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淑慧
論文名稱: 從課程分析觀點探討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 1999、2003與2007之數學學習成就表現趨勢
指導教授: 林碧珍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數理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TIMSS 1999TIMSS 2003TIMSS 2007課程分析
外文關鍵詞: TIMSS 1999, TIMSS 2003, TIMSS 2007, Analysis of Curriculum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利用TIMSS 1999、TIMSS 2003與TIMSS 2007八年級數學趨勢試題,來分析我國國中二年級學生在「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成就表現上
    是否有差異,並進一步對於差異性較大的趨勢題,根據83年國中課程標準以及九年一貫課桯正式綱要進行課程內容分析,來瞭解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測驗數學成就表現之差異性。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 1999、TIMSS 2003與TIMSS 2007數學趨勢題的整體及四大主題的成就表現沒有顯著性差異。
    二、在TIMSS 1999、TIMSS 2003與TIMSS 2007達顯著差異的數學趨勢題中,我國國二學生不管是在使用83年國中課程標準或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國二學生,在數主題的成就測驗都有很好的表現;在幾何主題的表現上,以使用習我國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國二學生,在幾何主題的成就測驗上有愈來愈進步的表現;在代數主題中,只有「解不等式」1題,是以TIMSS 2007的學生表現較為優異。
    三、國中教材內容對於TIMSS 1999、TIMSS 2003與TIMSS 2007學生在數學趨勢題的作答情形的成就表現是有影響的。TIMSS1999與TIMSS 2003受測學生對於未涵蓋在83年課程標準國編本教科書中「解不等式」、「認識旋轉圖形」,以及在83年國編本教科書和九年一貫各版本教科書內容的編排順序不同的「確定全等三角形和其對應的測量」所需解題概念的試題表現均不佳。
    四、TIMSS測驗題型也是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表現,三個不同年度的受測學生在開放性非選擇題較不易獲得良好的表現,更發現學生在空白作答情形皆是以TIMSS 1999的空白作答率較低,且在空白作答人數比例更有明顯增加,表示我國學生在非選題中需要以文字解釋說明的題目,其跳過或放棄不作答的人數比例有逐漸增加的現象。


    Abstract

    By the mathematics trend items of TIMSS 1999, TIMSS 2003, and TIMSS 2007, the study aims to analyze whether there is any difference in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in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mong Taiwanese eighth grade students. Besides, the researcher further focuses on the distinct trend items which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attribution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1994 Vers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 The eighth graders in Taiwan mad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ntire and the four domains in TIMSS 1999, TIMSS 2003, and TIMSS 2007.
    II. Students whose textbooks based on the 1994 Vers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performed well in the domain of number. Students whose textbooks based on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made more progress in the domain of geometry. Students who took the test of TIMSS 2007 performed well in only one item “Solving Inequalities” in the domain of algebra.
