,語法屬性轉類而引起的語義改變,也為台閩語雙音節詞組到詞的轉變提供了條件,而較高的詞義使用頻率同樣驅動了雙音節組合由詞組單位向詞彙範疇的游離。
    雙音詞在成詞之初其地位並不平等,本文以四個原則分析其級差序列:其中三個是基於詞典的角度;另一個是從台閩語語料庫的角度進行評比。
    透過結構方式、語法屬性、以及語義發展等三個向度的比較得知,漢語詞組詞彙化演變特點,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表現有所不同,普通話與台閩語的詞彙化樣貌也有差異。

    關鍵詞:共時、台灣閩南語、詞典、雙音節詞組、詞彙化、語料庫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synchronic study of the lexicalization of disyllabic words in Taiwan Southern Min. We selected 561 disyllabic phrases from “Taihua bilingual dictionary” by randomization, and there are 105 entries finishing the compounding process. In terms of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we classified them into four types: subordinate, coordinative, verb-object, and verb-complement compounds. With these entries, we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patterns of lexicalization in Taiwan Southern Mi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emantic development of the compounds is involved in metaphor, metonym, the change of grammatical attributes, and the frequency of lexical meaning. These factors play important roles that lead the disyllabic phrase into lexical system.
    In the beginning, the status of the compounds is not steady yet. Its degree is depends on four principles: three of them are based on the dictionary, 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the concordance of Taiwan Southern Min.
    Through our comparison with the structure, grammatical attributes, and semantic development, the lexicalization of Taiwan Southern M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r Mandarin Chinese.

    Key words: Synchronic, , Dictionary, Disyllabic phrases,
    Lexicalization, Corpus

