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怡君 |
---|---|
論文名稱: |
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 |
指導教授: | 李文政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社會領域 、教科書 、法治教育 、內容分析 |
外文關鍵詞: |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content analysi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法治教育內容,以暸解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內容的數量分布,並探討法治教育的知識內涵。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首先探討與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建立評分者信度,以確立本研究之主題分析類目,進而分析現行的南一版、康軒版及翰林版三個不同版本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文字與圖片所呈現之法治教育內容教材。資料分析分為兩部份:一為法治教育內容數量分析,依據類目做定量分析,由不同版本、同版本不同學習階段兩方面進行次數統計、百分比之比較與分析;二為法治教育內涵之質性分析,探究並歸納教材內容的呈現情形及其呈現方式。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與分析結果,綜合歸納出如下結論:
壹、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內容之量化分析
一、社會領域教科書之法治教育內容比重,以翰林版較高。
二、各版本教科書在不同學習階段所呈現之法治教育內容比重差異不大
三、社會領域教科書之法治教育內容以次要主題呈現為主。
四、各版本法治教育內容主題類目,以「權利與責任」最受重視。
五、各版本法治教育內容次要類目,集中於「權利與義務」、「責任」以及 「社會規範」三項法治教育內涵。
六、「基本法律知識」與「政府組織與職權」是三個版本較少提及之法治教育內涵。
七、各版本之法治教育內涵分布不均衡。
貳、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內容之質性分析
一、各版本教科書所呈現之法治教育內容相近,差異不大。
二、「基本法律知識」類目在各版本中所呈現的內容,差異較大。分析其原因與能力指標的敘寫有關。
三、各版本教科書第二及第三學習階段之課程內容編排,符合學童認知發展順序及課程螺旋式發展原則。
四、各版本教科書法治教育內容主要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呈現。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供具體改進的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未來法治教材編輯、教師實施法治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t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amount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Grade 1-9 Curriculum. Also, it discusses the quality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The content analysis i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First,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e analysis items of this research, it considers and refers many foreign and domestic documents as well as building up scorer reliability. Second, it analyzes the words and pictures appearing in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textbooks of different editions from three publishers, Nani, Han Lin and Kang Hsuan. There are two parts of data analysis. One is the amount analysis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ems. The number statistics and percentag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both the three editions and the same edition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The other is the quality analysis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which talks about and concludes the situation and the ways of the pres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ocuments and the consults of the analysis, we get the conclusions as below:
1.The amount analysis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1)The edition from Han Lin has the largest amount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2)Of the three editions, there is no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ages.
(3)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is presented by the secondary theme.
(4)Of the three editions, the main items emphasiz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y” most.
(5)Of the three editions, the secondary items focus on three law-related education ideas-“rights and duty”,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rules.”
(6)Of the three editions, “basic law knowledge” and “the organization and authority of the government” are less mentioned.
(7)The main ideas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are not equally presented in these editions.
2.The quality analysis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1)Of the three editions, there is no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2)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the item, “basic law knowledge”, is much grea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are not clear enough.
(3)Of the three edition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learning stages conforms to stude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spiral curriculum.
(4)Of the three editions, the content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is presented in a direct way, without too many modifiers.