    III. The teaching materials has a great influence in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s. Students didn’t perform well in “Solving Inequalities” and “Recognize Rotations of Figures” which aren’t included in the textbooks of the 1994 Vers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Identify Congruent Triangl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hich wasn’t ordered in the same sequence by different publishers in the textbooks of the 1994 Vers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or the ones of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IV. The question types also affect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Students who took TIMSS 1999, TIMSS 2003, and TIMSS 2007 didn’t perform well in constructed-response items. What’s more, students who took TIMSS 1999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part of filling in the blanks.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who didn’t write anything increases obviously. The phenomenon showed that a high percentage of students skipped or gave up answering those items with Chinese explanations .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六節 研究假說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簡介 7 第二節 TIMSS 1999、TIMSS 2003與TIMSS 2007 9 第三節 TIMSS的相關研究 20 第四節 我國國中數學課程標準的發展 23 第五節 TIMSS 2007數學評量架構與臺灣數學課程內容之分析比較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5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5 第三節 資料蒐集 37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6 第一節 TIMSS 1999、2003與2007數學趨勢題之整體表現 46 第二節 TIMSS 1999、2003與2007在「數」之表現 52 第三節 TIMSS 1999、2003與2007在「代數」之表現 72 第四節 TIMSS 1999、2003與2007在「幾何」之表現 75 第五節 TIMSS 1999、2003與2007在「資料與機率」之表現 93 第六節 假說驗證 95 第七節 總結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9 中文部分 109 英文部分 113 表 次 表1-1 TIMSS 1999、2003、2007受測學生接受課程實施情形 3 表2-1 TIMSS 1999、TIMSS 2003與TIMSS 2007的比較 10 表2-2 TIMSS 1999、2003與2007八年級數學評量架構 12 表2-3 TIMSS八年級測驗數學內容、主題概念及所佔比例 13 表2-4 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 1999、2003與2007數學成就表現與國際排名 14 表2-5 TIMSS 1999依數學內容領域、趨勢題和新試題之分布情形 16 表2-6 TIMSS 2003數學群組設計之分布情況 17 表2-7 TIMSS 2003依數學內容領域、趨勢題和新試題之分布情形 18 表2-8 TIMSS 2007數學群組設計之分布情況 19 表2-9 TIMSS 2007依數學內容領域、趨勢題和新試題之分布情形 19 表2-10 TIMSS 1999、2003、2007數學趨勢題群組設計之分布情形 20 表2-11 我國國民中小學實施數學課程之版本彙整 25 表2-12 83年版國中數學課程教材主題分類表 26 表2-13 92年九年一貫數學課程教材主題分類表 28 表2-14 TIMSS 2007評量架構「數」主題與國中數學課程之比較 30 表2-15 TIMSS 2007評量架構「代數」主題與國中數學課程之比較 31 表2-16 TIMSS 2007評量架構「幾何」主題與國中數學課程之比較 32 表2-17 TIMSS 2007評量架構「資料與機率」主題與九年一貫國中分年細目表 34 表3-1 TIMSS 1999、2003與2007八年級數學趨勢題 36 表3-2 TIMSS 1999、2003、2007八年級學生測驗時間 37 表3-3 TIMSS 1999、2003與2007八年級數學趨勢題之題型分布 38 表3-4 我國國二學生TIMSS 1999、2003與2007數學趨勢題之答對率 40 表3-5 我國國二學生TIMSS 1999、2003與2007趨勢題答題情形之卡方檢定 42 表3-6 選擇題試題分析表範例 43 表4-1 三個不同年度TIMSS數學趨勢題之答對率彙整表 47 表4-2 TIMSS數學趨勢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48 表4-3 三個不同年度TIMSS測驗未達精熟程度趨勢題之分布 48 表4-4 三個不同年度TIMSS測驗未達精熟程度趨勢題在不同題型之分布 49 表4-5 TIMSS 1999、2003與2007每一趨勢題答對率之卡方檢定結果 50 表4-6 TIMSS1999、2003與2007「數」主題及各子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53 表4-7 TIMSS1999、2003與2007「數」趨勢題答題情形之卡方檢定結果 54 表4-8 M022043試題資料與分析表 55 表4-9 M022046之試題分析表 58 表4-10 M022232之試題分析表 60 表4-11 M022106之試題分析表 63 表4-12 M022234B之試題分析表 65 表4-13 M022097之試題分析表 68 表4-14 「數」趨勢題教材涵蓋情形與卡方檢定之答題表現達顯著性彙整表 70 表4-15 數主題具顯著差異試題中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可能因素 71 表4-16 TIMSS1999、2003與2007在代數趨勢題答題情形之卡方檢定結果 72 表4-17 M022050試題資料與分析表 73 表4-18 「代數」趨勢題教材涵蓋情形與卡方檢定之答題表現達顯著彙整表 75 表4-19 TIMSS1999、2003與2007「幾何」主題及各子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6 