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文佐
論文名稱: 國小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 洪文良 博士
楊錦章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電腦教室班級電腦使用動機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 computer classroom, classroom computer, using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竹市國小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的情形,探討影響教師使用班級電腦的動機因素與教師使用後的滿意程度。首先運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找出教師使用動機的因素構面;其次再根據教師不同的背景變項分析其使用動機與滿意度的差異;最後討論教師使用動機與滿意度之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以新竹市27所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有效回收問卷197份,回收率89.5﹪。資料分析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若達顯著性則進行事後比較)以及Pearson相關係數檢定,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小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的動機,經因素分析法萃取出四項動機因素,包括有支援教學、外在動力、輔助工具、資料處理等四項。
    二、國小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的滿意度構面,包括有設備管理、提昇學習成效、教材統整、網路通訊、設備可用狀態、輔助功用等六項。
    三、不同性別、年資、職務、使用電腦程度、電腦融入教學時數、資訊研習時數與學校班級數對國小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動機具有顯著的差異。
    四、不同任教年資、職務、使用電腦程度、電腦融入教學時數、資訊研習時數與學校班級數對國小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的滿意度具有顯著的差異。
    五、提昇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的相關因素有充實班級資訊相關硬體設、裝設固定式的液晶投影機、添購適當的教學影片並辦理資訊科技研習。
    六、教師使用班級電腦作為支援教學、輔助工具和資料處理三項動機與教師使用後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關聯性。


    Abstract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tegrating classroom computers into teaching at primary schools in Hsin Chu city. It also explores the motiv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eachers usage of classroom computer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The exploration factor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eacher’s motivational factor, then comes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motiva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Finally, it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motivations and satisfac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we adopt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collect data. The teachers of 27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 Chu city take part in this activity as survey samples. 197 surveys were conducted for a valid rate of 89.5﹪. The analysis methods involved Percentile, Exploration Factor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
    1.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we determined four dimensions of motivation. These are Support teaching, Exterior motivity, Auxiliary means and Data handling.
    2.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we determined four dimensions of satisfaction. These are Facilities management, Promoted effect, Course integration, Network advice, Facilities availability, Auxiliary purposes.
    3. The variable of gender, teaching experience, job positions, computing condition, frequency of computer usage, teaching hours of integrating computers into teaching, hours of seminary about computers and the number of classes in each school would mak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4. The variable of teaching experience, job positions, computing condition, frequency of computer usage, teaching hours of integrating computers into teaching, hours of seminars about computers and the number of classes in each school would mak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5. The ways to raise up the motivations of integrating classroom computer into teaching were to enhance hardware, provide fixed LCD projectors, purchase more teaching films and to manage IT training.
    6. The supportive teaching, auxiliary tools and data handling variables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usage satisfac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特性與類型……………………9 第二節 各國中小學實施班級電腦輔助教學之概況…………19 第三節 教師使用班級電腦動機與滿意度的相關探討………30 第四節 影響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之相關因素………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步驟………………………………………………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式…………………………………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6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樣本分析………………………………………………49 第二節 教師使用班級電腦融入教學的因素分析……………55 第三節 影響教師使用班級電腦因素的調查統計……………62 第四節 教師背景變項對使用動機構面的差異分析…………65 第五節 教師背景變項對使用滿意度構面的差異分析………76 第六節 使用動機與滿意度的相關分析………………………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3 第二節 建議……………………………………………………98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10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01 英文部分………………………………………………………106

    中文部分
    王千倖(民87)。「電腦與教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國科會八十七年度「科學教育專題研究計劃」成果研討會論文摘要。
    王文裕(民92)。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意願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全世(民9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曉璿(民87)。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台中:台灣省中等教師研習會。
    天下雜誌(民89)。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海闊天空Ⅳ-網上學習:如何幫孩子成長向前,29。
    中國教育報(民91)。校校通工程:網路設備需求分析與預測。取自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http://www.edu.cn/20020328/3023719.shtml
    尹玫君(民89)。國小老師的教育信念與網路融入教學間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執行。
    台北市政府(民90)。台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第二期計畫。http://www. edunet.taipei.gov.tw/it/
    吳子超(民90)。中小學網頁設計績優教師及其相關因素。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文中(民90)。班級電腦教學之研究--以台北市班班有電腦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民88)。新時代資訊科技的教學應用與行政支援。http://www. iest.edu.tw/announce/9teach/11.htm
