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倍菁 Hsu, Pei-Ching |
---|---|
論文名稱: |
新竹縣市國小學童課外閱讀與閱聽行為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and TV-Watching Behavior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
指導教授: |
簡紅珠
Chien, Hung-Chu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2 |
中文關鍵詞: | 閱讀行為 、閱聽行為 、收視行為 、國小學童 |
外文關鍵詞: |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behavior,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behavio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課外閱讀與閱聽行為之現況,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及不同家庭媒體裝置情況之學童,在課外閱讀與閱聽行為上的差異情形。其研究問題為:
一、 國小學童的課外閱讀行為之現況為何?
二、 國小學童的課外閱聽行為之現況為何?
三、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課外閱讀行為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 不同家庭媒體裝置情況之國小學童在課外閱讀行為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六、 不同家庭媒體裝置情況之國小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以「新竹縣市國小學童課外閱讀與閱聽行為及相關影響因素之問卷」為研究工具,以新竹縣市公立國小四、五年級學童931人為施測樣本,所蒐集的資料分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交叉表、卡方考驗、殘差分析及複選題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 整體而言,新竹縣市國小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表現上顯得較為積極主動,而在課外閱讀行為表現上則略顯消極不主動。
二、 在學生背景變項中,不同性別、不同家庭狀況、是否為外配子女、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小學童在課外閱讀及閱聽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一) 在課外閱讀行為上:「女生」的積極性顯著高於「男生」;在課外閱聽行為上:「男生」的積極性顯著高於「女生」。
(二) 在課外閱讀行為上:「雙親家庭」學童的積極性顯著高於「單親家庭」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上:「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家庭」學童的積極性顯著高於「雙親家庭」學童。
(三) 在課外閱讀行為上:「非外配子女」的積極性顯著高於「外配子女」;在課外閱聽行為上:「外配子女」的積極性顯著高於「非外配子女」。
(四) 在課外閱讀行為上:「高社經地位」學童的積極性顯著高於「中社經地位」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上:「中社經地位」學童的積極性顯著高於「高社經地位」學童。
三、 在學生家庭媒體裝置情況中,不同家庭電視機裝置情形、不同家庭電腦裝置情形、不同家庭線上遊戲使用狀況之國小學童在課外閱讀及閱聽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一) 在課外閱讀行為上:「家裡沒有電視機」的學童其積極性顯著高於「家裡有電視機且房間裡也有電視機」的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上:「家裡有電視機且房間裡也有電視機」的學童其積極性顯著高於「家裡沒有電視機」的學童。
(二) 在課外閱讀行為上:「家裡有電腦但房間裡沒有電腦」的學童其積極性顯著高於「家裡沒有電腦」的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上:「家裡有電腦且房間裡也有電腦」的學童其積極性顯著高於「家裡有電腦但房間裡沒有電腦」的學童。
(三) 在課外閱讀行為上:「沒有使用線上遊戲」的學童其積極性顯著高於「有使用線上遊戲」的學童;在課外閱聽行為上:「有使用線上遊戲」的學童其積極性顯著高於「沒有使用線上遊戲」的學童。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國小教師、學生家長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and TV-watching behavior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ounty and Hsin-chu city. More specific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e study are the followings:
1. What is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behavior in Hsin-chu county and Hsin-chu city?
2. What is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behavior in Hsin-chu county and Hsin-chu city ?
3. Is the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behavior?
4. Is the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behavior?
5. Is the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household media entertainments in their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behavior?
6. Is the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household media entertainments in their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behavior?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931 Hsin-Chu county and Hsin-Chu cit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contingency table or cross tabulation, chi-square test, residual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sponse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On the whole, the students are found doing more TV-watching than book-reading in their extracurricular time.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and TV-watching behavior among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ender, family attribute, parents’ nationality, and social-economic status.
(1) Girls, compared to boys,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Boys, compared to girls,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The students who come from parents family,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come from single-parent family,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The students who come from single-parent family and grandparents-breeding family,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come from parents family,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
(2) Native spouse’s children, compared to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 Foreign spouse’s children, compared to native spouse’s children,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
(3) High social-economic status students, compared to middle social-economic status students,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Middle social-economic status students, compared to high social-economic status students,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and TV-watching behavior among the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household media entertainments, including television, computer, and on-line game.
