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祐萱
Chen You-Hsuan
論文名稱: 內在風景 -自然意象形構金工包類與飾品創作
The Inner Landscape - Metal-crafted Clutches and Accessories Creation Based on Natural Landscapes
指導教授: 江怡瑩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內在風景自然意象山水畫虛實剪紙藝術金屬藝術包類與飾品創作目擊道存
外文關鍵詞: Inner landscape, Nat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painting, Abstract and concrete, Paper cutting, Metal art, Clutches and Accessory creation, Privit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內在風景」是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生長、視覺主導與內在情感的連結經驗進而生成。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處理內在情緒的方式,轉化至內在的情緒:「內在風景」可能含有回憶、思念、情緒、感覺、記憶、味道等內容。對人們而言,在眾多視覺經驗裡,最普遍的經驗就是屬於觀看自然風景,自然活化了人類各種生活經驗,如色彩、美感比例、生命哲學、科學等,而人們也試著用擬人的手法看待自然之一切生成與變化。一片風景讓人們有所感觸與感動,古代山水畫裡畫家從山水裡感悟人生,剪紙藝術則是反映出人們的生活快樂景象。
      本創作論文試著由各種面向,學習、整理自我的「內在風景」,並將情緒在心中多次的內化後,將內心真正的情感向外傳達,找尋到屬於自我內心轉換、內化的方式。在論文的第一章緒論裡探討了創作的背景、動機與目的,作者透過自然風景記載了許多情緒與回憶與心中,進而試著透過將內心的畫面與感覺釋放與陳述,並透過創作整理出屬於自己的思維邏輯,讓情緒可以更精準的傳達,並讓觀眾有依據可找尋自己的內在風景。第二章裡透過學理基礎探討人們一直以來對於風景引觸的內心情感是如何轉換,山水畫裡結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傳達了人生哲學,剪紙藝術透過日常的自然觀察,傳達出具有喜怒哀樂生活中的小體驗與小故事,而色彩學歸納出色彩所傳達的情緒與意涵。第三章透過創作理念、表現形式、技巧與材質,闡述並分析創作的設計圖稿與發展過程等,並詳加說明創作運用的各項技法。第四章創作說明完整呈現作品樣貌,細說每件作品使用的材質與技法。第五章結論是為作者於本創作的心得、成果分析檢討以及未來期許,並希冀透過此創作,也可讓觀眾試著找尋到屬於每個人心中那片「內在風景」。


    Every single person’s life experience merges with his or her visions and emotions, thus creating a one-of-a-kind inner landscape. Everyone uniquely processes what they see into what they feel, thus the inner landscape in each person’s mind blends past and present memories, recollections of people and things, emotions, feelings, smells and so forth. Generally speaking, one of the most common visual experiences i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natural landscapes. Landscapes enrich people’s lives in terms of color, aesthetic proportion, life philosophy, science etc. People also try to personalize natural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that they see. Landscapes touch people’s hearts; landscape painters in the past experienced their lives through their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nd the art of paper cutting reflects the joys and pleasures of people’s life nowadays.

    This study aims to organize and examine a personal “inner landscape” in different aspects, observing how emotions are processed into feelings, and how feelings are shown on the outside, so as to find out the unique way in which landscapes are transformed in the mind.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background, motives and purposes of this art project will be stated. Many memories and emotions are caught in the artwork of landscapes, therefore images and feelings in the artist’s mind will be described and artworks organized so as to order the artist’s thoughts. This will allow the artist’s emotions to be studied more precisely, and readers may accordingly relate back to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find their own inner landscape.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ories will be introduced to discuss how people usually connect to their own emotions through landscapes. Landscape paintings are fused with 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ism, and this in a way has become our life philosophy. In addition, paper cutting conveys the artist’s experiences and stories, as well as through observing nature in everyday life. Color science will also be mentioned in order to define colors more accurately. In the third chapter, given the art concepts, forms of presentation, skills and materials.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statements of art and the finalized work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will be reviewed, the final results examined, and goals set for the future.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give each reader a chance to find his or her own inner landscape.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次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IX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目的 3 第三節 創作架構 1 第四節 名詞解釋 2 第二章 學理基礎 4 第一節 中國古山水畫 4 二、虛與實的空間表現 5 三、山的涵義與表現手法 7 四、水的涵義與表現手法 8 五、小結 10 第二節 剪紙藝術 11 一、起源、歷史與特色 11 二、表現形式與技法 12 三、小結 14 第三節 色彩學 15 一、色彩學基本知識 15 二、白色、黑色、金黃色代表意涵 16 三、小結 18 第四節 相關文獻探討 19 第三章 創作理念、表現形式、技巧與材質 35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5 第二節 表現形式 37 第三節 創作技巧與材質 41 一、壓模 41 二、翻蠟 42 三、琺瑯 43 四、電鍍 44 五、烤漆 45 六、矽膠 45 七、塑膠片表面刻紋 45 八、礦石的應用 46 第四章 創作作品說明 47 第一節 直觀系列 49 第二節 轉化系列 61 第三節 印象系列 69 第五章 結論 77 第一節 預期成果 77 第二節 創作檢討與建議 78 參考文獻 80 學位論文 82 期刊研究 83 附錄 84 一、展覽邀請卡 84 二、展場影像 85

