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郁涵
Kao, Yu-Han
論文名稱: 國小英語教師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by English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陳惠邦
Chen, Hwei-Pa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課程決定個案研究英語教學
外文關鍵詞: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Case study, English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育改革促使英語教師被賦予更多課程決定與行動的權利,教師的課程決定與英語教學密切相關。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究課程決定的意涵、影響因素,以及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體系下,英語教師課程決定的信念、師生互動與課程實施之情形,俾能深入理解其課程決定的歷程。
    研究發現:個案教師重視學生主體性、師生的互動、品格的陶冶、基礎能力的達成,並且運用形成性評量鼓勵學生並尋求回饋。而教師的教學信念、宗教信仰、專業進修機會則對教師課程決定影響深遠。在所處的教學環境中,科任的教學性質與設備資源的改變,影響教師的課程決定;教學時間不足、工作壓力過大、師生比率高、孤立的教學文化則衝擊個案教師之課程決定;個案教師個人教學反思、專業對話管道、研習進修的機會,有助於因應各項影響因素帶來之挑戰。
    最後,本研究依據主要的發現與結論進行反思,為英語教師、學校單位、教育行政單位,提出具體建議,俾供學者、教育行政人員、教師等相關人員做為未來進行英語科課程決定研究時之參考。


    School teachers can make more decisions by themselves for English curriculums due to reforms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behavior of a teacher of elementary school to influence English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was recorded and discussed. The flow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s the teacher’s method for decision mak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belief of the teacher, the impacts of decision maki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her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er’s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and selection focused on morality of her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improvement, and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 religious belief, and the chance for advanced educ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her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However, the teacher’s decision making was also impacted by the lack of time for preparation of a class, pressur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teacher was isolated to other teachers. Thus the teacher’s reflection for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other teachers, and the chances to attend advanced educations, where the teacher can learn from other experts, can help the teacher to make suitable decisions on English curriculum.
    The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will make decision on English curriculum in the future.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課程決定的意義與內涵……………………………………………7 第二節 教師課程實施觀之探討……………………………………………28 第三節 影響教師課程決定之內在因素探討………………………33 第四節 國小英語課程與教學現況之探討……………………………47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59 第一節 研究方法……………………………………………………………59 第二節 研究設計……………………………………………………………64 第三節 研究實施流程………………………………………………………65 第四節 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71 第五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80 第四章、研究討論與發現 ……………………………………………83 第一節 美貞老師的課程決定………………………………………………83 第二節 影響美貞老師課程決定因素……………………………………113 第三節 美貞老師課程決定所面臨問題與因應……………………122 第五章、結論、反思與建議………………………………………… 14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41 第二節 研究歷程反思………………………………………………………149 第三節 研究建議……………………………………………………………152 參考文獻……………………………………………………………155 表目錄 表2-1 課程決定的層級分類表……………………………………………………13 表2-2 課程決定之相關因素與重要發現……………………………………22 表2-3 課程實施的三種觀點之比較………………………………………………31 表2-4 教學反思的類型……………………………………………………………41 表2-5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面臨困境表……………………………………………57 表3-1 文件資料編碼一覽表………………………………………………………71 表3-2 觀察資料編碼一覽表………………………………………………………73 表3-3 訪談資料編碼一覽表………………………………………………………74 表3-4 資料蒐集整理表……………………………………………………………76 表3-5 研究活動時間表……………………………………………………………77 圖目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64 圖3-2 研究流程圖…………………………………………………………………70

    中文部分
    丁金松(2000)。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決定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前龍(1995)。國小道德科課程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琮惠(2007)。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原作者:Danny L. Jorgensen)。台北市:弘智文化。
    朱錫琴(2002)。教學法簡介。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語文(英語)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8-39頁)。台北市:教育部。
    江美香(2005)。苗栗縣國小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提升國人英語力建設計畫。行政院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980093279),台北市:行政院。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坤培(1992)。大學暨獨立學院體育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俊杰(2005)。國民小學體育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漢文(2003)。台東縣九一貫課程英語科教學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李映瑞(2008)。國小教師環境教育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李薏玲(2008)。高雄市國小英語教師對九年一貫英語課程觀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台北市。
    李雅娟(2012)。桃園縣國小低年級英語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杜美智(1997)。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呂若瑜(1994)。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何福生(2003)。澎湖縣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調查與需求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林于雯(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其遭遇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清江 (1982 ) 。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市: 五南。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239-262頁)。嘉義縣:中正大學。
    邱婉婷(2006)。從課程取向探討國民小學英語教師使用英語教科書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周玉真(譯)(1999)。如何進行教室觀察(原作者:Wragg , E.C.)。台北市:五
    南。
    吳妮真(2003)。高中家政教師課程決定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建華、謝發昱、黃俊峰、陳銘凱(2004)。個案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199-236頁)。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1)。教育名詞:課程決定。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38:50。
