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榮治
Jung-Chih, Kuo
論文名稱: 改善文山國小學生體位過重問題之行動研究
The Action Research Study of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Overweight in Wensha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林志成
Chih-Cheng L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行動研究國小學生體位過重
外文關鍵詞: action research,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verweight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探討文山國小學生體位過重問題改善策略的成效。首先,先瞭解學生健康體位之現況,其次,進行體位過重問題改善策略之規劃,最後,探討此策略對文山國小體位過重學生的成效為何。
    本研究採單組相同介入策略前後測,研究係以三到六年級過重體位(含超重)學生34人進行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之行動研究。學生在實驗前,接受「身體質量指數」、「健康健康自主管理七小福問卷」前測,之後進行八週體位過重問題改善策略,及四週行動研究後改善策略,教學結束後隨即實施後測。量化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處理,並以訪談紀錄及教學者省思等方式蒐集質性資料。
    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一)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降低體位過重學生身體質量指數BMI且達顯著差異。(二)體位過重改善策略能有效降低體位過重比率。(三)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提升睡足8小時比率。(四)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提升平日吃早餐比率,但未能提高假日吃早餐比率。(五)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提升身體活動量。(六)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提升中餐飯後潔牙比率。(七)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降低平日每天四電使用少於二小時比率,但未能提高假日使用四電少於二小時的百分比。(八)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提升午餐攝取蔬菜比率。(九)體位過重改善策略介入能提升飲用白開水比率。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學校層面、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行動研究、國小學生、體位過重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y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weight issue in Wenshan Elementary School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First, we analyzed the status of the students’ healthy body weight. Second, we made strategy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weight situation. Then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y to the targeted students in Wensh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udy adopted the pre- and post-test method, which involving 34 overweight students from 3rd to 6th grad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students did the pre-test including “Body Quality Index” and “Health Self-Management Seven Kids Questionnaire”. Then we implemented the healthy body weight strategy for 8 weeks an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after action research for another 4 weeks. Righ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tudents were asked to do the post-test. Both quantita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quantitative data,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paired-samples T-Test were used. The qualitative data consisted of records of interview and reflections of teacher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a) The strateg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overweight students’ BMI; (b) The ratio of overweight stud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s because of the strategy; (c) The intervention of strategy increases the ratio of targeted students to sleep at least eight hours; (d) The intervention of strategy increases the ratio of targeted students to eat breakfast in school days but not in holidays; (e) The intervention of strategy improves physical activity; (f) The intervention of strategy increases the ratio of brushing teeth after lunch; (g) The intervention of strategy reduces the ratio of using 4C products less than two hours per day, but fails to have the same effect in holidays; (h) The intervention of strategy increases the intake of vegetables; (i) The intervention of strategy increases the ratio of water drink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schools, related units and follow-up studies.
