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倖如
SHEN, HSING-JU
論文名稱: 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
Stairway to Heaven?: Power and Resistence within the Commodified Taiwanese-Vietnamese Marriages.
指導教授: 吳介民
WU, JIEH-MI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外籍新娘越南新娘商品化隱蔽文本抵抗逃離婚姻權力
外文關鍵詞: foreign bride, vietnamese bride, commodification, hidden transcript, resistence, escape, marriage, power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越南新娘」為例,透過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的方法,探討「外籍新娘」婚姻中的「商品化」特質如何的架構其家庭內部的權力關係,身在其中的「越南新娘」怎麼樣擺放、理解自己的位置,並且發展出哪些逃脫與抵抗的策略。
    透過釐清「商品化婚姻」與「買賣婚姻」的差異,我說明「商品化」強調的不只是婚姻當中的交易性質,而是一種市場原則凌駕一切社會關係的現象。台灣與越南的跨國商品化婚姻儘管具有傳統相親的外表與儀式,但整個過程是透過市場原則來組織,而非兩個家庭透過婚姻儀式來「結親戚」的過程,其結果,是人際關係的表面化。該特質架構了商品化婚姻家庭內部的社會關係。

    台灣家庭娶「越南新娘」多半出自對傳統媳婦的需求:需要一名能夠照顧一家老小、打理家裡、傳宗接代的女性。這種工具性的目的,加上對於商品化婚姻不具信心而衍生出來的逃妻恐懼症,使得台灣家庭對「越南新娘」採取嚴密的監控,將她們限制在家庭當中、孤立其生活領域、節制其金錢來源,一切都在防杜「有腳的商品」落跑。另一方面,由於女性婚姻移民不斷的增加,無從防堵,國家開始對「外籍新娘」進行管理。政府廣開【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透過課程的安排、時間的規劃、上下課的行禮、教師的權威、出席率的控管…等細節,一方面要將她們規訓成為台灣家庭需要的好媳婦,一方面亦要教育她們成為現代國家的好主婦。

    儘管許多的權力同時作用在「越南新娘」身上,她們卻仍可以發展其逃脫與抵抗的策略。我利用James Scott「隱蔽文本」的概念,說明被支配者儘管在支配者面前會表現出順服的一面,卻未必在意識型態的層次接受支配者的論述或價值。本研究發現,「越南新娘」會透過操弄與先生間的親密關係,藉由和先生一起在房間看電視或出去逛夜市來短暫逃離家庭,會彼此碎嘴抱怨家人,會編各種理由跑出去玩,也知道什麼事情必須隱藏不讓家人知道,在某些時刻甚至會使出公開的威脅。她們也會利用出去上課來逃離家庭,形成自己的社會網絡。儘管【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的目的在於規訓她們,但她們也有自己的應對策略,選擇有用的聽,不想聽的便當作耳邊風,敬禮的動作只擺出個樣子,還會在上課時傳紙條或者嘲弄老師。國家規訓權力的機制,反而被「越南新娘」利用來逃離家庭的監控。

    儘管她們清楚的認知台灣家庭要她們來扮演媳婦的角色,但她們對這個角色卻不是打心底的認同。她們比起其他的台灣婦女雖然少了一些社會網絡的支援,但也同時少了這些社會網絡的道德束縛,也因此而可以部分地逃離傳統媳婦角色的規範。因為商品化的婚姻開端使得許多的人情義理與道德包袱變得不那麼具有重量,「越南新娘」反而可以從深厚的媳婦規範中逃脫出來。

    儘管處於限制重重的家庭中,「越南新娘」還是有辦法透過各種策略以及運用自身的能力,去扭轉她的弱勢情境。假設我們說看電視,以及經營和先生間的親密關係,是一種逃脫家庭掌控的「向內逃脫」方式,那麼置身街道、賣場,便是一種「向外逃脫」的方式。而這兩種逃脫方式,卻被電視和消費這組連結所接合起來了。因此,無論是向內逃脫還是向內逃脫,「越南新娘」都逐漸地被塑造成一個消費社會的人;在掙脫家庭束縛的同時,卻被一個更大的消費社會所吸納。為了滿足消費需求,進一步便是爭取外出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逐步過著台灣式的生活,懷抱一個在台灣成功的夢想,在這點上,我們可以說她們「融入」了台灣社會。