    目 錄 目錄 i 表格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動機與問題 1 1.1.1研究動機 1 1.1.2研究問題 2 1.2理論背景 3 1.3語料來源與選取 5 1.3.1語料來源 5 1.3.2語料選取 6 1.3.2.1選取方式 7 1.3.2.2選取條件 7 1.4研究方法 8 1.4.1系統抽樣與計量統計法 8 1.4.2語料庫語言學方法 8 1.5論文架構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1 2.1 漢語詞彙雙音化 11 2.1.1呂叔湘(1963)11 2.1.2程湘清(1992a)12 2.1.3馮勝利(1997、2005)14 2.1.4小結 15 2.2詞組與詞的鑑定 16 2.2.1楊秀芳(1991)16 2.2.2程湘清(1992a)16 2.2.3李 明(2000)17 2.2.4連金發(2000)19 2.2.5 邢福義(2002﹝1993﹞)19 2.2.6小結 20 2.3 漢語詞彙化理論回顧 21 2.3.1董秀芳(2002)21 2.3.2李 慧(2005)23 2.3.3魏郁真(2006)25 2.3.4畢永峨(2007)27 2.3.5小結 29 第三章 詞彙化研究與詞典以及語料庫的互動關係 31 3.1 詞典編纂 31 3.1.1詞典釋義的研究 32 3.1.2小結 36 3.2 詞彙化研究與詞典編纂 37 3.2.1《台華》的編纂體例 37 3.2.1.1 編輯特點 37 3.2.1.2詞組處理概況 38 3.2.2 詞彙化研究對詞典編纂的要求 41 3.3 詞彙化研究與語料庫資源 44 3.4 詞彙化研究與詞典以及語料庫 47 3.4.1 詞典收錄先於語料庫 48 3.4.2 語料庫收錄先於詞典 51 3.4.3詞典與語料庫同步收錄 55 3.5小結 58 第四章 台閩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分析 61 4.1從詞組到詞的衍生 61 4.1.1 偏正結構 62 4.1.2 並列結構 70 4.1.3 動賓結構 76 4.1.4 述補結構 79 4.1.5小結 81 4.2 雙音節詞組詞彙化分布概 81 4.3 漢語雙音詞詞化等級序列 86 4.3.1詞化程度的研究 86 4.3.2 基於詞典與語料庫的詞化程度分析 88 4.3.2.1義項多寡 89 4.3.2.2義項分立 91 4.3.2.3語法屬性轉類 92 4.3.2.4使用頻率 93 4.3.3 詞化等級序列 95 4.4小結97 第五章 漢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特徵比較 99 5.1 台閩語詞組詞彙化特點 99 5.1.1結構方式 99 5.1.2語法特點 100 5.1.2.1詞彙化詞組的語法屬性 100 5.1.2.2兼類 102 5.1.3語義發展特點 108 5.1.3.1語義發展途徑 108 5.1.3.2語義發展方式 109 5.1.3.3轉類 114 5.1.4小結 117 5.2歷時與共時的比較 117 5.2.1歷時的比較 118 5.2.1.1 結構方式相同詞組詞彙化難易度 119 5.2.1.2語法屬性 122 5.2.1.3語義發展途徑與方式 124 5.2.1.4小結 129 5.2.2共時的比較 129 5.2.2.1結構方式相同詞組詞彙化難易度 130 5.2.2.2語法屬性 133 5.2.2.3語義發展途徑與方式 136 5.3小結 139 第六章 結論 141 6.1研究成果 141 6.1.1詞彙化研究與詞典編纂以及語料庫 141 6.1.2從詞組單位到詞彙範疇 142 6.1.3漢語詞組詞彙化發展特點 143 6.2 研究限制 144 6.3未來展望 145 參考文獻 146 附錄ㄧ 隨機選取之雙音節組合一覽表 152 附錄二《台華》對雙音節詞組義項處理與語料庫詞頻一覽表 156 表格目錄 表1.1 董忠司(1996)對四部台閩語詞典的釋義評介整理表 6 表2.1 漢語詞彙雙音化研究比較表 15 表2.2 詞組與詞界定準則比較表 20 表2.3 漢語詞彙的衍生與發展研究比較表 29 表3.1 學者們對詞典編纂的討論對照表 35 表4.1 台閩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分布比例關係表 82 表4.2 李慧(2005)「按鍵」與「按鈕」使用頻率分析表 88 表4.3 台閩語不同結構類型詞組義項個數平均表 91 表4.4 台閩語不同結構類型詞組義項分立比較表 92 表4.5 台閩語不同結構類型雙音詞語法屬性轉類比較表 93 表4.6 台閩語「禁忌」與「根本」使用頻率分析 94 表4.7 台閩語不同結構類型詞義頻率比較表 94 表4.8 台閩語不同結構類型雙音詞詞化程度分析 96 表5.1 台閩語詞彙化詞組結構方式分析表 100 表5.2 台閩語詞彙化詞組語法屬性統計表 102 表5.3 漢語雙音詞發展概況整理表 118 表5.4 古代漢語與台閩語詞彙化詞組語法屬性比較表 123 表5.5 古代漢語雙音詞語法屬性轉類一覽表 125 表5.6 古代漢語詞組語義脫落分析表 126 表5.7 古代漢語與台閩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特徵比較表 129 表5.8 周荐(1991)對《現漢 1983 》的雙音詞統計表 130 表5.9卞成林(2000)對《現漢 1996》的雙音詞統計表 130 表5.10 李慧(2005)對《現漢》詞彙化詞組統計表 131 表5.11 台閩語與普通話詞彙化詞組結構方式比較表 132 表5.12 漢語方言詞彙化詞組語法屬性比較表 135 表5.13 普通話語義發展途徑與方式一覽表 137 表5.14 台閩語不同結構類型語義發展途徑與方式分析表 138 表5.15 漢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特點比較表 139 圖目錄 圖3.1 詞彙化研究與詞典以及語料庫金三角關係圖 59 圖4.1 台閩語雙音節詞組詞彙化分布圓餅圖 82 圖4.2 黃宣範(1988)台閩語雙音詞佔三大詞類比例圓餅圖 83 圖5.1 古代漢語與台閩語詞彙化詞組結構方式比較圖 121 圖5.2 現代漢語方言不同結構雙音詞分布柱形圖 133 圖5.3 現代漢語方言詞彙化詞組語法屬性立體直條圖 135

