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宋瑗玲
Yuan Ling Sung
論文名稱: 在Group Scribbles平台上以VSPOW模式進行國小高年級議論文協作寫作研究
Group Scribbles to Support Elementary Students’ Writing Based on VSPOW Model
指導教授: 林秋斌
Chiu Pin Lin
黃龍翔
Lung Hsiang Wo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議論文協作寫作電腦輔助合作學習GSVSPOW
外文關鍵詞: VSPOW, Peer Co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以「同儕協作寫作」模式結合電腦輔助協作學習軟體,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議論文寫作表現及寫作興趣之影響;以VSPOW(詞→句→段→大綱→文章)寫作模式為基礎,設計在Group Scribbles(GS)軟體上,以「議論文體」為主,進行同儕協作寫作學習。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實驗架構為前測-VSPOW教學-後測的設計。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學校五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共60人),實驗組在GS平台上進行VSPOW協作學習活動,對照組進行VSPOW紙筆協作學習活動,以探究學生議論文寫作學習成就、學習態度之改變,並探討實驗班級學生在小組中的協作互動模式。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採紙筆或GS-Based之VSPOW小組協作寫作模式都可以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議論文寫作學習成效,而GS互動平台上的VSPOW小組協作寫作模式,更可以有效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議論文寫作學習成效與動機。 研究者建議在爾後類似的CSCL實驗設計時應將學生個人特質亦列入異質分組的考慮,而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適時、有效介入,可能影響學生之學習成效;後續亦可進行更深更廣更長期之研究。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explore to the writing performance effects of "peer co-writing" model based on computer-assis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ol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To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interest and achievement, co-writing peer learning programs are executed on Tablet PCs with Group Scribbles software for students’ practicing themes about argumentation with VSPOW (words → sentences → paragraphs → Outline → essay Writing) writing model.

    中文摘要 V 目 次 VII 表 次 X 圖 次 X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壹、研究目的 2 貳、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壹、議論文 3 貳、協作寫作 3 叁、VSPOW 3 肆、Group Scribbles (GS 2.5)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議論文寫作 5 壹、議論文的意涵 5 貳、議論文的要素 6 叁、議論文的分類 6 肆、議論文的寫法 7 伍、寫作歷程模式 8 陸、寫作「認知發展」歷程模式 9 柒、寫作過程知識 10 捌、寫作教學現況分析 10 玖、國民小學國語語文課程寫作教學架構圖 12 拾、議論文的寫作教學研究 13 拾壹、 議論文在九年一貫課綱中的地位 14 第二節 協作學習 15 壹、協作學習的意涵 15 貳、協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15 叁、協作學習的要素 17 肆、協作學習中小組成員間的溝通模式 18 第三節 VSPOW寫作學習模式 19 壹、VSPOW協作寫作模式 20 貳、VSPOW研究經過 20 叁、VSPOW寫作步驟 21 肆、VSPOW on GS的前導研究與初探結果 22 伍、VSPOW on GS 與 VSPOW on Wiki的比較 25 第四節 GS協作學習實證研究 26 壹、GS(Group Scribbles) 26 貳、GS(Group Scribbles)的實證研究 28 叁、GS(Group Scribbles)在教學現場的應用 33 第三章、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5 壹、研究架構圖 35 貳、實驗設計模式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壹、議論文評定量表(附錄一) 37 貳、協作寫作回饋問卷(附錄二) 38 叁、VSPOW學習回饋問卷(附錄三) 39 肆、小組互動觀察表(附錄四) 39 第四節 GROUP SCRIBBLES ( GS 2.5 ) 39 壹、管理端功能 39 貳、教師端功能 40 叁、學生端功能 41 第五節 教學設計 43 壹、研究者背景 43 貳、研究環境規劃 43 叁、活動設計 44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議論文寫作成效分析 45 壹、皮爾森相關檢定 45 貳、對照組及實驗組學習成效差異分析 46 叁、對照組及實驗組前後測成績分析 50 第二節 協作回饋問卷分析 54 壹、系統操作 54 貳、同儕互動 55 叁、協作寫作 57 肆、學習感受 59 第三節 VSPOW寫作歷程與結果分析 60 壹、VSPOW寫作歷程分析 60 第四節 協作互動模式探討 63 壹、實驗組各組協作互動模式觀察 63 貳、對照組組各組協作互動模式觀察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4 第一節 結論 74 壹、議論文寫作學習成效 74 貳、協作寫作學習態度 75 叁、VSPOW協作歷程 75 肆、各組協作互動模式 76 第二節 建議 77 壹、實驗設計時 77 貳、課程進行中 77 叁、後續研究 78 參考文獻 80 一、中文部分 80 二、英文部分 82 附錄一 議論文評定量表 84 附錄二 協作寫作回饋問卷 85 附錄三 VSPOW學習回饋訪談 86 附錄四 小組互動觀察表 87 附錄五 教學流程設計 88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譯)(1991)。B.R,Hergenhahn著。學習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金國(2005)。共同學習法之教學設計及其在國小國語科之應用 。屏東師院學報,22,103-130 。
