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怡娜
論文名稱: 散文與房間的相互生產:當代台灣案例
指導教授: 劉正忠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現代散文房間空間性文化地理學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公共空間在現代文學中已是許多作家及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惟個人空間雖在創作上逐具份量,卻少有論者直接對此進行分析。本文嘗試以「房間」為主題,分析當代台灣散文中的房間書寫,借重文化地理學中的空間理論,從空間性的角度剖析文本。傳統的認知中,空間被當作是人類活動的靜態背景,是等待被填充的空洞容器,因此空間和人類的行為沒有互動。然而從文化地理學的視野觀看,房間成為能夠參與外在變動的流體狀態,在居住者的各種情感投射和氣氛感染之下,房間亦能和人產生互動,訴說自己的故事。本文共分六章,首末兩章為緒論與結論,其餘各章主旨如下:
    第二章分析房間與主體的關係。第一節為「私我的空間:自我的探索領域」,藉由房間為主體、身體之延伸的概念,說明房間為自我的探索領域。第二節為「自己的房間:女性的獨立世界」,此節特別抽出女性身分,探討女性與房間的關係,在家屋的情感體系以及社會既定價值的影響下,說明女性與房間的拉扯是追求獨立的生命過程。
    第三章討論房間與世界之間的互動關係。第一節為「從房間看世界」,藉由門、窗、牆等中介物或阻隔物,討論房間與其他房間、家屋的關係。第二節為「世界鑽入室內」,討論科技產物、書信、及各種聲音為房間帶來的影響,以及人們的應變態度。第三節為「室內旅行記」,基於房間是世界之縮影的概念,討論房間內的各種物品及其意義。
    第四章將關注焦點再縮小,探討房間中的小房間--微型空間。第一節為「微型空間類別」,以類別為劃分,討論各種微型空間與人的互動關係。第二節為「微型空間功能」,分析微型空間的不同功能性,藉此發現人如何透過微型空間之功能性與之互動。第三節為「人與物」,討論微型空間中的內容物件,分析物件與人的交流方式。
    第五章分析具有不同氛圍的房間,各自顯現或隱含的隱喻意義。第一節為「田園—房間」,探討具有閒適風格的房間之田園隱喻。第二節為「都市—房間」,探索具備孤獨、冷漠特色的房間與都市生活的隱喻關係。第三節為「子宮-房間」,探討封閉的房間空間予人的溫暖感受及其中的子宮隱喻。第四節為「墓穴—房間」,討論具有封閉、壓迫感的房間和墓穴的隱喻關係。


    目次 001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焦點:散文與房間 003 第二節 研究範圍:以當代台灣為主 00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006 第四節 理論運用與研究觀點 006 一、理論運用:文化地理學 008 二、研究觀點:「生產性」詮釋 008 (一)散文生產房間 009 (二)房間生產散文 012第二章 房間與主體 012 第一節 私我的空間:生命的探索領域 012 一、主體:身體與心靈 015 二、身體與房間 019 三、心靈與房間 027 第二節 自己的房間:女性的獨立世界 028 一、流動的房間:女兒房 033 二、擠迫的愛:新房 039 第三節 小結 040第三章 房間、文本、世界 041 第一節 從房間看世界 041 一、內與外 044 二、窗前閒情 049 第二節 世界鑽入室內 049 一、窗外之聲 055 二、科技產物 060 第三節 室內旅行記 065 第四節 小結 067第四章 房間中的小房間 068 第一節 微型空間類別 068 一、衣櫃 072 二、抽屜 074 三、箱與盒 077 第二節 微型空間功能 077 一、收藏 081 二、躲藏 084 三、開與闔:鑰匙 085 第三節 人與物 085 一、物:懷想 088 二、物:玩賞 091 第四節 小結 093第五章 隱喻房間 094 第一節 田園-房間 094 一、自然風光 096 二、閒適幽情 098 第二節 都市-房間 099 一、人與人 100 二、人與機器 102 三、現代感受 106 第三節 子宮-房間 109 第四節 墓穴-房間 114 第五節 小結 116第六章 結論 116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19 第二節 研究困境與未來展望 120參考資料

