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鈺琪 Wang, Yu-Chi. |
---|---|
論文名稱: |
桌上遊戲融入社會技巧課程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 into social skills course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kills and peer acceptance attitude of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
指導教授: |
孫淑柔
Sun, Shu-Rou |
口試委員: |
王欣宜
Wang, Xin-Yi 謝協君 Xie, Xie-J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桌上遊戲 、社會技巧 、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同儕接納態度 |
外文關鍵詞: | board games, social skill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peer acceptance attitude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桌上遊戲融入社會技巧訓練課程,以提升國小資源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社會技巧與同儕接納態度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二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研究方法係採單一受試ABM設計,探討二位受試者在「輪流等待」、 「適當回應他人」及「合作」三項社會技巧的學習成效。另外以自編量表評量介入前後同儕對受試者的接納態度改變情形,另以質性訪談的方式了解研究對象行為目標和同儕互動的情形,透過導師和同儕訪談資料增加社會效度。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 桌上遊戲融入社會技巧課程對於提升國小資源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輪流等待」、 「適當回應他人」及「合作」三項社會技巧具立即效果。
二、 桌上遊戲融入社會技巧課程對於提升國小資源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輪流等待」、 「適當回應他人」及「合作」三項社會技巧具維持效果。
三、 普通班同儕在接受桌上遊戲融入社會技巧課程後對班上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接納態度有正向的改變。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to soci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ocial skills and peer acceptance attitude of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he elementary resource clas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tw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ed a single A-B-M design for a four-week board game into the social skills course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three social skills of "rotation waiting,"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others" and "cooperation" for the two subjects.
The self-compiled scales of general students' acceptance of special student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the acceptance attitudes of their pe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esides, qualitative interview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al goals of the subjec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peers. Finally, social validity is enhanc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instructors and pe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to social skills courses has an immediat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ocial skills of the students of the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tudents in the "rotation waiting,"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others" and "cooperation."
2.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to social skills courses to enhance the "rotation waiting,"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others" and "cooperation" of the social barrier students of the elementary resource class have a maintenance effect.
3. General classmates have positively changed the acceptance attitude of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the class after accepting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to social skills courses.
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9)。單一受試者設計與分析。五南:臺北市。
王志全(1995)。智能障礙者之社會技巧訓練。特教園丁。10(4),5-11。
王欣宜(2005)。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能教學成效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19(2),49-71。
王欣宜(2006)。智能障礙學生之社交技巧訓練內涵分析。特殊教育季刊,98,9-16。
王欣宜(2007)。國小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能教學成效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1(2),55-79。
王欣宜、王淑娟(2008):心理學。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35-47頁)。臺北:心理。
王欣宜、蔡宜姿(2013)。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6,1-21。
王金玉(2015) 。運用桌上遊戲提昇小六學童英語拼字能力之效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寶麟(2015)。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健康教育課程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敏倫(2010)。國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以花蓮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天鵝桌遊報 (2006)。淺談桌上遊戲的分類。取自http://www.swanpanasia.com/blog/?p=23中華民國圖板遊戲推廣協會。
朱經明(1982)。國中學生的自我概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期刊,24,261-174。
朱慶雄(2012)。結合數位學習與桌上遊戲對國小海洋教育學習興趣影響之研究–以天才小釣手之開發與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何華國(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五南。
何華國(2013)。啟智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台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淑琴、楊宗仁(2002)。鷹架式遊戲團體對高功能自閉症兒童象徵遊戲影響之個案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75-101。
吳聖璇(2017)。桌上遊戲活動促進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人際溝通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曉玫 (2005)。圖畫書教學應用於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學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旻陵 (2010)。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對國小學生接納自閉症同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永昌(1990)。台北市國小學生對弱勢學生接納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李芝瑩(2015) 。識字桌遊對學前語言環境刺激不足兒童識字萌發之成效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李淑玲(譯)(2011)普通班融合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教師的實務策略(原著作:June E.Downing)。臺北市:心理。
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臺北市:心理。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民102年9月2日)。
周台傑(1986)。智能不足兒童視-動統整能力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131-152。
周俊良(2006)。幼兒特殊教育導論,頁153-154。台北市:華都文化。
林子淳(2014)。運用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人際互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月仙(2001)。國小高年級普通班智能障礙學生之學習與人際互動行為及相關的支持研究。載於吳裕益(主編),特殊教育教學與研究(1-38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林央侖(2009)。企業管理訓練桌上遊戲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怡鈴 (2005)。同儕夥伴訓練方案增進同班同學對自閉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東山(2005)。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芳如(2005)。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巧訓練方案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美修 (2005)。重度與多重障礙兒童在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中的社會互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俞衞(2016)。社會課程結合桌上遊戲對國小泛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林純惠 (2009)。社會技能教學方案對增進國中普通班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能與同儕接納度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暘甄 (2013)。以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提昇普通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寶山(1992)。特殊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邱佩瑩(1994)。國小學生對自閉症兒童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儷瑜、黃裕惠、許尤芬(1999)。社交技巧訓練課程實例彙編。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胡靜怡(2009)。以繪本教學提升普通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態度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范丙林(2011)。桌上遊戲應用於環境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孫淑柔(1995)。從隔離到完全包含-談特殊兒童安置的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55,13-16。