    王金國、張新仁(2003)。國小六年級教師實施國語科協作學習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1,53-79。
    王美琇(2008)。小組討論中同儕互動之言談分析。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東。
    王鼎鈞(2007)。講理。台北:爾雅。
    王鼎鈞(2007)。作文七巧。台北:大地。
    王瑀(2004)。以同儕互評與討論提升小六學童之寫作表現~以行動學習輔具教室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曉璿、陳奕廷、賴俊安、連寶靜((2010,Oct))。網路同儕線上互動輔助資訊課程學習效益與之研究。遨遊雲端、智慧生活。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台南市。
    布裕民(1994)。文體寫作寫作指導。台北:書林。
    何三本(2006)。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李玉琇、蔣文祁(合譯)(2009)。Robert J.Sternberg著。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台北:雙葉。
    李吳軒(2010)。電腦支援協作學習對因數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美萱、蘇怡慈、林秋斌 ((2010,Oct))。拼圖式電腦輔助協作學習在幾何學習上之初探。遨遊雲端、智慧生活。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台南市。
    李博文(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議論文寫作教學。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守為(1990)。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秀玉 (2006)。小組協作學習達到真正成功必備的要點。科學教育月刊 ,295,23-32。
    林秋斌(2009)。一對一的數位學習新趨勢。Retried from :March 15, 2011,from http://www.945enet.com.tw/epaper/contents/ha/072/01.htm。
    林秋斌,李吳軒 ,李美萱 ((2010,Oct)。電腦支援協作學習對因數概念學習之研究。遨遊雲端、智慧生活。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台南市。
    林秋斌、宋瑗玲、周文靜、黃龍翔、劉松源 ((2010,Oct))。在Group Scribbles平台上以VSPOW寫作模式進行國小協作寫作之初探。。TWELF 第六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台中市。
    洪順隆(2009)。歷代文選。台北:五南。
    洪瑋懋 (2008)。同步式電腦輔助協作學習對中文多義字學習成效與學後保留之探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協作學習。台北:心理。
    高維聰(2010)。透過 GS 平台促進快速協作知識建構(RCKB):以大學資訊科學概論課程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康軒(2008)。五年級國語課本。台北:康軒。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學取向。高雄:復文。
    張新仁((2008))。台灣地區中文寫作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華人社會的課程與教學改進研討會。華人社會的課程與教學改進研討會,澳門。
    張曉瑜(2008)。運用GS輔助國中英語協作學習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梁贵媛、谢帅如(2009)。Web-CKB 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GCCCE2009 ,378-383。
    郭生玉、陳麗如(1995)。整合性過程導向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歷程的影響。師大學報,40,1-36。
    童志榮(2008)。運用ㄧ對ㄧ數位學習於小組協作概念構圖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社會科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慧真(譯)(1990)。Sally Wendkos,Diane E.Papalia著。兒童發展。台北:桂冠。
    黃繼仁、陳欣蘭(2010)。課程變革對小學國語教科書要素數量變化之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11-138。
    廖素凰 (2008)。部落格小組互評在五年級作文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
    趙滋藩(1988)。文學原理。台北:東大。
    劉佳玟(2007)。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寫作動機及寫作表現上的影響。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明松(2001)。寫作認知策略教學(CSIW)對國小學童寫作品質影響之研究 。台東師院學報,12 (上),87~114。
    劉國平(2007)。運用輔助協作學習軟體輔助小學英語字彙協作學習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謝駿榮(2010)。運用 GS平台設計融入訊息回饋的「縱橫數謎」遊戲於加減計算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鍾運保 、李芸茹、林秋斌 ((2010,Oct))。運用 GS 輔助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初探研究 。遨遊雲端、智慧生活。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台南市。
    顏佩如、林曉薇、陳螢萱(nd)。台灣地區國小國語文領域實施協作學習之研究-以1997年至2007年博碩士論文為例。Retried from :Feb 02,2011,from http://scholar.google.com.tw /scholar。
