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姜智傑
Chiang, Chih-Chieh
論文名稱: 飛行時間雙光子斷層掃描系統可行性評估:蒙地卡羅模擬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of A Time-of-Flight Dual Photons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TOF-DuPECT) System :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指導教授: 莊克士
Chuang, Keh-Shih
口試委員: 詹美齡
蕭穎聰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原子科學院 - 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飛行時間雙光子斷層掃描
外文關鍵詞: Time-of-flight, DuPECT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在於評估飛行時間雙光子斷層掃描系統之可行性。目前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系統雖然可以取得不錯的影像,但影像卻不是直接獲得,仍要經過重建技術重建影像。而且必須取得多角度投影數據才能進行重建,因此要進行快速動態的研究似乎不太可行。
    本研究之模擬實驗皆使用75Se射源,75Se 射源(T1/2=120 天)為雙光子核種,75Se包含幾個主要衰變能階。且75Se全經由電子捕獲衰變至穩定的75As,此核種可以同時放出兩個角度無相關性的光子。
    利用飛行時間決定射源位置,接收到兩個光子的偵檢器位置即雙曲線之焦點,偵測時間差則可回推路徑距離差。當焦點與距離差已知,便可即時在重建影像中投影一條雙曲線。在此研究中皆使用簡單反投影進行影像重建。
    實驗結果顯示在時間解析度為6 ps時,照野中心之空間解析度約為11 mm,系統靈敏度為0.82 %。模擬結果證實TOF- DuPECT用於雙光子核種是可行的,但此系統最大限制是需要快速的同符解析時間。然而,飛行時間雙光子斷層掃描系統在良好的時間解析下是可達成即時成像。未來TOF-DuPECT的實現與應用將是非常有希望的。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核子醫學影像原理簡介 1 1.2.1 核子醫學影像原理 1 1.2.2 加馬攝影機 2 1.2.3 準直儀 4 1.2.4 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 4 1.2.5 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之限制 5 1.3 雙光子核種簡介 10 1.3.1 雙光子核種 10 1.3.2 雙光子核種之臨床應用 11 1.4 雙光子斷層掃描系統簡介 13 1.5 快速晶體的發展 15 1.6 研究動機與目的 16 1.7 論文架構 17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18 2.1 飛行時間雙光子造影儀器之建立 18 2.2 影像重建 21 2.2.1 飛行時間 21 2.2.2 飛行時間雙光子斷層掃描特性 22 2.2.3 TOF-DuPECT影像重建 24 2.2.4 簡單反投影 25 2.2.5 權重給予方式 29 2.2.6 代數重建法(ART) 30 2.2.7 最大相似度與均值最大化演算法(MLEM) 32 2.3 雙能窗方法 36 2.4 蒙地卡羅模擬實驗 38 2.4.1 系統靈敏度測試 40 2.4.2 空間解析度測試 41 2.4.3 假體實驗 42 第三章 研究結果 44 3.1 系統靈敏度分析 44 3.2 空間解析度分析 45 3.3 假體實驗結果 48 第四章 討論 60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工作 63 5.1 結論 63 5.2 未來工作 64 5.2.1 TOF-DuPECT系統幾何改變 64 5.2.2 光子衰變時間的模擬 65 5.2.3 疊代重建法 66 第六章 參考文獻 67

    1. Anger H O 1958 Scintillation camera Rev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9 27-33
    2. Assié K, Vincent B, Irene B, Claude C, Sebastien J, Delphine L and Christian M 2004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n PET and SPECT instrumentation using GATE Nucl. Instrum. Methods 527 180–9
    3. Conti M 2011 Focus on time-of-flight PET: the benefits of improved time resolution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38(6) 1147-1157
    4. Gordon R, Bender R and Herman G T 1970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RT) for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graphy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9 471–82
    5. Jakoby B W, Bercier Y, Conti M, Casey M E, Gremillion T and Hayden C 2008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a time-of-flight PET/CT scanner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Conference Record 3738–43
    6. Rahmim A and Zaidi H 2008 PET versus SPECT: strengths,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Nucl Med Commun 29(3) 193-207
    7. Shilo S and Krausz Y 2001 The use of 75Se-Selenocholestrol SPECT in the localization of steroid-secreting tumor Israel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3(6) 455-6
    8. Zaidi H 1999 Relevance of accurate Monte Carlo modeling in nuclear medical imaging." Med Phys 26(4) 574-608
    9. Zeng G L and Gagnon D 2004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a spinning strip CZT SPECT camera with a parallel slat collimator and small pixels Med Phys 31 3461–73
    10. Zeng G L and Gullberg G T 1992 Frequency doma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point source correction in SPECT imaging IEEE Trans Nucl Sci 39 1444–5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