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家甄 |
---|---|
論文名稱: |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政治社會化之內容分析 |
指導教授: | 李文政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4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 、社會學習領域 、教科書 、政治社會化 、內容分析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textbook,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content analysi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質量兼顧的內容分析法去了解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的課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政治社會化內容分布情形與呈現方式。研究者藉由探討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涵以及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證研究,來作為教科書內容分析的理論架構。本研究的政治社會化內涵即是社群成員所支持的政治系統,分別是「政治社群」、「政治典則」、「權威當局」和「政策傾向」,研究者以此四個內涵訂定內容分析所需之主題類目。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不同版本(康軒、南一、翰林),以及國小三個學習階段之政治社會化的內涵、分布情形與呈現方式。研究者以通過審查的國小97學年度生活與社會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通過審查且同時有出版生活課程與社會領域教科書的出版商為康軒、南一(含乙版)、翰林三家出版社,故此三家為研究主要分析對象。
研究發現,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含涉相當程度的政治社會化色彩,尤以第二、三學習階段的政治社會化學習內容最為充實;主題類目分布情形,依序為「政策傾向」、「政治社群」、「政治典則」、「權威當局」,三個版本的四個主題類目卻呈現分布不均現象;三個版本都重視「政策傾向」與「政治社群」,政策傾向實質內容著重古今歷代台灣各項經濟政策與建設,政治社群強調民族文化與愛國精神,相對的三個版本皆忽略「權威當局」,最不受重視的實質內容是「政治團體」;政治社會化次類目內涵分布情形也同樣不均衡,最為強調的次類目為「經濟政策」與「社群民族文化與愛國精神」,最被忽略的次類目為「政治團體」與「大陸政策」。
The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 both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ways of content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 the textbooks of Social studies of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explores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 studies, the theory of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 order to buil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extbook content. The nature of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the political system supported by community members, which includes “political community”, “political regime”, “ authority”, and “policy tendency”, which are used as the main category for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versions of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primary school level ( Kang Hsuan, Nan-I, Hanlin ), examin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t the three learning stages. The researcher looks into the textbooks of Life curriculum and Social studies from the publishers who have served in both fields --- Kang Hsuan , Nan-I, Han-lin. These three publishers are the main targets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are as below:
The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conta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especially at the second and third learning stages where there is abundant lesson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 main subject categories are “policy tendency”, “political community”, “political regime”, and “authority”. The three versions of textbook present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subject categories. All the three versions value the policy tendency and political community. “Policy tendency” focus on the various economic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 “Political community” emphasizes the tribal cultures and patriotism. In contrast, all the three versions overlook “authority”, and, most of all, ignore “political group” in content. There is also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sub-categorie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 most stressed ones are “economic policy” and “community tribal culture and patriotism”. The most-neglected ones are “political groups” and “Mainland policy”.
參考文獻
【中文期刊】
王浩博(1988)。學校與政治社會化。研習資訊,40,20-22。
王浩博(1989)。教科書與政治社會化-國小社會科實驗教材內容之政
治社會化功能。國教學報,2,107-125。
王浩博(1990)。兒童的政治知識與態度。研習資訊,59,22-26。
王浩博(1992)。國小兒童所應具備的政治知識。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
訊,3(2),73-79。
王浩博(1997)。改編本社會科教材中之政治社會化內容的探討。國教
學報,9,279-299。
王浩博(1999)。國小社會科新課程各版本三上第一單元內容的比較分
析。國教學報,11,411-430。
王浩博(2000)。國小社會科準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政治學知識。國教
學報,12,289-303。
王浩博(2001)。國小社會科各版本五上「政府與人民」單元內容的比
較分析。國教學報,13,69-90。
王雅玄,余佳儒(2007)。社會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以南一版國小
五年級下學期教材內容之政治意識形態為例。國立編譯館館刊,35(4),39-50。
呂亞力譯(1973)。政治社會化研究之重心,憲政思潮,24,32-43。
李文政(1997)。兒童的政治社會化。國教世紀,176,19-26。
李文政(1999)。教科書在學校政治社會化中的功能。國教世紀,
185,35-41。
余桂霖(1985)。政治社會化:西方兒童的政治學習。復興崗學報,
33,399-427。
林水波譯(1973)。政治學習的方法-政治社會化的型態。憲政思潮,
24,56-64。
袁頌西(1969)。政治社化:政治學中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
7(4),19-29。
陳文俊(2000)。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家庭與台灣國小學童的政治學
習。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4),97-132。
張明貴(1990)。政治社會化發展過程的比較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
刊,5(1),132-149。
葉子超(1995)。國小社會科教科書與兒童政治社會化。人文及社會學
會科教學通訊。6(2),137-149。
葉子超(1995)。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小兒童政治社會化。教師之友,
36(3),9-19 。
歐用生(1985)。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
專學報,12,91-125。
【論文】
余 霖(1985)。影響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學校因素。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麗卿(1989)。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瑞榮(1994)。我國國民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社會科內涵與小
學全態度的分析與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林余真(2005)。我國現今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政治學概念之內容分
析。台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許秀容(1986)。台灣海峽兩岸兒童政治社會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
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侯淑嫣(2005)。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台北市國小四至六年級
學生為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森泉(1988)。我國小學公民教育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
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張佑盛(2003)。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嘉義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楊賜香(1992)。我國中小學教科書政治文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
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廖仁智(1986)。國小學生對國家政治符號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盤治郎(1980)。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內
