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惠玲Sayun.Syoyt |
---|---|
論文名稱: |
桃園縣復興鄉國小學童對泰雅族(Atayal)舞蹈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 The Survey Study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at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
指導教授: | 鄭麗媛 教授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3 |
中文關鍵詞: | 原住民泰雅族舞蹈 、舞蹈教師 、學習滿意度 |
外文關鍵詞: |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Dance Teach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桃園縣復興鄉國小學童對
泰雅族(Atayal)舞蹈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桃園縣復興鄉國小學童對泰雅族舞蹈學習滿意度之情形,以桃園縣復興鄉國小學童四至六年級為研究對象,以「國小學童對泰雅族舞蹈學習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普查,發出問卷334份,回收304份問卷,有效問卷297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結果經討論後結論如下:
ㄧ、桃園縣復興鄉國小學童對泰雅族舞蹈學習滿意度以「人際關係」為最高,
其次依序分別為:「課程的安排及設計」、「教師教學」、「學習環境」
等。另外,在泰雅族舞蹈整體學習滿意度介於「普通」與「滿意」程度之
間(M=3.91)。
二、桃園縣復興鄉國小男、女學童對泰雅族舞蹈學習滿意度為:男學童在「教
師教學」及「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優於女學童;而女學童在「課程的安排
及設計」、「人際關係」的滿意度優於男學童。另外,在泰雅族舞蹈整體
學習滿意度女學童(M=3.88)稍優於男學童(M=3.71)。
三、桃園縣復興鄉國小不同年級學童對泰雅族舞蹈學習滿意度情形如下:在
「課程的安排及設計」、「教師教學」、「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層
面高低排序為: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而整體滿意度高低排序為:四
年級(M=4.13)、五年級(M=3.99)、六年級(M=3.77)。
四、桃園縣復興鄉國小不同區域學校背景之整體滿意度介於「普通」與「滿
意」程度之間(M=3.93)。
關鍵詞:原住民泰雅族舞蹈、舞蹈教師、學習滿意度
The Survey Study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at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The target of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the Fourth Grade to the Six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It is based o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Scale of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ich serves as the research tool for this survey. The number of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s is 334; the number of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is 304; and the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is 297. The acquired data was run unde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and Seheffe’s Post-Hoc comparison. And the final results after the discussions are as follow:
A.The highest rank of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is “relationship.” And the remaining ar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design,” “instructions of the teacher”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overall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lies on
in-between “fair” and “satisfactory” which refers to
the Mean is equal to 3.91 (M=3.91).
B.As for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of male and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the male
students have better satisfaction at “instructions of
the teacher”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n the female
students; on the contrary, the female students have
better satisfaction at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design” and “relationship” than their peer male
students. However, the overall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for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3.88) is better than the mal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3.71).
C.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of differen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is base
on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design,” “instructions of
the teacher,”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relationship” that has resulted in the ranking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they are the Fourth
Grader, the Fifth Grader and the Sixth Grader
accordingly. As for the rank of the overall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Fourth Grader has the highest rank
(M=4.13), next is the Fifth Grader (M=3.99) and the Sixth
Grader has the lowest rank (M=3.77).
D.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different school districts and backgrounds in
Fushing Township of Taoyuan County is fell in-
between “fair” and “satisfactory” (M=3.93).
