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念儀
論文名稱: 國小六年級學生實施「誠實」、「可靠」、「勤奮」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竹市某國小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n Truthfulness, Dependability and Diligence of Character Education for 6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School-A Case Stud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指導教授: 陳鸞鳳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品格教育品格教育課程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character education,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實施「誠實」、「可靠」、「勤奮」品格教育課程的發展歷程,藉以瞭解學生品格改變的情形,及其感受與反應;並探究研究者在教學活動行動歷程的省思與成長。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新竹市北區某大型國小六年級31名學生,利用每星期四綜合活動課,實施10週共20節品格教育課程。在實施課程期間,藉由研究者的「教學錄音」與「教學省思紀錄」,及研究者對學生的「訪談紀錄」,及學生的「品格學習單」、「回饋表」與「聯絡簿小日記」,並蒐集家長平日的「回饋紀錄」,最後佐以學生在課程實施前後所填寫的「品格檢核表」及課程實施後由家長協助填寫的「家長檢核表」,交叉檢視後進行分析,歸納本研究之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壹、教學活動實施歷程
    透過典範故事、團體活動與實踐分享,將學生生活經驗與品格教育相連結,進而體會品格的真諦,表現良好的行為。
    貳、學生學習表現
    在「誠實」方面,使學生能分辨事實真偽,學會說實話,勇於認錯並承擔責任;在「可靠」方面,使學生能關注自己扮演的角色,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勤奮」方面,使學生能態度積極主動,認真努力,懂得克服困難。
    參、教學活動歷程的省思與改進
    於「誠實」方面,加強提問、舉例與回饋的技巧,以增進師生互動的溝通橋樑;於「可靠」方面,在教師引導方式、課程安排和時間調配上,應掌握教學主軸;於「勤奮」方面,教學前教師宜做好萬全的準備,包括提供媒材、要求規矩與編組發表等,讓教學更加完善。
    肆、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
    多元且考量學生生活經驗的教學設計,不僅增加學生學習興致,也提供服務學習的機會;在行動歷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優質的品格環境;透過教師的反思,不但對課程的熟悉度與敏銳力,更結合家長力量,給孩子最佳的典範,創造親師生三贏的局面。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implementing
    “truthfulness”, “dependability” and ”diligence” of character education on 6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o understand students’ changes, feeling and responses of charact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er’s reflection and growth in teaching activity.
    The research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 on 31 elementary students of 6th grade in northern Hsinchu City and teach total 20 class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a 10-week integrative activities on Tuesday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audio tapes, reflective teaching journals, students’ interview records and character worksheets, feedback sheets and diary of connection book; gather parents’ feedback sheets, students’ character checklist before and after the curriculum and parents’ checklist after the curriculum to triangulate and analyze the collecting data and propose inductive result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y
    Through paradigm story, group activity and participated share to connect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with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true meaning of good behavior.

