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智康
論文名稱: 故事情境融入數學寫作教學之研究
指導教授: 李麗霞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故事情境數學寫作
外文關鍵詞: story context, mathematics writ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故事情境融入數學寫作教學之實踐歷程,期望經由故事的引導連結語文和數學的統整學習。透過故事的鋪陳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解題的迫切性,從充滿趣味的故事情境或是貼近真實生活情境的問題中激發學童的思考能力,發展多元的解題策略,並將解題的歷程或心得感想,透過文字的表達以數學題材為內容進行寫作。研究場域為研究者任教之四年級班級,以行動研究的方式,實施為期一學期的研究教學。
    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故事情境引入數學寫作,學童的寫作內容除了能將解題歷程和數學概念作清楚的描述外,反思的軌跡也不時的出現在字裡行間。更值得一提的是學童的作品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描寫,學童將故事中主角所面臨的問題,視為自己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感同身受同理心情節的描寫常常出現在學童的作品中。此外,學童以數學題材作為寫作的內容,在語文方面的表現也有明顯不同,學生的寫作視野開展了,用字遣詞更為精準,文章結構也較為嚴謹。以對比式的寫作教學而言,學童透過數學形體間的比對,更能精確的抓任對比的內涵。綜而言之,故事情境融入數學寫作教學,學童的寫作表現除了理性思考的描述外,更挹注了人文關懷的素養。
    此外,研究發現,故事情境融入教學不但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提升孩子的學習信心,同時能夠將習得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讓孩子能夠深刻體驗學習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關鍵詞:故事情境、數學寫作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course to practice combining story context into mathematics writing instruction, hoping to integrate language and math studies following the guide of a story, so as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and urgency of solv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depicting of a story. Besides, to provoke children’ thinking ability and develop their multipl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by using amusing stories or the problems close to real life situations. And the students have to write dow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solving mathematics problems, with mathematics used as a writing material. The research is taken place in the fourth grade, which is instructed by the researcher, to carry out a semester of teaching by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 shows: by combining of story context into mathematics writing, the students are not only able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problem-solving and mathematics concepts clearly but also show the traces of meta-thinking in their sentences. What’s more, the writings of the students are full descriptions on human care; the students see the problems the protagonist in the story faces as their own urgency, as a result their writings are usually full of sympathy. In addition, the students, using mathematics as their writing material, show many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ons in language, and as a result their sight of writing is expanded and they grow more precision in word choos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In contrast writing instruction, the students now can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contrasts better by contrasting mathematics objects. To sum up, by combining story context into writing instruction the students’ writing not only shows descriptions on rational thinking but is full of sympathy for humanit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combing story context into writing instruction can not only arous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enhance their confidence. The students are also able to use the skills they have learned to solve problems they may encounter in their daily life, which help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at learning and daily life is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 story context, mathematics writing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情境學習理論的意涵………………………………………………11 第二節 故事教學策略………………………………………………………15 第三節 數學寫作的理論基礎………………………………………………19 第四節 數學寫作的形式與實施原則………………………………………30 第五節 數學寫作的相關研究………………………………………………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歷程……………………………………………………39 第二節 研究者背景與角色…………………………………………………44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47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方法……………………………………………47 第四章 我的實踐歷程………………………………………………………51 第一節 賣油郎故事的數學問題………………………………………………51 第二節 對比敘事融入「方體要素」之寫作…………………………………84 第三節 童話改編融入「展開圖」之寫作………………………………106 第四節 自編故事融入整數四則運算之寫作……………………………119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127 第一節 研究結果………………………………………………………………127 第二節 研究討論………………………………………………………………132 第三節 研究反思………………………………………………………………137 參考文獻………………………………………………………………………140 附錄……………………………………………………………………………143 附錄一:學童作品……………………………………………………………143 附錄二:教材分析……………………………………………………………158 附錄三:教學活動設計………………………………………………………162 