    吳明隆(民92)。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出版,頁3-11,5-6。
    吳輝遠(民90)。國小教師應用網際網路於數學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鐵雄、林奇賢、邱瓊慧、孫光天、朱國光、趙美蘭(民87)。電腦網路在台灣中小學教育上之應用研究。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大會論文,頁446-453。
    吳振賢(民91)。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何金龍(民91)。資訊融入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簡易籃球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91-補008。
    呂賜杰(民89)。資訊科技(IT)與教育:對現在和未來的一些回顧展望。網路對教育的影響暨中小學資訊科技政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央大學,頁48-58。
    呂聰賢(民91)。九年一貫課程運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社會科教學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赤堀侃司(民89)。日本中小學的資訊、傳播通訊暨科技(ICT)教育政策。網路對教育的影響暨中小學資訊科技政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央大學,頁3-11。
    林政則(民92)。新竹市中小學班班有電腦暨校園光纖寬頻骨幹網路啟用典禮。http://www.hccg.gov.tw/index_new.cfm?mno=6427
    林信榕(民90)。影響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大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李秀梅、許癸鎣(民89)。教師運用網路能力調查。天下雜誌,2000年十一月,94-101。
    李錫津(民90)。班班有電腦以後。教師天地,112期,頁4-5。
    邱志忠(民91)。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皓政(民9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出版社。
    邱貴發、吳正己(民88)。IEA資訊科技於教育應用之國際比較研究-台灣地區(第一期)。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執行。
    邱鴻麟(民91)。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環境教育課程之教學歷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瓊慧(民91)。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瑾琪(民90)。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之網頁式鑑賞課程與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憶平(民87)。電腦網路焦慮感,教師新感受。中國時報,42版,87.7.14。
    教育部(民89)。「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教育部。 http://www.edu.tw/information /expand/extplan.html
    教育部(民9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民90b)。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 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張春興(民90)。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台北。291頁
    張國恩(民91)。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陳明溥(民81)。CAI 之發展趨勢: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資訊與教育,28 期, 頁5-11。
    陳志偉(民91)。台北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福利(民90)。以鄉土為主題的社迴學習領域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實施—從宜蘭縣壯圍鄉出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神勇(民92)。澎湖縣國小教師應用網路教學現況及其意願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振榮(民91)。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數學科教學對學童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景堂(民87)。統計分析: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台北:儒林書局。
    陳榮清(民91)。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振宗(民82)。計算機選修課的教材建設。載於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課程教材研究十年(頁268-272)。北京:人民教育。
    許燿鴻(民92)。應用資訊科技於提升學校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莊旭瑋(民91)。資訊融入校園植物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小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淑如(民91)。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榮祥(民91)。國民小學高年級自然科實施電子化歷程檔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文聖(民90)。國民小學學童在LOGO學習環境中數學學習與解題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榮村(民92)。新竹市中小學班班有電腦暨校園光纖寬頻骨幹網路啟用典禮。http://www.hccg.gov.tw/index_new.cfm?mno=6427
    黃愛娟(民91)。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之美育電腦網頁教學研究—以中國古典詩歌教學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世烟(民91)。多媒體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上的研究—雲林縣沿海偏遠地區小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建勳(民91)。前導組體與電腦視覺化模擬工具對國民小學學童機率學習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數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曾健評(民92)。國小學童電腦繪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坪頂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富源(民90): 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研習資訊,18(3),40-48。
    廖遠光(民88)。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學科技使用效果態度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5,32-39。
    溫嘉榮(民90)。資訊融入學科教學的省思與實踐。第15屆中小學電腦輔助教學會議論文。內湖高工。台北。
    經濟部(民92)。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統計。 http://210.69.121.61/user/news/detail
    劉大川(民88)。「電腦教室」到「教室電腦」。http://www.cc.nctu.edu.tw/~ltc/8807222.html
    劉世雄(民89)。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決定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禮(民90)。新加坡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資訊教育,81期,13-26頁。
    蔡俊男(民9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錦緣、吳正己、何榮桂(民90)。新加坡資訊科技建設計畫。資訊與教育雜誌,81期,93-104頁。
    盧建勳(民92)。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主題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樹椽(民88)。教學科技應用於小班教學之探討。教師之友、40(1),頁14-20。
    顏永進、何榮桂(民90)。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組主辦「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資訊教育程序手冊,45-55頁。
    羅綸新(民84)。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心理出版社。
    藍武雄(民89)。電腦融入各科教學實例淺說。中等教育,52(1),131-135。
    饒世妙(民91)。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自然科教學對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蘇怡安(民89)。國小教師網路使用動機、滿意度與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琲雯(民90)。電腦融入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語句學習成效及其注意力行為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龔建昌(民91)。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Becker, H. J. (1999). Internet use by teacher: conditions of professional use and teacher-directed student us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Budin, H.(1999): The Computer Enters the Classroom - Essay Review.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0(3), 656-669.
