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若晨 |
---|---|
論文名稱: |
埤塘資源對於國小學童環境教育學習效益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鸞鳳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環境教育 、埤塘 、學習效益 |
外文關鍵詞: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nd, learning efficacy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埤塘為桃園縣特殊地理景觀,但研究者的學生大多數未接觸過埤塘,未關心過埤塘。研究者將以埤塘資源為主題實施環境教育課程,希望改變學生對周遭生活環境冷漠的態度,讓學生認識埤塘文化,並藉由校外教學活動親近埤塘,感受埤塘之美。在課程結束後,期許學生擁有良好的環境態度,愛護埤塘,珍惜我們所居住的美麗環境。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桃園縣向日葵國小四年級的28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者以桃園縣特有的埤塘資源設計環境教育課程,於民國102年3月至6月實施,為期12週,共22節課。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蒐集影音記錄、學習單、學生作品、教學省思等研究資料,探討以埤塘資源為主題之環境教育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歷程。研究者在環境教育課程前後各實施一次測驗,並於課程結束後訪談學生,將所得資料經整理分析後探討學生學習成效。另外,協同研究者之訪談紀錄、課堂觀察紀錄與研究者之教學省思、研究日誌等資料,用以探討教師的專業成長。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以埤塘資源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課程結合家鄉特色,讓課程方案內容更為豐富多元。
二、實施以埤塘資源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課程後,學生在環境知識、環境覺知、環境態度、環境技能與環境經驗上均獲得成長,學生也給予此次課程很高的肯定。
三、實施以埤塘資源為主題之環境教育課程,有助於教師增進環境教育知識、提升解決問題能力與提升教育專業能力,有助於教師專業能力之成長。
Pond is the special geographic scenery of Taoyuan County but most of the students who were targets of this study have never been to pond or concerned about pond. The researcher implemented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hose topic is pond resource. By doing so, we hope to change students’ in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the environment they live, let students learn about pond culture. What’s more, we hope students can feel the beauty of pond by outdoor teaching. When finishing the course, we wish students can have right attitude toward the environment, take good care of pond and cherish the gorgeous environment we live.
This study adopt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ith 28 students of the fourth grade of the sunflower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as the participants. The researcher took pond which is indigenous to Taoyuan County to design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 The course was implemented on the students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13, 22 courses in total, lasted 12 weeks.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multimedia records, worksheets, students’works and feedback from teaching as data to make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s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course which took pond resource as topic. Reseracher evaluated students’learning efficacy by pretest and posttest and interview the students after the course. In addition, we make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by interviews, class observation,
reflective notes and research dia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 that used pond resource as topic combined home town features to make the course much more resourceful and polybasic.
2.After implementing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 students make some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wareness, attitude, skills and experience. Students also gave positive responses to the course.
3.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 not only improve teacher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knowledge but elevate their abilities of problem solving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t helped teachers to improve themselves when executing the course.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臺北市:揚智文化。
內政部營建署編(2008)。魅力城鄉二部曲。臺北市:營建署。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原作者:Marilyn Lichtman)。臺北市:學富。(原著出版年:2009)
李永展編(2009)。創意.永續.桃花園 桃園縣城鄉發展策略與實踐。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李崑山(2005)。築一個戶外教學的夢:國小戶外教學的理念與實務。新北市:創意教材出版社。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臺北市:聯經。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原作者:David C. Engleson&Dennis H. Yockers)。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4)
林春富,黃朝慶,蔡盺皓,蔡雅芬,林斯正(2003)。發現之旅──魚躍蛙鳴話埤塘。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原作者:Altrichter,Posch&Somekh)。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3)
