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學仁 Hsueh-Ren Lu |
---|---|
論文名稱: |
利用數位影像進行硬碟片表面刮痕檢測可行性之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scratch testing on hard-disk surface using digital image analysis |
指導教授: |
林士傑
Dr. Shih-Chieh Li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4 |
中文關鍵詞: | 刮痕 、檢測 、硬碟片 、拋光 |
外文關鍵詞: | scratch, detection, hard-disk, polis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隨著硬碟機記憶容量的需求愈來愈高,硬碟片的表面拋光也顯的愈來愈重要了。然而在拋光過程中碟片表面難免會受到受到磨粒及外物刮傷碟片表面。藉由檢測可以得知硬碟片表面刮傷情形,進而追蹤前段製程何處出了差錯,以便於能即時調整修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硬碟片的表面檢測就顯的格外重要。
本研究將規劃一系列實驗參數,主要是探討光源種類、相機取像角度、光源與相機水平夾角、光源照射角度及樣品取像角度,在不同門檻值設定下針對不同凹痕深度及凹痕寬度進行影像辨識,利用影像處理取得凹痕資料,再利用套裝軟體SPSS進行參數分析以求得最佳辨識參數組合。
論文最後將由SPSS分析得到下列實驗結論:光源種類以採用紫外光燈時有較佳的辨識效果,相機取像角度為60°時有較佳的辨識效果,光源與相機水平夾角為90°時有較佳的辨識效果,光源照射角度為45°時有較佳的辨識效果及樣品取像角度為120°時有較佳的辨識效果。採用以上參數組合在凹痕影像辨識將可得到較佳的辨識效果。
參考文獻
Ogilvy, J. A., ”Theory of wave scattering from random rough surfaces,” Adam Hilger, 1991.
吳孟隆, “研磨液滴入位置對硬碟片拋光後表面特性的影響,”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1999.
周敏傑, “雷射加工技術專輯,” 機械工業雜誌, pp.146-148, 二月號, 1997.
胡凡勳, “物理學,” 東華書局, 2000.
唐為璽, “沖壓件高速檢驗系統—以晶片接腳檢驗為例,”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0.
孫永年, “影像處理於工業檢測之應用,” 影像處理研討會講義, 崑山工業專科學校學校電子科主辨, 1992.
張弘, “幾何光學,” 東華書局, 1987.
張定昌, “實用光學與光學工程,” 徐氏基金會出版, 1979.
張漢傑、陳定堯, “線上表面瑕疵視覺檢測,” 機械工業雜誌, pp.158-164, 六月號, 1991.
陳昶佑, “吹瓶型胚厚度之量測與控制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1998.
陳時新, “實戰機器視覺,” 電子技術出版社, 1997.
黃文輝, “積體電路中晶片表面製程相關微粒之量測,” 科儀新知, pp.29-36, 第十八卷第一期, 1996.
黃國光,”SPSS與統計原理剖析,” 松崗電腦圖書出版, 2000.
趙詠雪, “機器視覺輔助表面黏著元件裝配系統,” 機械工業雜誌, pp.187-195, 五月號,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