高敏翠(2015)。桌上遊戲融入圖解識字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榮亨(2010)。社會故事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世慧、洪雅惠、孔淑萱、詹士宜、梁碧明、胡永崇、吳訓生(譯)(2012)。學習障礙與其他障礙之學習困難(原著作: Johns, Beverley)。臺北市 : 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出版。
張希如(2008)。國小普通班綜合性音樂活動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童社交技巧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200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照明(1996)。大學生對視障同儕的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彰化縣。
張嘉琦(2017)。桌上遊戲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靜雯(2003)。國中生對智障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張瀞之(2013)。活動本位介入法對提升智能障礙幼兒社會技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曹純瓊、董瑞林、郝佳華、蔡雅怡(譯)(2010) 。遊戲融合與自閉症-引導兒童社會化與想像力的藝術(原著者: Pamela J. Wolfberg)。台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莊秀晴(2010)。探討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天威(2003)。個案實驗研究法。五南:台北市。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10)。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市:五南。
許沛雯(2011)。以遊戲提昇特教班學生類化社交技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秀甘(2015)。桌上遊戲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加減法能力與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許珮芸(2008)。紙盤遊戲團體方案對ADHD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郭為藩(1998)。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再版)。台北:文景。
郭淑玲(2004)。台灣現行融合教育國中普通生與身心障礙生同儕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
郭雅玲(2016)。桌上遊戲課程對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影響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郭蓁蓁(2015)。桌上遊戲設計之研究 -以環境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能性。國教新知,57(4),40-45。
陳衣萍(2008)。在融合教育的情境中實施同儕接納課程的策略與方法。特教園丁,23(3),28-35。
陳志平、劉蕾、林慧玲(2008)。從融合教育的觀點探討特教巡迴輔導的發展與困境。特教園丁,23(3),10-17。
陳宜萍(2017)。桌上遊戲課程介入對高中特殊需求學生社會技巧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建廷(2014)。國小普通班實施聽覺障礙兒童同儕接納課程之成效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秋伶(2014)。桌上的遨遊與想像:台灣桌遊的發展現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
陳貞如(2013)。合作型與競爭型桌上遊戲對幼兒社會能力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陳美慧(2017)。運用桌上遊戲教學促進自閉症兒童社會技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陳健民(2018)。以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國洲(2005)。國小普通班學習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逸之(2014) 。以桌上遊戲課程促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同儕融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榮華(1992)。智能不足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陳維錡(2006)。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同儕接納態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陳慧雯(2013)。運用繪本提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麗如(2007)。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台北市:心理。
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彭源榮(2003)。國小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曾中品(2015)。桌上遊戲對提升國小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學生注意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怡惇(1993):臺北市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151-176。
曾美玲、蔣明珊、沈慶盈(2010)。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及其他改變之研究-讀書會方案之實施成效。特殊教育學報,32,49-78。
曾筱倩(2011)。運用社會故事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幼兒社交技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心理。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心理。
黃月霞(1993)。教導兒童社會技巧。台北市:五南。
黃玉嬌(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啟智班之認知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重維(2013)。桌上遊戲應用於理財教育對國中生學習興趣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富廷(2012)。啟智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市:心理。
黃瑜萱(2018)。桌上遊戲課程對提升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慈愛(1999)。國小四年級普通班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同儕接納課程之教學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楊斐雯(2014) 。圖卡式桌上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葉振彰(2005)。彰化縣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鄒菊芳(2004):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人際問題之社會訊息處理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班,彰化市。
廖美雲(2008)。國小融合教育班合作學習對智能障礙學生說話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維基百科(2015)。桌上遊戲。取自維基百科網頁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1%8C%E4%B8%8A%E9%81%8A%E6%88%B2
維基百科(2015)。圖板遊戲。取自維基百科網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96%E7%89%88%E9%81%8A%E6%88%B2
劉怡屏(2015) 。桌上遊戲對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及師生互動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劉鴻香(1972)。兒童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之研究。台北師專學報, 1,113-159。
潘怡勳(2015)。探討桌上遊戲融入於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蔡怡姿(2010)。多媒體結合同儕教導之社交技巧方案對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蔡家熒(2008)。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宣導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蔡桂芳(2001)。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社會技能訓練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瑜君(2014)。社交技巧方案結合桌上遊戲課程對增進ADHD學童社交技巧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衛福部(2019)。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取自https://crpd.sfaa.gov.tw/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List&p=b_1&page=1&rows=15&c=E。
黎慧欣(1996)。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與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賴怡伶(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提升特殊需求幼兒社會互動技巧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賴美智(1998)。促進社交互動行為的教學活動設計。台北: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錡寶香(2006)。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台北:心理。
謝佩樺(2015) 。桌上遊戲應用在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於國小亞斯伯格症兒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鍾玉玲(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瑄鍰(2014)。同儕接納課程對改善國小普通班智能障礙學生同儕接納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魏妤珊(2014) 。桌上遊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蘇孟君、連盈捷(2008)。特教宣導課程對於接納障礙同儕態度之影響-以國中資源班為例。桃竹區特殊教育,11,1-7。
蘇昱暘(2013)。設計桌上遊戲做為國小自然科教學輔助工具之研究—以「昆蟲的一生」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蘇燕華(2000)。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教師的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西文文獻
Alhamaudi, F. A. (1996). Attitudes toward disabilities in Saudi Arab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disa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framework.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Illinois Institute on Technology, Chicago, IL.
