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菁惠 |
---|---|
論文名稱: |
台灣閩南語量詞及其教學策略研究 |
指導教授: | 董忠司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0 |
中文關鍵詞: | 台語量詞 、物量詞 、動量詞 、台語量詞教學 、量詞教學策略 、教學總量 、教學分量 、台語量詞資料庫 、台灣閩南語研究 、量詞分類 、語文教育 |
外文關鍵詞: | Taiwan Minnan dialect classifier, classifier of object, classifier of action, teaching of Taiwan Minnan dialect classifier, strategy of classifier teaching, teaching of total quantity, teaching of partial quantity, Taiwan Minnan dialect classifier database, research of Taiwan Minnan dialect, categorization of classifiers, language educ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透過蒐集文獻資料以及語料分析之結果,對台灣閩南語量詞進行分類、釋義,建立台灣閩南語量詞資料庫。針對本論文提出的分類模式,將量詞區分成以「數+名」的形式存在的類量詞及一般量詞兩大類,一般量詞又分為指稱「物件」的「物量詞」和指稱「事件」的「事量詞」兩大類,分別進行語義、語法及語用的相關研究探討。
接著,透過詞彙分級概念及了解台灣閩南語量詞資料庫裡常見的量詞之排序狀況的結果,發現台灣閩南語量詞教學的先後順序為:一、固定量詞應該比臨時量詞先出現、二、物量詞應該比事量詞先出現、三、個體量詞應該比群體量詞先出現、四、形象色彩量詞應該比非形象色彩量詞先出現。
最後,針對台灣閩南語量詞在語音、語義、語法及語用等語言層面,以及實用、針對、簡化、類比、解釋及漸進式等教學原則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本論文的寫作,冀望能為往後的台語量詞及量詞教學研究者,提供有用的資訊,並對語言學的研究領域有所貢獻。
My thesis is mainly focusing on categor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aiwan Minnan dialect to create a database of classifiers through data collecting and analysis from old language literatures and corpus database. As my thesis points out the method of categorization is to separate classifiers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respectively, classifiers in the form of “numeral + noun” and regular classifiers. In addition, regular classifiers are also divided into two subcategories; one is object classifiers and the other is event classifiers. By using this approach, I have researched related topics on semantics, syntax, and pragmatics of classifiers.
In following, through the concept of vocabulary classifying to understand the common ordering of classifiers of Taiwan Minnan dialect, the order usually comes as follows:
1. Fixed classifier should come before temporary classifier.
2. Classifier of Object should appear before classifier of event.
3. Individual classifier should come before group classifier.
4. Classifier of colors and forms should come before classifier of
non-colors and formless.
Lastly, let classifiers become an important role to create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language levels of phonetics, semantics, syntax, and pragmatics of Taiwan Minnan dialect with the principles of practical usage, comparison, simplification, analogy, explanation, and progressive teaching. In writing this paper, I am hoping that it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future Taiwan Minnan dialect researchers of classifiers and teaching of classifiers, and making my small contribution on linguistic research.
主要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丁聲樹等,1979,《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小川尚義編,1931,《臺日大辭典》,臺北市:臺灣總督府。
中央研究院詞庫小組,1996,《常用量詞詞典》,臺北市:國語日報。
王力,1944,《中國語法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1945,《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1980,《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王力,1983,〈詞類〉,收錄於《現代漢語講座》,北京,知識出版社。
王力,1985,《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力,1995,《王力語言學辭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1993,《台灣話講座》,日文版出版於西元1957年,又收入《王育德全集》,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石毓智,2000,《語法的認知語義基礎》,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P13。
朱德熙,1997,《語法講議》,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杰,2008,《現代漢語量詞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吳守禮,1954,《台灣省通志稿‧人民志語言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公編。
吳守禮,1997,《福客方言綜誌》,閩台方言史資料研究叢刊12,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吳守禮,2000,《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呂叔湘,1953,《語法學習》,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呂叔湘,1981,《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5,《中國文法要略》,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編輯部臺灣影印版。﹝原出版者為194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
志村良治,1995,《中國中世紀語法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李丹,1989,《兒童發展》,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李云兵,2005,〈苗瑤語量詞的類型學特徵〉,收錄於《漢藏語系量詞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李宇明,2000,《漢語量範疇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宇明,2002,《語法研究錄》,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思德等人,1988,《古漢語語法修辭詞典》,山東:明天出版社。
李爾鋼,2006,《詞義與辭典釋義》,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李賢中,1992,《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李獻璋,1950,《福建語法序說》,台北市:南風書局。
谷衍奎,2003,《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華夏出版社。
阮元等輯,1798,《經籍纂詁》,泰順書局。
宗守云,2010,《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林慶勳,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邵敬敏,2000,《漢語語法的立體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邱文錫、陳憲國,1996,《實用華語台語對照典》,臺北市:樟樹出版社。