容分析。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劉定霖(1989)。政治意識形態與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材之研
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歐用生(1990)。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鄭莉頻(2007)。國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及教科書政治教育內涵之
內容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謝清德(1988)。我國兒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有關小學教科書的內容
分析。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謝銘賢(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之內容分析。台
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
藍順德(1985)。我國國民中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專書】
王浩博(1989)。國小社會科新教材與政治社會化。載於中華民國比較
教育學會(主編),各科教科書比較研究(183-207)。台北:台灣書店。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臺北:幼獅。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增訂新版)421-443。臺北:五南。
朱雲漢,丁庭宇譯(1984)。中國兒童眼中的政治。台北:桂冠圖書。
呂亞力(1978)。政治學。台北:五南。
呂亞力(1983)。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邱上真(2003)。Piaget認知發展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
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81-104)。台北:心理。
林嘉誠(1982)。政治系統的工程師—伊士頓。台北:允晨。
易君博(1975)。政治學論文集:理論與方法。台灣省教育會。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馬起華(1981)。政治社會學。台北:正中書局。
馬起華(1985)。政治學原理(上)。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大中國
袁頌西(2004)。政治社會化:理論與實際。台北:三民書局。
徐國棨(1993)。教育概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春興(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的理論與內涵。台北:師大。
莊梅枝(2003)。歐用生教科書之旅。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
會出版。
陳義彥(1978)。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
文教基金會。
陳義彥(1992)。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十五年來政治價值與
態度之變遷。行政院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0-0301-H004-18)。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科學委員會。
陳文俊(1997)。政治社會化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的政
治態度與價值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研究所。
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
指標出發。台北:心理出版社。
彭懷恩(1983)。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台北:時報出版社。
彭懷恩(2004)。政治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詹棟樑(1989)。教科書與意識型態,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
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1-37)。台北:台灣書店
葉學志(1980)。教育發展與政治建設。載於教育發展與國家建設
(95-118)。台北:幼獅。
楊孝濚(1978)。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
研究法(下)(809-831)。台北市:東華。
歐用生、李麗卿(1994)。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
較分析。載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編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1-25)。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蔡璧煌(1994)。學校與學生政治社會化-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教
育社會學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蔡璧煌(1995)。班級氣氛與學生政治社會化。臺北市:師大書苑。
顏慶祥(1997)。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比較。
台北:五南。
【英文文獻】
Almond, G.A & Powell, G.B(1978).Comparative politics : 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Jr Boston : Little, Brown.
Coleman, S.(ed.)(1965).Educa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
Dawson, R.E & Prewitt ,K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Dawson, R.E & Prewitt, K & Dawson S.K (1977).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 an analytic study, Boston : Little, Brown.
Easton ,D.,& Hess ,R.(1961).Youth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Seymour. M. Lipset & L. Lowenthal (Eds.),Culture and social character(pp.226-251).New York: 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Easton, D. & Dennis, J.(1969). 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s: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macy. New York: McGraw-Hill.
Eckstein, H.(1963). A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Politics, Past
and Present. In H. Eckstein and D. Apter, Comparative
Politics. Glencoe, Ⅲ.:The Free Press.
Easton ,D.(1967).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Greenstein, F.I.(1968).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Vol.14,p.551
Galston, William A.(2001). POLITICAL KNOWLEDGE, POLITICAL ENGAGEMENT, AND CIVIC EDUCATION.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4 Issue 1, p217-234
Greenstein, F.I.(1965).Children and pol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erbert H. Hyman(1959).Political Socialization:A Study in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Behavior. N.Y:The Free Press.
Hess, R.D. & Torney, J.(1967).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N.Y.: Anchor Books, Dobuleday & Company,Inc.
Joana. L , Thomas.B, Elizabeth.C .(2009).Young people's intended civic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oes education matter? Journal of Youth Studies, Vol. 12 Issue 1, p1-20
Jarolimek, J.(1990).Social studie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Jaros, D.(1973).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N.Y.: Prueger
Publishers.
Klaus Krippendorff (1980).Content analysis :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 Beverly Hills : Sage Publications.
Langton, K. P.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wrence Kohlberg(1984).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the
nature and validity of moral stages. Harper & Row.
Moore, S.W & Lare,J & Wagner, K.A (1985).The child's political world :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 New York : Praeger.
Ole R. Holsti.(1969).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Youniss, James. (2005) . Much to Learn about New Agent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Human Development , Vol. 48 Issue 6, p356-362
V. O. Key.(1961). Public Opinion and American Democrac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網站資料】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7)。教育統計-各級教育學生在學率。線
上檢索日期:2009年5月2日。
網址:http://www1.stat.gov.tw/ct.asp?xItem=15423&CtNode=3635
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民教育司(2009)。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3月20日。
網址: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