    參考文獻

    大河內昭爾﹒2000﹒《每日活用.日用語字典》,東京:成美堂。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2﹒《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
    務印書。
    日本語ジャ-ナル編集部﹒2000﹒《日本生活入門》,台北:大新。
    王小海﹒2001﹒<語料庫對詞典編纂的影響>,《辭書研究》Vol.4,頁
    15~21。
    王育德﹒1993﹒《台灣語常用語彙》,台北:武陵。
    ﹒2002﹒《台灣語常用語彙‧王育德全集6》,台北:前衛。
    王建華、周明強、勝愛萍﹒2002﹒《現代漢語語境研究》,杭州:浙江大學。
    王燦龍﹒2005﹒< 詞彙化二例.兼談詞彙化與語法化的關係>,《當代語言
    學》Vol.7,頁225~236。
    甘為霖﹒1997﹒《廈門音新字典》,台南:人光。
    申小龍﹒2003a﹒《語言學綱要》,上海:復旦大學。
    申小龍﹒2003b﹒《漢語與中國文化》,上海:復旦大學。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
    ﹒1999﹒《朱德熙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
    呂叔湘﹒1963﹒<現代漢語單雙音節問題初探>,《中國語文》Vol.1,頁
    10~22。
    ﹒1990﹒《呂叔湘文集》第二卷,北京:商務印書。
    ﹒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
    邢福義﹒2000﹒《漢語語法學》,長春:東北師院。
    ﹒2002﹒《現代漢語輔導》,北京:高等教育。
    ﹒2004﹒《漢語語法三百問》,北京:商務印書。
    邢福義、吳振國﹒2004﹒《語言學概論》,武漢:華中師大。
    李 明﹒2000﹒<論現代漢語雙音節“短語詞”>,《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
    李晉霞、劉雲﹒2003.<論定中V雙+N雙詞彙化的制約因素>,《當代語言
    學》Vol.5,頁289~298。
    李 慧﹒2005﹒<現代漢語雙音節詞組與詞共存現象及詞組詞彙化考察>,
    《北京語言大學碩士論文》。
    吳福祥 .2003﹒《敦煌變文12種語法研究》,開封:河南大學。
    林香薇﹒2003﹒<台灣閩南語複合詞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
    文》。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
    竺家寧﹒2005﹒<安世高譯經複合動詞詞義研究>,《國科會九十三年度語言
    學門研究成果發表會》。頁1~8。
    和裕出版社﹒2001﹒《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召
    譯,台南:和裕。
    周文德﹒2002﹒《《孟子》同義詞研究》,成都:巴蜀。
    周邦道﹒1990﹒《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清.藕益法師原著,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周洪波﹒1994.<修辭現象的詞彙化 - - 新詞語產生的重要途徑 >,《語言
    文字應用》Vol.1,頁39~42。
    邵敬敏﹒2002﹒《現代漢語通論---參考文獻精選》,上海:上海教育。
    洪惟仁﹒1993﹒《台灣語常用語彙》,台北:武陵。
    胡安琳﹒1999﹒<漢語“雙音化”傾向與英語商標詞的漢譯>,《安徽教育學
    院學報》Vol.17,頁66~67。
    胡鑫麟﹒1994﹒《分類台語小詞典》,台北:自立晚報。
    姜望琪﹒2003﹒《當代語用學》,北京:北京大學。
    徐時儀﹒2004.<詞組詞彙化與詞典釋義考探>,《湖州師範學院學報》
    Vol. 26,頁1~6。
    ﹒2006.<“一味”的詞彙化與語法化考探>,《語言教學與研究》
    Vol. 6,頁24~27。
    徐弘縉﹒2006﹒《搶救國文大作戰》,北縣:龍騰。
    徐通鏘﹒2001﹒《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
    索振羽﹒2003﹒《語用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
    桂詩春、寧春岩﹒2002﹒《語言學方法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馬慶株﹒1997.<詞組的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Vol.4,頁105~118。
    陸志韋﹒1975﹒《漢語的構詞法修訂本》,香港:中華。
    郭良夫﹒1990﹒《詞匯與詞典》,北京:商務印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2002﹒《國音學》,台北:正中。
    張正男﹒2006﹒《國音及說話》,台北:三民。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