表4-20 TIMSS 1999、2003與2007幾何趨勢題答題情形之卡方檢定結果表 77 表4-21 M022105之試題分析表 79 表4-22 M022062之試題分析表 81 表4-23 M022234A之試題分析表 84 表4-24 M022055之試題分析表 87 表4-25 M022243之試題分析表 89 表4-26 「幾何」趨勢題教材涵蓋情形與卡方檢定答題表現達顯著性彙整表 91 表4-27 幾何主題具顯著差異試題中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可能因素 92 表4-28 TIMSS1999、2003與2007「資料與機率」主題及各子概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4 表4-29 TIMSS 1999、2003與2007資料與機率趨勢題答題情形之卡方檢定結果 95 表4-30 TIMSS數學趨勢題及各主題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彙整表 97 表4-31 TIMSS 1999、2003與2007答對率達顯著差異之試題概念 98 表4-32 TIMSS 1999、2003與2007趨勢題具顯著差異試題中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可能因素 99   圖 次 圖2-1 TIMSS課程模式……………………………………………………………12   附 錄 目 次 附錄一 83年版國數學課程標準教材領域表 115 附錄二 92年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國中階段分年細目 117 附錄三 TIMSS趨勢題在TIMSS 1999、2003、 2007相關資訊對照表 122 附錄四 TIMSS受測學生在每一趨勢題之次數統計與答對率表 123 附錄五 TIMSS 1999、2003與2007數學趨勢題公開題目 125 附錄六 TIMSS趨勢題試題分析表與卡方檢定表 13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志仁(2002)。國民小學三、四年級及國小六年級,國中一年級之新舊課程接研期末報告。臺北:教育部。
    李豪文(2008)。從課程組織探討一到三年級數學教科書之幾何內容。臺北巿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巿。
    李源順(2009a)。臺灣學生在TIMSS的數學表現及其啟示。研習資訊,26(6),61-70。
    李源順(2009b)。臺灣中小學生數學能力表現之分析與運用。中小學課程發展之相基礎研究2009年成果討論會論文輯。
    李慶祥(2004)。九年一貫數學領域正式綱要與暫行綱要差異之比較。載於臺中巿國教輔導團電子報第5期。http://140.128.55.25。
    林碧珍、蔡文煥(2003a)。四年級學生在國際教育成就調查試測的數學成就表現。科學教育月刊,258,2-20。
    林碧珍、蔡文煥(2003b)。我國國小四年級學生在國際教育成就2003試測的數學成就表現。論文收錄於九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編號921115)。論文發表於10月24~25日。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印。
    林碧珍、蔡文煥(2005a)。TIMSS 2003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5,2-38。
    林碧珍、蔡文煥(2005b)。TIMSS 2003國小四年級數學新試題的開發及診斷性編碼系統的製定。科學教育月刊,280,51-62。
    林碧珍、蔡文煥(2006)。國小四年級學生在1991年IEAP評量工具的數學成就表現。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2,273-307。
    方敬慈(2007)。透過教科書分析探討 TIMSS 2003 試測和實測我國國小四年級學生在幾何成就表現。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幸美(2010)。美國當代小學幾何程發展及臺灣幾何教學之啟示。教育資料集刊,45,233-268。
    吳琪玉(2005)。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1999與TIMSS 2003數學與科學之表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蓮(2006)。TIMSS 2003國小四年級科學測驗題目與國小課程內容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吳慈紋(2007)。透過教科書分析探討我國小學四年級學生在TIMSS 2003試測與實測之測量成就表現。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志明(200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成果報導。科學教育月刊,235,70-72。
    洪瑞鎂(2000)。從「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探究臺灣國二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佳慧(2002)。由教科書內容與性別面向分析我國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的學習表現-生命科學以及環境與資源議題部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一誠(2002)。由我國國中教科書內容分析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之表現:物理、科學探究與科學本質以及地球科學部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殷榮主編(2003)。我國國中學生在TIMSS-R中數學學習成就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92-2521-S-003-001)。
    張芳全(2006)。影響數學成就因素在結構方程模型檢定:以2003年臺灣國二生TIMSS資料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2),163-196。
    張芳全(2010)。數學信念與數學成的關係在SEM檢定:中、日、韓參與TIMSS 2003樣本的交叉驗證。第九屆教育經營與管理學術研討會。
    陳穎希(2001)。國中數學新舊教材之比較研究-從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的後續調查來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倫(2005)。我國八年級學生自然科教材與科學學習成就趨勢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豐主編(2006)。以TIMSS 1995、1999、2003資料庫縱貫面比較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告(報告編號:NSC94-2522-S-153-005)。
