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建佑
Chen, Chien-Yu
論文名稱: 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永續校園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A Surve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Campus at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指導教授: 蘇宏仁
Su, Hung-Jen
口試委員: 葉國樑
巫俊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Mathematics & Science Education Master Inservice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永續校園環境教育國民中小學
外文關鍵詞: Sustainable Campu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小學校在永續校園的實施現況,以及相關問題。本研究以自編之「新竹縣永續校園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調查工具。以新竹縣國中小學校教師為問卷調查對象,問卷發出238份,有效問卷回收216份,可用率為90%。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雪費法(Scheffe')進行事後比較分析。依據本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永續校園的實施現況、相關問題,會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二、永續校園實施現況,達到「大部分符合」的水準。綠色學校在推動情形層面的程度較佳。兼任行政職務者以及研習時數越多者,在專業成長層面的表現越好。
    三、在實施相關問題上,達到「大部分符合」的水準。學校規模較小、屬於綠色學校成員、位於鄉鎮地區學校以及研習時數越多者,在此一層面的表現較無困難。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小學校在永續校園的實施現況,以及相關問題。本研究以自編之「新竹縣永續校園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調查工具。以新竹縣國中小學校教師為問卷調查對象,問卷發出238份,有效問卷回收216份,可用率為90%。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雪費法(Scheffe')進行事後比較分析。依據本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永續校園的實施現況、相關問題,會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二、永續校園實施現況,達到「大部分符合」的水準。綠色學校在推動情形層面的程度較佳。兼任行政職務者以及研習時數越多者,在專業成長層面的表現越好。
    三、在實施相關問題上,達到「大部分符合」的水準。學校規模較小、屬於綠色學校成員、位於鄉鎮地區學校以及研習時數越多者,在此一層面的表現較無困難。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方面、國中小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實務上的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ed to inquire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related issues of sustainable campus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er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Sustainable Campus in Hsinchu County”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research subjects consisted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he return rate was 90% with 216 valid surveys. The statistic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 test were used.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ing:
    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related issues of sustainable campuses.
    2. Most teachers agreed that sustainable campuses carried out accordingly. For those green schools, there is a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 level of promotion. Teachers who work as administrators and have more credits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erform better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3. Most teachers agreed that the related issues to sustainable campuses also carried out accordingly. For those smaller-sized schools, members of green schools, located in the township areas and getting more credits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y have less difficulties on this level of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were offered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and for the reference of future research.