    Key Words: action research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overweight,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體位過重的標準與影響 9 第二節 學生體位過重控制行為的相關因素 12 第三節 國內體重控制之相關研究 17 第四節 臺灣學生體位過重現況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7 第一節 研究情境與對象 2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5 第三節 前後測實施方式與標準 40 第四節 改善方案規劃 42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53 第四章 改善學生體位過重問題之行動實踐 55 第一節 整合學校衛生政策行動實踐 55 第二節 改善學校物質環境行動實踐 60 第三節 強化學校社會心理環境行動實踐 65 第四節 規劃健康教育課程與活動行動實踐 68 第五節 提供優質完善健康服務行動實踐 76 第六節 善用社會關係行動實踐 81 第五章 行動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85 第一節 成效不佳原因之探究及再行動策略之研究 85 第二節 學生體位過重改善成效之探究 88 第三節 學生的健康自主管理成效之探究 9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3 壹、中文部分 103 貳、英文部分 108 附錄 109 附錄一 健康健康自主管理七小問卷 109 附錄二 快樂長高變聰明魔法集點卡 114 附錄三 文山國小「改善學生體位過重問題」受試者需知及家長同意書 115 附錄四 研究工具同意書 116 附錄五 文山國小推展「喝白開水運動」實施計畫 118 附錄六 文山國小跑走小達人實施計畫 118 附錄七 文山國小跑走小達人個人移動登記表 120 附錄八 文山國小跑走小達人班級登記表 121 附錄九 文山國小樂活運動站平面配置圖 122 附錄十 文山國小遊樂及運動設施檢核表 123 附錄十一 文山國小週菜單 124 附錄十二 訪談大綱 125 附錄十三 研究者省思札記 127 附錄十四 健康起步走紀錄表 131 表 次 表1-1 三到六年級學生BMI建議值 5 表2-1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10 表2-2國內研究者對體重控制之相關研究彙整 17 表2-3 學生體位過重表 26 表3-1班級數、學生人數表 27 表3-2教職員工年齡統計 28 表3-3教職員工職務統計 28 表3-4學校改善學生體位過重問題行動研究之背景SWOTS分析 29 表3-5 102學年第2學期3-6年超重過重學生體位統計表 32 表3-6改善學生體位過重問題策略 42 表3-7融入健康教育課程與活動表 45 表3-8各科融入教學課程與活動表 46 表3-9樂活運動社團主題規劃表 46 表3-10健康飲食教育主題規劃表 49 表3-11研究資料編碼表 54 表4-1健康促進學校組織成員執掌表 56 表5-1改善研究敘述性統計表BMI 88 表5-2改善研究體重過重學生BMI成對樣本T檢定表 88 表5-3改善體位過重成效一覽表 89 表5-4體位過重學生睡足8小時前後測統計分析量表 90 表5-5體位過重學生吃早餐前後測統計分析量表 91 表5-6一週連續幾天10分鐘以上費力身體活動統計分析表 91 表5-7一天花分鐘以上費力身體活動統計分析表 92 表5-8一周連續幾天花10分鐘以上走路統計分析表 93 表5-9平均一天花多少時間走路統計分析表 93 表5-10平日中餐飯後潔牙統計分析表 94 表5-11假日幾天中餐飯後潔牙統計分析表 94 表5-12平日四電少於二統計分析表 95 表5-13假日四電少於二統計分析表 95 表5-14平日蔬菜攝取統計分析表 96 表5-15假日蔬菜攝取統計分析表 96 表5-16平日白開水飲用情形統計分析表 97 表5-17假日白開水飲用情形統計分析表 97   圖 次 圖3-1研究流程圖 36 圖3-2研究架構圖 38 圖3-3研究時程甘梯圖 3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央研究院(2011)。中央研究院問卷調查法專題中心學術問卷調查法資料庫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取自https://srda.sinica.edu.tw/group/scigview/3/4
    尤嫣嫣(1999)。肥胖問題探討。學校衛生,35,85-99。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王興耀(2007)。肥胖心理學--心病者容易減重失敗.高醫醫訊,26(9),12
    王馨慧(2013)。營養教育介入對過重或肥胖學童體重控制之成效評估與影響因子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英科技大學,高雄市。
    左佳馨(2013)。代謝症候群與心理因子之關連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朱懿慈(2012)。探討網路衛教單張傳播方式與傳統衛教方式對大學教職員參與校園體重控制計畫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肥胖防治要從小紮根。取自:http://www.hpa.gov.tw/BHPNet/Web/News/News.aspx?No=200712250291
    行政院衛生署(2010)。營養調查沿革。取自http://nahsit.nhri.org.tw/node/7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民國102年主要死因分析。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5150
    吳令怡、陳介甫、黃翊恭(2013)。肥胖相關代謝症候群與減肥藥。中醫藥雜誌,25(2),261-277。
    李依純(2012)。大學生自我體型認知與體重控制行為之性別差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李依璇(2013)。臺北市國中生身體意象、自尊與體重控制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敏鳳(2013)。從生活與飲食習慣探討影響青少年體重異常與控制之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玉瓊(2014)。自我監控與運動訓練在體重過重之健康成年人體重控制的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光常(2011)。臺灣地區體重過重與肥胖成人之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林作慶、賴永僚、張志銘(2013)。重量訓練介入對大學體重控制班減重成效之差異。中原體育學報,15(3),141-148。
    林志成(2007)。覺知行思的教育行動智慧暨其實踐省思。載於:教育改革的挑戰與省思:黃光雄教授七十大壽祝壽論文集(二),57-88。高雄市:復文。
    林志成、張學善(2006)。教育行動研究的覺知行思與經驗分享。載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主編2006地方教育輔導論文集,79-108
    林育華(2012)。大學生參與健康促進體重控制計畫之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林秋雲(2012)。健康體位班對肥胖學生體適能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林淑惠、張君豪(2010)。通過飲食控制與運動達成健康減重之策略。2010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401─407。
    林詩音(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體重控制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林德華(2012)。運用類神經網路於體重控制預測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
    施雅韻(2012)。大一新生體型意識、體重控制及其飲食行為相關性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洪梅玲(2010)。某大學新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范舒婷(2013)。臺北市中正區國小五年級學童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和成(2013)。探討屏東縣社區民眾減重活動之成效。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6,95-107。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飲食方法對體重控制成效之影響,論壇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文獻回顧研析計畫,3。
    國家衛生研究院(2010)。99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中生調查結果。取自http://nahsit.nhri.org.tw/node/65
    康子靈(2014)。以社會支持網絡模式(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Networking)利用臉書(FB)社群方式進行大學生減重計畫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第三版)。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二刷)。臺北市:東華
    梁燕花(2006)。尋求減重治療肥胖者之生活品質、身體心像、心理困擾、身體狀況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護理學,桃園市。
    莊博雯(2006)。國小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與健康信念自我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許承先、劉介宇、蔡春美、陳淑貞(2010)。青少年身體心像及體重控制意向之徑路分析-以新竹市某國中為例。旅遊健康學刊,9,1-23。
