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以心 Cheng, Yi-Hsin. |
---|---|
論文名稱: |
台灣兒童音樂劇《鯽仔魚欲娶某》及其教育價值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aiwan Children Musicals "Mr. Crucial Is Getting Married" and It's Educational Value |
指導教授: |
簡上仁 楊佈光
Chien, Shang-Jen; Yang, Bu-Kuang |
口試委員: |
鄭方靖
Cheng, Fang-Ching 陳孟亨 Chen, Meng-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系所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2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兒童音樂劇 、簡上仁 、台灣兒歌 、囝仔歌 |
外文關鍵詞: | Taiwanese children musicals, Shang-Jen Chien, Taiwanese children folk songs, Children songs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鯽仔魚欲娶某》是一齣「完全本土化」的台灣兒童音樂劇,以台灣傳統唸謠〈鯽仔魚欲娶某〉為創作基礎,融合台灣傳統歌謠與文化,以台語為演出語言,打破以往的創作與演出模式,呈現一齣具有文學、音樂、母語和人格教育等多面向之作品。
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內容分析法,探究簡上仁在《鯽仔魚欲娶某》中的文學與音樂創作方式;也以深入訪談法瞭解該劇透過兒童演出所帶來的學習成果,以及兒童藝文教育的延伸價值,並期待此研究結果可作為其他研究者之參考。
本研究結果得知,簡上仁成長過程中受到鄉土音樂的耳濡目染,影響了他對於音樂的創作理念,致力推廣本土音樂,也創新台灣兒童音樂劇的創作模式。對於其作品,獲得下列結論:
一、該劇在「唸謠」與「歌詞」中,展現台灣童謠之特質與豐富之文學技法。
二、在「歌曲的曲調」方面,該劇刻意應用台灣傳統的五聲音階及調式為之譜曲。
三、該劇在「語言聲調和歌曲曲調」之互動關係,呈現諧和一致的現象。
四、該劇在兒童藝文教育之「音樂教學」、「兒童文學」和「母語教學」三個面向,獲得多元之教學成效。
最後,本研究亦就此兒童音樂劇,未來如何在教學、應用、推廣與發揚等各方面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有志於台灣兒童音樂劇之研究者參考。
“Mr. Crucial Is Getting Married” is known as “totally localization” in the Taiwanese children’s musicals. The musical is based on the diction of Taiwanese tradition as the basic creation, the fusion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folk songs and culture, the use of Taiwanese as the musical linguistic. This can break the ancient past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model by presenting literatures, musicals, languages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work.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tudy through the method of music text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iterary and musical creation methods of Professor Shang-Jen Chien in the musicals, few interviews section is carry out in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play through children’s learning results,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 extension, and look forward to this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other researcher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Professor Shang-Jen Chien grew up with the Taiwanese localized music which influenced his future composition style, promoted native music and innovated the creative mode of Taiwanese children’s musicals. For his work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1. The plays in the “chant” and “lyrics”, had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ese nursery rhymes and rich literary methods.
2. In the context of the song, the play was deliberately used to compose the Taiwanese traditional five-tone order and mode.
3. The play in the “language tone and song melody” of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showing a harmonic phenomenon.
