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昆賢 Lin Kuen-Shian |
---|---|
論文名稱: |
嵌入式問題用於電子故事繪本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學童環境生態學習為例 The study of embedded questions in ecological e-storybook : the case of elementary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陳惠惠博士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1 |
中文關鍵詞: | 引導 、簡易型態電子故事繪本 、嵌入式問題 |
外文關鍵詞: | guidance, e-storybook, embedded question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閱讀過程中,學習者常因忽略重要概念,或是被非關鍵部分給吸引,導致其學習成效受到影響。教師如何在旁輔助引導,成為教育上相當關鍵的議題。因此,藉由數位化教材進行學習時,教材中所設計的引導方式,很可能也高度地影響著學習成效。本研究主旨是探討以嵌入式問題設計的簡易型態電子故事繪本,是否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生態知識的學習成效表現上有所效果。研究中內容採用簡易型態電子故事繪本「阿海的秘密基地」,分別設計出有無嵌入式問題的教材,以準實驗研究方式進行,並針對學習者學習成效、學習保留、學習遷移做進一步探究。
本研究以新竹縣某國小五年級六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共一百九十八位學童作為實驗研究樣本,以學童上學期自然月考平均做為共變項、以有無嵌入式問題電子故事繪本為自變項、生態知識測驗卷成績為依變項,分析有無嵌入式問題教材教學後的學習成效之差異。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排除自然月考成績影響後,有無嵌入式問題設計(「嵌入式問題」、「無嵌入式問題」)之簡易型態電子故事繪本教材,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生態知識的學習成效表現上之作用,有顯著性差異。
二、在排除自然月考成績影響後,有無嵌入式問題設計(「嵌入式問題」、「無嵌入式問題」)之簡易型態電子故事繪本教材,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生態知識的學習保留、學習遷移表現之作用,無顯著差異。
Abstract
Learning outcomes are negatively affected when learners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key concepts of a reading content or are attracted to non-critical parts. To promote learning outcomes, the way how teachers provide guidance has become a critical issue. Consequently, when pupils learn through an e-courseware, the design of the guidance is possibly highly-related to learning outcomes. The primary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whether embedded questions in the e-storybook perform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he study, the e-storybook "AHai’s Secret Base" is modified into two editions-“with the embedded questions” and “without the embedded questions”. A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the retention of learning, and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selects six classes with the total of 198 fifth-grade pupils from elementary as the samples. The average score of each student’s science exams from last semester is the co-variable, the treatment of “with” or “without” the embedded questions of e-storybook i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he score of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test i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primary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test between pupils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e-storybook types ("with the embedded questions" and "without the embedded questions").
2.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retention and the transfer of learning of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test between pupils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e-storybook types ("with the embedded questions" and "without the embedded questions").
一、 中文部份
王秀園(2005)。學習大革命:善用腦子讀好書。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
余育嫦(2006)。故事繪本教學對提昇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良(1986)。漫談幼兒讀物。幼教天地,5,1-7。
林孟蕾(2004)。繪本閱讀教學以情緒教育主題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玲遠(1998)。科學圖畫書之類型、結構與插圖分析。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啟昌(1993)。新媒體與電子出版。藝術學報,52,6。
林啟泓(2003)。運用發問技巧提昇學習效果。南縣國教,11,8-9。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美珍(2000)。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洪榮昭、劉明洲(1999)。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增訂一版。台北:師大書苑。
胡淑美(2005)。互動式繪本電子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探究-以形形色色的動物單元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儷齡(2002)。不同回饋方式對高職女學生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志翔(2000)。應用嵌入式問題於國小學童低成就成因分析網路教材雛型系統之研發。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馬秀蘭(2007)。學生思考過程之探究-以實務推理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5:4,387-416。
徐素霞(2001)。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新逸、廖珮如(2004)。數位學習知識類型與訊息設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25,5-16。
殷淑娟(2004)。作答回饋對電腦化測驗之作答結果的影響。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郝廣才(2006)。好繪本 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文婷(2005)。結合學生問題分析表及試題概念結構圖之個別化回饋對國小數學學習之影響。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行為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美姿(2000)。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素貞(1994)。回饋的形式對概念學習,知識保留,及錯誤改正的效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2-0301-H153-002-T),未出版。
陳家璇(2005)。科學圖畫書教學在國小學生提問類別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論文集,10,236-254。
陳麗雲(2002)。打開繪本說不完:親師資源手冊。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編著。台北:文建會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英鵬(1993).增強策略在電腦輔助教學中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加法學習之影響。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39-68.
