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品慧
論文名稱: 靈性成長與關係轉化〜一個高中女老師的敘說探究
Spiritual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Relationship〜A Senior High School Female Teacher narrated the Inquisition
指導教授: 成虹飛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4
中文關鍵詞: 自我敘說靈性成長關係轉化幻相覺醒
外文關鍵詞: Spiritual growth, Relationship transformation Illusion, Awaken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一個藉由靈性療癒轉化關係的故事。因為諮商全職實習期間,感受到諸多壓力、衝突、沮喪與無力感,因而興起書寫的動機。經由敘說的探索,得以窺見原生家庭的緊張疏離,延伸到職場上產生的困頓、挫敗,在處境中再次面對潛意識裡自我核心信念。

    藉由敘說探究的過程,我得以從時代社會背景,重新理解父母親的生命歷程,並感受父親的苦與壓力,用行動澄清過往的誤解,進而釋懷糾結,接納自己的生命。而由於長期的挫折與苦悶,我積極的參與各種成長課程,在因緣際會下,接觸靈修團體,在書寫論文期間遠赴印度,修通自己的創傷,自然地關係也被導正。

    在書寫的路上,我開始擺脫自我中心的觀點,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理解生命脈絡,體會當中的悲苦,對生命有更多的接受、包容和感恩;以及面對真實的自己,看到頭腦製造的幻相,覺知當下,從中逐漸覺醒;最後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道途,再看到周遭人們的受苦,更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This is a spiritual healing process. A stressful full-time internship experience motivated this writing journey . By exploring my life story, I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the intense feeling of alienation in my native family, the hardship arising from the workplace, and the frustr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ore beliefs of my subconscious self.

    By the process of narrative inquiry, I was able to come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parents' life course, and feel my father's pain and pressure.Such an action to clarify my historical misunderstanding relieved me and ade me accept their own lives. And because the long-term frustration and anguish, I travelled to India during the writing period, working through my trauma and turning to be positive .

    On the way of the writing, I began to get rid of my self-centered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other people's standpoints and life contexts. I gained more acceptance of life, as well as tolerance and gratitude. I llearned to face the truth of itself, to see mind-made illusions, and was gradually awakening. Finally I recalled my own journey, realized the suffering of people around, and motivated myself to go on.

    目 錄 第一章 走入敘說…………………………………………………………………………1 第一節 敘說探究的動機………………………………………………………1 第二節 敘說探究的目的………………………………………………………7 第三節 敘說探究的歷程……………………………………………………10 第二章 分裂的家………………………………………………………………………15 第一節 業力的傳承……………………………………………………………15 第二節 唯一愛來源……………………………………………………………33 第三節 家庭的陰影……………………………………………………………47 第三章 日漸親近…………………………………………………………………………61 第一節 創傷的呼喚………………………………………………………………61 第二節 以行動連結………………………………………………………………80 第三節 孩子般討愛……………………………………………………………95 第四章 心靈教育………………………………………………………………………105 第一節 對成績執著…………………………………………………………………105 第二節 失序的班級…………………………………………………………………113 第三節 新時代思想…………………………………………………………………126 第四節 靈魂的本質…………………………………………………………………135 第五節 從工作解脫…………………………………………………………………144 第五章 深化意識……………………………………………………………………148 第一節 合一祝福………………………………………………………………148 第二節 與神同在…………………………………………………………………155 第三節 擊潰小我…………………………………………………………………164 第四節 跳脫輪迴…………………………………………………………………174 第五節 滅幻解脫……………………………………………………………………187 第六章 走過敘說………………………………………………………………………193 第一節 照見深谷……………………………………………………………………193 第二節 敘說與我……………………………………………………………………201 後記…………………………………………………………………………………………210 參考文獻…………………………………………………………………………………212 圖目次 圖1:敘說探究區塊……………………………………………………………………13

    參考文獻

    合一大學(2011)。《覺醒時刻》:巴觀的合一祝福。台北,方智。
    合一基金會(2010)。《Sri AmmABhagavan的教導》。台北,台灣合一基金會。
    吳麗娟(2003)。一個諮商員(父母、老師…)的專業成長:一個「人」的成長。中華輔導學報,14,1-30。
    吳就君(2012)。沙灘上的療癒者:一個家族治療師的蛻變與轉化。台北,心靈工坊。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台北,心靈工坊。
    夏林清(民100)。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台北,導航基金會。
    許添盛(2011)。親子資優班:從心開始的53個身心靈教養計畫。台北,賽斯文化。
    許添盛(2007)。孩子都是老靈魂:新時代親子身心靈教育。台北,賽斯文化。
    許添盛(2004)。在孩子心裡飛翔。台北,遠流。
    許添盛(2004)。愛是你,愛是我。台北,遠流。
    張鴻玉(2008)。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從身心靈角度面對孩子的偏差行為。台北,賽斯文化。
    許添盛(2007)。孩子,我要你比我強?2。台北,賽斯文化。錄音CD。
    黃玉婷(2006)。尋找內在愛和光的旅程-逃家女孩回家的自我覺醒之路。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思菁(2007)。從「冰凍」到「溶化」的故事-尋找自身的過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傅國倫(2012)。《運用2012的能量創造你夢想中的生活》。台北,台灣合一起源中心暨准提新境心靈工坊。
    聖嚴法師(2008)。真正的快樂。台北,法鼓文化。
    厄尼斯特•科茲、凱蕯琳•凱遜(2007)。誰能寫出玫瑰的味道:不完美•癮•靈性的自我關照。台北,人本自然。
    艾克哈特•托勒(張德芬譯)(2008)。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台北,方智。
    佛羅倫絲•辛(2010)。失落的幸福經典:影響千萬人的生命法則。台北,方智。
    威勒•比查、瑪格麗特•比查(丁凡譯)(2013)。超越成敗-邁向自立與成熟。台北,張老師文化。
    羅布•普瑞斯(廖世德譯)(2008)。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佛法和心理學在個體化歷程中的交叉點。台北,人本自然文化。
    羅賓•葛蕯姜(奇蹟資訊中心譯)(2011)。療癒之鄉。台北,奇蹟課程有限公司。
    羅勃特•舒華茲,(張國儀譯)(2013)。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台北,方智。
    潘蜜拉.克里柏(郭宇、林荊、李平譯)(2010)。靈性煉金術:激勵人心的約書亞靈訊。台北,方智。
    Jane Roberts(王季慶譯)(1995)。靈魂永生。台北,方智。
    Jane Roberts(王季慶、王育盛譯)(1991)。個人實相的本質(上)。台北,方智。
    Jane Roberts(王季慶、王育盛譯)(1991)。個人實相的本質(下)。台北,方智。
    Jane Roberts(王季慶譯)(1998)。神奇之道。台北,方智。
    Jane Roberts(王季慶譯)(1997)。心靈的本質。台北,方智。
    Jane Roberts(王季慶譯)(1995)。靈魂永生。台北,方智。
    Jane Roberts(王季慶譯)(1995)。健康之道。台北,遠流。
    Rogers‚C.R.(宋文里譯)(1999)。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台北:桂冠。
    G.Corey(黃德祥編譯)(1985)。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
    Henry.Close(劉小菁譯)(2005)。故事與心理治療。台北,張老師文化。
    Amira(2012)。在愛中覺醒:一個靈性轉化的故事。台北,商周。
    保羅弗萊斯曼博士,帶傷的治療者。內觀學會,烏巴慶文集,電子書。http:udaya.dhamma.org/ebook/Saygyi_U_Ba_Khin_Journal/C_The_Wounded_Healer.htm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