    【中文書目】
    創作:
    ﹝晉﹞陶淵明著,王光前註釋:《陶淵明全集》高雄:前程出版社,1985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柳士鎮譯注:《世說新語》台北:錦繡文化,1992年。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4年。
    平慧善等編譯注:《李清照詩文詞》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楊柳橋:《莊子釋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歐麗娟選注:《唐詩選注》台北:里仁出版社,1995年。

    方梓:《第四個房間》台北:健行文化,1999年。
    向陽:《日與月相推》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
    向鴻全:《借來的時光》台北:聯合文學,2006年。
    李欣倫:《有病》台北:聯合文學,2004年。
    李欣頻:《戀物百科全書》台北:東觀國際文化,2004年。
    李黎:《玫瑰蕾的名字》台北:聯合文學,2000年。
    季季:《夜歌》台北:爾雅出版社,1976年。
    林文月:《午後書房》台北:洪範出版社,1986年。
    林文月:《回首》台北:洪範出版社,2004年。
    林海音:《寫在風中》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93年。
    林燿德:《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1993年。
    林燿德:《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1997年。
    周作人:《書房一角》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周芬伶:《花房之歌》台北:九歌文庫,1989年。
    周芬伶:《戀物人語》台北:九歌文庫,1990年。
    周芬伶:《熱夜》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年。
    周芬伶:《絕美》台北:九歌文庫,1995年。
    洛夫:《落葉在火中沉思》台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
    侯吉亮:《那天晚上的雨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胡品清:《萬花筒》台北:未來書城,2002年。
    柯裕棻:《甜美的剎那》台北:大塊文化,2007年。
    柯裕棻:《恍惚的慢板》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4年。
    袁則難:《凡夫俗子》台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
    袁瓊瓊:《紅塵心事》台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
    畢璞:《春花與春樹》台北:大安出版社,1984年。
    唐捐:《大規模的沉默》台北:聯合文學,1999年。
    孫維民:《所羅門與百合花》台北:九歌文庫,1998年。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年。
    張清志:《流螢點火》台北:九歌文庫,2002年。
    張菱舲:《朔望》台北:九歌文庫,2007年。
    張維中:《流光旅途》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張瑋栩:《自己的房間》台北:大塊文化,2003年。
    張讓:《空間流》台北:大田出版社,2001年。
    張讓:《急凍的瞬間》台北:大田出版社,2002年。
    陳芳明:《掌中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
    陳紹鵬:《我的抽屜》台北:源成文化,1979年。
    許悔之:《我一個人記住就好:治療悲傷的書寫》台北:大田出版社,1999年。
    黃文成:《紅色水印》台北:桂冠出版社,2003年。
    琦君:《琴心》台北:爾雅出版社,1980年。
    琦君:《玻璃筆》台北:九歌文庫,1986年。
    琦君:《青燈有味似兒時》台北:九歌文庫,1988年。
    愛亞:《喜歡》台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
    楊佳嫻:《海風野火花》台北:印刻出版社,2004年。
    楊佳嫻:《雲和》台北:木馬文化,2006年。
    楊牧:《亭午之鷹》台北:洪範出版社,1996年。
    楊稼生:《今天,您好!》台北:九歌文庫,2003年。
    董橋:《藏書家的心事》香港:明報出版社,2000年。
    廖玉蕙:《一本燦爛》台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
    劉枋:《我及其他》台北:三民文庫,1971年。
    蔡碧航:《一葉》台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
    鄭麗貞:《蒸餾水之戀》台北:城邦文化,2001年。
    蕭白:《白屋手記》台北:九歌文庫,1986年。
    鍾怡雯:《河宴》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鍾怡雯:《垂釣睡眠》台北:九歌文庫,1998年。
    鍾怡雯《聽說》台北:九歌文庫,2000年。
    簡媜:《水問》台北:洪範出版社,2003年。
    簡媜:《女兒紅》台北:洪範出版社,1996年。
    簡媜:《密密語》台北:洪範出版社,2006年。
    簡媜:《紅嬰仔》台北:聯合文學,1999年。
    關關:《第三隻耳》台北:九歌文庫,1981年。
    羅智成:《夢中書房》台北:聯合文學,2002年。
    羅英:《盒裝的心情》台北:九歌文庫,1988年。
    嚴立楷:《虛構海洋》台北:寶瓶文化,2004年。
    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台北:九歌文庫,1997年。
    龔萬輝:《隔壁的房間》台北:寶瓶文化,2006年。
    Maistre, Xavier de(德梅斯特),嚴慧瑩譯:《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台北:網路與書出版社,2005年。