張湘君、葛琦霞(2000)。童書創意教學:生命教育一起來。台北:三之三文化。
張筱莉、林陳涌(2001)。學童眼中的科學專有名詞。科學教育學刊,9(3),219-234。
張淑玲(2005)。科學家故事繪本電子書教學對科學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淑燕(2005)。電子繪本融入兒童英語合作閱讀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梁麗雲(1990)。從圖畫書中的教育價值談幼兒圖畫書的選擇。國民教育,31(1.2),11-14。
彭月茵(2002)。目標層次、回饋訊息對數學工作表現與學習動機之效果:考量國中生的控制信念。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彭懿(2006)。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黃美雯(1998)。不同年齡層學生對童話繪本中友誼概念之詮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羨文(1997)。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台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
黃慶惠(2003)。繪本教學有一套。台北:天衛文化圖書。
曾乙嵐(2007)。電子故事繪本之對話文字設計模式與學習者之空間能力對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以環境生態議題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如君(2006)。不同嵌入式問題在虛擬學習環境的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虛擬動物園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淑美(2005)。創意教學活動設計:透明繪本的製作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游曉惠(2003)。繪本融入自然科生態保育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尚旻(2006)。資訊科技融入繪本教學對幼兒閱讀理解能力效應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芳武、鄧怡莘(2006)。電腦輔助學習環境中社會成員臨場感呈現之研究-檢視語音回饋對兒童的影響。教學科技與媒體,76,42-55。
孫素心(1995年1月11日)。電子書來勢洶洶。中央日報,第21版。
楊亨利、應鳴雄(2006)。線上測驗系統的評分機制及回饋方式對測驗成績、評分效力、測驗系統滿意度之影響研究。資訊管理展望,82,1-23
楊治良、郭力平、王沛、陳寧(2001)。記憶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楊惠芳(2002年3月6日)。國語日報。第1版。
劉政宏(2002)。考試壓力、回饋方式對國小學生學習表現、自我價值及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美玲(2001)。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珍齡(2001)。做回饋比給分數更重要。師友月刊,405,93-95。
劉婉鶯(2006)。繪本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秀琴(2006)。互動式電子繪本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介紹。國民教育,46(3),22-29。
賴明煜(2006)。以繪本電子書融入教學提升兒童自然寫作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連貴(2004)。嵌入式診斷試題在多媒體適性化數位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佩璇(2003)。互動電子故事書教學設計模式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惠雅(2006)。文字編排方式與線上測驗回饋方式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網路虛擬環境學習成效。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鍾聖校(1999)。自然與科技課程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二、 中譯部分
Chambers, A. (1991) 著。許慧貞(譯)(2001)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台北:天衛文化。
Gagne,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1993) 著。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遠流出版社。
Byrnes, J. P. 著。游婷雅(譯)(2004)。心智、大腦與學習:認識心理及教育相關之神經科學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Mayer, R. E. (1986) 著。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出版社。
Wolfe, P. 著。國家重點實驗室-腦科學與教育應用研究中心(譯)(2005)。腦的功能:將研究結果應用於課堂實踐。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三、 英文部分
Anderson, R. C. & Biddle, W. B. (1975). On asking people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y are reading.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9, 88-132.
Clark, K. A. (1993). The effects of feedback on th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of academically at-risk studen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2 137).
Clark, R.C. & Mayer, R. E. (2003). 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Proven guidelines for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of multimedia lear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Farragher, P. & Yore, L. D. (1997). The effects of embedded monitoring and regulating devices on the achieve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cience from text.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7 (2), 87-94.
Mayer, R.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ayer, R. E. (2001). Multimedia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 E. (2003). Elements of a science of e-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29 (3), 297-313.
Michael, W. M. & Robert, C. W. (1997). The effects of embedded question type and locus of control on processing depth, knowledge gain, and attitude change in a computer based interactive video environment.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No. 730581661)
Miller, L., Blackstock, J. & Miller, R. (1994).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o the use of CD-ROM storybooks. Computers Education, 22 (1/2), 187-204.
Salomon, G., Globerson, T. & Guterman, E.(1989). The computer as a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Internalizing reading-related metacognitions from a reading partn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620-627.
Wager, W. & Wager, S. (1985). Presenting questions, processing responses, and providing feedback in CAI.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8 (4), 2-8.
Walczyk, J. & Hall, V. (1989). Effects of examples and embedded questions on the accuracy of comprehension self-assess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35-437.
Weir, C. (1998). Using Embedded Questions to Jump-Start Metacognition in Middle School Remedial Readers.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41 (6), 458-467.
Wilshire, D. T. (1990).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Elaboration Using CAI.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