    陳政帆(2006)。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2003中之科學自信心、價值觀分析。科學教育月刊,291,2-10。
    陳嘉成(2007)。區別高低分群學生數學成就因素國際比較-以臺灣、南韓、澳洲與賽普勒斯的TIMSS 2003學生背景變項為例。測驗學刊,54,377-402。
    曹博盛(2005)。TIMSS 2003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3,2-34。
    楊柏軒(2007)。探討影響國二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以TIMSS 2003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所碩士論文。
    顏秀玫(2004)。我國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 2003)」中科學低分題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
    羅珮華(200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之抽樣設計。科學教育,235,14-20。
    羅珮華(2004)。從「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 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羅珮華(2007)。我國TIMSS 2003抽樣設計與施測情形。科學教育,304,2-11。
    譚克平(2006)。TIMSS 2003學校問卷調查的分析。科學教育月刊,286,2-23。
    譚克平(2009)。TIMSS國際教育評比研究簡介。研習資訊,26,11-20。
    梁育維、陳芳慶(2009)。TMSS 2007亞洲五國之國中二年級學生數學成就現況分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7。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九年一數學學習領域綱要修訂小組(2003b)。九年一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修訂說明。臺北巿。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鍾靜(2005)。論數學課程近十年之變革。教育研究月刊,133,124-134。
    施雅寧(2007)。九年一貫國中數學民間版教科書編輯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偉明(2008)。臺灣不同時期國小數學課能力指標之比較分析。臺灣數學師電子期刊。14,27-47。

    英文部分
    IEA.(n.d)Completed_studies. Retreived May 10, 201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iea.nl/completed_studies.html.
    IEA.(n.d).Brief_history. Retreived May 20, 201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oop://www.iea.nl/brief_history.html.
    Mullis, I.V.S, Martin, M.O., Gonzalez, E.J., Gregory, K.D., Garden, R.A., O’Connor, K.M., Chrostowski, S.J. & Smith, T.A. (2000). TIMSS 1999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Report : Findings from IEA’s Repeat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Eighth Grade.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Martin, M.O., Gregory, K.D., & Stemler, S.E. (2000). TIMSS 1999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ullis, I.V.S., Martin, M.O., Smith, T.A., Garden, R.A., Gregory, K.D., Gonzalez, E.J., Chrostowski, S.J. & O’Connor, K.M. (2003). TIMSS Assessment Frameworks and Specifications 2003 2nd Edition. Chestnut Hill, MA: TIMS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 O., Mullis, I. V. S., & Chrostowski, S. J. (Eds.). (2004). TIMSS 2003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TIMS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ullis, I.V.S, Martin, M.O., Gonzalez, E.J., & Chrostowski, S.J. (2004). TIMSS 2003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Report : Findings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Grade.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Mullis, I.V.S., Martin, M.O., Ruddock, G.J., O’sullivan C.Y., Arora, A. Erberber, E. (2005). TIMSS 2007 Assessment Frameworks.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ullis, I.V.S, Martin, M.O., Foy, P., Olson, J.F., Preuschoff, C., Erberber, E., Arora, A., Galia, J. (2008). TIMSS 2007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Report : Findings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Grade.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Olson, J.F., Martin, M. O., & Mullis, I. V. S. (Eds.). (2008). TIMSS 2007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Pierre Foy, Olson, J.F. (2009). TIMSS 2007 User Guid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