Key words: Atayal Indigenous Dance, Dance Teach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譯(1991)。學習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信(2002)。國小教師實施表演藝術戲劇教學之個案研究。新竹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王以仁、林本喬、陳芳玲(1993)。教師心理衛生。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
公司。
王克先(1989)。學習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叔銘(1996)。原住民音樂教育隨談。原住民教育季刊。創刊號,74-77。
王佩霖(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調查研究。新竹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育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王秋華(2001)。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
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派土(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新
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台北市:合記。
王瑞賢(2001)。個人學習層次與學習滿意度訓練移轉之關係之探討。國立中
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嵩山(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王煒昶(2002)。台灣原住民之美。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台北市:中研院民
族所。第一卷(泰雅族),120-121。
瓦歷斯.諾幹(2002)。台灣原住民史-泰雅族史篇。南投市:國使館台灣文
獻館。
古重仁(2003)。國小教師對藝術與人文教材選用因素探討之研究。新竹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育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田哲益(2001)。台灣的原住民。台北市:台原出版社、台原藝術文化基金
會。
全淵能(2005) 。原住民樂舞文化傳承與創新。九十四年原住民族樂舞編導進
階培訓班講義。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朱立倫(2005)。桃園縣九十四年度校長、主任訓輔工作研討會議手冊。桃園
縣政府。
伍曼麗等(1999)。舞蹈欣賞。台北:五南書局。
米甘幹˙理佛克(2003)。原住民族文化欣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
李小華(1998) :劉鳳學訪談。台北:時報文化。
李天民等(1994)。台灣山胞原住民舞蹈集成-泰雅族、賽夏族、魯凱族。台
北市:中華民國舞蹈學會。
李天民(2000)。來自部落的舞者-尋找太亞舞蹈生命力研討觀摩會手冊。新
竹縣:泰雅薪傳藝術團。
李天民、余國芳(2001)。台灣傳統舞蹈。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李宏夫(2001)。原住民舞蹈。美育。124,16-21。
李欣潔(2000)。山之歌,海之舞。台灣原住民月刊(4),26-29。台灣原住民
出版公司。
李宏夫(2001)。原住民舞蹈。美育。124,16-21。
李勝雄(2001)。國小實施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統整實施之研究-以屏東
縣三所小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李慶泰(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美(2001)。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巫銘昌、徐永迪(1998)。技術學院在職進修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科技學
刊,第7卷第3期,頁323~335。
巫明璋(2004)。苗栗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相關研究。
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
司。
吳明隆(2005) 。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
城數位科技。
吳婉如(1993)。台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社會教育學刊,22期,頁211-225。
吳靜吉(1980)。教導心理學研究。台北市:遠流出版社,頁265-277。
吳錫鑫(2003)。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方案試辦學校輔導文化之研究。新
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余坤煌(2004)。健康與體育第九冊課本。康軒書局。
余坤煌等(2005)。國民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健康與體育第12冊教師手冊。台
南市:南一書局。
林于琳(2005)。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對音樂美感影響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林仁煥(2005)。新竹縣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運用鄉土教育補充教材之
現況調查研究。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林生傳等(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
版。
林桂枝(1993)。原住民樂舞的內憂外患。山海文化雙月刊。台北市:台灣原
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創刊號。
林清江(1982)。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清江(1983)。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市:五南圖書。
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真(1997)。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
司。林懷民(1989) :說舞。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
台灣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博文(1999)。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成學習滿意度研究。南港高
工學報,第17期,頁217,219~221,223~240。
林塗生(1996)。提高國小教育品質。教師天地,84期,頁58-59。
林麗羨(1996)。泰雅族學童「遺傳概念」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麗月(2001)。台東縣國民小學實施教育優先區現況調查研究。台東師範學
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旻涵文(2005)。學校健康促進計畫。桃園縣九十四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健康
促進學校」訓導主任研習講義。桃園縣政府。
明立國(1989)。現存的古文明-試論原住民的文化與歌舞意義。台灣原住民
族的祭禮。台北:台原出版社。
明立國(2000)。台灣原住民文化郵票專冊。台北:交通部郵政總局。
周文蓉(2004)。兩性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之研究-以桃園市國
小三年級為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育碩士班論文,未出
版。
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
洪有義(1974)。社會文化環境與內外制握的關係。中華心理學刊,16,187-
198。
范純甫等(1996)。原住民風情。台北:台灣傳奇編輯委員會。
胡星文(1998)。台灣省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大川等(1996)。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會實錄報告書。
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孫大川(2000a)。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聯合文學。
柯淑屏(2002)。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有為(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
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等主編(1996)。國民小學原住民鄉土文化教材十族教師手冊,第二
冊。
教育部(2004)。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
http://ctrl.tycg.gov.tw/cgi-bin/print.cgits網站下載。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2003)。世紀容顏(下)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圖像:日常
生活、服飾、家族人物。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國立資料館(2004)。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2):92。
張介(2002):台灣區高中舞蹈班學生對專業課程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