    許芳菱(2010)。應用希望感理論體重控制團體對女大學生生理指標及身體意象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許淑玲(2013)。運動介入身體質量指數變化之影響因素研究—以國中體控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郭沛涵(2014)。營養教育介入對國小學童營養知識、飲食自我效能、飲食行為及體重控制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大學,臺南市。
    郭厚俊、黃洽鑽(2007)。為什麼我會變胖?肥胖的成因。高醫醫訊,26(9),4。
    陳世昌(2011)。臺北市國小學生雙親代謝疾病及體能活動與身體質量指數之關連(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妤瑄、張世沛(2012)。探討睡眠時間與身體質量指數之相關性。運動與遊憩研究,7,68-78。
    陳俐蓉、古博文、王宗進(2009)。青少年肥胖、體型認知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8,14-24。
    陳宣余(2012)。我國船員體重控制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鈴瓊(2014)。體重控制方案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基隆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陳環辰(2011)。國中女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自我效能對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櫻枝(2011)。苗栗縣某國中學生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安弘、簡嘉靜(2012)。分析小學高年級生健康行為現況與影響健康狀況之因素。學校衛生,61,1-28。
    游弘廷(2010)。運動與飲食介入對高中生身體組成及飲食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賀姝霞(2011)。婦女孕期體重控制行為與體重增加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逸璋(2012)。國小學生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董向儀(2013)。咖啡因對於分次短時間運動能量代謝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董雅香(2011)。以焦點團體訪談法探討肥胖學童體重控制相關問題-以臺北市與臺中縣家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裘志信(2011)。以孕期體重控制降低醫療費用-預防醫學實際應用與醫院論人總額的前瞻性意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廖倩誼(2010)。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體重控制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婉甄(2010)。芳香精油按摩對於體重控制之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弘光科技大學,臺中市。
    劉淑娟(2006)。體重控制介入方案對復健期肥胖精神病患減重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劉影梅(2014)。睡眠時間不足有變胖的危險。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4(1),77-77。
    劉影梅、陳美燕、蔣立奇、簡莉盈、張博論、洪永泰(2007)。促進學生健康體位全國性整合計畫經驗。護理雜誌,54(5),30-36。
    蔡榮志(2014)。國中生不同身體質量指數與心肺適能、血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學琳(2011)。健康認知及自我形象對體重控制意願及願付價值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賴冠菁、吳蕙如、李惠蓉、吳明國、李發焜(2008)。均衡飲食營養教育介入減重班之成效。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3,22-29。
    戴義泉(2011)。八週快走訓練對肥胖學生之身體組成及心肺適能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沛汝(2014)。探討以得舒飲食(DASH)為主的營養教育介入對減重之成效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大學,臺南市。
    羅欣玫(2011)。電子郵件及營養教育資訊網介入對北區過重及肥胖之大學生體重管理成效之研究-跨理論模式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l-Quaiz, A. J. (2001). Current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 Saudi Medical Journal, 22(3), 205-210.
    Chu, N. F. (2005).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Taiwan. Obesity reviews, 6(4), 271-274.
    Biro, F. M., & Wien, M. (2010). Childhood obesity and adult morbidi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91(5), 1499-1505.
    Figueroa-Colon, R., Franklin, F. A., Lee, J. Y., Aldridge, R., & Alexander, L. (1997). Prevalence of obesity with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in elementary school-aged children. South Medical Journal, 90(8), 806-813.
    Guinn, B., Semper, T., Jorgensen, L., &; Skaggs, S.(1997). Body image perception in female Mex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7,112-115
    Hjartaker, A., Laake, P., & Lund, E. (2001). Body mass index and weight change attempts among adult women. The norwegin women and cancer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1(2), 141-146.
    Must, A., & Strauss, R. S. (1999). Risk and consequences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obe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3(3) (supplement 2), 2-11.
    Sherwood, N.E., Jeffery, R.W. and Wing, R. R. (1999). Binge status as a predictor of weight loss treatment outco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nd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23, 485-493.
    Strecher, V. J., DeVellis, B. M., Becker, M. H., & Rosenstock, I. M. (1986).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achieving health behavior change. Health Educatiuon Quarterly, 13(1), 73-9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Chronic diseases. fromhttp://www.who.int/topics/chronic_diseases/en/index.htm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