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雨柔 |
---|---|
論文名稱: |
資深幼兒教師如何經營親師溝通--一個新生班級之初探 How An Experienced Preschool Teacher Manage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A Study of A New Class |
指導教授: | 周育如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資深幼兒教師 、親師溝通 |
外文關鍵詞: | Experienced preschool teacher,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資深幼兒教師經營一個新生班級時,是如何善用親師溝通原則與家長建立雙向的溝通歷程。以教學年資共十七年,且在親師溝通領域上倍受讚賞與認同的資深幼兒教師慧馨老師為研究對象,透過一學期的參與觀察,蒐集相關的親師溝通文件、結構式訪談與參與觀察的方式,實地挖掘資深幼兒教師如何與新生家長建立良善的親師關係,其溝通歷程又有何發展。
本研究發現,資深幼兒教師在經營新生班級的親師溝通時,會歷經三個歷程,分別為開學前教師需將教室環境做妥善的準備,有助與舊識家長親師關係的再建立,亦有助於新生家長在初次探訪時,認同教師的用心準備;其次,在學期過程中,教師會使用多種溝通技巧,以拉近與家長間的距離;再者,當幼兒個別的特殊事件發生時,教師會運用專業的溝通技巧與家長進行一系列的溝通歷程,以獲得家長信任與支持。最後,可以瞭解親師溝通歷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啟、展開與延續。故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教師專業成長及關心親師溝通的現場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an experienced preschool teachers operate a freshman class, parents and teachers is how to make the principle of establishing two-way communication course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In a total of 17 years of teaching years, and the par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much appreci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experienced preschool teacher Huei-Sin teacher for the study,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a semester of observation, gathering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communicate relevant documents, 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ode, field excavation experienced preschool teachers how to build relationships with parents and teachers goodness new parents, w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e study found that when experienced preschool teachers operating communication freshman class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the course will be after three, were teachers before school need to do to properly prepare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can help re-establish relationships with old acquaintances parents and teachers, also help new parents in the initial visit, the teachers agree with the intentions of preparation; secondly, in the course of the semester,teachers will use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distance between parents; Furthermore, when individual children's special events , the teacher will u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communicate with parents through a series of course, to get the trust and support of parents. Finally,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learn step by step to tur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expand and continue. Therefor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concerned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communicate scene of practitioners.
中文
尤薏茹(2010)。幼稚園運用部落格進行親師溝通之參與式行動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以仁(2007)。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心理。
王芬玲(2010)。教師對特殊幼兒貧窮家庭親師溝通現況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燕昭(2013)。Facebook社團對親師溝通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珊妮(2002)。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江岱蓉(2013)。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親師溝通情況與因應溝通障礙方式。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祥如、蔡佳燕(2010)。跨文化親師溝通與連結活動之探究。國際文化研究,6(2),75-105。
吳宗立(2002)。親師溝通的障礙與突破。臺灣教育,616,48-54。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麗君(2009)。幼稚園主題課程中親師溝通和家長參與之探究—以某國小附幼一個班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譯)(2001)。Robert C. Bogdan, Sari Knopp Biklen著。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
李姿慧(2008)。幼稚園教師對親師互動看法,作法與轉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俐誼(2012)。公立幼兒園教師親師溝通經驗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汪靖容(2011)。親師生溝通的異想世界—國小聯絡簿另類使用方式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孟憲蓓(2010)。從部落格探討幼稚園親師溝通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志飛(2013)。分析Facebook社團與紙本家庭聯絡簿於親師溝通成效差異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佳芃(2009)。專家與生手的認知效能。北縣教育,66,65-67。
林孟君(2010)。學前教師對發展遲緩兒童隔代教養家庭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邱政強(2012)。從親師衝突談特教班有效親師溝通。雲嘉特教期刊,15,35-42。
邱書璇(譯)(1995)。Carol Gestwicki著。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臺北市:揚智。
紀宛儀(2010)。幼稚園教師與獨生子女家長親師溝通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胡珍瑜(2006)。一位幼教師親師溝通觀點與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高熏芳、陳美娟(2002)。國小專家教師專業知能形成歷程要件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527-556。
張瑞鑾(2011)。發展遲緩兒童之原住民家長親師溝通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10全見版。新北市:學富。
許倪瑋(2007)。國小教師與外籍配偶親師合作之行動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14,33-74。
許錦雲(2008)。幼兒園良好親師關係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13-29。
郭紫宸(2012)。幼教師與家長知覺親師溝通困境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淑珍(2011)。公立幼稚園教師與新移民女性親師溝通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雅惠(2010)。發展遲緩兒童隔代教養家庭親師溝通相關問題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蕙妃(2010)。私立幼稚園使用電子聯絡簿現況之研究-以新竹縣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傅清雪(2013)。人際關係:溝通與應用技巧。新北市:普林斯頓國際。
曾玉娣(2010)。輔導新手教師親師溝通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湯明潔(2010)。育有發展遲緩兒童之單親家長親師溝通現況與教師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曾淑賢、劉凱、陳淑芳(譯)(2010)。U.Bronfenbrenner著。人類發展生態學。臺北:心理。
黃瑞琴(201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儒傑(2010)。新手與資深幼稚園教師教學效能信念及其教學承諾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2),1-36。
黃馨慧、王文伶、花敬凱(2006)。國民中小學資源班資深與新手教師課程設計知能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8,215-235。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Jack R. Fraenkel, Normen E. wallen著。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臺北市:心理。
楊清貴(2009)。幼稚園親師使用班級網站進行親師溝通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嫊薰(2008)。質性研究田野練習實錄—訪談國中導師之親師溝通情形。臺灣教育,650,40-46。
葉肯昕(譯)(2004)。Robert E. Rockwell、Lynda C. Andre、Mary K. Hawley著。親師合作。臺北市: 桂冠。
董玉如(2008)。妳瞭解我幾分—學前教師與新移民女性家長對親師溝通的看法。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廖鳳瑞(譯)(1986)。Katz, Lilian G著。專業的幼教老師。臺北市:信誼基金。
劉慈惠(2007)。幼兒家庭與學校合作關係: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歐陽翠蘭(2011)。後現代脈絡下幼兒園家長親師溝通與家長人格特質之分析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蕭仲廷(2012)。論家長參與類型與親師溝通。休閒與社會研究,5,63-75。
賴婉甄(2010)。 學前教師對發展遲緩兒童原住民家庭親師溝通現況與影響因素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鍾怡靜(2006)。一位資深幼教師科學角的規劃與應用。醫護科技學刊,8(3),177-185。
英文
Arriaga, X. B., & Longoria, Z. N. (2011).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increas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mong latinos.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3, 365-373.
Graue, M. E. (1993). Expectations and ideas coming to school.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8, 53-75.
Kim, E. M., Sheridan, S. M., Kwon, K., & Koziol, N. (2013).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51, 175-185.
Knopf, H. K., & Swick, K. J. (2008). Us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families to strengthen family involve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5, 419-427.
Li, H. H., Chang, L. H., & Hui, C. C. (2013). Using theoretical models to examine the acceptance behavior of mobile phone messaging to enhanc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Computer & Education, 61, 105-114.
Lightfoot, D. (2004). “Some parents just Don’t care” Decoding the meaning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urban schools. Urban Education, 39(1), 91-107.
Rentzou, K. (2011). Parent-caregiver relationship dyad in Greek day care cent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19(2), 163-177.
Tobolka, D. (2006). Connecting teachers and parents through the internet. Tech Directions, 66(5),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