    本研究跳脫了以往對「外籍新娘」在台灣的生活僅做探索性的描述、不斷強調其弱勢處境的框架,重新去理解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關係。發現儘管處於權力不平衡的狀態,處於弱勢地位的「越南新娘」卻不是被動的接受台灣家庭給她們的媳婦規範,而是會衡量自身情勢做出抵抗。然而,這種微觀層面的權力運作,仍是受著結構的牽制,個人會在其中一點一點的加以修正,但卻未必能完全顛覆它。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一、現象成因 7 二、「外籍新娘」來台後的生活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界定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3 一、研究方法13 二、田野----反省的過程 14 三、研究限制 19 第五節 章節安排 20 第二章 概念界定暨分析架構……………………………………21 第一節 何謂商品化的跨國婚姻 21 第二節 隱蔽文本與抵抗策略 25 一、乖順的形象 25 二、James Scott 的概念 28 三、「越南新娘」的隱蔽處 30 四、延伸的問題 31 第三章 權力的作用………………………………………………35 第一節 家庭的限制36 一、對「媳婦」的需求 36 二、綠帽焦慮與逃妻恐懼 38 三、進行嚴密監控 40 第二節 國家的整頓 44 一、由排拒到治理44 二、優良的下一代 48 三、面談機制 ----從「把關」到「輔導」50 四、「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 54 五、更積極的教導 60 第三節 小結 62 第四章 抵抗的策略………………………………………………65 第一節 親密關係的運用 65 第二節 偽裝與欺騙 71 第三節 以回越南做威脅 77 第四節 形成社群 80 一、手機的使用 80 二、去上課 82 第五節 小結 84 第五章 「逃離」與「融入」……………………………………87 第一節 外來「媳婦」 87 一、什麼是「台灣媳婦」 88 二、有認知而無認同 90 第二節 台灣生活,台灣夢 92 第三節 小結 98 第六章 結論………………………………………………………99 第一節 研究結果 99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101 參考書目………………………………………………………….103 附錄……………………………………………………………….108