    張金塗﹒1989﹒《文翔袖珍日辭典》,台北:文翔。
    張春泉﹒2007﹒<認知語境與修辭話語的互動>,《漢語學習》Vol.6,頁
    46~49。
    張誼生﹒2002﹒《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上海:學林。
    ﹒2004﹒《現代漢語副詞探索》,上海:學林。
    曹逢甫﹒1993﹒《應用語言學的探討》,臺北:文鶴。
    ﹒1996﹒<台灣閩南語動詞分類研究>,《『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
    料彙編》,臺北:台灣語文學會。
    畢永峨﹒2007.<遠指詞“那”詞串在台灣口語中的詞彙化與習語化>,
    《當代語言學》Vol.9,頁128~137。
    符淮青﹒2004﹒《現代漢語詞彙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
    許美瑞、阮昌銳﹒2001﹒《家庭人類學》,台北:空大。
    連金發﹒2002.<構詞學問題探索>,《漢學研究》特刊,頁61~75。
    ﹒2004.<臺灣閩南語「放」的多重功能:探索語意和形式的關係>,
    《漢學研究》Vol.1,頁394~395。
    陳松岑﹒1999﹒《語言變異研究》,廣東:廣東教育。
    陳 修﹒2000﹒《台灣話大詞典》,臺北:遠流。
    陳嘉陽﹒2004﹒《教育概論(上冊)》,台中: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2004﹒《教育概論(下冊)》,台中: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陳菘霖﹒2006﹒<臺灣閩南語「生」的用法及其語法化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常敬宇﹒1995﹒《漢語詞彙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
    梁光華﹒1995.<試論漢語詞彙雙音化的形成原因>,《貴州文史叢刊》
    Vol.5,頁50~55。
    湯廷池﹒1992a﹒《漢語詞法句法三集》,台北:台灣學生。
    ﹒1992b﹒《漢語詞法句法四集》,台北:台灣學生。
    ﹒1994﹒《漢語詞法句法五集》,台北:台灣學生。
    馮勝利﹒1997﹒《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北京:北京大學。
    ﹒2005﹒《漢語韻律語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黃月圓﹒1995﹒<複合詞研究>,《國外語言學》Vol. 2,頁1~9。
    黃居仁等﹒1995﹒<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簡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研究
    會論文集》,頁81~99。
    黃育正﹒2007﹒<台灣閩南語情態動詞「會」及其衍生複合詞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宣範﹒1988﹒<台灣話構詞論>《現代台灣話研究論文集》,臺北:文鶴。
    黃勁連﹒2004﹒《台語讀本教師手冊12》,台南:真平。
    黃建華﹒2003﹒《辭典論》,臺北:正展。
    程湘清﹒1992a﹒《先秦漢語研究》,山東:山東教育。
    ﹒1992b﹒《兩漢漢語研究》,山東:山東教育。
    ﹒1992c﹒《魏晉南北朝漢語研究》,山東:山東教育。
    ﹒1992d﹒《隋唐五代漢語研究》,山東:山東教育。
    ﹒1992e﹒《宋元明 漢語研究》,山東:山東教育。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
    楊青矗﹒2001﹒《台華雙語辭典》,台北:敦理。
    楊 琳﹒1996﹒《漢語詞匯與華夏文化》,北京:語文。
    楊榮祥﹒2005﹒《近代漢語副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
    董忠司﹒1996﹒《『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台灣語文學
    會。
    ﹒1996﹒《臺灣閩南語語音教材初稿》,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2000﹒《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
    董秀芳﹒2002﹒《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四川:民族。
    ﹒2003.<“不”與所修飾的中心詞的黏合現象>,《當代語言學》
    Vol.5,頁12~24。
    ﹒2005.<漢語詞綴的性質與漢語詞法特點>,《漢語學習》Vol.6,
    頁13~18。
    游汝傑﹒2003﹒《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上海:上海辭書。
    溫端政﹒1999.<語彙研究與語典編纂>,《語文研究》Vol.4,頁1~9。
    趙元任﹒2001﹒《語言問題》,台北:台灣商務。