Avcıoğlu, H. (2012).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tructional Programs Based on 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cquisition of Social Skills by the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2(1), 345-351.
Avcıoğlu, H. (2013). Effectiveness of Video Modelling in Training Students with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 Greet People When They Meet.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3(1), 466-477.
Baker, K., & Donelly, M. (2001). The social experience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 and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A framework for intervention. Disability & Society, 16(1), 71-85.
BoardGameGeek (2010). Board game Subdomain. Retrieved from December 10, 2010, from BoardGameGeek Website: http://www.boardgamegeek.com/
Drew, C. J., Hardman, M. L., &; Logan, D. R. (1996). Mental retardation: A life cycle approach (6th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lksnin, N., & Elksnin, L. K.(1998). Teaching social skills to students with learing andbehavior problem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3(3),131-140.
Gobet, F., Voogt, A D., & Retschitzki, J. (2004). Moves in mind: The psychology of boardgames.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Gresham, F. M., & MacMillan, D. L.(1997). Social competence and aff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Review of Education.
Greshem, F. M. (1991). Socail skills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Casual, concomitant, or correl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1, 348-360.
Haring, N. G., & McCormick, L.(1990). Excep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5th ed.). Columbus, OH: Merrill.
Haring, N. G.(1982). Excep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 Columbus, OH:A Bell & Howell.
Hughes, C., Rodi, M. S., Lorden, S. W., Pitkin, S. E., Derer, K. R., Hwang, B., &; Cai, X. (1999). Social interactio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their general education peer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4(6), 533-544.
Hwang, B., & Cai, X. (1999). Social interactio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helder, B. (1968). The diagnosis of reasoning in the mentally retarded. New York: John Day.
Lamar-Dukes, P., & Dukes, C. (2005). Consider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inclusion support teacher.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41(1), 55-61.
Lang, G., & Berberich, C.(1995). All children are special: Creating an inclusive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94703).
Lantz, J. F., Nelson, J. M., & Loftin, R. L. (2004). Guid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Play: Applying the Integrated Play Group Model in School Setting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7,8-14.
Logan, D. R., & Rose, R. (198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ldly mentally retarded. In P. T. Cegelka., & H. J. Prehm. (Eds.), Mental retardation: From categories to people (pp.149~185). Columbus, OH: Merrill.
Mayer, B., & Harris, C. (2010). Libraries got game: Aligned learning though modern boardgames.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Odom, S., & Brown, W. (1993).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interventions for young childrenwith disabilities in integrated settings. In C. A. Peck., S. L. Odom., & D. D. Bricker, (Eds.), Intergrating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to community programs (pp.39-64).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Parlett, D. (1999). The Oxford history of board gam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arpoint, J. (1989). Reflection on a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s. In W. Stainback., S. Stainback., & M. Forest, (Eds.), Educating all students in the mainstream of regular education (pp 249-254).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Rubin, K. H., Fein, 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In P. H. Mussen., & E. M. Hetherington, (Eds.), 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 :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and social development (pp.693-774). New York: Wiley.
Schaefer, C. E., & O’Conner, K. J. (1983). Handbook of play therap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ekinarslan, I. C., & Bülbin Sucuoğlu, B. (2007).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process approached soci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2, 7-18.
Vaughn, S., & Hogan, A. (1994). The social compete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over time: A within-individual examination.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7(5), 292-303.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their general education peers.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4(6), 533-544.
Ysseldyke, J. E., & Alogozzine, B. (1990).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2nded.). 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