    理論與批評:
    Bachelard, Gaston(巴舍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出版社,2003年。
    Baudrillard, Jean(布希亞)著,林志明譯:《物體系》台北:時報文化1997年。
    Bauman, Zygmunt(包曼)著,王志弘譯:《工作、消費與新貧》台北:巨流出版社,2002年。
    Berger, John(伯格)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Botton, Alain de(狄波頓)著,陳信宏譯:《幸福建築》台北:先覺出版社,2007年。
    Cooper Marcus, Clare(馬克斯)著,徐詩思譯:《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台北:張老師出版社,2000年。
    Foucault, Michel (傅科)著,劉北成等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Freud, Sigmund (佛洛伊德)著,賴添進譯:《文明及其不滿》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
    Jenger, Jean著,李淳慧譯:《柯比意:現代建築奇才》台北:時報文化,2005年。
    Kristeva, Julia(克莉絲蒂娃)著,彭仁郁譯:《恐怖的力量》台北:桂冠出版社,2003年。
    Lakoff, George (雷可夫),Johnson, Mark (詹森)著,周世箴譯:《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
    Mertheim, Margaret(魏特罕)著,薛絢譯:《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9年。
    R.J,Johnston主編,柴彥威等譯:《人文地理學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Soja, Edward W .(索雅)著,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第三空間》台北:桂冠出版社,2004年。
    Walter, Benjamin(本雅明)著,Arendt, Hannah (阿倫特)編,張旭東、王斑譯:〈打開我的圖書館〉,《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
    Woolf, Virginia(吳爾芙)著,宋偉航譯:《自己的房間》台北:探索文化,2000年。
    王志弘:《流動、空間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
    李癸雲:《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2年。
    林燿德:《新世代小說大系》台北:希代出版社,1989年。
    孟樊、林燿德編:《世界末偏航--八0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0年。
    季廣茂:《隱喻視野中的詩性傳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英雄:《文學與閱讀之間》台北:允晨文化,1994年。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1年。
    畢恆達:《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4年。
    畢恆達:《物情物語》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6年。
    陳大為:《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陳思和編:《當代大陸文學史教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
    張久宣編:《聖經故事》台北:書林出版社,1994年。
    張寅德編:《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台北:麥田出版,2007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廖炳惠編:《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潘朝陽:《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譚國根:《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蘇以文:《隱喻與認知》台北:台大出版社,2005年。
    龔卓軍:《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6年。