    蘇洵明(2010)。作文老師輕鬆寫好論說文。台北:新學林。
    黃龍翔、陳之權、陳文莉、蔡敬新、高萍(2009)。 VSPOW - 利用Web 2.0 技術提昇華文第二語文學生寫作技巧的創新集體寫作歷程。 GCCCE2009 ,356~361。
    黃龍翔、陳之權、陳文莉、蔡敬新(2011) 利用Web 2.0技術提昇華文第二語文學生寫作技巧的創新集體寫作歷程. 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報. 7(1-2), 72-90.
    二、英文部分
    David W. Johnson and Roger T. Johnson(1996).Cooperation and the use of the technology.retried from:Jan 30, 2011,from http://www.aect.org/edtech/30.pdf.
    David W. Johnson, Johnson R.T., and Stanne M.B.(2000).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A Meta-Analysis . retried from:Jan 22, 2011,from http://74.125.155.132/scholar?q=cache:VXewaHB5IGsJ:scholar.google.com/+Cooperative+Learning+Methods:+A+Meta-Analysis+&hl=zh-TW&as_sdt=0,5.
    Flower L. and John R. Hayes(1981).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32(4),365-387
    Hao C. F. (2010).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Paper Scribbles and Group Scribbles.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6(5), 659-674..
    Hillocks, G.(1984).What works in teaching composition: 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 studies.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93, 133-17012Looi, C.K., Hung, D., Chen, W. & Wong, L.H. (2007), A research agenda for fostering deep learning mediated by technologies: Perspective from Singapore, Global Chinese Journal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GCJCE), 4(1/2), 85-100.
    Lin C.P., Womg L.H., Shao Y., Niramitranon J., Tong C.J. (2010,April).1:1 Learn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Concept Mapping :A Case Study of Social Studies Lesson in Elementary School.Mobile Social Media for Learning and Education in Formal and Informal Settings.WMUTE,Kaohsiung.
    Looi C.K., Lin C.P., and Liu K.P.(2008).Group Scribbles to Support Knowledge Building in Jigsaw Method.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f Technologies , 1(3) , 1-8.
    Robert E. Slavin (1992).Research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What We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Roschelle J., Rafanan K., Estrella G., Nussbaum M., Claro S. (2010).From handheld collaborative tool to effective classroom module: Embedding CSCL in a broader design framework.Computers & Education,55,1018–1026.
    Tan N.Y.L., Chen W., Looi C .H.(2009).GroupScribbles as a Rapid CSCL Tool:Learning Experience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 Asia-Pacific Society for Computers in Education.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Hong Kong.
    Wong, L.H., Chin, C.K., Chen, W., & Gao, P. (2009). V.S.P.O.W.: An innovative collaborative writing approach to improve Chinese as L2 pupils' linguistic skill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2009 (pp. 651-661), Rhodes Island, Greece.
    Wong, L.H., Chen, W., Chai, C.-S., Chin, C.-K., & Gao, P. (2011). A blended collaborative writing approach for Chinese L2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7(7), 1208-1226.
    Wong, L.-H., Chin, C.-K., Chen, W., & Chai, C.-S. (2011). V.S.P.O.W. - An innovative collaborative writing process based on Web2.0 technology to improve Chinese L2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Global Chinese Journal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7(1-2), 72-9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