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雪雲
Chung, Hsueh-Yun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校長跨界領導、組織合作與價值創造之研究
A study on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cross-border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ve and value creation in the elema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 謝傳崇老師
Chuan-Chung Hsieh,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跨界領導組織合作價值創造
外文關鍵詞: cross-border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value cre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校長的跨界領導行為、組織合作對學校的價值創造是有影響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小學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和價值創造的現況及差異情形;探討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與價值創造之間的關聯性及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對價值創造的影響。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本研究對象為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之教育人員,共發出864份問卷,回收率為90.5%,有效樣本共627份。問卷回收後分別以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及結構方程式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校長跨界領導



    A study on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cross-border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bstract
    This study is first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elema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ross-border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Next,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elema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ross-border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are discussed. Finally, it further expolres the impact of elema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ross-border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and on value crea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restionnaire sruvey. The sruvey subjects ar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officers across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County. The research handed out 864 questionnaires, among which there were 627 questionnaires valid with the availavility rate of 90.5%.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EM.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Principals’ cross-border leadership reach is the high level.
    2.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reach is the high level.
    3. Value creation reach is the high level.
    4. The educators who get the higher scored on th principals’ cross-border leadership are those who are mal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s principals, school size less than 6 classes, Hsinchu City area educators .
    5. Male, 51 years old, as president, serving 6 classes the following school size, Hsinchu City area educators perceived a high degree of organizational co operation.
    6. More than 51 years as president, serving 6 classes the following school size, Hsinchu City area educators perceived a high degree of value creation.
    7.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f principal s’ corss-bonder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s cooperation.
    8.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f principal s’ corss-bonder leadership and value creation.
    9.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f organizations cooper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10. "multiple respects, concerned about the task and good faith " have a high explanatory power on value creation.
    11. "accountability, share and crisis management" have a high explanatory power on value creation.
    12. "accountability, common share and concern task " have a high explanatory power on value creation.
    13.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cross-border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have a mutual influence on value cre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with a mediator.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for referenc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校長跨界領導之意義與內涵 11 第二節 學校組織合作之意義與內涵 24 第三節 價值創造之意義與內涵 35 第四節 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與價值創造之相關研究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0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 國民小學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與價值創造之現況 77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教育人員知覺校長跨界領導之差異情形 87 第三節 不同背景之教育人員知覺學校組織合作之差異情形 103 第四節 不同背景之教育人員知覺價值創造之差異情形 119 第五節 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與價值創造之關聯性分析 133 第六節 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對價值創造之迴歸分析 140 第七節 校長跨界領導、學校組織合作與價值創造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1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結論 161 第二節 建議 167 參考文獻.. 173 壹、中文部份 173 貳、西文部份 177 附錄一 建立專家效度問卷 178 附錄二 專家效度審查意見彙整表 187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93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97