(1) The students who have no television in their home,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have televisions in their home and their room,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The students who have televisions in their home and their room,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have no television in their home,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2) The students who have computer in their home but not in their room ,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have no computer in their home ,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The students who have computers in their home and their room,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have no computer in their home,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3) The students who don’t play on-line game,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play on-line game,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book-reading. The students who play on-line game, compared to the students who don’t play on-line game, perceive themselves more engaged in extracurricular TV-watching.
Based on abov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壹、 中文部分
王保進 (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再版)。台北:心理。
王彩鸝 (2009, December 16)。部落格糾眾嗆聲,學童網路搞幫派。聯合晚報[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glis.ntnu.edu.tw/blog/index.php?op=Default&Date=20091217&blogId=20。
王澤藍 (1997)。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收看電視節目的動機﹑收視行為及社會興趣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心理。
甘夢龍(1973)。看電視對國小學童的影響。省立台南師專學報,6,67-84。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余民寧(1997)。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三民。
何三本 (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知賢 (1985)。國小兒童收看電視兒童節目型態之分析。臺南師專學報,18,289-338。
吳知賢 (1992)。電視與兒童。台北:水牛圖書。
吳知賢 (1993)。國小兒童解讀卡通影帶的研究-以「龍貓」為例。初等教育學報,6,131-168。
吳敏而 (1998)。語文學習百分百。台北:天衛文化。
吳紹斐、陳曉琪、張孟嵐 (1994)。兒童讀物的選擇。書苑季刊, 21,11。
吳鼎 (1980)。兒童文學研究。台北:遠流。
吳翠珍 (1992)。美國電視暴力對兒童之影響。美國月刊,7(4),117-130。
吳翠珍 (1992)。電視形式特質對兒童與電視研究的啟示--從注意力與理解的研究發現談起。廣播與電視,創刊號,35-47。
吳翠珍 (1995)。國內自製兒童節目內容呈現方式與學習效果研究報告。台北市: 國內自製兒童節目內容呈現方式與學習效果研究報告。
李平漚譯(1989)。盧騷著。愛彌兒。台北:五南。
李宜真(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課外讀物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李宜蓁(2010)。青少年愛讀吸血鬼故事。親子天下雜誌,10,12。
李珮琪(2004)。幼稚園親子共讀圖畫書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雪莉(2002)。全民閱讀大調查:大人、小孩都不愛看書。天下雜誌,213,212-8。
李嘉峰(2006)。母親參與子女收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李曜安 (2003)。兒童與青少年的媒體使用經驗---在網路出現之後。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瞻(1989)。大眾傳播與青少年犯罪。理論與政策,3(4),128-134。
李寶琳 (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閱讀文化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杜慧君 (2007)。馬祖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生閱讀現況調查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佳蓉 (2005)。國小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態度、家庭文化資源與閱讀能力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芷誼 (2006)。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為例.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岳修平譯 (1998)。E. D. Gagne, C. W. Y., F. R. Yekovich著。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遠流。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 (1996)。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文寶計畫主持(2000)。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文寶(2000)。閱讀的魅力與格調—談台灣兒童的閱讀興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2,7-9。
林生傳(1999)。教育社會學。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巧敏 (2008)。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8,6。
林玉庭 (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公共圖書館利用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見瑩 (2001)。高雄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課外閱讀情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佳霖 (2006)。學童閱讀社會課外讀物與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大同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武憲 (1993)。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的探索。彰化:彰縣文化。
林美鐘 (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清山譯(1997)。Richard 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第三版)。台北:遠流。
林誼宣 (2006)。國小學童批判思考表現與看電視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南投縣之學童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
柯華葳 (2006)。教出閱讀力。台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 (2008)。PIRLS 2006報告 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報告,未出版,桃園。
祈婉琳(1999)。花蓮地區國小兒童法律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洪月女譯(1998)。Goodman, K. S.著。談閱讀。台北:心理。