    中文部分: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1期,頁99-127。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跨國婚姻市場:以台越婚姻仲介業運作為例〉。http://benz.nchu.edu.tw/~hongzen/agency.htm。
    孔祥明,2001 ,〈媳婦?女兒?妳媽?我媽?從誰是「自己人」看婆媳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第16期,頁43-87。
    布赫迪厄,2002,〈國家的左手和右手〉,《防火牆----抵擋新自由主義的入侵》,孫智綺譯,台北:麥田。
    吳介民,2002,〈鄉土文學論戰中的社會想像----文化界公共領域的集體認同型塑〉,未發表文稿。
    吳樹欉,2001,〈臺灣外籍新娘生活適應問題與政府政策〉,「國際婚姻與外籍新娘座談會」引言論文。
    沈倖如、王宏仁,2003,〈「融入」或「逃離」?:越南新娘的在地反抗策略〉,「2003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發表論文。
    沈靜萍,2000 ,《百餘年來台灣聘金制度之法律分析----兼談台灣女性法律地位之變遷》,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利翠珊,1999 ,〈已婚女性與家庭系統的交會:親情與角色的兩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2卷,第3期,頁1-26。
    唐文慧、蔡雅玉,2000,〈全球化下的台灣越南新娘現象初探〉,「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期,頁45-92。
    --------,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
    張書銘,2001,《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淡大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艾俐,2003,〈台灣變貌:新移民潮〉,《天下雜誌》,271期,頁94-100。
    ---------,2003,〈台灣變貌:下一代衝擊 新台灣之子〉,《天下雜誌》,271期,頁101-102。
    ---------,2003,〈台灣新臉譜:東南亞配偶 外籍新娘 錯嫁台灣郎? 〉,《天下雜誌》,271期,頁104-110。
    楊宜音,2001,〈自己人:從中國人的情感格局看婆媳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第16期,頁3-41。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梅君,2000,〈「廉價外勞」論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期,頁59-90。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佩嘉,2002,〈跨越國界的生命地圖: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8期,頁169-218。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博蘭尼,1989,《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黃樹民、石佳英、廖立文譯,台北:遠流。
    英文部分:
    Baker, Hugh David Roberts.1979. Chinese Family and Kinship.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Chen, Chung-min.1985. “Dowry and Inheritance” in Hsieh Jih-chang and Chuang Ying-chang (eds): 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or, pp. 117-27.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Dean. Mitchell. 1999. Governmentality: Power and Rule in Modern Societ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Del Rosario, Virginia O. 1994. Lifting the smoke Screen: Dynamics of Mail-Order Bride Migration from the Philippines.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The Hague. Ph.D.
    Foucault, Michel. 1991. “Governmentality” In 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edited by G. Burchell, C. Gordon, P. Miller, pp. 87-104.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 1980.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ume I: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Vintage Books.
    Latour, Bruno. 1992. "Where Are the Missing Masses? The Sociology of a Few Mundane Artifacts," In Shaping Technology/Building Society: Studies in Sociotechnical Change, edited by Wiebe E. Bijker and John Law, pp. 225-58.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Mauss, Marcel. 1990. The Gift: The Form and Reason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Translated by W. D. Halls, New York: W. W. Norton.
    Offe, Claus. 1985. Disorganized Capitalism. MIT Press.
    Perrot, Michelle. 1990. “Roles and Characters” in Philippe Aries and Georges Duby (eds):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vol.4.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eveau, Rémy and Schnapper, Dominique.1991 “The Role of Immigrants” in Philippe Aries and Georges Duby (eds): A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vol.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ott, C. James.1990. 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 Yale University Press.
    Shen, Hsing-ju and Wang, Hong-zen. 2003. “Norms of Integration and Strategies of Escape: Daily Life of Migrant Daughter-in-law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in the British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 Annual Conference.
    Wolf, Margery. 1972. 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公報、官方文件及報紙:
    內政部
    1997,〈人口政策委員會第二十五次委員會議記錄〉
    1998,〈人口政策委員會第二十六次委員會議記錄〉
    1999a,《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劃》
    1999b,〈人口政策委員會第二十八次委員會議記錄〉
    2003a,〈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十六次委員會會議紀錄〉
    2003b,《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專案報告》
    立法院公報
    1998a,〈併案審查「立法院委員潘維剛等十九人擬具『移民暨入出國管理法草
    案』、陳宏昌等七十六人擬具『入出國及移民法草案』、周荃等七十
    六人擬具『入出國境及移民法草案』及行政院函請審議『入出國及移
    民法草案』案」,第八十七卷,第四十五期,頁183-232。
    1998b,〈繼續併案審查「入出國及移民法草案」案〉,第八十七卷,第五十
    期,頁249-305。
    中國時報
    2002/10/21,記者陳鳳蘭,〈預防婚姻不幸 她們有撇步 越南新娘偷吃避孕藥〉
    中時晚報
    1997/09/16,記者胡孝誠,〈願嫁漢家郎 柬國新娘的美麗與哀愁〉
    2001/05/15,記者詹政光,〈先生像陀螺 金龜夢已醒〉
    民生報
    1994/07/21,〈印尼新娘人數激增〉
    1996/09/27,記者梁欣怡,〈外籍新娘 愈來愈多〉
    1998/01/07,記者薛桂文,〈提升人口品質青少年性教育 弱勢者優生諮詢為重
    點〉
    2002/11/02,李梅蘭,〈外籍新娘與兩性平權〉
    2003/02/22,記者蘇秀慧,〈外籍、大陸新娘 納入婦女權益保障〉
    2003/04/16,記者鍾蓮芳,〈內政部將成立單一窗口 輔導外籍新娘〉
    聯合報
    1997/04/19,記者何明國,〈東南亞新娘來台 將改配額制〉
    1997/04/20,張勳慶,〈進口新娘 沙豬主義發酵〉
    1997/11/20,記者賴淑姬,〈外籍新娘 納入家庭計畫管理〉
    1998/03/25,記者何明國,〈外籍配偶來台數額 將全面管制〉
    1998/10/17,記者郭姿均,〈控制生育力 外籍新娘將建卡管理〉
    1999/04/28,記者何明國,〈外籍新娘申請居留 須先上課〉
    1999/06/15,記者何明國,〈外籍新娘管制部分鬆綁〉
    1999/06/17,記者何明國,〈外籍配偶居台 取消配額制〉
    2000/06/09,記者黃宣翰,〈五種語言錄影帶 幫外籍新娘忙〉
    2000/06/11,記者李玉梅,〈輔導外籍新娘 衛生局服務到家〉
    2001/02/18,地方公論,〈異國婚姻〉
    2002/03/19,記者簡慧珍,〈外籍某 台灣尪很滿意〉
    2002/06/06,記者鍾年晃,〈外籍新娘學當台灣媳婦〉
    2002/10/22,記者許麗珍,〈懷孕通報系統明年啟動〉
    2003/02/22,記者李順德,〈外籍新娘福利 93年度納入預算〉
    2003/04/25,記者肇瑩如,〈外籍新娘強制入學 研究修法〉
    聯合晚報
    2003/02/25,記者韓青秀,〈外籍新娘 擬強制學中文〉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