徐源暄(主編)(2007)。觀音人與埤塘。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張子超(主編)(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陳其澎(2003)。2003桃園臺地陂塘文化學術研討會。桃園縣: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陳其澎(2004)。九十二年桃園縣歷史建築調查計畫:石門大圳灌溉系統埤塘調查第一期(上冊)。桃園縣: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陳佩正(2000)。從「心」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心理。
教育部(2011)。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教育部環保小組20年回顧與展望。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臺北市:教育部。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心理。
蔡清田(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二、碩博士論文
王惠玲(2012)。國小低年級校園環境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江素娟(2010)。國小學童社團利用學校蝴蝶園實施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江慧如(2012)。環境教育融入七年級地理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八德埤塘生態公園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彥霖(2004)。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水利變遷(1683-1945)。私立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偲華(2008)。國小低年級教師使用繪本融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周雅惠(2008)。利用校園進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上安國小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辰峰(2008)。校園自然體驗方案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環境覺知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妤璘(2007)。埤塘資源作為國小環境教育場所之可行性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鈺晟(2008)。以永續校園生態景觀池發展環境教育課程之探討──以臺北縣深坑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家凡(2010)。花蓮池南自然中心環境教育核心課程「天空之翼」教學成效評估。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高世昌(2010)。利用部落自然步道進行國小環境教育課程之探究──以臺北縣福山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郭淑瑩(2008)。故事教學進行國小低年級學生環境教育之研究──以動物保護繪本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昭宇(2011)。一個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以濕地為主題的設計。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董慧玲(2008)。國小三年級實施環境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歐宇承(2005)。生活世界中的埤塘識覺研究──以桃園縣大竹國小二、三與四年級學生為個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三、期刊
王志文(2003)。桃園臺地龍潭地區埤塘消長的地理意義──以納莉颱風水患為例。華岡地理學報,16,133-155。
王順美(2004)。社會變遷下的環境教育──綠色學校計畫。師大學報.教育類,49(1),159-170。
王喜青、王書貞(2008)。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專案教師戶外教學方案執行評估。臺灣林業,34(1),75-91。
王鑫(1998)。戶外教學概論。北縣國教輔導,7,7-12。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周儒、劉冠妙(2008)。創造優質的環境學習服務──談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之發展。臺灣林業,34(1),16-43。
晏涵文、馮嘉玉、劉潔心(2006)。我國學校部門環境教育指標之研究。師大學報,51(1),85-102。
徐榮崇(2005)。學校鄉土戶外教學活動之設計。國教新知,52(4),1-13。
郭育彰(2007)。環境教育開步走──環境教育的認識與起步。臺灣教育,646,60-63。
陳桓敦、鍾政偉、蔡進祥、王維民(2008)。桃園地區埤塘永續觀光之發展策略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3(2),105-122。
陳鴻圖(2003)。從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的水利變遷。東華人文學報,5,183-207。
張珍悅、徐勝一(2010)。永續發展教育脈絡探討:「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之回顧。地理研究,52,1-26。
鄭權鑫、林敏芳、劉惠元(2006)。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綠色學校推動歷程與阻礙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20(1),1-26。
羅秀雲、張岱、林澔貞(2008)。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一個實踐環境永續的夢想與承諾。臺灣林業,34(1),64-74。
四、法規
桃園縣景觀自治條例(2007年1月30日)。
桃園縣埤塘水圳保存及獎勵新生利用自治條例(2009年8月6日)。
環境教育法(2010年6月5日)。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2011年6月22日)。
五、網路資源
桃園縣政府(2010)。桃園縣99年度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環境調查及復育計畫修正計劃書。取自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q=cache:Zp0oGQq3ND4J:wetland-tw.tcd.gov.tw/wetlandweb/_download.php%3Fid%3D163%26flag%3D2+&hl=zh-TW&pid=bl&srcid=ADGEEShOx5802JgjkbljN0NOCFuqQr-jg4lsaUaIkDq5VM3QRpxyeNlvwy6QYtFsdwBISpSJqnqDQAoduiQeZJnaPdLFexivkeATp86A0XxEWF76vbOEHhXjiye8r7K-_9bUqo0313gl&sig=AHIEtbS__ALMefN53bUOUPWfh_S6QgzxnA
桃園縣政府(2012年3月1日)。桃園縣埤塘活化再生計畫【網站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tycg.gov.tw/site/site_index.aspx?site_id=042&site_content_sn=14479&preview=1
貳、英文文獻
Irmeli, E. P., & Jari, K. (2000). Outdoor Activities as a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4), 32-36.
Parkin, D. (1998). Is Outdoor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17(3), 27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