    【中文篇目】
    創作:
    ﹝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出自劉盼遂,郭預衡編:《中國歷代散文選(下)》台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
    天蔚:〈流浪者之歌〉,出自路寒袖編:《新獨居時代》台北:風行館,1998年。
    古蒙仁:〈衣櫃奇兵〉,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江冠明:〈赤裸裸的獨居狀態〉,出自路寒袖編:《新獨居時代》台北:風行館,1998年。
    李性芝:〈通往綺麗世界的衣櫥〉,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李渡予:〈牆眼〉,出自蕭蕭編:《七十九年散文選》台北:九歌文庫,1990年。
    李桐豪:〈戀人的房間〉,《聯合報》,2008年1月31日。
    言叔夏:〈袋蟲〉,《自由時報》,2007年8月8日。
    辛金順:〈孤寂的背影〉,出自路寒袖編:《新獨居時代》台北:風行館,1998年。
    林文義:〈百葉門背後〉,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柯裕棻:〈情人的櫻桃色外套〉,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施蟄存〈繞室旅行記〉,出自陳子善、徐如麒編:《施蟄存七十年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
    郝譽翔:〈衣櫃裡的秘密旅行〉,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陸蓉之:〈沒有日照的花園〉,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陳建志:〈自己的房間〉,出自陳建志編:《流行力:台灣時尚文選,2007年》台北:聯合文學,2007年。
    陳柏青:〈大屋〉,出自顏崑陽編:《九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文庫,2004年。
    黃文鉅:〈宅男物語〉,出自《林榮三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第三屆》台北:林榮三基金會,2008年。
    張曉風:〈衣衣不捨〉,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馮青:〈房間〉,出自陳芳明、張瑞芬編:《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下》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達瑞:〈在憂傷的房間〉,出自《聯合文學》第243期,2005年1月。
    新井一二三:〈衣櫃的故事〉,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董橋:〈這一代的事〉,出自陳義芝編:《董橋精選集》台北:九歌文庫,2002年。
    董懿娜:〈旗袍與我〉,出自楊澤編:《作家的衣櫃》台北:時報文化,2000年。
    Lessing, Doris(萊辛)著,范文美譯:〈一封未投郵的情書〉,《聯合報》,2003年1月3日。

    理論與批評:
    李癸雲:〈寫作的女人最美麗--周芬伶散文綜論〉,出自周芬伶著,陳義芝編:《周芬伶精選集》台北:九歌文庫:2002年。
    沈曼菱:〈閉鎖與開放--論零雨詩作中的「房間」隱喻〉,出自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編:《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杜國清:〈臺灣都市文學與世紀末〉,《Taiwan Literature》第6期,1999年12月。
    林燿德:〈空間剪貼簿--漫遊晚近台灣都市小說的建築空間〉,出自鄭明娳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林燿德:〈前言(都市卷)〉,出自林燿德、黃凡編:《新世代小說大系》台北:希代出版社,1989年。
    殷紅梅、廖汪洋:〈獨喜芭蕉容我儉,自舒晴葉待題詩-論古典文學中的“芭蕉”意象〉,《科技經濟市場》第3期,2007年。
    陳芳明:〈她的絕美與絕情--周芬伶的《汝色》及其風格轉變〉,《聯合文學》215期,2002年9月。
    陳柏軒:〈論周芬伶散文中房屋意象的雙重涵義〉,《東方人文學誌》第1期,2006年3月。
    梁實秋:〈論散文〉,出自俞元桂等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書店,1986年。
    菲利普.韋格納:〈空間批評:批評的地理、空間、場所與文本性〉,出自閻嘉編:《文化理論精粹讀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鍾怡雯:〈序〉,出自鍾怡雯編:《天下散文選》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1年。
    Dear, Michael J.(迪爾):〈後現代血統:從列斐伏爾道詹姆遜〉,出自包亞明編:《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英文書目】
    Henri Lefebvre, 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Oxford ,OX ,UK ; Cambridge , Mass. , USA : Blackwell ,1991.

    【英文篇目】
    Marita Sturken and Lisa Cartwright:“Spectatorship, Power , and Knowledge”, Practices of looking: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1.

    【網路資料】

    王選:〈我的中華詩心不移--洛夫訪談〉,可見文心社網站:http://wenxinshe.landaishu.com/home/news_read.asp?NewsID=3121
    班雅明:〈作為生產者的作家〉,可見中國藝術網站:http://www.zgyspp.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013
    盧慧心:〈自己的房間〉,可見耕莘文教基金會網站之台北意象圖文獎成果分享:
    http://www.meworks.net/tiencf/recall/taipei.htm
    鍾怡雯:〈散文創作觀察〉,可見台灣文學年鑑資料庫網頁:
    http://www2.nmtl.gov.tw/user/ShowDetail.aspx?ModuleID=4&DetailID=92&DetailID2=&TblID=92&ID=166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