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黎萬興 |
---|---|
論文名稱: |
應用歷程檔案評量於偏遠國小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 |
指導教授: | 許春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8 |
中文關鍵詞: | 歷程檔案評量 、學習態度 、教育行動研究 、學習動機 |
外文關鍵詞: | portfolio assessment, attitude,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motiv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應用行動研究的方式,以研究者所服務的學校五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歷程檔案評量於偏遠國小自然科教學之實施情形,以作為改進自然科評量的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在在自然科教學上,歷程檔案評量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蒐集資料能力、主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整理檔案等都有助益,另外,也能養成學生預習和複習功課、省思的習慣,增進上課互動效果,激發學生將自然融入生活的動力。然而整個實施過程中所一直面臨到「工作量增加」的困擾,對教師、對學生均是推動檔案評量的一大阻力。
This research, based on Action Research, tended to study the practicability of apply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to science teaching for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two fifth-grade classes in the study came from the researcher’s school.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ings. First of all, to apply the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science teaching coul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data collection capabilitie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learning interests, team works, portfolio organizing, group interactions, and even homework preview and review could be automatically and easily done among students. However, the workload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reased, which made the Portfolio Assessment be resisted.
壹、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真麗、李宗文(2000)。多元評量方式在統整和合科課程之運用。國教天地,137,11-17。
王澄霞、謝昭賢(1997)。以教與學歷程檔案評量STS教師的專業能力及其成長。科學教育月刊,5(2),137-165。
田運虹(2001)。國小學童家庭社經地位、挫折容忍力與違規行為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89NCYU0576012。
田麗娟(2001)。國小自然科評量方式之行動研究--以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江雪齡(1998)。檔案評量法。中等教育雙月刊,49(4),79-84。
何縕琪(1997)。卷宗評量法在教學上之應用。測驗與輔導,(143),2957-2959。
吳秋鋒(2002)。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與教養信念及參與子女學習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90NCYU0658015。
吳清山(2001)。教育發展研究。台北:元照。
吳毓瑩(1998)。我看、我畫、我說、我演、我想、我是誰呀?–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0),13-17。
李俊榮(2000)。學習歷程檔案輔助鄉土植物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辛慶偉(1998)。國小自然科卷宗評量建構效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林世華(2000)。由多元評量的觀念看傳統評量的角色與功能。科學教育月刊,(231),67-71。
林佳芬(2000)。國小自然科試用卷宗評量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1),16-33。
林清山譯(1991)。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Richard E. Mayer著)。台北:遠流。
邱美虹(2000)。評介美國評量新標準:科學實作部分。科學教育月刊,(228),2-15。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90NTNU0331016。
侯雅齡(2000)。如何有效應用教學評量結果。測驗與輔導,第159期,3339-3341。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婉菁(1999)。卷宗評量中師生觀點的展露-以國小自然科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徐美蓮(2000)。屏師實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檔案評量。國教天地,第142期,14-22。
高雄市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學生成績評量辦法(2001)。
張文隆(1997)。台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85NTCT3576011。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美玉(2000)。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月刊,第231期,58-63。
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9(1),32-54。
張美玲(2000)。以專題為基礎之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振成(1997)。教學評量的新趨勢: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中等教育,第48卷(6),90-94。
張國松(2002)。國民小學班級團體動力與班級士氣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90NPTT1576037。
張清濱(1996)。多元化的教學評量。研習資訊,第13卷(3),1-10。
張麗麗(2000)。什麼樣的檔案才值得﹍?—談自主學習檔案的基本要素。屏縣教育季刊,第4期,5-12。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慧玉(2001)。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慧龍(2001)。多元評量與檔案評量之我見及我思。竹縣文教,24期,17-27。
陳仕宗(1995)。偏遠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83NCCU0332002。
陳英豪、吳裕益(1997)。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
陳啟明(1998)。另類的教學評量—「卷宗評量」。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1),78-84。
陳惠邦(1995)。行動研究與教師進修—教育行動研究的精神與方法論。新竹縣教師研習中心教學教材。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耀豐(2002)。國小學童認知風格、批判思考能力與自然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90NTCTC147012。
曾吉雄(1998)。新式評量—檔案評量。教育資料文摘,44,133-137。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7)。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新竹縣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辦法(2002)府行法字第0910043943-2號令修正發布
劉珀伶(2001)。透過教師成長團體促進學校本位教學評量多元化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劉唯玉(2000)。教學原理課程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0期,47-64。
蔡仁勝譯(1999)。卷宗(又名檔案)評量的前景。北縣教育,29期,56-59。
蔡清田(1997)。以行動研究為依據的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323-351。臺北:師大書苑。
戴君佩(2001)。國民小學自然科卷宗評量對三年級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薛瑞君(2001)。教育專業檔案—理念與實務。高雄:復文。
謝金青(2002)。「行動研究」與我們何干。2002年12月26日,取自http://www.nhctc.edu.tw/~king0120/main/action.htm
謝孟穎(2002)。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90NCYU0576001。
謝福鈞(2002)。學習單的編寫。2002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alp.ks.edu.tw/sclass/2b.htm
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台北:五南。
蘇楷雯(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學習歷程檔案評量之現況及教師態度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James G.Henderson & Richard D. Hawthorne(2000/2000)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2 nd ed.
高新建、單文經、游家政、蔡清田、王麗雲、張明輝(譯)。革新的課程領導。台北:學富。
David Lazear(1999/2000).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 郭俊賢、陳淑惠(譯)。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台北:遠流。
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1998/1999). Teaching &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郭俊賢、陳淑惠(譯)。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台北:遠流。
貳、英文部份
After, J. A.(1995).Portfolios for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8890)
Baltimore M.L. &Hickson J.(1996).Portfolio Assessment:A Model for Counselor Education. Counselor Education &Supervision. Vol.36 Issue 2, p113, 9p.
Black, S.(1993)Portfolio Assessment. In J. Noblitt(ED.), Student Portfolios :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22-47). Arlington Height, Illinois:IRI/Sky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Paulson, F. L., Paulson, P. R., and Meyer, C. A.(1991) What make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 Education Leadership, 48,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