From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above, it provides concrete improvement suggestion for the education bureau of the government, the coming ed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way of the law-related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he reference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壹、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五南。
王文科(2007)。內容分析研究法。載於教育研究法(十一版一刷)。台北:五南。
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嘉恩(2004)。全球化對我國公民教育影響之研究-以法治教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文,未出版,台北。
王震義(2005)。國小教師法治專業知能與法治教學實施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古志峰(2006)。國民小學法治教育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史慧琪(2007)。國小法治教育之探討─以高雄市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
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奕璇(2008)。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德美(1983)。現階段我國法治教育之研究。東方雜誌,17(4),43-48。
余鎮遠(1993)。國中學生法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文政(1998)。兒童民主態度的發展與學校教育。社會科教育學報,1,
73-95。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
李冬梅(2002)。臺北地區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法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宗薇(2000)。國人法治觀念認知程度之調查研究。台北:法務部保護司。
李宗薇(1994)。我國國民小學民主法治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台北: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李宗薇、葉興華(2000)。國小法治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
報,13,1-32。
李宗薇等(2000)。國人法治觀念認知程度之調查研究。台北:法務部。
李柏佳(1997)。論國民小學之民主法治教育-以行政院青輔會「小執法說
故事」法治播種服務為例。公民訓育學報,6,287-306。
李雲(1992)。柯爾堡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載於郭為藩主編,現代心理學
說。台北:師大書苑。
沈六(1991)。法治認知發展與教育。學生輔導通訊,17,6-17。
周天瑋(1998)。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建構法治理想國。台北:天
下文化。
林世文(2007)。國小法治教育之探討─ 以高雄縣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
度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南。
林佳音(2000)。我國中學法治教育課程內容的理論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林佳範(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法治教育教材。司法改革雜誌,40,6-7。
林孟皇、陳叡智(1998)。談國小法治教育之推展。研習資訊,15(5),64-87。
林紀東(1976)。行政法。台北:三民。
林益興(2004)。宜蘭縣國小學童法治知識與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
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嘉音(1998):台北市高職學生法律認知與法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儒(1998)。法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法律社會化。教育研究,64,14-17。
祁婉琳(1999)。花蓮地區國小兒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洪家殷(1996)。國小教材中有關法律知識之份量與內容之評估。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翁國彥(2004)。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台灣的法治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法律
研究所,未出版,台南。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秀雄、李琪明(2002)。理想公民資質之探討-台灣地區個案研究。公民
訓育學報,12,1-32。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載宇(1986)。民主法治教育的前瞻。訓育研究,24(4),3~11。
張樹倫(1998)。加強憲法教育落實民主法治。台灣教育,568,17-23。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
部。
許巧靜(1997)。國小實施民主法治教育之個案研究-以台東縣一個六年級
「班級自治活動」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花蓮。
郭乃華(2008)。以班級自治活動建立國小學童法治觀念和守法態度之行動
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文化事業。
陳朝陽(1997)。法治教育的精神與教學。研習資訊,14(4),8-16。
陳義彥、蘇永欽(1997)。法治認知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從人民的守法
行為探討。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
畫編號:NSC 84-2414-HOO4-030B2。
陳瀅淑(2004)。國小法治教育之探討-以台南市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
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南。
傅潔琳(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民主法治教育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
之探討-以第二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人傑(1992)。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畫(國民小學
組)。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同進(2007)。高雄市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社
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黃旭田(2003)。台灣地區中小學法治教育之現況與展望。律師雜誌,281,
38-49。
黃炳煌(2002)。課程理論之基礎(修訂六版)。台北:文景。
黃惟饒(1991)。國民中學新編公民與道德教材中法治教育內涵探微。訓育
研究,29(4),14-17。
黃雪紅(2006)。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塗惠玲(1996)。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兒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下冊)。台北:東華。
劉安彥(1984)。社會心理學。台北: 三民。
劉美琳(1995)。台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我觀念與法治態度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歐用生(1993)。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
台北:師大書苑。
潘維大(1996)。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法律知識瞭解程度之調查。刊於「85
年度國科會犯罪問題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345~370。
蔡慧雯(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法治教育課程內涵探討-以康軒版
第四冊第三本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36-51。
鄭哲民譯;William M.Evan 主編(1996)。法律社會學。台北:巨流。
鄭瑞澤(1982)。社會心理學。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蕭妙香(1997)。我國國民小學法治教育之研究課程設計與教材分析。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妙香(2000)。國民小學法治教育之探討。臺南師院學報,33,263-289。
賴俊宏(2006)。原漢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比較研究-以屏北地區及
屏東市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南。
藍順德(1986)。公民教育的內涵。高雄:復文。
藍順德(1985)。我國國民中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慶祥(1997)。教科書政治意識形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
台北:五南。
貳、英文部份
Anderson,C.C.(1980).Promoting responsible citizenship through law-related education.Social Education,44,383-387.
Campbell,A.B.(1988). Citizen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Legal Content in the Civics Curriculum. ERIC No ED308110.
Cleaf,D.W.V.(1991). Action in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N.J.:Prentice Hall.
Jarolimek,J. & Parker,W.C.(1997). Social Sudie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Leming, R.S.(1995).Essentials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ERIC No ED390779.
Naylor,D.T.(1990).Educating for Citizenship: LRE and the Social Studies,Discovering Common Method, Common Goals and Common Rationales. Update on Law-Related Education, 14(2), pp.33-56.
Sunnal,C.S. & Hass,M.E. (1993).Social Studies and the Elementary / Middle School Student.N.Y.:Harcourt Brace Jou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