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杏緣 KUO HSING YUAN |
---|---|
論文名稱: |
數學案例討論支持一位初任教師分數教學布題之轉變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Case Discussion to Fraction Teaching Problem-Pos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Beginning Teacher |
指導教授: |
林碧珍博士
Pi-Jen Li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5 |
中文關鍵詞: | 數學案例討論 、教學布題 、初任教師 |
外文關鍵詞: | mathematical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problem-posing, the beginning teache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數學案例討論如何影響一位初任教師分數教學布題的認知及教學實踐。研究者於校內成立數學案例討論團體,透過參與團體討論會、實地教室觀察、訪談及閱讀個案教師數學日誌等方法蒐集相關資料。本研究發現透過數學案例討論,個案老師在分數教學布題上產生轉變:(1)能使用動態布題、口述布題及板書布題,布題呈現方式較為多元;(2)能主動分析教科書原來布題情境,並依教學目標自行設計銜接學生舊經驗的布題情境;(3)布題時即先考慮是否需要各種表徵來輔助布題,使題意更清楚;(4)妥善安排布題順序,能使用提問與分段布題逐步引導解題,也進行再次布題以檢驗學生學習成效;(5)布題來源多元化。另一方面,研究結果也顯示個案教師透過參與數學案例討論,能進行反思,察覺自我教學布題不足之處,進而改善;其次,有教學改變意願的個案教師在參與數學教學案例討論後,確實有助於本身在分數教學布題能力的提升。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at the mathematical case discussion can support the fraction teaching problem-posing of the beginning teacher. The researcher set up the mathematical case discussion group inside the school, and compiled the related data by the methods of joining the group discussion meeting, actual classroom observation, visiting, and reading the daily record of the beginning teacher. The study can find out that the mathematical case discussion can change the teaching fraction method of the case teacher. The changes were described as below: (1) Diversify the performance styles of the live teaching problem-posing, oral teaching problem-posing, and board teaching problem-posing. (2) Actively analyze the original teaching problem-posing situation of handbook and follow the teaching goal to self-desig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experiences of the student and teaching situations. (3) Immediately consider whether the teacher needed any symbols to assist the teaching problem-posing or not, and make clear the original question meaning. (4) Well sort the sequences of teaching problem-posing, use the method of asking questions,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solve questions step by step. Then exam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for one more time. (5) Diversify the sources of problem-posing teach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case teacher can repeat to reflect and find out the insufficiency of reflecting to improve the issues by joining mathematical case discussion. Moreover, the teacher who wanted to change the teaching problem-posing can indee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mathematical fraction teaching problem-posing after joining the discussion of mathematical teaching case.
中文部份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市:弘智文化。(Danny, L. J., 1989)
王麗雲(1999)。個案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季刊,2(3),117-134。
王玉珍(2005)。現職教師協助國小實習教師數學專業成長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谷瑞勉(1997)。一個幼兒教師在職進修課程的實驗與省思。屏東師院學報,10,421-446。
汪履維(1997)。在師資養成教育中案例法與自傳法的經驗。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務系列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當代師資培育的發展與趨勢(123-143)。台北市:漢文。
李嘉珍(2000)。協同數學成長團體下之教師佈題/以三位二年級教師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文秀(2001)。國小數學科專家教師及新手教師教學行為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慶宗(2005)。優質學校的核心關鍵: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134,48-50。
余新富(2005)。國小代理教師透過同儕對話對數學教學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鳳美(2001)。教師改變教學之困難---從教師學習的角度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4(4),129-142。
林文生(1996)。一位國小數學教師佈題情境及其對學生解題交互影響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碧珍(1997)。數學教師在教師成長計畫下的知識成長----個案研究。載於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一屆科學教育學會年會會議手冊及論文彙編(頁399-405)。台灣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心茹譯(2000)。培養反思力。台北市:遠流。(Scott, G. P. & Linda, R. A., 1994 )
林碧珍(2001)。發展國小教師之學生數學認知知識----理論結合實務研究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師大師苑。
林碧珍(2006a)。研發、評估、和推廣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策略之研究(2/3)。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4-2521-S-134-002。
林碧珍(2006b)。數學教學案例----分數篇。台北:師大師苑。
林文生、鄔瑞香(1999)。數學教育的藝術與實務:另類教與學。台北:心理。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台北市:弘智文化。(Robert, K. Y., 1994)
吳庶任(2002)。英外語教師信念、知識研究的發展及其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48,69-77。
吳青樺(2003)。案例教學法在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發展。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林天祐(2002)。案例教學法。教育資料與研究,46,91。
侯雅菁(2008)。一位輔導教師協助實習教師教學佈題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玉燕(2002)。我國國民小學現行實習教師制度之研究。台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姚如芬(2006)。「教學案例」在數學師資培育之應用。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4-2521-S-415-002。
夏林清、洪雯柔、謝斐敦譯(2003)。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台北市:遠流。(Schon, D. A., 1991 )
高菁霞(2000)。一個嘗試落實國小數學新課程精神之初任教師的教學現況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薰芳(2002)。師資培育:教學案例的發展與應用策略。台北市:高等教育。
陶惠昭(1998)。從一年級教室看數學教師的佈題。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淑坤(1994)。「擬題」的研究及其在課程中的角色。載於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pp. 152 ~ 167)。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
