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筱儀 Chang, Hsiao-Yi |
---|---|
論文名稱: |
漢、韓四字成語之對比與使用偏誤分析及成語教學建議 - 以中、高級韓籍華語學習者為對象 Error Analysis in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 A Corpus – Based Study of the Use of Idioms in Korean Learners’ Writing |
指導教授: |
陳慶智
Chen, Qing-Zhi 劉宜君 Liu, Yi-Chun |
口試委員: |
鄭縈
陳寧寧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所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1 |
中文關鍵詞: | 韓籍華語學習者 、語言遷移 、認知理論 、偏誤分析 、成語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Korean learners of Chinese language, Language transfer,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 Error Analysis, Chinese idioms teac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漢、韓四字成語之對比與使用偏誤分析及成語教學建議 - 以中、高級韓籍華語學習者為對象
摘要
成語是非常特殊的漢語語言形式,雖形式特殊、固定,但至今仍活用於現代漢語中,可說是一個民族語言智慧的結晶。中、韓兩國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自古以來歷經政經、文化上的交流,韓國的語言文化深受中國的影響,韓國語尚未形成前,即大量借用中國漢字;韓國語形成後,仍深受漢字、漢文化影響,成語即是最好的證明。
本文利用既有的漢字和成語的先備知識,研究韓籍華語學習者在漢語成語表現中的各項偏誤現象,以及如何協助其降低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首先,基於相關的研究文獻,探究韓籍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漢語詞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語言遷移現象,及探析認知發展理論與語言習得的相關性;其次,透過前人關於漢、韓成語的對比和偏誤分析之文獻資料,採用語料庫語言學法,探討韓籍華語學習者在書面寫作使用成語的情況,並於該基礎上分析韓籍華語學習者使用成語偏誤的原因,及其偏誤產生的來源。
結果證實漢、韓語成語形式結構和語義之異同,確實會對韓籍學習者產生干擾,因而影響漢語成語的學習及正確使用,由於母語負遷移的干擾,同時也產生成語形式結構之字形書寫上的偏誤,進而影響漢語成語的學習及正確使用。本研究並以結論為基礎,提出認知理論運用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及建議,透過對比分析結果提出成語教學之難易排序,統整一份適合韓籍華語學習者及其他母語背景華語學習者使用的成語教材分類表,提供可應用在課堂的成語教學教案,以幫助華語學習者正確地使用漢語成語,提高學習者對華語的認知,提升際華語教學的品質與效率。
關鍵詞:韓籍華語學習者、語言遷移、認知理論、偏誤分析、成語教學
Error Analysis in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 A Corpus – Based Study of the Use of Idioms in Korean Learners’ Writing
Hsiao-Yi Chang
Abstract
“Chengyu” (set-phrases), one special forms of Chinese idioms, is still used in Modern Chinese and regarded as the accumulated wisdom of generations. Because of the close geographical lo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Chinese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Korean. Korean adopted a great deal of Chinese characters before establishing their own written language. Over the centuries, Korean was still influenced by Chinese, which was proved from Korean idiom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Korean learners’ errors in using Chinese idioms in order to help Korean learner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negative transfer from their native language. First, based on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study seeks likely phenomenon of Korean learners’ language transf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Chinese idioms. The concepts regard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particular,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in this thesis is a corpus-based study and analysis with references to previous studies about error analysi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idioms. The analysis sheds light on the effects and causes of Korean learners’ errors in writing Chinese idiom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 idioms indeed interfere with Korean learners’ using Chinese idioms correctly. The interference from native language also causes Korean learners’ written errors. For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instruction,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teaching application, advice, and proper teaching order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Chinese idioms (from simplicity to difficulty). A list involving a variety of Chinese idioms is established specifically for Korean learners. Additio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teaching plans which can raise Korean learners’ awareness in Chinese learning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teaching Chinese idioms.
