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麗真
Lin, Lee-Jan
論文名稱: 幼教實習生教師社會化之研究
Socialization of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指導教授: 謝明芳
Hsieh, M. F.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教師社會化幼教實習生
外文關鍵詞: teacher socialization,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指出,教育實習是教師社會化的關鍵時期,探究幼教實習生在大五實習過程中如何理解自己的角色,並學習成為一名專業的幼教老師是必要的。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三個問題:(一)大五幼教實習生教師社會化歷程為何?(二)影響大五幼教實習生教師社會化的因素為何?(三)大五幼教實習生教師社會化之策略為何?本研究選擇兩名大五幼教實習生作為參與者,以半結構訪談方式了解其大五實習的教師社會化歷程。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大五幼教實習生教師社會化歷程為:
    (一)實習前:從家庭到學校醞釀成為一名幼教老師
    (二)實習初期:期待新的學習;擔憂新的挑戰
    (三)實習中期:經歷各樣理想與現實上的衝突並致力追求和諧
    (四)實習中的意外插曲
    (五)實習末期:重視教學成果並肯定自我成長
    (六)實習後:期許自己成為更專業的幼教老師
    二、大五幼教實習生教師社會化的影響因素為:(一)個人因素及(二)重要他
    人。
    三、大五幼教實習生在教師社會化的歷程中,使用了Lacey(1977)所描述的三
    個策略,以因應實習情境中面臨的困境與衝突:(一)策略性的遵從、
    (二)內化的調適及(三)策略性的重新定義。
    依據上述發現,本研究針對幼教實習生、幼教實習輔導教師、幼教實習指導
    教師及幼教師培機構提出相關建議,並指出未來研究方向。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practicum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eacher socialization. Exploring how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rticulate their roles and learn to become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significant. In this contex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2)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3) What strategies do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use i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The study selected two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s participants and investigated their socialization process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presented below. First,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included (1) prior to internship: eagerness to be a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based on prior school and family experience; (2)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rnship: expecting new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worrying about challenges; (3) the middle of the internship: experiencing all kinds of conflicts between ideals and realities, but attempting to maintain harmony; (4) unexpected episodes in the internship; (5) the end of the internship: emphasizing teaching performance and affirming self growth; (6) after the internship: envisaging themselves as professional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Seco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pre-service teachers’ socialization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personal factor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Last,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adopted three strategies proposed by Lacey (1977) to cope with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during internship: (1) strategic compliance, (2) internalized adjustment and (3) strategic redefini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師社會化 7 第二節 教育實習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取向 2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25 第三節 研究資料蒐集 30 第四節 資料分析 38 第五節 資料信賴程度 4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小菲的實習歷程 43 第二節 小君的實習歷程 64 第三節 兩名大五幼教實習生教師社會化的影響因素 79 第四節 兩名大五幼教實習生所使用的教師社會化策略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1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 102 參考文獻 103 中文 103 西文 107 附錄 109 附錄一 前導訪談問題 109 附錄二 實習生的訪談指引 115 附錄三 實習輔導教師訪談指引 121 附錄四 實習指導教師訪談指引 122 附錄五 實習生實習夥伴訪談指引 123 附錄六 參與論文研究邀請函 124

    中文
    王文科(1994)。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王秋絨(1987)。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意。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臺北縣:威仕曼文化。
    王瑞賢(1993)。教師專業社會化-功能論和辯證論之對話。教育研究資訊,1(6),69-78。
    王錦珍(1994)。國中實習教師社會化之俗民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靜珠(2005)。檢討師資培育政策由重視師範教育做起。幼兒教育年刊,17,1-13。
    左榕(2000)。一位國小實習教師教學省思之探究──以國語科教學為例。台東師
    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未出版。
    石凱茹(2003)。個人因素與實習情境因素對國小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及任教意願之影響─以大學教育學程實習教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教育部全國教保資訊網(編)(2014)。學前教育統計。2014年3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5&Page=20046&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李俐穎(2009)。駐足的過客--國小代理教師教師社會化歷程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奉儒(譯)(2001)。R. C. Bogdan, & S . K. Biklen著。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載於黃光雄(主編),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頁5-68)。嘉義:濤石文化。
    何欣姿(2007)。私立托兒所教保人員初次合作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曉琪(2005)。我是誰?實習教師身分認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何雲光、吳百祿、王瑞賢(1995)。國中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過程之問題調查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4),16-34。
