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靖雯
論文名稱: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新竹北埔庄招贅婚研究
指導教授: 魏捷茲
口試委員: 莊英章
陳中民
鄭振滿
謝穎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d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招贅婚北埔庄日治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類學領域一直以質性研究為主,本論文將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歷史人口研究計畫之資料作分析,主要是針對日治時期戶籍資料量化後的數據做研究,發現新竹北埔庄的日治時期婚姻狀況是受到當地內部的多元性影響,該區多元性包含產業結構、都市化及教育,並且配合當地歷史脈絡而形成不同的婚姻型態。除了針對統計資料做分析外,也進一步與新竹及海山地區做對話,武雅士研究臺灣社會已經長達五十年,但武雅士的跨區域研究,卻也容易衍生為整體性而忽略單一區域內部多元性。在兩地區的統計表格比較上,本研究也針對結果做出初步的看法,發現差異的原因與各村庄內部差異有關。


    摘要 i 目錄 摘要 i 誌謝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壹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 第二節 問題意識 - 2 -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4 - 第四節 田野過程與調查方法 - 9 - 第五節 章節安排 - 11 - 第貳章 北埔庄生態環境與人文背景 - 12 - 第一節 北埔庄地理位置及地形 - 12 - 第二節 北埔庄的墾拓歷史背景 - 21 - 第三節 北埔庄土壤氣候及農礦作 - 22 - 第四節 北埔庄居民社會與文化生活 - 24 - 第參章 日治時期北埔庄招贅婚 - 28 - 第一節 日治時期北埔庄內部婚姻型態轉變過程 - 28 - 第二節 日治時期北埔庄招贅婚與經濟階層的關聯 - 40 - 第三節 日治時期北埔庄招贅婚與經濟階層的結合 - 44 - 第四節 日治時期北埔庄招贅婚與土地的關聯 - 49 - 第五節 小結 - 53 - 第肆章 與武雅士的新竹、海山地區招贅婚比較 - 56 - 第一節 與武雅士的新竹招贅研究做比較 - 56 - 第二節 與武雅士的海山招贅研究做比較 - 69 - 第三節 小結 - 82 -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 - 84 - 第一節 討論 - 84 - 第二節 結論 - 90 - 附錄 - 93 - 參考文獻 - 98 - 網路資料 - 102 -

    台灣研究會(原著)
    1985 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2卷上。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科大衛、劉志偉
    2000 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形態基礎。歷史研究3: 3-14。
    吳育臻
    2000 大隘地區聚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
    吳學明
    2000 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
    林美容
    1987 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胡先縉(Hu, Hsien-Chin)
    1948 The Common Descent Group in China and Its Function. New York: The Viking Fund, Inc.
    胡燕琳
    2002 日治時期(1895-1945)臺灣地區城鄉與建築發展。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范明渙
    2005 北埔印象(鄉志)。新竹縣北埔鄉:竹縣北埔鄉公所。
    島袋完義
    2006 北埔鄉土誌。北埔公學校編,宋建和譯。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
    莊英章
    1984 唐山到臺灣:一個客家宗族移民的研究(與周靈芝合著),《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頁297-333。 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1998 [1994] 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2003 日據時期「土地申告書」檔案資料評介,《臺灣風物》,53卷第一期:91-103。
    陳其南
    1985 房與傳統中國家族制度:兼論西方人類學的中國家族研究,《漢學研究》,3(1):127-184。
    陳培桂
    1993 淡水廳志:315。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莊英章、謝穎慧
    2005 出生序、社經地位、婚姻與生育:日治時期竹山、峨嵋、竹北等閩客社區的例 子,《人類學刊》,31:41-68。
    鄭振滿
    1995 神廟祭典與社區發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證。史林1: 33-47。
    2009 鄉族與國家:多元視野中的閩台傳統社會。北京:三聯書店。
    劉錦雲
    1995 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台北:武陵。
    戴炎輝
    1984 [1979] 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
    魏捷茲
    2010 帝國、文人與婚姻—清末竹塹文人家庭中的女性婚姻形式初探,《客家女性與邊陲性》,頁161-206。新竹: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羅香林
    1933 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
    Cohen, Myron(孔邁隆)
    1976 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electronic resource], edited by Madeleine Zelin, Jonathan K. Ocko, and Robert Gardella.
    Pasternak, Burton(巴博敦)
    1983 Guests in the Dragon: Social Demography of a Chinese District, 1895-1946.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huang, Ying-chang and Wolf, Arthur P.(莊英章、武雅士)
    1995 Marriage in Taiwan, 1881-1905: An Example of Regional Diversit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4(3): 781-795.
    Freedman, Maurice(弗里德曼)
    1958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uangtung.
    1966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Athlone Press.
    Li, Kuang-chou, Chang, Kwang-chih, Wolf, Arthur P., and Yiu, Chien-chung 編著
    1989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the Taiwan Area: Accomplishments and Prospects. Department of Ant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Wolf, Arthur P.(武雅士)
    1995 Sexual Attraction and Childhood Association: A Chinese Brief For Edward Westermarck. Stanford: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Wolf, Arthur P. and Huang, Chieh-shan(武雅士、黃介山)
    1980 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 1845-1945. Stanford: California.
    Watson, James L.(華琛)
    1975 E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Lineage: the Mans in Hong Kong and Lond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