    吳雅惠(2000)。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吳靖國(2010)。質性研究:從理解人開始。銘傳教育電子期刊,2:20-34。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高雄市:麗文。
    洪崇峰(2003)。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課程決定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市:巨流。
    范信賢(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探討。台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高敬文(200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翁安明(2003)。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以澎湖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翁崑泉(2002)。國小教師社會科教學信念之研究─以二位低年級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徐世瑜(1998)。課程與教學決定歷程中的要素分析【專題】。課程與教學季刊,1,1-12。
    陳萬淇(1985)。個案研究法。台北市:華泰。
    陳淑玲(2010)。新竹縣原住民地區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素津(2008)。台北縣國小低年級實施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奎憙(主編)(1998)。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奎憙(1987)。教育的社會學分析,載於教學研究專輯。台北︰南宏。
    陳埩淑(2002)。教室言談在教學上的涵意與應用【專題】。課程與教學季刊,5(4), 125-140。
    陳俊佑(2000)。臺北市實施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寶山(2010)。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評析【專題】。教育資料與研究,92,47-74。
    陳郁萍(2007)。高齡者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春蓮(2002)。國小教師教學歷程檔案與教學反省知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聖謨(1999)。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伯璋 (1987)。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台北市: 師大書苑。
    陳立樺(2011)。促進體育教師教學反省能力之途徑。【專題】。學校體育, 124,114-117。
    張雅筑(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知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張武昌(2006)。全美語的迷思-外語學習的時機與方式。幼兒英語政策說帖。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policy/getfile.php?lct=./txt/c18htm.php
    張雁玲(2000)。幼稚園教師在課程發展中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專題】。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38(1),33-66。
    張雅卿(2004)。國小英語教學城鄉差距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郭虹宏(2009)。國民小學教師人權教育素養及其師生互動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郭致和(2002)。誰抓得住我—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和定位【專題】。花蓮師院學報,14,1-24。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修正對照表。取自:http://www.tpde.edu.tw/ap/sid17_law.aspx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1977)。團體歷程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專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集刊,22,563-567。
    黃政傑(1988)。邁向成功的課程實施【專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集刊,30,1-19。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三版)。台北市:漢文。
    黃雅瑛(200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黃玉貞(1997)。和學生玩遊戲-遊戲管理分析與建議。敦煌英語教學雜誌,12,26-28。
    黃瑾瑜(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意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彭新維(2001)。國民小學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葉錫南(2002)。九年一貫課程之精神及其教學。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語文(英語)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1-7頁)。台北:教育部。
    游淑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課程決定權取向及參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銓(譯)(2001)。校長的課程領導(原著者:Glatthorn, A. A.)。台北市:學富。
    單文經(2000)。革新的課程領導。台北市:學富。
    湯仁燕(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愛嬋(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楊維軒(2012)。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對提升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探究-以台中市為例。「第四屆教育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學論文集」發表之論文。東海大學。
    楊偲藜(2006)。國小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以基隆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新竹縣政府(2011)。新竹縣國民小學英語課程100學年度暫行綱要暨教學參考指引。新竹縣: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潘正德(1993)。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專題】。學生輔導通訊,25,
    24-31。
    潘淑滿(2003)。認識質性研究。載於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13-29頁)。台北市:心理。
    蔡敏玲(2001)。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專題】。14,233-260。
    蔡清田(1995)。教育歷程中之教師專業自律:「教師即研究者」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之蘊義。教育改革理論與實際國際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蔡清田(2000)。「教師即研究者」取向的課程發展行動研究。第二屆課程與教學論壇「中小學課程與教學革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蔣貴枝(1999)。國小英語課程與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4)。做一個有反省能力的教師【專題】。研習資訊,11(5),1-3。
    歐用生(1990)。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台北:復文書局
    歐自偉(2002)。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小組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歐伸談(譯)(1993)。教師效能訓練(原著者:Gordon, T.)。台北市:新雨。
    鄭楓琳(2000)。台南市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劉璁翰(2002)。企業導入ERP系統階段性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劉雅心(1998)。台中地區幼稚園教師課程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劉欣茹(2002)。一位國小美勞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劉君燦(譯)(1971)。人類存在的目的(原作者:A. Einstein)。台北市:晨鐘。(原著出版年:1931)
    謝一謙(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其遭遇問題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謝小苓、范信賢 (1999)。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學生主體性。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125-143頁)。新北市: 揚智。
    謝淑娟(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蕭薏雯(2010)。幼稚園數學教學及課程決定之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簡良平(2003)。學校課程決定-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師大書苑。
    簡玉卿(2004)。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單字學習策略教學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瞿仁美(1996)。國小補校教師教學信念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惠君(2004)。學習領域課程小組課程決定之個案研究--以國中語文領域國文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英文部分
    Apple, M. W. & Christian-Smith, L.K.(1991). 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New York, NY: RKP.