圖次 圖2-3-1 認知導向寫作過程模式 22 圖2-3-2 寫作歷程圖 23 圖2-3-3 問題解決流程圖 26 圖3-1-1 研究設計流程圖 43 圖3-4-1 資料的分析過程圖 49 圖4-1-1 第一組學童看圖寫故事的內容 55 圖4-1-2 故事探討實景 56 圖4-1-3 故事情境投影片一 57 圖4-1-4 故事情境投影片二 58 圖4-1-5 故事情境投影片三 58 圖4-1-6 故事情境投影片四 59 圖4-1-7 故事情境投影片五 60 圖4-1-8 故事情境投影片六 60 圖4-1-9 bubble map(泡泡圖) 61 圖4-1-10 學生透過思考地圖摘取故事大意 62 圖4-1-11 小齊容量合成分解的解題記錄 64 圖4-1-12 小庭的數學寫作內容 66 圖4-1-13 小順的數學寫作內容 67 圖4-1-14 學生作品和故事原文的對照 73 圖4-1-15 賣油郎的故事完結篇(前三段) 75 圖4-1-16 賣油郎的故事完結篇(末兩段) 76 圖4-1-17 學生透過思考地圖的解題 78 圖4-1-18 學生解題的表徵圖 79 圖4-1-19 學生解題---加上序號的圖解與說明 79 圖4-1-20 故事情境融入數學寫作教學流程圖 81 圖4-2-1 學生小庭摘錄課文大意的寫作實錄 88 圖4-2-2 dubble bubble map(雙泡圖) 89 圖4-2-3 記敘文基本要素探討 89 圖4-2-4 思考地圖的選擇 89 圖4-2-5 兩個和尚雙泡圖思考圖像 90 圖4-2-6 小萱的思考地圖 91 圖4-2-7 「兩個和尚」課文大意摘取 92 圖4-2-8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組成要素(一) 93 圖4-2-9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組成要素(二) 94 圖4-2-10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組成要素(三) 94 圖4-2-11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組成要素的異同比較 95 圖4-2-12 長方體與正方體組成要素的數學寫作(小齊) 97 圖4-2-13 長方體與正方體組成要素的數學寫作(小順) 98 圖4-2-14 長方體與正方體組成要素的數學寫作全班共作篇 104 圖4-3-1 六片正方形連結在一起(學生解題照片) 109 圖4-3-2 檢驗圖形可否組成正方體(學生解題照片) 109 圖4-3-3 學生數學寫作(小翔) 110 圖4-3-4 幫正方形穿衣服(學生解題照片) 111 圖4-3-5 拆解正方體的衣服(學生解題照片) 111 圖4-3-6 學生數學寫作(小元) 111 圖4-3-7 學生聯絡簿上的學習日記(小鴻) 112 圖4-3-8 翻滾蓋印策略(學生解題照片) 113 圖4-3-9 我找到一個好方法(學生作品) 114 圖4-3-10 翻轉描邊策略(學生解題照片) 115 圖4-3-11 翻滾吧!積木(學生作品) 116 圖4-3-12 操作過程(學生解題照片) 118 圖4-3-13 操作結果(學生解題照片) 118 圖4-4-1 小齊的作品情境布題一(學生作品) 125 圖4-4-2 小耀的作品情境布題二(學生作品) 125 圖4-4-3 小瑋的作品情境布題三(學生作品) 125 圖5-2-1 故事情境融入數學寫作教學歷程圖 135 表次 表2-3-1 Polya解題的四個步驟提示大綱 25 表2-3-2 寫作歷程與數學解題歷程對照表 27 表2-5-1 數學寫作相關研究 36 表3-4-1 各種原案資料編碼的意義 50 表4-1-1 各組學生在「看圖寫成語和語詞」的內容 74 表4-2-1 《兩個和尚》之故事體文章結構 87

    王春展(1996)。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53-72。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古明峰(1999)。加減法文字題語意結構、問題難度及解題關係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12,1-25。
    申慶愛、李昌燮(2004)。啊!數學偵探來了。臺北市:三采文化。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3-14。
    李弘善譯(2000)。思考教學。臺北市:遠流。
    李欣蓉譯(2006)。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臺北市:遠流。
    李家同(2005)。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臺北市:圓神。
    杜淑貞(2001)。小學作文教學探究。臺北市:文津。
    幸曼玲(1995)。當前兒童發展理論與研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4,2-13。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碧珍(2001)。協助教師實踐學生數學學習歷程檔案之行動研究。新竹師院教育學報,14,163-213。
    林碧珍(2001)。發展國小教師之學生數學認知知識—理論結合實務研究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數學教師手冊第八冊(4下)。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姚榮松(1993)。意念表出的流程:杜淑貞《小學作文教學探究》再版代序。臺北市:文津。
    胡適(1986)。治學的方法與材料(胡適作品集11)。臺北市:遠流。
    夏林清(1994)。行動科學。臺北市:張老師。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行動研冊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市:遠流。
    唐淑華(2004)。情意教學—故事導論取向。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徐新逸(1996)。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9,13-32。
    康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國小語文教師手冊第八冊(4 下)。臺北縣:康軒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永賢(1992)。數學作文教學研究—開創數學科教學評量的新境界。彰化縣:田中國小。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市:復文。
    陳怡靖(2002)。數學科教學創新的另一種思維:數學寫作教學的介紹與評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8,101-132。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永靜(2003)。兒童故事在社會科教學上的應用—以《奉茶》為例。
    楊馥如(2004)。行動研究的意涵方法及其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舉隅。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175-196。
    楊社平(2004)。左手畫右手:用語文學數學。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10月24日。網址http://www.big5.gxnews.com.cn
    鄔瑞香(1996)。從兒童的數學日記看評量。教育部八十四年度中小學科學教育專案研究成果報告—數學新課程學習評量方法之探討。臺北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晉昌(1993a)。電腦輔助學習的新設計觀—認知學從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1),55-56。
    鄭晉昌(1993b)。知識的發展與思考能力的培養。教育研究雙月刊,34,29-39。
    鄭惠芬(2004)。寫作活動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臺中。
    劉祥通、周立勳(1997)。數學寫作活動—國小數學教學的溝通工具。嘉義師院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239-262。
    劉祥通、黃國勳(2005)。數學寫作的類型與實例。台灣數學教師期刊,1,2-11。
    劉祥通、鄔瑞香、黃瓊儀(2000)。從學生數與量部分的數學寫作分析一位國小老師的數學佈題。教育研究資訊,8(4),141-166。
    劉錫麒(1993)。數學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閻育蘇譯(1991)。怎樣解題。臺北市:九章出版社。
    薛麗卿(1999)。數學寫作活動對國小學生解題能力及數學態度之影響。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魏宗明(1997)。國小實施數學寫作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
    羅素貞(1996)。問題表徵與問題解決。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師範學院學報,9,149-17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