    中文書籍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里仁書局。1985。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1。
    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修訂本)》。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陳志華。《中國造園藝術在歐洲的影響》。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趙丹綺、王意婷。《玩‧金‧術-金屬工藝入門》。鍊丹場珠寶金工工作室。2008。
    李銘龍。《應用色彩學》。台北:藝風堂 北星文化事業。2008。
    張純櫻。《藝術概論》。高雄:麗文出版。2009。
    楊智宏主編。《薩滿剪紙》。瀋陽: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美術出版社。2010。
    黃仁達。《中國顏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2011。
    張同標。《中國美術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1。
    譯文書籍
    E.H.GOMBRICH,雨云 譯。《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Jacques Maquet,武珊珊等 譯。《美感經驗》。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Ocvirk, Stinson, wigg, bone, cayton,江怡瑩 譯。《藝術原理與應用》。台北:六合出版社。2004。
    Judith Miller, John Wainwright,吳妍蓉、胡怡心 譯。《時尚珠寶珍藏圖鑑》,台北:果實出版。2006。
    John Lobell,成寒 譯。《靜謐與光明》。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Diane Ackerman,莊安祺 譯。《感官之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谷崎潤一郎,李尚霖 譯。《陰翳禮讚》。台北:臉譜出版。2009。
    Thomas C. Foster,張思婷 譯。《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2011。
    原研哉,李茶 譯。《白》。台北:木馬文化出版。2012。
    原文書籍
    Hermann Schadt. Goldsmiths’ art:5000 years of jewelry and hollowware. New York: Arnoldsche. 1996.
    Editor: Marthe Le Van. 500 necklaces: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s of a timeless form. N. Y. :Lark Book. 2006.
    Editor: Marthe Le Van.500 enameled objects: a celebration of color on metal. N. Y. :Lark Books. 2009.

    學位論文
    黃晉亭。《中國山水畫中「水」的文人意識與造型風格探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2005。
    黃翠芬。《中日庭園岩石景觀創作藝術之研究》。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2005。
    林淑秀。《身形語意以山為名—材料型塑山水意境創作》。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6。
    黃淑萍。《(虛境.實擬)-禪宗虛空觀應用於金工產品創作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碩士班。2006。
    王竪嬋。《剪紙圖像造形在設計應用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2007。
    溫嘉琳。《花與昆蟲-音樂盒創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2007。
    林佳頡。《昆蟲雕塑—林佳頡金工創作論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2009。
    留樺楨。《王維詩的色彩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2010。
    何怡儒。《植物‧質悟-何怡儒金工創作論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2010。
    陳中屏。《生活‧色彩索引設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2011。
    江凌秋。《應用植物色彩於住宅室內配色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碩士班。2011。
    姚仲廷。《瑚‧形》。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2011。

    期刊研究
    黃照婷、林晏州。〈草花配色對色彩偏好及色知覺之影響〉。《臺灣園藝》。2007。
    田華強。〈色彩心理在設計中的應用〉。《邢臺學院學》。2007。
    李智偉、史新慧。〈中國傳統山水美學中的「宇宙情懷」〉。《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周 旭。〈現代設計的自然觀與人文關懷〉。《文藝研究》。2008。
    施建平。〈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圖形設計意蘊〉。《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8。
    張邦建。〈老子自然觀論〉。《巢湖學院學報》。2008。
    曾憲榮。〈中國山水畫寫生的功能〉。《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8。
    郭茂來、秦宇楊、亞萍。〈色彩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嘉興學院學報》。2008。
    花仕旺、任宏霞。〈中國山水畫之精神〉。《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范婭玲、劉建理。〈對現代都市設計文化中引入剪紙藝術的思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徐永斌。〈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審美靜觀〉。《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陳慶坤。〈從自然美學探討中國山水畫的現代意義〉。《育達學院學報》。2009。
    劉廣鋒。〈莊、玄、禪自然觀的內在轉化及其美學效應〉。《理論月刊》。2009。
    李文江。〈論現代設計的自然觀〉。《巢湖學院學報》。2010。
    李天道。〈老子的「自然無為」與中國美學審美緣在構成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柳 冰。〈略說中國山水畫的自然美〉。《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
    王婷婷。〈剪紙藝術形態研究和現代延展〉。《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1。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