金桂桃,2007,《宋元明清動量詞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柳士鎮,1992,《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洪惟仁,1991,《臺灣方言之旅》,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胡鑫麟,1994,《分類台語小辭典》,臺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馬建忠,1898,《馬氏文通》,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志公,1956,〈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收錄於《語法和語法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許余龍,1992,《對比語言學概要》,上海:商務印書館。
許極燉,1992,《常用漢字台語詞典》,臺北市:自立晚報。
許極燉,1994,《台語文字化的方向》,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許極燉,2000,《台灣話通論》,臺北市:南天書局。
郭先珍,1987,《漢語量詞的運用》,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郭紹虞,1979,《漢語語法修辭新探》(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 修,1991,《臺灣話大詞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陳美如,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望道,1980,《陳望道語文論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愛文,1986,《漢語詞類研究和分類實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輝龍,1934,《台灣語法》,台北:台北印刷株式會社印刷。
陸志平,2010,《母語特點與母語教育》,南京:譯林出版社。
黃宣範,199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市:文鶴出版社。
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修訂本)上下》,北京:語文出版社。
楊秀芳,1991,《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楊秀芳,1998,《閩南語字彙(一)》,臺北市:教育部。
楊秀芳,1998,《閩南語字彙(二)》,臺北市:教育部
楊青矗,1992,《國台雙語辭典》,臺北市:敦理出版社。
葛本儀,1992,《實用中國語言學詞典》,青島:青島出版社。
董忠司,1996,《「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臺北市:臺灣語文學會。
董忠司,1996,《臺灣閩南語語音教材》,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董忠司,1997,《母語教育文集》,臺灣省政府文化處。
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董忠司編輯召集,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詹伯慧,2001,《現代漢語方言》,臺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賈彥德,1992,《漢語語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趙元任,1968、丁邦新中文譯本,1984,《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0,《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蔡培火,1969,《閩南話國語對照常用辭典》,臺北市:正中書局。
盧福波,2010,《漢語語法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臺北市:南天書局。
駢宇騫等人,1999,《語言文字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
謝國平,2000,《語言學概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二、學術期刊
方麗娜,2003,〈漢語詞彙教學研究──量詞篇〉收錄於《中學教育學報》
第10 期。
邱湘雲,2007,〈閩南語和客家話的「量詞」與國語比較〉,收錄於《玄奘人文學報》第六期。
姚榮松,1993,〈閩南語書面語使用漢字的類型分析──兼論漢語方言文字學〉,收錄於《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姚榮松,1994,〈漢語詞彙學與詞彙教學〉,收錄於《華文世界》第74期。
姚榮松,2001,〈談九年一貫課程本國語文閩南語第一階段的兩種教學策略〉,收錄於《國文天地》第17卷7期。
范文芳,1997,〈「客家語彙貧乏」之探討〉,收錄於《語文學報》第四期。
馬貝加、張麗敏,2001,〈漢語量詞比喻用法初探〉收錄於《語文研究》第2期。
張屏生,2001,〈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收錄於《國文天地》第17卷第7期。
曹逢甫,1994,〈對比分析與華語語法教學〉,收錄於《華文世界》第83期。
陳光憲,2002,〈帶得走的閩南語教學〉,台北市:台北市北師語文學刊。
董忠司,1993,〈早期臺灣語裡的非漢語成分初探〉,收錄於《第一屆臺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董忠司,1994,〈七十多前臺北市的一些方言記錄 ──《臺語大成》的一些語音記錄〉,收錄於第十二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國際聲韻學研討會論文。
董忠司,1997,《臺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董忠司,1998,〈臺灣閩南語母語教學之教材選編〉,收錄於《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1期﹝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編印﹞。
董忠司,2001,〈從語文教學的一貫和統整談現階段臺灣語文教育〉,收錄於《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編印﹞。
董忠司,2001,《台語教材專題討論參考資料一》,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董忠司,2010,〈漢字類型與詞語探源──由現階段台灣閩南語用字的發展說起〉,收錄於《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2期。
羅杰瑞,1979,〈閩語詞彙的時代層次〉:收錄於《方言》第4期。
三、學位論文
吳玫芳,2000,《台華詞彙對比研究──以台南善化鎮自然事物基本詞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齡,1997,《閩南語量詞系統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建華,2008,《國小閩南語教材之詞彙分析與評鑑研究──依第一階段教學總量與分量觀點》,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幸華,2003,《國小語文領域台華教學用語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玉,2004,《台灣台中市何仁里台語常用詞彙調查與詞頻之初步研究──並與台中縣新里里做比較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韻予,2002,《台灣閩南語及客語量詞系統比較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輝隆,2008,《國小語文教學數量詞之研究──以翰林版國語課本為例》,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會評,2007,《國小一年級群體量詞使用情況之研究》,台中市:國立台中教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蕙菁,2004,《臺語大成──詞彙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如卿,2006,《台灣閩南語量詞習得》,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國仁,1995,《台語口語常用詞頻率調查初步報告》,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2010年6月3日,取自網路http://taigi.fhl.net/dict/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10年6月15日,取自網路http://twblg.dict.edu.tw/tw/index.htm
教育部電子報專欄:「臺灣閩南語按呢寫」第276、284、299、368期。2010年8月10日取自網路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learning.aspx?classify_sn=3
湯廷池,2007,<評介兩本在日治時期以日文撰寫的台灣語法書>,在台灣語言學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2010年8月31日取自網路http://www.ntcu.edu.tw/taiwanese/ogawa100/a/tsuliau/10
張雁,2007,<從《正名》看荀子的語言思想>,收錄自《東嶽論叢》2007年
第03期。2011年6月25日取自網路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