    劉月華等﹒2005﹒《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商務印書。
    劉 茁﹒2005.<詞彙化程度的英漢對比分析>,《深圳大學學報》Vol.22,
    頁113~1117。
    劉曉然﹒2006.<漢語量詞短語的詞彙化>,《語言研究》Vol.1,頁
    103~106。
    劉慶榮﹒2001﹒<語料庫與詞典編纂>,《上海師範大學學報》Vol.30,頁
    109~112。
    歐秀慧﹒2004﹒《語法與修辭:生活語言的修辭與應用》,臺北:新文京。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1993﹒《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台北:臺灣學生。
    潘永樑﹒2001.<語料庫語言學的目的和方法>,《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Vol. 24,頁1~5。
    蔣紹愚﹒2001﹒《漢語詞彙語法史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
    鄭良偉、黃宣範﹒1988﹒《現代台灣話研究論文集》,臺北:文鶴。
    鄭 縈﹒2001﹒<從語料庫看漢語情態動詞的詞序>,《靜宜人文學報》
    Vol.14,頁42~69。
    ﹒2004﹒<漢語「有」的語法化>,《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
    Vol.11,頁163~202。
    鄭 縈、曹逢甫﹒1995﹒<閩南語「ka」用法之間的關係>,《臺灣閩南語
    論文集》,台北:文鶴。
    鄭 縈、陳菘霖﹒2004﹒<現代漢語中「或許」的語法化過程及語意演變>,
    《第五屆台灣語文研究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頁237~264。
    鄭 縈、魏郁真﹒2006﹒<「X+子」詞彙化與語法化過程>,《興大中文學
    報》Vol.20,頁163~208。
    賴保禎等﹒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修訂再版》,台北:空大。
    錢乃榮﹒2002﹒《現代漢語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錢厚生﹒2002﹒<語料庫建設與詞典編纂>,《辭書研究》Vol.1,頁
    58~68。
    戴浩一﹒1996﹒<台灣閩南語量詞的歸類型式及認知原則>,《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謝元花﹒2002﹒<語料庫與詞彙研究>,《外語教學》Vol.23,頁70~75。
    謝逸朗、柯明良﹒2000﹒《日語入門》,台北:空大。
    魏郁真﹒2006﹒<「子」的語法化與詞彙化研究>,《私立靜宜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顧曰國﹒1998﹒<語料庫與語言研究>,《當代語言學》Vol.1,頁1~3。

    Chao, Y﹒R﹒1968﹒A Grammar of Spocen Chinese﹒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丁邦新譯 2002增訂版 香港:
    中文大學)。
    Li, Charles N﹒& Thompson, Sandara A﹒1981﹒Mandarin
    Chinese : A Functional of Reference Grammar﹒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黃宣範譯 2006 初版九刷 台
    北:文鶴)。

    電子資料庫

    台語文Concordance
    http://iug.csie.dahan.edu.tw/TG/Concordance/form.asp

    台文/華文線頂辭典
    http://iug.csie.dahan.edu.tw/iug/Ungian/soannteng/chil/chha.asp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先導計畫- - 搜文解字
    http://words.sinica.edu.tw/index.html

    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kiwi.sh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1.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2.http://140.111.34.46/newDict/dict/index.html

    Google-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http://www.google.com.tw/

    國立政治大學漢語口語語料庫
    http://140.119.174.187/member/login.php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