Keywords:Korean learners of Chinese language, Language transfer,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 Error Analysis, Chinese idioms teaching
參考文獻與書目
一、中文文獻
文美振(2005)。從語言接觸看漢語成語對韓語與其成語的影響。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7卷4期,59-62。
文美振(2006)。漢韓“形同義異”成語的對比分析。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1卷9期,73-76。
王大磊(2008)。論科舉制度的國際影響。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0卷1期,71-74。
王慶云(2002)。韓國語中的漢源詞彙與對韓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5,
64-68。
王麗(2008)。漢韓同形詞對比與對韓詞彙教學。海外華文教育,2,74-79。
石惠敏(2007)。論中高級階段韓國留學生的成語教學。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
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 (5),42-47。
石琳 (2013)。針對韓國留學生的漢字成語習得及教學研究。北京化工大學學
報,2,80-84。
甘瑞璦(2002)。韓中同形異義漢字合成詞的對比分析。廣東社會科學,4,153-
158。
全金姬(2012)。中韓慣用語對比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遼寧工業大學學報
,25 (9),122-124。
全香蘭(1999)。朝鮮語漢字成語和與相對應的漢字成語之間的差異及其產生原
因。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28-130。
全香蘭(2004)。漢韓同形詞偏誤分析。漢語學習,3,56-61。
全香蘭(2006)。韓語漢字詞對學生習得漢語詞語的影響。世界漢語教學,1,
77-82。
全榮敏(2009)。中韓四字成語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山東大學漢語言
文字學系,濟南市。
安麗卿(2005)。成語結構和語音特徵(未出版碩士論文)。蘭州大學漢語言文
字學系,蘭州市。
李大農(2000)。韓國學生“文化詞”學習特點探析–兼論對韓國留學生的漢語
詞彙教學。漢語學習,6期,66-70。
李冰(2012)。論對韓漢成語教學參照表的制定(未出版碩士論文)。山東師範
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系,濟南市。
李英月(2014)。中韓四字成語的對比。開封教育學院學報,34卷4期,18-19。
李雪(2001)。漢、韓身體部位慣用語對比研究。語言學刊外語教育教學,第8
期,33-36。
宋開春(2001)。韓國語的慣用語現象研究。劍南文學,11期,170-171。
沈莉娜(2007)。近十年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綜述。語文學刊(高教版),
7期,158-160。
杜豔青(2006)。韓國學生漢語詞語偏誤分析。安陽師範學院學報,1期,102-
104。
杜豔青(2007)。討論韓國留學生的漢字成語教學。海外華文教育,1期,42-45。
林先渝(2013)。韓語漢字成語的語源及其與中、日用語的異同。第二屆西太平洋韓語教育與韓國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頁131~144)。台北市,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金平(2013)。針對韓國留學生的漢字成語分類和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上
海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系,上海市。
金佳圓(2014)。針對韓國中學生「中國語課」之詞彙分析與探討(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金昭蓮(2012)。華、韓同形漢字詞之比較及教學建議以「台灣華語八千詞」及《韓
國漢字語辭典》分析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士
學位學程,台北市。
金南玉(2008)。韓漢成語比較研究。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4期,100-101。
金洙京(2005)。韓成語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字學
系,濟南市。
金真姬(2010)。中韓慣用語對比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學報,4期,138-140。
信世昌、梁允禎(2017,2月)。韓國高等教育的華語相關科系類型分析–以首
爾地區大學為例。第二屆漢字文化圈華語教學專題研討會,清華大學華語中
心主辦,新竹市。
施文志(2003)。日韓留學生漢語詞語偏誤淺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
教學與研究版),5卷4期,28-31。
馬佳(2006)。中韓成語俗語中動物象徵意義對比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對
外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系,北京市。
張金蘭(2014)。第一語言漢字教學現況及其對華語文教學的啟示。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文學院學報,9,11-36。
張筱儀(2015,12月)。漢、韓成語之跨文化華語教學教案設計–以中高級韓籍華語學習者為例。第十四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大學主辦,台東市。
張筱儀(2016)。漢、韓成語比較分析及其在漢字教學中的應用之跨文化華語教
學教案設計–以中高級韓籍華語學習者為例。2016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
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44)。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
華語文學系。
崔娜(2008)。對外漢字成語教學初探—試論《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
現代語文,30期,128-130。
陳苓苓(2015)。基於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留學生成語習得偏誤分析(未出版
碩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系,濟南市。
陳建萍(2008)。韓國留學生漢字學習字形偏誤淺析。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4,119-120。
陳晨(2013)。韓國漢語熱中對韓漢字教學方法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四川
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系,成都市。
陳豐祥(2009)。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
用。歷史教育,15期,1-53。
陳顯衢(2015)。 對外華語教學之成語教材比較與分析:以《輕輕鬆鬆出手成
章》及《成語教程》為主(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新竹市。
陳艷敏(2009)。同形漢字詞在漢譯韓中的遷移。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5卷1
期,153-154。
黃玲玲(1982)。當代常用四字成語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文研
究所,台中市。
許葳(2013)。韓國學生的漢字音義遷移研究與華語文教學應用(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曾書琳(2013)。中高級階段韓國留學生成語使用情況分析及教學方法探討–
