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江臺
Lin,Jiang-Tai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無政府主義者對城市邊緣族群的救助與勞動力轉換的實踐~施乾《愛愛寮》與稻垣藤兵衛《人類的家》的歷史行動意義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sistance and labor conversion towards urban fringes group by anarchist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 Historical action significances of Shi Chian “Ai-ai-liau” and Inagaki Fuji Hyoe “Home of humanity”
指導教授: 李威宜
Lee,Wei-I
口試委員: 李丁讚
林秀幸
張隆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d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無政府主義稻垣藤兵衛愛愛寮施乾人類的家
外文關鍵詞: Anarchism, Inagaki Fuji Hyoe, Ai-ai-liau, Shi Chian, Home of humanit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20年代,臺灣信奉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知識份子,先後成立團體進行專書閱讀與思想研討,不過因其激烈的政治主張沒多久都宣告結束,不過對於自由、平等、互助、去除階級壓迫的理念,去仍持續在孤魂聯盟的稻垣藤兵衛與施乾,所創辦的人類的家與愛愛寮的場域中實踐與發展。
    1923年,施乾創辦愛愛寮實踐乞丐撲滅的理念,乞丐可說是生活在城市邊緣中最弱勢的族群,施乾經過調查與分析後,發現有接近七成淪落成乞丐的原因是患病,在當時的公共醫療體系貧乏,愛愛寮不只是收容機構也兼具醫療救護的功能,在愛愛寮生活的院民,都必須參與勞動,也從中學會工作技能,為重返社會成為獨立自主的社會人而準備。施乾為推動撲滅乞丐的理念,透過著述、投稿、創辦乞丐撲滅協會、以及到全臺各大城市協助撲滅乞丐,讓人們對如何撲滅乞丐有更正確的認知。

    1916年,日人稻垣藤兵衛開辦稻江義塾,作為貧困兒童的教育場所,而後擴大成立人類的家,分為社會部與兒童部,以基督教與無政府主義的思維,為婦女、娼妓、浮浪者提供住宿與生活保護,對患病者提供醫療救護解除病痛,對流落街頭的旅人,提供歸鄉旅費借貸,並積極為具有勞動潛能的人,進行職業輔導講習,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勞動能力者,進而介紹合適的職業重返社會獨立生活,此外。他提出的自由廢業行動,為從事娼妓等工作的婦女改善勞動環境與生活條件。
    施乾與稻垣藤兵衛,都具有宗教家愛人的情懷,但他們並非單以慈善事業的思維,從事社會救助事業,他們看見城市邊緣的族群,思考該如何能夠幫助這些人,脫離被限制與壓迫的結構中,從城市邊緣的空間解放出來,透過愛愛寮與人類的家,對應不同族群的收容、照護與培力策略,幫助這些人轉換勞動力,讓每個人得以重新獲文明社會的自由與平等。


    During 1920’s, Taiwan intellectuals who believed anarchism, formed groups to proceed to specific book reading as well as thoughts studies in succession; nonetheless due to their intense political advocates, they all ended shortly after being formed. However the ideas about freedom, equality and abdicating class oppression remained to sustain inside the lonesome soul alliance characterizing both Inagaki Fuji Hyoe and Shi Chian, and these ideas were carried out and developed within the domain of the established Home of humanity as well as Ai-ai-liou.

    In 1923, Shi Chian established Ai-ai-liau to implement the idea of era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beggar whereas the beggar could be attributed as the weakest group among urban fringes. And Shi Chian underwen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discover that the reason behind why nearly 70% of them turning into beggar was that the patients, in the then environment of suffering within poor public medical and therapeutic institutions, Ai-ai-liau was nothing but a reception institution in addition to having the function of offering medical care. Those who living inside Ai-ai-liau had to participate labor work and could learn skills through work and this was the preparation necessary to return them back to the society and act as independent human. The idea that Shi Chian era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beggar allowed people to have more accurate recognition through his writing, submitting for publica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Association of eradication the existence of beggar up to encompassing major cities in Taiwan to offer their assistance in era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beggar.

    In 1916, the Japanese Inagaki Fuji Hyoe started the Daojiang Keio to serve as the educational location for poor children. Then it was expanded into Home of humanity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social department and child department. They relied upon the thoughts of Christianity and anarchism to provide room and board as well as living protection for women, prostitutes and drifters. For patients, it provided medical care and ridding the suffering. For drifters, it provided loan to travel back to their hometown in addition to proceeding to vocational counseling for those who with the potential of labor, cultivating them into ones with labor capability so as to match-making suitable job offers to eventually return them back into the society with independent living. Other than these, he also proposed the freedom of quitting the profession and those prostitutes female could enhance their labor environment as well as living conditions.