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中煖(1997)。舞蹈班現況與問題之研究。藝術評論。77-93。
張月桂、李鑑芸(2003)。大專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致理技術學院
為例。致理學報,第18期,頁253~268。
張志遠等(2002)。苗栗縣泰雅族文化史調查研究期末報告。苗栗縣:張志遠
文化工作室。
張佩瑜(2002)。透視台灣排灣族舞蹈。美育。130,30-39。
張春興、林清山(1988)。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
司。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祖岓、朱純、胡頌華(1995)。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圖書。
張琦琪(2001)。推動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惠玲Sayun˙Syoyt (2004)。從泰雅結婚舞淺談學校舞蹈教學。桃縣文
教,29,96-101。
張新銅(2002)。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師與家長對推展傳統藝術教育的行
政觀點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錦昌(2003)。舞蹈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子騰(2004)。結合地方文化資源之藝術課程設計-以彰化縣湖東國小為
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美勞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陳木子(1997)。台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原住民教育季刊。6,50-
73。
陳玉枝(1999)。淺談節奏與舞蹈教學在特殊體育課的應用。台東特教簡訊,
9。陳英三(1983)。臨床學習心理學-以學業不振兒童為中心。台北
市:大洋出版社。
陳加山(2003)。台北市工業職業學校電子科學生對實習科目學習滿意度之研
究。大安高工學報,第14期,頁190~204。
陳枝烈(1999)。部落學校設立之可能探討。原住民課程發展與教學策略研討
會。219-240。花蓮市:花蓮師範學院。
陳英三(1983)。臨床學習心理學-以學業不振兒童為中心。台北市:大洋出
版社。
陳美華(2004)。舞蹈教學上的省思-以爵士舞課程為例。中華體育,14卷
第1期,19-26。陳容芯(2000)。成人參與電腦第二專長教育學習滿意
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烘玉(2001)。原住民傳統工藝課程方案對原住民學童自我概念、族群認同
和文化素養影響之研究-以阿美族為例。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陳偉瑀(1998)。專科體育教師教導方式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及內在動機的影
響。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9卷第1期,頁241~265。
陳震東(2001)。學校民俗體育基本教材。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陳龍安(198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設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莊國鑫(2002)。中華民國舞蹈比賽對原住民教育之發展影響-以花蓮縣北埔國小為例。2002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市:屏東師範學院。
莊國鑫(2004)。台灣原住民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弔慰階層(Miholol)舞蹈之
教育意義。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2,43-60。
許文敏(2001)。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幼靜(2001)。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氣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勝雄(1980)。如何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台灣教育,第354期,頁31-
34。
郭永順(2004)。公立高職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月霞(1989)。情感教育與發展性輔導-「情育課程」對兒童「態度」與
「學業成績」的影響。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政傑(1998)。教學原
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享湧(2003)。高職學年學分制重補修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滿意
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8)。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美蓉(2003)。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
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英忠、吳淑鈴、林昭秀、黃毓華、吳三江(2002)學習資源品質、學習滿意
度與學習後回饋傾向之相關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二卷第三期,
頁85~100。
MasaTohui黃榮泉等(1998)。泰雅族語文化教材。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MasaTohui黃榮泉(2005)。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傳統舞蹈與歌謠教學。桃園
縣羅浮國民小學辦理九十四年度泰雅語教師教學師資研習講義。
黃德祥(1998)。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葛曉冬(2000)。花蓮地區國小泰雅族學生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之調查
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家球(2002)。新竹縣尖石鄉國小原住民學生休閒參考、休閒態度與休閒需
求之探討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
版。
馮惠雪(2005)。苗栗縣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美
勞教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復興鄉志編輯委員會(2000)。復興鄉志。桃園縣:復興鄉公所。
黑帶巴彥(2002)。泰雅人的生活型態、探源~ㄧ個泰雅人的現身說法。
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田哲益(2001)。台灣的原住民。台北市:台原出版社、台原藝術文化基金
會。
達西烏拉灣.畢馬(2002)。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
公司。
路君約等(1987)。心理學。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楊錦登(1999)。論述人際關係。國教輔導,38期,3卷,頁48-53。
蓋浙生(1982)。教育經濟學。教育部計劃小組。台北:三民書局。
趙中建等(1992)。教學模式。台北市:五南圖書。
趙居蓮譯(1997)。學習與教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廖守臣(1998)。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市: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
院。
閻自安(1998)。教育優先區的基本精神與選擇指標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
(2):71-86。
劉安倫(2000)。國中學生對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
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劉明川(2002)。台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相吾(2004)。台中縣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策略之研究。新竹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劉鳳學(2000)。與自然共舞-台灣原住民舞蹈。台北市: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籌備處。
劉興杰、蔡佩宜等(2003)。張惠玲訪談紀錄。桃園縣奎輝國小舞動山林網
頁。
http://www.Yabit.org.tw/celeb/honor/hero/C0338330182/M-
dance/new_page_11.htm。
劉還月等(2001)。台灣原住民祭典完全導覽。台北市:常民文化。
劉麗雲(2002)。國中舞蹈班芭蕾舞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育佑、陳弘彬(2004)。仁德專校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仁德學報
第3期,139~152。
鄧欣怡(2000)。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義務張老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繼強(1987)。兒童心理的輔導。香港九龍:田園書屋。
鄭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的調查研究。國立交
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清國(2002)。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錦堂(2004)。台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美姿(2002)。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