    林生傳(1993)。實習教師的困擾與輔導之研究。教育學刊,10,33-103。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第四版)。臺北市:巨流。
    林懿德(2001)。國小實習輔導教師策略與實習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逸驊(2004)。圖解社會學。臺北市:城邦。
    周淑惠(1998)。初任幼兒教師教學信念之發展:選擇性個案研究。論文發表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舉辦之「八十七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學術討論會,臺北市。
    周德禎(1995,11月)。實習教師教學觀點的發展:一個教育民族誌研究。載於國立屏東師院舉辦之「八十三、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頁299-324),屏東市。
    邱澤奇(2003)。社會學是什麼。臺北市:揚智。
    胡心慈(2005)。特殊教育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歷程研究。國立臺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與復興學報,13,69-89。
    徐志蓮(2011)。如何為人師?國中初任教師學校生活之探討-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高強華(1988)。從教師社會化論師資培育的興革。國立編譯館館刊,17(7),283-298。
    馬康莊(編譯)(1985)。J. H. Turner著。社會學理論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臺北市:桂冠。
    師資培育法(2005)。2014年3月30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50001
    馬華維(2008)。教師社會化過程的影響因素結構探討。應用心理學,14(2),173-179。
    郭丁熒(2005)。教師社會化角色。載於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教育社會學(305-344頁)。臺北市:巨流。
    許惠茹(2003)。成為理想幼教老師的追尋歷程:師院幼教系畢業生之個案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侯雅菁(2007)。一位輔導教師協助實習教師教學佈題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應用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未出版。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
    陳金亭(2007)。從幼稚園實習教師的視角探討與實習輔導教師關係之個案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怡卉(2008)。以HRD的觀點論新制教育實習制度對實習教師影響之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秉璋(1991)。社會學理論(第四版)。臺北市:三民。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玉(2000)。生活史分析在新任教師專業發展上意義之探討。研習資訊,17(2),1-7。
    陳美玉(2003)。新教學實習手冊。臺北市:心理。
    陳柏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高雄市:麗文。
    陳彥璇(2007)。幼教實習生之專業發展規劃探究-專業發展計劃之應用。國立嘉義大學幼兒要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淑娟(2000)。幼教實習教師與輔導教師互動之研究-以兩個個案為例。國立
    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照雄(2006)。當代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心理。
    張君玫(譯)(1996)。J. H. Turner著。社會學(Sociological)。臺北:巨流。
    張芬芬(1988)。實習教師社會化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351-384。
    張純子(2010)。幼教工作者專業認同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淑玲、林福來(2001)。一位實習教師的專業社會化歷程。師大學報,46(1, 2),65-88。
    張德銳(1999)。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鴻仙(2007)。實習輔導經驗之探討-以八位幼教實習輔導老師為例。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慧雯(2007)。幼稚園教育實習教師專業成長—以師徒制模式為例。國立花蓮教
    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黃昱嘉(2005)。國小實習教師實習困擾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連祥(2000)。「組織即文化」隱喻及其在學校行政溝通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意舒(1996)。幼稚園教師角色社會化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報,27,331-351。
    黃齡瑤(2007)。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數學教學對話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彭懷真(1994)。社會學概論。臺北市:洪葉。
    葉至誠(2001)。社會學概要。臺北市:揚智。
    廖年淼、周春美、何信助(2001,4月)。高中職職業類科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之
    研究。載於慈濟技術學院舉辦之「第十六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之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論文集(頁295-304),花蓮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
    蔡文輝、陳紹榮(1981)。社會學概要。臺北市:五南。
    蔡文輝(1980)。社會學理論。臺北市:三民。
    鄭立俐(1998)。幼稚園實習教師集中實習困擾問題及調適方法—一位大四實習教
    師的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鄭照順(1984)。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采惠(2006)。新制實習制度下幼稚園實習教師實習現況及困擾之個案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謹睿(2012)。教學輔導教師對國中初任教師教學信念影響之探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鍾蔚起(1994)。我國師範大學學生試教經驗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琇玲(1999)。教師專業社會化與教育學程之實施研析。臺灣教育,578,2-9。
    謝寶梅(2002)。教育實習的基本認識。載於教育實習(頁1-43)。臺北市:五南。
    顏武志(2005)。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實習經驗:協同式實習輔導取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西文
    Clark, C. M. (1988).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bout teacher preparation: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think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7(2), 5-12.
    Fuller, F. F. (1969). Concerns of teacher: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6, 207-226.
    Lacey, C. (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 London: Methuen.
    Lortie, D. C. (1975). School teacher: Sociological stud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eenman, S., Hanneke, D., & Corine, S. (1998). Evaluation of a coaching programme for mentors of beginning teachers. Journal of In-Service Education, 24(3), 411-431.
    Veenman, S. (1984).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54(2), 143-17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