    Charlene M. C., Andrew T. L., Jodi J. H& Beck J. (1998). Teachers' beliefs about us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7(4), 47-61.
    Clouse,R.W.,& Alexander, E.(1997-98).Classroom of the 21st century: Teacher competence confidence and collabor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
    Cresson, E., & Bangemann, M.(1999).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Action plan for a European education initiative. [on-line]. Available:http://www.eun.org/eun.org2/eun/en/index_eun.html
    Elizabeth, M. P. & Debra, G. D.(1998).The utility of home computers and media use:Implications of multimedia and connectivity.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Electronic Media, 42(4),435-457.
    European Schoolnet (2001).[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un.org /eun.org2/ eun/en/index_eun.html
    Fabry, D. L. & Higgs, J. R. (1997). Barriers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urrent statu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7 (4), 385-395.
    Hair, Jr., R. E. Anderson, R. L. Tatham, and W. C. Black (1995), Multivaiate Data Analysis with Readings, Prentice-Hall.
    Joseph, F., et al.(1987), Multivariate Data and Analysis with Reading, Mac 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Kaye, B. K.(1998).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the world wide web: From Couch Potato to Web Potato. The New Jerse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1), 21-40.
    Katz,E., Blumler,J.G.& Gurevitch, M.(1974). Utiliz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by Individual. The Uses of Communications, Blumler,J.G. & Katz,E.,eds,Sage, Beverly Hills, CA,19-32.
    Market Data Retrieval (2001).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0. [on-line] http:// www.schooldata.com/reports.html#tech.(visited Nov.15. 2001 )
    Marianne, M., Barbara, G., & Tiffany, K. (1998). Web-Based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Analysis and Needs Assessment Summary. http://www.dfrc.nasa.gov/ DTRS/ (visited Nov.10.2001)
    Moersch,C.(1994)。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LoTi) Breakdown.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03, http://www.lotilounge.com/lotibreak.html
    Norhayati, L (2000). Computer Technology In Malaysia: Teacher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ttitudes And Concerns.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n Information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v3(8).p1-13.
    OET(2001).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oals. [on-line].Available: http:// www.ed.gov/ Technology/ goals.html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1998). Teachers and technology: Making the connection.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Quality Education Data (2000). Internet Usage in Public Schools. 2000,5th
    Smerdon, B., Cronen, S., Lanahan, L., Anderson, J., Iannotti, N., and Angeles, J. (2000).. Teachers' Tools for the 21st Century: A Report on Teachers' Use of Technology (NCES 2000-102).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0). Teacher use computers and internet in public schools . Washington, DC: NCES 2000–125.
    Zenanko, M. A., & King, F. L., & Nelson, J. G. (1996). A Survey of Internet Access and Usage in a Selected Sample of Northeast Alabama Schools, Grades 6, 7, 8.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5th, Tuscaloosa, AL, November 6-8, 199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