基於HSK動態作文語料庫(未出版碩士論文)。南京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系,
南京市。
楊靜雲(2015)。中韓成語差異語韓國學生漢字成語偏誤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
澳門科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系,澳門。
趙倩(2012)。對韓留學生的漢字成語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河南大學漢語
國際教育系,開封市。
樓桂玲(2012)。初探中韓成語形式對比研究。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5卷9期,
86-87。
蔡松阿(2003)。中韓漢語雙音節詞比較研究:以其使用頻率比較為主(未出版
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台北市。
鄭秀美(2002)。韓國漢字詞在韓國學生選用漢語詞彙上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台北市。
鄭恩(2003)。對韓籍學習者的漢與否定副詞教學語法(未出版碩士論文)。臺
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台北市。
鄭培秀(2005)。成語句法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
學中國語文學系,高雄市。
劉長征、秦鵬(2007)。基於中國主流報紙動態流通語料庫的成語使用調查。語
言文字應用,3期,128-130。
劉紅英(2004)。韓國學生漢語詞彙使用偏誤分析。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28卷3期,108-110。
劉曉豔、陳淑梅(2009)。漢字構形學說與韓國留學生漢字字形偏誤。牡丹江教
育學院學報,2,49-50。
魏慧萍(2010)。認同與分歧 : 漢字詞在韓語母語者漢語詞彙習得中的影響及其教學策略。 第十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頁459~466)。北京市, 世
界漢語教學學會。
邊麗真(2012)。中韓漢字詞研究–以同型異義詞為中心。劍南文學,12期,
156。
二、專書及工具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1996)。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市:商務
印書館,頁160。
中華文化總會(2012)。兩岸常用詞典。台北市:中華文化總會,頁53。
王萸芳、胡依嘉、曾金金、齊婉先、鄭琇仁、鍾振城(2015)。第二語言習得與
教學。台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景丹(2008)。成語教程,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王建勤(2006)。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語言系統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
館。
王建勤(2006)。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習得過程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
館。
匡國建(1992)。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頁280。
肖奚強(2009)。外國學生漢語句式學習難度及分級排序研究。北京市:高等教
育出版社。
李子瑄、曹逢甫(2009)。漢語語言學。台北市: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頁191-192。
何欣等(2000)。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台北市:國語日報社,頁672。
竺家寧(2000)。漢語詞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415。
金宗經、金周姬(2002)。四字成語。韓國:鶴一出版社,頁8。
金賢植(2002)。東亞新國語詞典。韓國:東亞出版社。
周何(2005)。國語活用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841。
胡裕樹(1992)。現代漢語。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頁301。
夏征農(2009)。辭海。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
高永奇(2014)。第二語言習得。蘇州市:蘇州大學出版社。
徐國慶(1999)。現代漢語詞彙系統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30、136。
唐樞主編(2000)。成語熟語辭海。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孫德金(2012)。對外漢語辭彙及辭彙教學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盛炎(1990)。語言教學原理。重慶市:重慶出版社,頁318。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股份有限公司,頁33-37。
黃湘武(1993)。皮亞傑理論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研究。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移
植與應用(杜祖貽編,頁53-62)。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黃榮伯、廖旭東(2007)。現代漢語。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頁266。
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舒兆民(2013)。Fun玩華語123(上)。台北市:正中書局。
國立國語研究所(1999)。標準國語大詞典。韓國:東亞出版社。
劉珣(201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頁195。
檀國大學東洋學研究所編(1999)。漢韓大辭典。韓國:三省出版社。
三、外文文獻、專書及工具書
송향근、고건(2009)。한국어 사장성어 어휘 교육 방안 연구。한국사전학,
13,171-189。
한글학회(2008)。《우리말사전》。韓國:어문각。
朴珍娥(2010)。高等學校漢文教科書所載漢詩와 故事成語의 樣相과分析(未出
版碩士論文)。東國大學漢文教育學科,首爾市。
陳韋銘(2010)。韓國成語의 概念과 範圍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均館大學
國語國文學科,首爾市。
鄒皓(2014)。韓中四字成語대조 연구 (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均館大學國語國
文學科,首爾市。
南基卓(2016)。《漢字能力檢定試驗》三級、準三級、四級、準四級、五級、
準五級。韓國:韓國語文教育研究會。
박두수(2015)。《마법 술술 한자》三級、準三級、四級、準四級、五級。韓
國:중앙에듀북스。
國際語文能力開發院編著(2009)。《漢字資格試驗》三級、準三級、四級、準
四級、五級、準五級。韓國:형민사。
四、網路資源
中韓韓中詞典:http://www.cidianwang.com/zhonghan/。
北京華文學院王慶芳(2010年1月7日)。成年人第二语言教学要注重对比法。中國新聞網。檢自:http://www.chinanews.com/hwjy/news/2010/01-07/2059872.shtml
教育部成語典2011年網路二版:http://dict.idioms.moe.edu.tw/cydic/index.htm
HSK動態作文語料庫:http://202.112.195.192:8060/hsk/login.asp
韓國Naver網路辭典:http://hanja.na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