洪美珍 (2000)。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洪蘭(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裡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孫曼蘋(1999)。現代家庭電視收看、家庭休閒、家庭社會關係之研究—質化研究法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7-2412-H-004-012。[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jour.nccu.edu.tw/wp-content/pdf/research/872412H004012.pdf
徐霈 (2007)。國小學童課外讀物閱讀興趣與創造力傾向之關係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翁秀琪(199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翁義和(2001)。幼兒及兒童日常生活行為與問題。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九十年台閩地區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成果報告。[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270001&Class=2&No=200712270001
翁聰慧 (2004)。學童閱讀活動及其家庭兒童圖書消費之研究-以嘉義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張粹文、林宇旋、蔡秀鳳、張新儀、吳浚明 (2005)。台灣地區幼兒及兒童靜態活動與日常生活行為問題初探-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九十四年台閩地區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成果報告。 [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270001&Class=2&No=200712270007
張錦弘、李名揚(2006, June 14)。曾志朗、洪蘭:閱讀、運動增智力。聯合新聞網[線上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1268。
莊雅雯 (2002)。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漫畫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國小為例. 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碧勳 (2001)。國小中高年級兒童閱讀習慣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42,40-49。
許毓容 (2001)。2000年台灣地區3~18歲閱聽眾廣電媒體使用大調查。廣電人,82,24-29。
連惠敏 (2001)。2001年電視收視行為大調查。廣電人,84,10-14。
郭麗玲 (1992)。兒童讀物的特質與類別。社教雙月刊,52,50-56。
陳弘昌 (2001)。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修訂版)。台北:五南。
陳佳宜 (2007)。第三人效果與父母介入子女電視收視行為。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怡華 (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筑筠 (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對電視卡通人物之認同與其相關研究-以桃竹苗區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嘉儀 (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資訊需求之研究-以國語實小和北新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卓琦(2004)。不同社經地位親子共讀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國將(2004)。台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黃葳葳、林紀慧 (2001)。台灣幼教頻道收視行為及幼教產品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台灣有限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九十年度專案委託研究計畫。
黃葳葳 (2004)。閱聽人與媒體文化。台北:揚智文化。
黃漢淮 (2003)。兒童頻道收視行為與節目規劃管理分析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學童收看迪士尼頻道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齡瑩 (2002)。家庭及學校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光(2001,January 10)。二十一世紀中國兒童電視面臨三大課題。國際日報[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people.com.cn/BIG5/wenyu/64/128/20010110/374958.html
萬瓊月 (2002)。國小學生兒童讀物之閱讀興趣、 閱讀態度及閱讀推動方案之研究--以龍峰國小為例。臺東師範學院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葉興台 (2009,February 2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母親為孩子閱讀,有助提升成績。台灣立報[線上資料],來源http://publish.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8397。
董建成 (2007)。台北市國小中年級學童觀看電視卡通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麗萍 (2008)。苗栗縣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
廖鳳瑞 (1995)。收視行為與親子互動的關係研究報告。文化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台北市。
廖麗芳 (2008)。花蓮縣焦點三百學校五年級學童閱讀活動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齊若蘭(2002)。心靈的遊樂場,一生的領航員。天下雜誌,263,84-90。
劉明宗 (2000)。從一個資優兒童的課外閱讀談「大量閱讀」。國教天地 138: 7。
劉潔茹(2009,February 25)。媒體素養向前走:全家一起看電視 親子共視好處多。台灣立報[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8519。
劉靜蓉 (2005)。家庭閱讀環境與幼兒語文能力之相關性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賓靜蓀 (2010)。早期刺激勝過治療。親子天下雜誌,11,18。
蔡政勳 (2007)。父母對國民小學學童閱讀之態度與學童閱讀行為、閱讀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淑玲 (2006)。國小學童家庭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菁秤 (2000)。兒童電視識讀能力與父母介入兒童收視行為。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蔡慧美 (2005)。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與經驗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慧婷 (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科學類課外書籍興趣與「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羨文 (1998)。閱讀理解。台北:書林。
蕭秋貴 (2008)。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電視收視行為與攻擊行為之相關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謝美寶 (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彩瑤 (2001)。台東師院學生課外閱讀行為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鍾馥如 (2009)。國小學童閱讀環境對自由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簡佩瑋(2002)。台灣本土幼教頻道節目規劃策略之初探-以東森幼幼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顏美鳳 (2002)。台北縣國小六年級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關尚仁譯(1994)。Gerald S. Lesser著。兒童與電視:“芝麻街”的經驗。台北:遠流。
龔淑芬 (2003)。國民小學聆聽教學教材分析及教學方法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貳、 英文部分
Neuman, S. B. (1995). Literacy in the television age: The myth of the TV effect(2nd ed.). Norwood, NJ: Ab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