    目 次 I 表 次 Ⅲ 圖 次 Ⅶ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永續發展 7 第二節 各國永續校園計畫 21 第三節 永續校園之相關研究 42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3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研究樣本背景資料 75 第二節 國民中小學在永續校園實施現況的分析 78 第三節 國民中小學永續校園學校運作實施的相關問題 9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9 附錄 129 附錄一 「新竹縣永續校園實施現況調查問卷」預試調查問卷 129 附錄二 「新竹縣永續校園實施現況調查問卷」正式調查問卷 135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2012)。綠色校園建設參考手冊。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研究所。
    王作台(2008)。由全球變遷到永續發展。2017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nmns.edu.tw/common/05edu-attach/speech/970621.pdf。
    王順美(2004)。臺灣綠色學校伙伴及非夥伴的環境教育比較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28,69-80。
    王順美(2008)。臺灣中等學校教育環境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2:1,25-46。
    王順美、黃柏鈞譯(2002)。美國新罕布夏州環境教育中心發展之綠色學校指引:綠色學校指標。2015 年11月01日取自http://goo.gl/qQauwJ。
    王筱雯(2000)。臺大總校區校園環境教育探討(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王鑫(2000)。永續校園-學校環境教育政策的範例。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9,20-23。
    江哲銘(2001)。永續綠色健康學校校園建築環境教材建立計畫。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90年研究計畫成果。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15年11月26日取自http://nsdn.epa.gov.tw/。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永續發展小百科。2015年 11月30日,取自http://nsdn.epa.gov.tw/index.htm。
    何嘉祥(2014)。嘉義縣中小學教育人員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運作現況與使用後滿意度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余志鴻(2007)。新竹縣國民小學永續校園環境規畫與用後評估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慧子(2011)。美國節能減碳教育政策與學校實施案例。載於王如哲、黃月純(主編)。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2011年(頁22-36)。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李家宗(2011)。澳洲節能減碳教育政策與學校實施案例。載於王如哲、黃月純(主編),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2011年(頁40-56)。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杜文苓、李翰林(2008)。國際永續發展趨勢初探-以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為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夏季號,4(2),211-237。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
    肖芳(2002)。中國綠色學校淺談。2015 年11月05日取自http://www.ied.edu.hk/apfslt/v3_issue2/xiaof/index.htm#contents。
    周昱宏(2014)。魚菜共生系統應用於都市永續校園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於幼華、張益誠(1999)。永續發展指標。環境教育季刊,(37),53-74。
    林永豐(2011)。英國節能減碳教育政策與學校實施案例。載於王如哲、黃月純(主編),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2011年(頁40-56)。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林享能(2003)。國際自然保育發展之趨勢。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冬季號,239-247。
    林沿瑜(2008)。瑞典人的挑戰-邁向2020無油國。聯合報,2008年7月9日,取自http://geo-change.blogspot.tw/2008/07/2020.html。
    林建棕(2014)。一所百年老校活化創新~永續校園經營之個案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泉宏(2010)。綜合大學永續性指標之建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柯份(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實施永續校園成效及遭遇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美國肯塔基州—校園能源效率計畫(2009)。教育部低碳節能校園生活報,12。取自http://140.111.34.165/65power/epaper12/index.html。
    孫永瑞(2010)。綠色校園規畫與評估之研究-以彰化縣國立鹿港高級中學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徐雅鐘(2008)。北區五縣市國民中學永續校園推動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晏涵文、馮嘉玉、劉潔心(2006)。我國學校環境教育指標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 (1),85-102。
    馬嘉俊(2015)永續校園環境更新診斷與改造評估之探討-以臺中市新社高中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高翠霞(2002)。環境教育指標建構一建立國小環境教育指標之研究歷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主編,「新世紀海峽兩岸全民環境永續發展」論文集上冊,(頁246-254)。
    高翠霞、高慧芬(2004)。臺灣地區國小環境教育指標系統探究。環境教育研究,1:2,71-103。
    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15)。取自http://nsdn.epa.gov.tw/CH/NSDN/HISTORY.HTM。
    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101-104年)(2014)。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取自https://eeis.epa.gov.tw/front/resources/ResSearch/item.aspx?id=208。
    張子超(2001)。綠色學校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綠色學校伙伴研討會手冊,20-23。臺北市:教育部。
    張子超(2004)。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教育部永續校園推廣獎勵與改造輔導團(北區)計畫一 2004 永續校園環境規劃師北區培訓計畫研習手冊。
    張子超、王順美、梁明煌、柯淑婉(1999)。綠色學校推廣研究。臺灣省環境保護處委託計畫期末報告。
    張瓊烽(2008)。綠色學校實施成效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03)。打造綠校園Taiwan Green School與世界接軌的學習環境-永續、生態、環保、健康。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取自http://environment.edu.tw/discovery_new/unit/un_22/energize_22_04/default.htm
    教育部(2009)。教育部永續校園營造指南。2015 年11月01日,臺北:教育部。取自http://esdtaiwan.edu.tw/testFriendSiteList.asp。
    教育部(2011)。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教育部環保小組20年回顧與展望。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華民國101年5月15日臺國(二)字第1010074428C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7)。教育部永續校園資訊網。2017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
    教育部(2017)。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作業要點。中華民國106年11月20日教育部臺教資(六)字第1060153127B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8)。教育部永續校園成果展。永續校園全球資訊網。2018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3.nstm.gov.tw/review/tss/ixt3-1.htm。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5)。中程施政計畫。2015 年11月 30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2042&Type=1&Index=4&wid。