    Argyris, C. & Schon, D. (1974). Theory in Practice: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CA : Jossey-Bass.
    Buckley, P. J. & Casson, M. C. (1976). A Long-Run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In P. J. Buckley& M. C. Casson, (Eds.), 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pp.32-65). London, UK: Macmillan.
    Battle, M. V.(1985). Professional Evaluators' Insights Applied to Assisting Freshman English Program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284224)
    Bobbitt, J. F. (1918). The Curriculum.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arroll, J. S., & Johnson, E. J. (1990). Decision Research: A Field Guide. CA: SAGE.
    Clark, C. M. & Yinger, R. J. (1979). Three studies of teacher planning, Research Series No.55.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175855)
    Clark, C. M. & Yinger, R. J. (1987). Teacher planning. In J. Calderhead. (Eds.), Exploring teachers' thinking (pp.84-103). London, UK: Cassell.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 Lexington, MA: D. C. Heath and Company.
    Doll, R. C. (1992). Curriculum Improve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Bacon.
    Eisner, E. W. (1988). The Education Imaginati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Fullan, M. (199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A. Lewy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378-384). England, UK: Pergamon.
    Fullan, M.& Pomfret, A.(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7(1),335-397.
    Glatthorn, A. A. (1987). Curriculum leadership.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Company
    Goodlad﹐J. I. (1979).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Hargreaves, D. H. (1995). School cultur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6(1), 23-46.
    Hathorn, R. K. (1987), Classroom Curriculum: Balancing autonomy and obligatio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280849)
    Kon, J. H. (1994). The Thud at the Classroom Door: Teachers’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in Response to New Textbook.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375123)
    Moallem, M. & Applefield, J. (1997).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and Preservice Teachers’Processes of Thinking, Teaching and Planning: What do they Learn and How do they Change.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409855)
    Oberg, A. A. (1991). Curriculum Decisions. In Lewy, Arieh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pp.302-303). Oxford, UK: Pergamon Press.
    Oliva, P. F. (1988).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Lond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Phenix, P. H.(1964). Realm of Meaning. New York, NY: McGraw-Hill.
    Pratt, D. (1980).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Harcourt Brace Jovanvich.
    Phenix, P. H. (1962). The Disciplines as Curriculum Content. In H. Passow(Eds.). Curriculum crossroads (pp.273-280). New York , NY: Teacher College.
    Pinar, William F.(1978). The reconceptualization of curriculum studies.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0(3), 205-214.
    Peterson, A. (1979). Teachers’changing perceptions of self and others through out the teacher career: Some perspective from an interview study of fifth retire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Richardson, V. (1996).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 learning to teach. In J. P. Sikula, T. J. Butteru, & E. Guton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2nd edition (pp.102-119). New York, NY: Macmillan.
    Saylor, J. G., Alexander, W. M., Lewis, A. J. (1981).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m.
    Saylor, J. G., Alexander, W. M., William M. (1974). Planning Curriculum for Schools.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m.
    Schon, D. A. (1983).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NY:Basic Books.
    Schon, D. A.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London, UK: Jossey-Bass.
    Simon, H. A. (1977). 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n.
    Synder, J., Bolin, F., & Zumwalt, K. (1992). Curriculum implrmentation. In P. W. Jackson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402-435). New York, NY: Macmillan.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an Manen, M. (1991). The tact of teaching: the meaning of pedagogical thoughtfulness.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Walker‚ D. F. (1990). Fundamentals of Curriculum. San Diego, CA: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London, UK: Sage.
    Zeichner, K. M. & Liston, D. P. (1987).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s to reflect. Havard education Review, 57 (10).23-4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