莊忠和(2007)。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專業發展與輔導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1999a)。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玉(1999b)。新任教師專業發展之探討。中等教育,50(3),42-57。
陳秀雯(2002)。師院生佈乘法文字題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芳(1998)。從鷹架觀念談案例故事在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用。發表於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主辦:「來!說我們的故事-專業成長的對話研討會」,台北。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松靖(2002)。三位學生教師數學教學概念轉變歷程的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憶芬(2004)。案例教學法及其在師資培育上之應用。中等教育,55(4),130-141。
張民杰(2001)。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張民杰(2004)。以案例教學法增進中學實習教師班級經營能力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2-2413-H-031-001。
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雙葉書廊。(Miles,M.B.,&Huberman,A.M.,1994)
張維玲(1996)。反省取向的師資培育學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憲庭(2004)。析論國小分數教學的困境與突破。國教輔導,44(1),41-45。
甯自強(1993a)。國小數學科新課程精神及改革動向---由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科學教育學刊,1(1),101-108。
甯自強(1993b)。「建構式教學法」之教學觀─由根本建講主義的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32-41。
甯自強(1997)。數學教學實踐課程的開發。國教學報,9,265-278。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黃玉茹(2002)。教師專業發展之實踐----多元文元教師成長團體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心瑜(2006)。案例教學法在一所幼稚園運作之研究。台東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素卿(2004)。案例討論應用於國中教師專業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國語文領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美伶(2004)。輔導國小數學教師發展教學反思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婷雅(2003)。數學成長團體中一位教師的教材分析對其教學佈題之影響。新竹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蔣治邦、陳竹村、陳俊瑜、林淑君(2001)。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的數概念與運算。台北: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祥通、鄔瑞香、黄瓊儀(2000)。從學生數與量部分的數學寫作分析一位國小老師的數學佈題。教育研究資訊,8(4),141-166。
劉祥通、周立勳(2001)。發展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之佈題能力─以分數乘除法教學為例。科學教育學刊,9(1),15-34。
黎立夫(2006)。一位實習教師受實習輔導專業成長團體之輔導教師協助下之教學佈題。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如玲(2005)。從「我」到「我們」之間-運用案例討論增強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宜君(2000)。案例教學法在中等學校師資培育之應用:教學案例之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3)。建立教育社區。研習資訊,10(3),1-4。
歐用生(1998)。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簡妙倩(2002)。國小五年級個人化文意數學佈題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紅珠(1997)。案例教學法在發展教師專業知能上的價值和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八十六年度年會暨教學業與師資培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師範大學。
龐嘉芬(2001)。分數教學上的迷思與突破。屏師科學教育,13,32-38。
關定偉(2007)。透過分數教學案例討論提昇教師分數教學知識成長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蕭速農(1995)。國小專家教師與初任教師的數學學科知識之分析與比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西文部份
Carter, K.(1993). The place of story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2(1),5-12,18.
Fennema, E & Franke, M. U.(1992). Teachers’knowledge and its impact. In D. A.
Grouws(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pp. 147-164). NY:Macmillan.
Leinhardt, G.(1990). Capturing craft knowledge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19 (2), 18-25.
Lesh, R.(1981). Applied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2, 235-264.
Lesh, R., Post, T. & Behr, M.(1987). Representations and translation among
representation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C. Janvier(Ed.), Problems of representatio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pp.33-40). Hillsdale, NJ:Erlbaum.
Leung, S. S. (1991). Building connections to the Pythagorean Theorem: An Example of
Teachers’treatment of textbook problems. In M. K. Heid & G. W. Blume (Eds.).
Mathematics Education: Making connections (pp. 41-47).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Council for the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Lin, P. J.(2002). On enhancing teachers’ knowledge by constructing cases in classroom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5, 317-349.
Lin, P. J.(2005). Using research-based video-cases to help pre-service primary teachers
conceptualize a contemporary view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3, 351-377.
Merseth, K. K.(1996). 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J. Sikula, T.
J.Buttery & E. Guyton(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2nd edn.),(pp. 722-744). New York:Macmillan.
Stein, M. K., Smith, M. S. , Henningsen, M. A., & Silver, E. A.(2000). Implementing
standards-based matematics instruction:A casebook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ematics.(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ematics, Reston, Va:The Council.
Polya, G.(1945). How to solve it(2nd ed.). New York:Doubleday.
Sharon, B. W. & Steven, R. W.(2000). Validating classroom issues:Case method in
support of teacher chang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3, 3-26.
Shulman, L.(1992).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 In J. H. Shulman(E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pp.155-174).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Wassermann, S.(1994). Introduction to case method teaching:A guide to the galaxy.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