    教育部綠色學校伙伴網路(2015)。關於綠色學校。2015 年11月 30 日,取自https://www.greenschool.moe.edu.tw/aboutGS/。
    莊育禎(2005)。綠色大學理論與實務探討-以指標系統建構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惠悰,林群超(2007)。永續發展策略及制度建置專案研究計畫(頁9-11)。臺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陳永昌(2003)。綠色大學評量指標系統之建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星皓(2007)。臺灣國民小學永續校園實質環境評估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惠娟(2004)。國小教師永續教育專業知能知調查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智帆(2005)。永續校園生態景觀池之規畫設計課題探討以-92年度申請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南區國民小學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陳聰志(2014)。永續校園生物棲地環境指標適切性及現況之調查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曜恭(2010)。綠色學校學生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國小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高雄市。
    曾紅鷹(2006)。瑞典環境教育及其綠色學校的發展評述(上)。2015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wzer.net/view/3936.htm。
    曾郁惠(2014)。我國綠色大學執行現況與推動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秀華(2005)。永續校園環境改造之成效探討-以臺南市國小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湯志民(2003)。學校綠建築規劃之探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11-80。臺北市,作者。
    黃柏軒(2014)。永續校園實踐在地化課題之研究-以小班小校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黃書禮(1996)。臺北市都市永續發展指標與策略研擬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臺北市。
    黃素惠、余志鴻(2007)。永續校園環境規畫之探究-以國民小學綠色校園為例。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第五期,12-34。
    楊惟任(2016)。先進國家發展綠色經濟的經驗對我國之啟示。國會月刊44:11,38-63。
    經濟部水利署(2004)。水資源永續發展指標之發展現況。2017年11月07日取自http://file.wra.gov.tw/。
    葉欣誠、陳永昌(2002)。綠色學校評量指標系統之建構研究構想。國立台中師範學院主編,「新世紀海峽兩岸全民環境永續發展」論文集上冊,(頁64-72)。
    葉茂森(2003)。中部地區國小永續校園內涵之研究-以自然環境的觀點進行探討(未發表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廖英傑(2012)。國民中小學推動永續校園計畫之檢討-以 2009-2011 年彰雲嘉改造案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市。
    劉佳芝(2002)。學校行政人員參與台灣綠色學校計畫之研究-推行環境教育的動機探討(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家珮(2012)。永續校園環境定量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以國民中小學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新北市。
    劉雲傑(2011)。國民小學永續學校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未發表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潔心、邱詩揚、晏涵文、李恆華、潘瓊如、馮嘉玉(2004)。大學院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之發展與建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1,97-122 。
    劉靜臨(2013)。在綠色中學評估指標系統建構-以臺中市立大墩國中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劉繼和(2003)。日本綠色學校的基本理念和推進策略。瀋陽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3),228-231。2015 年11月01日取自http://wenku.baidu.com/view/c1fb32513c1ec5da50e270fd.html。
    劉懿萱(2005)。國民小學永續校園學校行銷現況及其策略運作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雅慧(2004)。生態工法應用於永續校園水域棲境構築之規畫探討-以屏東科技大學為例(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環境教育法(2010)。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5 日,華總一義字第 09900137311 號。
    藍韡婷(2005)。「93 暨 94 年度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整合案推動策略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涵勻(2005)。國民小學永續校園環境規畫與使用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嚴佳茹(2004)。921 災後重建小學與開放式小學生態節能環境現況解析(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蘇宏仁(2000)。從永續發展談永續校園。國教世紀,189,65-69。
    蘇宏仁、楊樹森、游能悌、杜明進、黃輝源、劉志仁、余世章編著(2012)。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初版,臺灣:華都文化。
    蘇希容(2015)邁向永續校園的認知度與可行性之案例探討(未發表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桃園市。

    貳、英文部分
    Antioch New England Institut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2).National green school guidelunes. Retrieved October 28, 2003, from http://greenschools.schoolsgogreen.org/GSG.pdf

    Commission on Oil Independence(2006). Making Sweden an oil-free society. Retrieved November30, 2015, from http://www.government.se/information-material/2006/06/making-sweden-an-oil-free-society/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DCSF)(2009). Schools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09, fromhttp://www.teachernet.gov.uk/sustainableschools/

    Holling , C.S.(1986). The Resilienc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 Local Surprise and Global change. In Clark, W.C. and Munn, R.E.(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iosphere(pp.292–31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QCA)(2009). Sub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ction:A curriculum planning guide for schools. London: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Redclift , M.(198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Exploring the Contradiction , Routledge , N.Y. .

    Syd, S.(2004). The Sustainable schools program in NSW. Retrieved March3,2004,fromhttp://www.currculumsupport.nsw.edu.au/envivoed/files/Env_Explaining_the_SSPI.pdf?CFID=398150&CFTOKEN=45825313

    Tietenberg , T.(1988).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ce Economics. Ed. Glenview, Ill : Foresman andCompan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