    Both Shi Chian and Inagaki Fuji Hyoe possessed people loving feeling of the religionist nevertheless they did not simply rely upon the thoughts of philanthropy to procced to social assistance enterprises. The urban fringes group that they saw made them think about how to help these people, freeing themselves from the constrained and oppressed structures, liberating themselves from the space of urban fringes. Thereby, through Ai-ai-liau and Home of humanity, with adoption, care offering and cultivating strategies toward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ey helped these people to transform the labor force to allow them to reacquire the freedom and equality from the civilized societ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問題意識………………………………………………………………3 第三節 文獻回顧………………………………………………………………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7 第五節 論文章節提要…………………………………………………………9 第二章 施乾與愛愛寮的乞丐撲滅事業……………………………………………11 第一節 施乾社會改革的啟蒙與論述…………………………………………11 第二節 差異化的救助與勞動力轉換…………………………………………20 第三節 城市居民參與乞丐撲滅協會…………………………………………26 第四節 全臺灣啟動的乞丐撲滅事業…………………………………………30 第三章 稻垣藤兵衛與人類的家對邊緣族群的救助………………………………34 第一節 從日本來的怪傑稻垣藤兵衛…………………………………………34 第二節 創建稻江義塾教導失學兒童…………………………………………36 第三節 人類的家對邊緣族群的救助…………………………………………46 第四節 提倡自由廢業改變勞資關係…………………………………………54 第四章 討論與結論…………………………………………………………………64 第一節 臺灣無政府主義團體定位與討論……………………………………64 第二節 愛愛寮與人類的家的對照與結論……………………………………78 第三節 未盡之研究…………………………………………………………83 參考文獻……………………………………………………………………………85

    學位論文
    鄒易儒
    2009 〈無政府主義與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王詩琅之思想前景與文藝活動關係研究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陳泳惠
    2010 〈日治時期施乾的社會救助事業〉。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碩士論文。

    單篇論文
    王遠義
    2004 〈無政府主義概念史的分析〉,刊於《臺大歷史學報》33期,頁399-425。
    吳叡人
    2008 〈政治的政治--《黑色青年》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研究筆記 〉,收錄於黃自進主編,《東亞世界中的日本政治社會特徵》,頁109-135。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林江臺
    2012 〈超越臺灣而愛臺灣~日治時期稻垣藤兵衛的社會改革與救助行動〉,收錄於《史地學術暨錢穆思想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1-21。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林江臺
    2014 〈人道關懷與文明社會:日治時期施乾的乞丐撲滅事業〉,收錄於《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1-21。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陳偉智
    2015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軌跡:黃天海與《明日》雜誌〉,刊於《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7期,頁73-103。

    期刊
    黃式傑
    1953 〈怪傑稻垣藤兵衛〉,刊於《 臺北文物季刊》2:3,頁109-110。
    史可乘
    1954 〈人類的家,臺灣ESP學會〉,刊於《臺北文物季刊》3:1,頁91-93。
    劉峰松
    2009 〈「人類的使徒」稻垣藤兵衛--兼述松丘傷感有趣的自白〉,刊於《臺灣文學評論》9:2。

    中文專書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
    1946 《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施乾
    1994 《孤苦人群錄》。李天贈譯。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楊渡
    1994 《日據時期臺灣新劇運動(1923-1936)》。臺北:時報出版社。
    林衡道
    1996 《臺灣風情》。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田中一二(李朝熙譯)
    1998 《臺北市史:昭和六年》。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王乃信等譯
    2006 《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第四冊》。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竹中信子(曾淑卿譯)
    2007 《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明治篇1895-1911)》。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2007 《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大正篇1912-1925)》。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陳泳惠、林江臺
    2012 《台灣乞丐之父:施乾的思與為》。臺北:玉山社。

    日文專書
    岩本秋心
    1923 《剖析稻垣藤兵衛 》。臺北:臺灣新聞社。
    臺灣總督府府
    1926 《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臺灣總督府
    1933 《臺灣社會事業要覽》。臺北:山科商店印刷部。
    杵淵義房
    1940 《臺灣社會事業史》。臺北市:德友會。