4. The play has achieved a plurality of teaching effects in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mother tongue language” in three aspects. Finally, this study will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teach, apply, popularize and promote the children's musicals in the futur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children's musical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書
王秀芝,《中國兒童文學》。台北:台灣書店,1991。
朱介凡,《中國兒歌》。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5。
李慕如,《兒童文學綜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
林佩璇,《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機構,2000。
林淑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高雄:巨流圖書公司,2010。
林政華,《台灣鄉土文學館:兒童少年文學賞析與研究》。台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林文寶等合著,《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
姜龍昭,《戲劇編寫概要》。台北:國立編繹館,2003。
胡萬川,《彰化縣民間文學選集歌謠篇(一)》。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4。
洪惟仁,《台灣河佬話語聲調研究》。台北:自立晚報社,1985。
施福珍,《台灣囝仔歌一百年:台語童謠從唸謠到唱謠的本土化歷程》。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
高明,《教育研究法》,台北: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
陳正治,《中國兒歌研究》。台北:親親文化公司,1999。
陳郁秀,《音樂台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陳信茂,《兒童戲劇概論》。嘉義:中華書報社,1985。
陳晞如譯,《兒童戲劇 : 寫作.改編.導演及表演手冊》。台北: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9。
康 原,《台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9。
黃定宇,《音樂劇概論》。北京:中國戲劇,2003。
黃玲玉,《台灣福佬系童謠:唸謠分類研究》。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1996。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2002。
慕 羽,《百老匯音樂劇:美國夢和一個恆久的象徵》。台北: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
鄭方靖,《從柯大宜音教學法探討台灣音樂教育本土化之實踐方向》。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3。
鄭方靖,《當代五大教學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12。
簡上仁,《台灣音樂之旅》。台北:自立晚報,1990。
簡上仁,《台灣福佬系民謠─老祖先的台灣歌》。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簡上仁,《台灣的囝仔歌3》。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簡上仁,《台灣民謠》。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
簡上仁,《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簡上仁,《鯽仔魚欲娶某音樂故事書》。台北:田園樂府樂團,2018。
羅常培,《廈門音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四,1930。
二、 外文專書
Neelands, J. (1984). Making sense of drama. Oxford: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三、 論文
王斐瑩,〈空間符號轉換:兒童音樂劇的創作與教育的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1998。
王幸華,〈台灣閩南語兒童歌謠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碩士論文,1992。
李惠瑄,〈兒童音樂劇之教學與提升國小學童音樂能力之關係〉。台南:國立台南大學音樂學系音樂科教育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李金霞,〈簡上仁與台灣囝仔歌〉。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雪禎,〈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台南:國立台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6。
李月治,〈兒童文學和語文教育的結合:以林武憲在《國語實驗教材》和《無限的天空》的作品為例〉。台中: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林明儀,〈社團音樂劇實作教學在大學通識教育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林子惠,〈臺灣音樂劇《四月望雨》之研究:原創、改編與詮釋〉。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
宣美娟,〈品格教育融入表演藝術課程之研究:以《快樂吹笛人》音樂劇為例〉。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張純華,〈簡上仁台語創作歌曲及其創作理念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8。
陳美君,〈文學音樂劇《少年台灣》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
陳慶璋,〈從「唱遊」、「音樂」與「生活」課程探討戰後國小低年級教材演變中的音樂課程定位〉。台中: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音樂教育組碩士論文,2007。
陳依婷,〈鍾耀光的台灣音樂劇《梁祝》:創作理念、素材與形式〉。台北: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黃玉倩,〈澎湖縣兒童音樂劇的耕耘者:王正芸及其兒童音樂劇作品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楊淑珍,〈一位國小教師實施兒童音樂劇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2010。
蔣茉春,〈新劇《閹雞》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簡吟竹,〈張炫文、施福珍與簡上仁的福佬系兒歌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碩士班論文,2018。
四、 期刊
王潤婷。〈從西方音樂劇的歷史與特質看台灣音樂劇的發展〉。《藝術學報》。2006。78,165-180。
林采韻。〈台灣音樂劇發展回顧〉。《PAR表演藝術》。2015。274,92。
林武憲。〈母語、國語、英語的三角習題〉。《學前教育》。2002。25:4,41-42。
林武憲。〈母語.文化.競爭力〉。《地球公民》。2014。103,2014。
林武憲。〈向芬蘭學習─我們需要「文化自覺」〉。《滿天星》。2016。87,1。
尚 華。〈為鄉音賦新聲─鄉土音樂家簡上仁〉。《師友月刊》。1993。313, 36-39。
陳漢金。〈一齣沒有作曲者的歌劇:乞丐歌劇〉。《Muzik》。2007。14。
陳漢光。〈明鄭民謠〉。《台灣風物》。1955。5:7。
黃 煒。〈淺析西方音樂劇的歷史與發展〉。《北方音樂》。2014。15,19。
曾道雄。〈台灣的中文歌劇〉。《表演藝術》。1993。5,22-27。
董峰政。〈為「台語」正名〉。《民眾日報》,1998。
網路資料http://www.dang.idv.tw/taiwan/t24.htm。擷取日期2017.6.21
顏怡寧。〈唱唱跳跳扮戲去:淺談2002-2004年文建會「兒童音樂劇」計畫〉。《樂覽》。2012。153,68-73。
顏怡寧。〈台灣中文音樂劇的前瞻與回顧:楊忠衡專訪〉。《樂覽》。2012。15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