    中文部份
    方達文(2004)。價值創造與組織轉型之最適搭配架構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秀玲(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與非營利組織合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薏芷(2008)。二手書消費行為的研究—價值創造的過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何福田(2002)。校長的三不和五要。師苑鐸聲研習資訊,6(19),1-7。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
    吳國榕(2011)。屏東縣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彣雪(2003)。Swap的家庭—學校夥伴關係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依錇 (2009)客家與非客家特色學校跨部門合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李佳穎(2010)。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芳齡譯(2003)。未來式領導人—21位當代領導學權威智慧論壇。台北:商智文化。
    李安明(2004)。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有效教學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134-009)。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李安明、謝傳崇(2003)。運用知識管理理論與策略以提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2),49-78。
    李芳如、顏國樑與謝傳崇(2011)。「尊重」在校長領導實踐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71,52-72。
    杜佩蘭(1999)。組織承諾、角色衝突與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主計處外派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宜廷(2010)。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俊格(2003)。網路策略、跨組織學習與價值創造關連性─自行車領導廠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致全(2010)。管理創新、社會責任、市場定位與價值創造:台南縣瑞峰國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慧寬(2009)。民族樂器的跨界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邱怡和(2010)。競值途徑應用在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柯雅琪譯(2000)。縱橫四海—管理大師杜拉克、聖吉、柯維暢談無疆界領導。台北:高寶。
    洪聖文(2005)。交易成本、合作關係強度與跨界活動之研究—以選擇第三者專業物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的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陳月珠(2005)。花蓮縣國民小學校長的學校與社區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袁世珮譯(2002)。複製奇異—傑克.威爾許 打造企業強權實戰全紀錄。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高傳晃(2010)。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定原,王存國,范錚強(2001)。供應鍊成員參與跨組織合作計畫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管理研究3(2)。
    張芳全(2010)。論文就是要這樣寫。台北:心理。
    張善智(2006)。組織行為。台北:學富。
    張雅雯(2005)。組織間合作之知識分享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南市。
    張馨文(2009)。目標成本管理觀點下降低製造成本與價值創造之模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張椀炘(2007)。跨組織合作與產品創新績效關係之再檢視—權變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市。
    陳木金(2010) :師傅校長經驗傳承資訊網在校長培育的應用,載於 2010.06.19.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 2010 新紀元的教育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73-584)。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林忠仁(2009):從教育政治學看同儕灰猩猩效應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啟示,載於 2009.12.19.台北教育大學舉辦「2009 教育行政論壇學術研討會:教育組織的權力與政治」論文集(C2.1-19)。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 楊念湘 (2008)。 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 。刊載於 2008.11.14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主辦「 2008 教育經營與產學策略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 」 論文集。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木金(2007)。以優質行政管理策略推動優質學校經營。載於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優質領航─行政篇(10-25)。臺北市:北市教研中心。
    陳妍孜(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組織科技素養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家瑩(2008)。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與學校社區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國鎮(2004)。資訊委外巿場價值創造模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台北縣。
    陳詩聖(2005)。跨組織新產品開發合作促成因素之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曾雪梨(2010)。組織合作績效之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黃永軍(2006)。與管理大師面對面。台北:大利文化。
    黃先鋒(2008)。顧客價值與企業價值共創價值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長榮大學,臺南市。
    黃秀媛譯(2005)。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巿場。台北:天下遠見。
    黃泓珍(2009)。社會資本與價值創造:鼎泰豐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梅君(2009)。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館與國民小學發展館校合作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慧玲(2002)。非營利組織與大學服務性社團推展社會服務合作模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楊念湘(2008)。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鑑指標之研究─以行政管理向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偉勝(2001)。服務業跨界員工之技術成熟度對其工作滿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鄒雲華譯(2009)。與大師對話:變革力。台北:日月文化。
    廖國宏(2009)。社會資本對價值創造之影響-以A大學軍訓室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趙慧嫺(2009)。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破壞式創新對價值創造之影響:以漁光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劉財龍(2006)。夥伴選擇、統治機制及價值創造:台灣地區中小企業策略聯盟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鄭崇趁(2006)。教育的著力點。台北:心理。
    賴芝君(2011)。高雄地區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團體動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賴建璋(2009)。國民小學圖書設備組長跨界活動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雲嘉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台北:高教。
    謝金青(2004)。校長領導效能評估-和諧與服從需求之影響。現代教育論壇(93.7.7),台中師範學院。http://w3.nioerar.edu.tw/93/930707.htm(2010.11)
    謝傳崇(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困境與因應之研究。育達學院學報,9,151-181。
    謝傳崇譯(2009)。變革時代卓越的校長領導國際觀點。臺北:心理。
    謝傳崇譯(2011)。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蘇洺賢(2000)。我國非營利組織之跨組織合作關係類型及管理機制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蘇漢彬(2009)。校長領導與特色學校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縣。

    西文部份
    Avolio, B. J. (2007). Promoting more intergrative strategies for leadership Theoty-Building. Americai Psychologist, 62 (1), 25-33.
    Crosby, B. C. & Kiedrowski, J. ( 2008 ). Integrative leadership: Observations from 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eminar series. Integral Leadership Review, 8 ( 3 ),.1-14.
    Conner S. ( 2009 ).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thuough trust. Educational admimistration quartely ,45 (2) 248-291.
    Crosby, B. C. & Bryson, J. M. ( 2010 ). Integrative leadership and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1, 211–230.
    Fernandez, S. & Cho,Y. J. & Perry, J. L. (2010).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integrated leadership and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1, 308-323.
    Fernandez, S. (2005).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public sector leadership: Evidence from the public education Arena. Journal of Public A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5(2), 197-217.
    Fletcher, J., & Kaufer, K. ( 2003 ). Shared leadership : Paradox and possibility. In C. Pearce, & J. A. Conger ( Eds. ), Shared leadership : Reframing the hows and whys of leadership (21-47).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Morse, R. S. (2010). Integrative public leadership: Catalyzing collaboration to create public value.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1, 231–245.
    Moynihan, D. P. & Ingraham, P. W. (2010). Integrative leadership in the public sector: A model of performance-information use.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36( 4 ) 427-453.
    Ospina, S. & Foldy, E. (2010). Building bridges from the margins: The work of leadership in social change organizations.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1, 292–307.
    Page, S. (2010). Integrative leadership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Civic engagement in Seattl.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1, 246–263.
    Vandenabeele wouter ( 2008 ) . Leadership promotion of public service value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s an institutional explanation for individual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n Public Management XII Conference,Brisbane, 26-28 March 2008.
    Verwaal E. & Commandeur H. & Verbeke W. (2009) .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claiming in strategic outsourcing decisions: A resource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nagement, 35, 420-444.
    Marrone J. A. (2010). Team boundary spanning: A multilevel review of past research and proposals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36, 911-94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