    2.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the aspect of ” truthfulness”, enable student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rue and false, to tell the truth , to commit mistakes and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in the aspect of “dependability”, enable students to focus on their own role to promote self- control ability; in the aspect of ”diligence”, enable students to be active, hard-working and conquer challenges.
    3.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ctivity
    In the aspect of ” truthfulness”, enhance the techniques of questioning, making examples and feedback to improv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 in the aspect of “dependability”, master teaching gist in teaching guid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ime adjustment; in the aspect of ”diligence”, teachers should well prepare media, manners and presentation and so forth to make teaching prefect.
    4. Reflection and Growth of the Researcher
    Variety and life-experience teaching design not only increase students motivation but also provide the chances to help oth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action research, the teacher should take the students into consider to cultivate a fine character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teacher’s reflection, familiar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curriculum as well as parents’ force to provide students a good model and create a win-win result for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品格教育的探討…………………………………………………………5 第二節 品格教育相關理論………………………………………………………12 第三節 品格教育相關政策………………………………………………………16 第四節 品格教育教學之相關研究………………………………………………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25 第二節 研究設計…………………………………………………………………2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班級品格教育課程的醞釀………………………………………………38 第二節 「誠實」教學活動歷程與結果探討……………………………………41 第三節 「可靠」教學活動歷程與結果探討……………………………………54 第四節 「勤奮」教學活動歷程與結果探討……………………………………69 第五節 實施品格教育課程成效分析……………………………………………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2 第二節 建議……………………………………………………………………106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107 英文部分…………………………………………………………………………111 附錄 附錄一 給家長的一封信………………………………………………………112 附錄二 「誠實」教學活動設計………………………………………………113 附錄三 「可靠」教學活動設計………………………………………………116 附錄四 「勤奮」教學活動設計………………………………………………119 附錄五 「品格課程回顧」教學活動設計……………………………………122 附錄六 「誠實」品格學習單…………………………………………………124 附錄七 「可靠」品格學習單…………………………………………………126 附錄八 「勤奮」品格學習單…………………………………………………128 附錄九 教師教學省思紀錄……………………………………………………130 附錄十 訪談紀錄表……………………………………………………………130 附錄十一 學生品格檢核表……………………………………………………131 附錄十二 家長檢核表…………………………………………………………132 附錄十三 學生回饋表…………………………………………………………133 表 次 表2-3-1 與品格教育相關的法規………………………………………………16 表2-3-2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17 表2-4-1 國內品格教育教學之相關論文………………………………………20 表3-1-1 班級實施品格教育具體作法…………………………………………26 表3-2-1 品格課程內容介紹……………………………………………………28 表3-2-2 課程架構表……………………………………………………………29 表3-3-1 資料蒐集方式及其來源………………………………………………32 表3-3-2 研究目的資料蒐集方式一覽表………………………………………32 表3-3-3 資料蒐集編碼表………………………………………………………34 表4-1-1 品格主題及其行為表現………………………………………………40 表4-3-1 家事紀錄表……………………………………………………………56 表4-3-2 學生家事小日記內容…………………………………………………63 表4-3-3 家長給孩子「家事任務」的鼓勵……………………………………66 表4-4-1 自我檢視紀錄…………………………………………………………75 表4-4-2 「有夢最美,化夢想為實際」彙整紀錄……………………………79 表4-5-1 學生品格行為摘要表…………………………………………………88 表4-5-2 學生在「誠實」品格實施前後檢核結果變化表……………………89 表4-5-3 學生在「可靠」品格實施前後檢核結果變化表……………………92 表4-5-4 學生在「勤奮」品格實施前後檢核結果變化表……………………93 表4-5-5 品格教育課程實施後家長與學生檢核結果對照表…………………96 圖 次 圖3-3-1 三角測量法……………………………………………………………33 圖3-3-2 研究流程圖……………………………………………………………36 圖3-3-3 本研究流程甘特圖……………………………………………………37 圖4-5-1 學生在「誠實」品格實施前後檢核結果變化圖……………………90 圖4-5-2 學生在「可靠」品格實施前後檢核結果變化圖……………………92 圖4-5-3 學生在「勤奮」品格實施前後檢核結果變化圖……………………94 圖4-5-4 學生在品格教育課程實施前後檢核結果對照圖……………………95 圖4-5-5 品格教育課程實施後家長與學生檢核結果對照圖…………………97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亞雯(2004)。高中品格教育的反思與行動。學生輔導,92,78-95。
    王令宜、汪以仁(2003)。以全品格教育塑造教訓輔合一的魅力校園。教育研究,113,131-141。
    王宇萱(2009)。資訊科技融入低年級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金國(2011)。品格教育理論與活動設計。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暉閔(2010)。戲劇教育策略運用於國中生品格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方志華(2003)。關懷倫理學的道德教育與方法。鵝湖,29(4),33-43。
    朱仲謀(譯)(2006)。行動研究導論(原作者:Johnson,A. P. )。臺北市:五南。
    李岱恩(2011)。孩子快樂-做中學、玩中學。師友月刊,526,16-20。
    李佳璇(2009)。動畫教材應用於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關懷為核心價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珀(2005)。品德教育之課程設計理念及其教學模式。學生輔導,92,8-23。
    李奉儒(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實施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92,38-55。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8。
    沈六(2004)。論道德發展的心理本質與歷程--說道德教育。臺灣教育,625,2-16。
    何享憫(2008)。應用繪本實施國民小學「同理心」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恣蓉(2008)。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國小二年級誠實品格教育之課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e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愛芠(2010)。繪本教學融入國小六年級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余碧玉(2007)。品德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明真(2007)。品德教育融入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怡靜(2008)。靜思語教學對國小學生品格教育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佳玫(2010)。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藝文領域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家正(2007)。國小品德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英雄故事題材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素芬(2007)。國小中年級學生品格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的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171-193,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林翠湄、黃俊豪等譯(2005)。發展心理學。臺北市:學富。
    周慧菁(2004)。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載於何琦瑜,鄭一青等(合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14-21。臺北市:天下雜誌。
    洪亦潔(2009)。以「尊重」和「關懷」為核心的品格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蘭(2008)。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臺北市:遠流。
    施淑棉(2008)。國小兒童繪本教學融入品格教育-以「公平」為核心價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翁毓旋(2008)。臺北市國小低年級教師實施品格教育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翁鈴雅(2008)。以視覺藝術活動提昇國小學生品格之行動研究─以「負責」與「尊重」品格核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郭怡玲(2006)。運用靜思語教學實施國小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郭娜宜(2010)。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負責」和「值得信賴」核心價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乃仁(2009)。運用故事教學發展高年級學童品格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春興(200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蕙蘭(2008)。一位國小教師品格教育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蓓燕(2008)。靜思語教學推動全校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靜宜(2008)。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品格教育教學之研究-以「值得信賴」核心價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許玉佩(2006)。以繪本教學提升學生品格之行動研究----以「關懷」與「尊重」品格核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易萍(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品德教育的認知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培基文教基金會(2001)。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培基。
    培基文教基金會(2007)。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三冊。臺北:培基。
    培基文教基金會(2002)。品格教育教師手冊第四冊。臺北:培基。
    培基文教基金會(2001)。邁向真成功:全家如何一起培養品格。臺北:培基。
    教育部(2003)。品格教育促進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電子報(2009年6月25日)。「品德、品質、品味」共同打造有品臺灣。取自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page=1&period_num=364
    彭界凱(2008)。國民小學應用繪本實施品格教育之研究-以「負責」品格核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政傑(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22-34。
    黃政傑(2008)。品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載於黃政傑主編: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261-284。臺北市:五南。
    黃惠英(2009)。教育戲劇策略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生品格教育之研究~從「尊重」與「關懷」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0,35-43。
    黃藿(2007)。品格教育與社會正義的哲學分析。教育研究月刊,75,1-13。
    衛韻全(2010)。品格教育融入國小閱讀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炳坤(2008)。品格教育-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以品格迎向未來,118-127。臺北市:千代文教。
    羅瑞玉(2005)。品格教育實施與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之探討。國教天地,159,30-42。
    蘇芸慧(2005)。國小教師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Brynildssen,S.(2002). Character education through children’s literatur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69 929)

    Otten, E. H. (2000). Character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44 932.)

    Lickona,T(2003)The center of our chacter:Ten essentiall virtues.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10(1),1-3.

    Kohn,A.(1997).How not to teach values: A critical lok at character education. Phi Delta Kappan,78,429-439.

    Ryan, K. (2006). The Six E’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From 2008/11/20
    http://www.bu.edu./education/case/files/6E.htm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