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嘉妘
Lo, Chia-Yun
論文名稱: 「話」畫一條幸福之路—藝術療育師的自我療癒歷程
Drawing A Road to Happiness in A "Narrative" Way —The Self-Healing Journey of An Art Therapist
指導教授: 何秀珠
Ho, Xiu-Zhu
口試委員: 張貴傑
Chang, Gui-Jie
林祺堂
Lin, Kei-T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
Division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Educational Psych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藝術療育
外文關鍵詞: art therap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篇論文是透過藝術療育尋找自我、撫慰內在小孩的歷程。
    身為一個特殊兒童的藝術療育師的筆者可以鼓勵孩子,卻安慰不快樂的自己,且無法自在地回原生家庭,筆者認為是因為自己敗犬的單身所致。於是筆者用藝術療育來自我療癒,並透過敘事治療與筆者的藝術創作進行對話。
    在不斷創作和整理發現失戀只是表象,母親的不認同導致對自我的不認同,才是不快樂的緣由。隨著繪畫記錄的前進,慢慢找回自我。
    結論是藝術創作對筆者而言不只是療育,延伸出來的助人能量,不但是自我認同的方向,更是一條用藝術創作畫出的幸福之路。


    This thesis is 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and soothing inner child through art therapy.

    As an art therapist for special children, I can encourage my children, bu I am unable to return to my original family comfortably. So the author uses art therapy for self-healing, and dialogues with the author's artistic creation through narrative therapy.

    In the continuous creation and sorting, it is found that lovelorn is only an appearance, and the mother's disapproval leads to disapproval of self-identity, which is the cause of unhappines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painting record, slowly find self-identit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for the author, artistic creation is a therapy,the extended helping energy is not only the direction of self-identification, but also a path of happiness drawn by artistic creation.

    目錄 圖目錄…………………………………………………………………Ⅵ 第一章 我是魯蛇………………………………………………………1 第一節 我不如表象的快樂………………………………………………1 第二節 我是敗犬…………………………………………………………4 第三節 尋找幸福的方向…………………………………………………5 第二章 藝術治療的研究方法………………………………………7 第一節 用藝術治療來自我療癒…………………………………………7 第二節 創作的研究方法…………………………………………………8 第三章 中年失戀的笑話……………………………………………10 第一節 要重生必先死去…………………………………………………10 第二節 害怕改變………………………………………………………13 第三節 「愛」死了……………………………………………………21 第四章 淘洗我自己…………………………………………………23 第一節 厭倦了鬼打牆的生活……………………………………………23 第二節 有家歸不得……………………………………………………32 第三節 媽媽放開我的手…………………………………………………37 第五章 牧羊少年的寶藏……………………………………………43 第一節 我被藝術治療……………………………………………………43 第二節 羊毛氈的救贖……………………………………………………48 第三節 天降甘霖…………………………………………………………………57 第四節 有人在嗎?………………………………………………………………63 第六章 女人撐天下…………………………………………………70 第一節 更廣泛的表達性藝術治療………………………………………75 第二節 創作就是一條幸福路……………………………………………80 參考文獻…………………………………………………………………………83

    參考文獻

    呂素貞(2006),超越語言的力量:藝術治療在安寧病房的故事。臺北:張老師文化。
    侯俊明(2007),鏡之戒:一個藝術家376天的曼陀羅日記。臺北:心靈工坊。
    范睿榛(2008),藝術導論,臺北:心理。
    陸雅青(2005),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臺北:心理。
    彭明輝(2012),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談困境與抉擇,臺北:聯經。
    蘇永森(2016),遊藝卡運用在藝術治療歷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清華大學。

    Maye Musk(2020),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劉復苓譯),臺北:大塊文章。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2014),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啓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葉小燕譯),臺北:究竟。
    Cathy A. Malchiodi(2012),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朱惠瓊譯),臺北:麥格羅希爾。
    酒井順子(2006),敗犬的遠吠(陳美瑛譯),臺北:麥田。
    Renee Emunah (2006) ,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陳凌軒譯),臺北:張老師。
    D. Jean Clandinin & F. Michael Connelly (2003)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臺北:心理。
    Gerald D. Oster & Patricia Gould (2002) ,繪畫評估與治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指南(呂俊宏、劉靜女譯),臺北:心理。
    Harriet Wadeson (2001),治療師之藝術治療評估指引:專業評估工具(范瓊芳、吳武烈譯),臺北:五南。
    Susanne Fincher (1998),曼陀羅的創造天地(游琬娟譯),臺北:生命潛能。
    Marcia L. Rosal (1997) ,兒童藝術治療(陸雅青譯),臺北:五南。
    Tessa Dally (1995),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陳鳴譯),臺北:遠流。

    Malchiodi, C.A.(2012). Art therapy materials, media, and methods. In C. A.
    Malchiodi(Eds.), Handbook of art therapy (pp.27-41).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From:Coldplay – Fix You (2011/5/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4V3Mo61fJ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