    日治時期報刊
    〈乞丐之階級考〉,《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4月16日,第9685號。
    〈乞丐底問題〉,《臺灣民報》(臺北),1925年8月26日。
    〈共同生活與寄生生活〉,《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4月27日,第9696號。
    〈提倡乞丐撲滅〉,《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6年 11月5日,第9523號。
    〈三日すれば止められぬ 乞食の生活(下) 其改善に努力する 臺灣の賀川豐彥=施乾氏〉,《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5年1月26日,第8875號。
    〈宮廷賞賚社會事業團體,施乾氏接召電晋京,臺北愛愛寮或荷恩施〉,《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30年12月19日,第11021號。
    〈社會事業與社會公安〉,《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4月12日,第9681號。
    〈仁人志士對愛愛寮寄附者眾〉,《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1月1日,第9580號。
    〈高雄也要創設乞丐收容所 乞丐事業的流行〉,《臺灣民報》(臺北),1930年8月23日,第327號。
    〈基隆乞丐 悉數撲滅〉,《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8年8月21日,第10078號。
    〈籌建救護所,到基募緣〉,《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6月4日,第9734號。
    〈新竹乞丐問題〉,《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8年6月7日,第10103號。
    〈新竹 演講乞丐〉,《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8年6月9日,第10105號。
    〈竹街方面委員 磋商會〉,《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8年7月9日,第10135號。
    〈嘉義街追逐乞丐收容愛愛寮〉,《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8年8月9日,第10066號。
    〈臺中愛生院開院式〉,《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6年4月4日,第9308號。
    〈臺南市約百名乞丐,籌設收容所〉,《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8年12月18日,第10296號。
    〈高雄也要創設乞丐收容所〉,《臺灣民報》(臺北),1930年8月23日,第327號。
    〈敬告稻江人〉,《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0年12月13日),第7370號。
    〈稻江義塾內容〉,《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17年5月10日,第6057號。
    〈臺灣公學校規則〉,《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明治34年11月11日,第349號。
    〈稻江義塾內容〉,《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17年5月10日,第6057號。
    〈諸羅特訊/開演影戱〉,《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1年2月31日,第7468號。
    〈稻垣氏社會的新計畫〉,《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30年8月1日,第10882號。
    〈「人類的家」舉行盛大的卒業式〉,《臺灣民報》(臺北),1928年3月25日,第201號。
    〈卒業生要何處去?〉,《臺灣民報》(臺北),1928年3月25日,第201號。
    〈我看人類的家(一)〉,《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1月31日,第7784號。
    〈我看人類的家(二)〉,《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2月2日,第7786號。
    〈我看人類的家(三)〉,《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2月4日,第7788號。
    〈藝妓酌婦取締規則〉,《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明治44年9月20日,第3330號。
    〈自由廢業姊妹花〉,《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7月2日,第7936號。
    〈自廢演說旁聽觀〉,《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8月6,第7971號。
    〈宗教家自廢演說會〉,《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8月6,第7977號。
    〈稻藤有罪罰金五圓〉,《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8月27日,第7992號。
    〈稻藤事件無罪〉,《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9月27日,第8023號。
    〈稻藤又將公判〉,《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10月10日,第8036號。
    〈稻垣誣告事件起訴〉,《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3年3月14日,第8091號。
    〈論娼妓制度之改善及臺灣之賣春婦〉,《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6年7月6日,第9401號。
    〈娼妓設休業日〉,《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10月13日,第8039號。
    〈臺南藝妓規則更易〉,《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8月30日,第7695號。
    〈新竹娼妓待遇〉,《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2年10月22日,第8048號。
    〈黑色青年聯盟事件,驚動全島的大檢舉,結局四名被付公判〉,《台灣民報》(臺北),1928年1月15日,第3版。
    〈星光演劇決算 剩數百圓 助愛愛寮〉,《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6月2日,第9732號。
    〈文藝劇將開大會〉,《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6年4月18日,第9322號。
    〈為籌愛愛寮基金 星光演劇主催 絃樂研究會後援〉,《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4月28日,第9697號。
    〈星光演劇決算 剩數百圓 助愛愛寮〉,《臺灣日日新報》(臺北),1927年6月2日,第9732號。
    〈別樹一幟的勞動互助社於彰化舉結會式〉,《台灣民報》1929年11月10日,第3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