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簡淇宗(1998)。五專醫務管理科應屆畢業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華醫學報,
第9期,頁85~91。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謝宜君、紀文章(2003)。從學習動機、學習傾向及學習滿意度來探討遠距教
學的學習支持-以網路教學為例。隔空教育論叢,第15輯,頁39~54。
謝婉如(2002)。音樂科情意教學與國中生情緒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惠卿(2002)。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级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
市某國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瞿海源(1989)。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蕭玉香(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舞蹈教學現況與舞蹈教學滿意度之研究。台
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君玲(2004)。敦煌舞蹈教學原則暨教學計畫範例設計。教育采錄,138,
75-83。
蕭順壕(2004)。高中職社區化網路開課對選課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
雄市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蕭靜娥(2004)。台北市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進修需求與模式調查之研
究。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美勞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韓春屏(2000)。國中補校教學取向、學生批判思考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銀河(2003)。台南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譚光鼎(1997)。原住民教育的理念。原住民教育季刊。6,36-44。
羅建忠(2004)。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研
究。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蘇美琅(2004)。花蓮縣布農族小學家長對學校推動文化活動態度之研究。國
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清喜(1996)。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會實錄報告書/孫
大川計畫主持。台北市:文建會。
嚴金郎(2003)。嘉義縣山區原住民參與成人教育活動的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
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icinena,S.(1991)。The teacher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physical education.The Physical Educator,48
(1),28-32。
Bandura,A.(1982)。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American Psychologist,37,122-147.
Berdie,R.F.(1965)。Perception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meo:A Progress Report.
Darkenwaid,G.C.,&Merriam,S.B.(1982)。Aduit
education:Foundations of practice. New York,Harper and
Row.
Domer,D.E.,Carswell,J.W.,&Spreckelmeyer,K.F.(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32600).
Folsm-Meek,S.L.(1992)。A comparison of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physical
activity.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Jarvinen,D.W.&Nicholls,J.(1996)。Adolescents'social
goals,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social success,and
satisfactionin peer relation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2(3),435-441。
Lair(1984)。Change induction groups,group
psychotherapy,integrity groups,peer counseling.In
R.J.Corsini(Ed.).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1
(2),493-494。
Lam,Y.L.&Wong,Andrew(1974)。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 learners: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Adult Education,14,2.
Lawler,Edward E.(1973)。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Monterey,California: Brookes-Cole Publishing.
Layon,R.J.,& Schwartz,M.(1966)。Psychological learning
theory:Application to adult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17(1),12-18.
Luke,M.D.,&Sinclair,G.D.(1991)。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attitudes towar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1,31-46.
Maccoby,E.E.,&Jacklin,C.N.(1974)。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s.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gano,J.A.&Coeeado,T.J.(1979)。Adult student's
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80,563)。
Martin,C.L.(1988)。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The physical Educator.45
(4),196-209.
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r and Row.
Mckeachi,W.J.(1966)。Student rating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Validity stud-ie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8,435-445.
Moore,M.G.(1989).Three typs of interact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3(2),1-6。
Slrazzulla,F.A.(1985)。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dyadic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ix-grade
children(systemiy,interaction analysis,student
gender).
Steward,M.J.,Green,S.R.,&Huelskamp,J.(1991)。Secondary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The
physicalEducator,45(3),154-156.
Turvey,J.&Laws,C.(1988)。Aregirls losing out.The effects
of mixed-sex grouping on girls performa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The British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19
(6),235-255.
Wasinger,G.B.(1974)。How the group environment affects
Learning .You can be a successful teacher of
adults.Washington,D.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43-47.
Zahn,J.C.(1967)。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s and yough
affecting learning.Adult Education,17(2),67-77.
Zahn,J.C.(1969)。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s and Youth
Affecting Learning.Adult Jewish Education,27,10-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04294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