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鴻鈞 |
---|---|
論文名稱: |
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調查研究 A Study of Satisfaction of Graphic User Interfaces for Teachers:Taking In-service Learning Websites for Art Teachers for Example |
指導教授: | 張全成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8 |
中文關鍵詞: | 藝術進修網站 、圖形使用者介面 、介面滿意度 |
外文關鍵詞: | Taking In-service Learning Websites for Art Teachers for Example, GUI (graphic user interface), satisfaction of interface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調查研究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了解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現況,為了獲得實証的資料,依據本研究過程中的實驗介面,藉由實際操作後,完成滿意度評估問卷。而為符合研究目的與需要,選擇有網際網路經驗之國小視覺藝術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有效樣本共30位教師,其中男教師10人,女教師20人。根據研究結果,獲得下列幾點結論:
一、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中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方面,滿意度排序最高之介面為「動態符號介面」為最佳,而「靜態文字介面」為滿意度較低的選項。
二、教師對圖形使用者介面應用於藝術進修網站個別項目內容搭配的滿意度排序,在「教材區」與「教學區」部分教師主要以「動態符號介面」為最佳,而又以「靜態文字介面」為滿意度較低的選項。而「鑑賞區」部分教師以「動態圖像介面」為最佳,而又以「動態文字介面」為滿意度較低的選項。
三、不同背景因素的教師對圖形使用者介面使用滿意度之差異,在不同「性別」的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中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是有顯著差異的;不同「年齡」的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中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中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是有顯著差異性的;不同「科系」的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中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上並沒有顯著差異;接觸「WWW時間」不同的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中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是有顯著差異性的;不同「上網頻率」的教師對藝術進修網站中圖形使用者介面滿意度是有顯著差異性的。
四、不同背景因素的教師對網頁上的介面與內容項目作搭配之滿意度差異,不同性別的教師對網頁上介面與內容項目作搭配之滿意度整體選項層面上並沒有顯著差異性存在;不同年齡的教師對網頁上介面與內容項目作搭配之滿意度整體選項層面上並沒有顯著差異性存在;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對網頁上介面與內容項目作搭配之滿意度選項,有顯著差異性的存在;不同科系的教師對網頁上介面與內容項目作搭配之滿意度選項,有顯著差異性的存在;接觸WWW時間不同的教師對網頁上介面與內容項目作搭配之滿意度整體選項層面上並沒有顯著差異性存在;不同上網頻率的教師對網頁上介面與內容項目作搭配之滿意度整體選項層面上並沒有顯著差異性的存在。
關鍵字:藝術進修網站、圖形使用者介面、介面滿意度。
A Study of Satisfaction of Graphic User Interfaces for Teachers-
Taking In-service Learning Websites for Art Teachers for Example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with the Graphic User Interface of Taking In-service Learning Websites for Art Teachers for Example. To gather verifying data fir the questionnaires, a set of interfaces was built for the subjects who were carefully chosen to meet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The subjects are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with Internet logging experience. There are 30 effective samples, which contain 10 male teachers and 20 female teacher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e following are concluded:
1. The teachers’satisfaction value of GUI on Taking In-service Learning Websites for Art Teachers for Example: the highest is dynamic symbolic interface, and the lowest is the static text interface.
2. The teachers’ satisfaction value of GUI on the matching of categories and content: In teaching material section and instruction section , the highest is dynamic symbolic interface, and the lowest is the static text interface. In collection section, the highest is the dynamic symbolic interface, and the lowest is the dynamic text interface.
3. The satisfaction valu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s, in education levels, the lengths of time using the WWW and the frequencies of logging onto the internet, but not in ages nor in the original college departments of the teachers.
4. For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genders, ages, lengths of time of using the WWW and frequencies of logging onto the Interne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 values in the matching of the interface and the context. For teacher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original college departments,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tching of the interface and the context.
Key words: Taking In-service Learning Websites for Art Teachers for Example, GUI (graphic user interface), satisfaction of interfa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裕民(2003)。人與物的對話-互動介面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田園城市。
方瑩琇(2003)。中小學教師進修網路學習課程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朱志明(1999)。動態圖像應用在網頁介面設計之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新明、李亦菲(2001)。架設人與電腦的橋樑-西蒙的認知與管理心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
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科技的教學與應用與行政支援。教育部電子計算機簡訊,8806期,16-32。
吳建豪譯(1998)。人機介面與互動入門-電腦之人因工程。台北:合碩科技。Preece Jenny.(1996). Human-computer interation.
吳智豪(1994)。個人數位助理之視窗操作介面發展。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世忠(1993)。使用者介面的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6卷,1期,18-27。
李世忠(2002)。網路教學手冊。台北:五南圖書。
李青蓉等編著(1998)。人機介面設計。台北:空大。
李俊宏、李賢輝(1996)。網頁設計原則的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國銘(2000)。多媒體型態之設計資訊認知模式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正中(2002)。高雄縣小學生使用「LOXA教育網」之現況與滿意度調查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耀宗譯(2000)。設計心理學-以使用者為中心安全易用的日常用品設計原理。台北:遠流出版。Donald A. Norman .(1988).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
林家維(1992)。網頁瀏覽器指標圖像之研究—以數位博物館圖像介面設計為例。彰化:私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振陽、洪嘉永(1995)。射出成型機操作面板操作安全性之設計提案。行政院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林淑芳、林麗娟(1995)。使用者介面-電腦輔助學習之認知要徑。視聽教育雙月刊,37卷,3期,18-27。
林敬欣(2001)。網頁介面中動態型態對圖像意義傳達影響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榮泰、莊明振(1991)。從圖像語意探討人機介面圖像的設計。工業設計,20卷,2期,85-91。
林麗娟(1994)。由動機理論觀電腦繪圖設計。視聽教育雙月刊,35卷,5期,23-30。
林麗娟(1996)。多媒體電腦圖像設計與視覺記憶的關係。教學科技與媒體,28卷,8期,3-12。
洪雪芬(2002)。e-Learning 融入數學領域教師進修之研究-以K12 數位學校為例。屏東: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
高新發、陳姝香(1999)。多媒體設計。台北:全華科技。
張全成(1999)。網路美術教學初探。國教世紀,193期,47-50。
張悟非(1993)。人-機互動設計之測試模式研究。明志工專學報,25期,217-226。
許有真(2001)。人機介面隱喻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58期,26-33。
郭淑芳、張基成(1998)。企業教育訓練實施遠距教學之途徑。遠距教學,7期,30-37。
陳秀如(2001)。靜態圖像應用在網頁設計介面之研究-以SheSay網站為例。桃園:2001基礎造形展暨視覺設計研討會論文選。
陳怡珍譯(2001)。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台北:台灣西書出版社。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1998).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s.
陳俊瑋(2000)。認知風格與使用者介面設計對注意力影響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陳美茜(1998)。企業內部網路應用與使用者特性關係之研究。彰化: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如足(2002)。美術館網頁設計及使用性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瑄、林瑞欽(1991)。認知心理學。台北:書苑。
黃欣儀(2002)。影響中小學教師網路進修使用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崇冀(1993)。人之因素與電腦介面-圖像研究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
黃勝發(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網路進修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慧貞譯(1994)。認知過程的原理-補救與特殊教育上的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L.Mann,&D.A. Sabatiino(1985).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Process in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楊哲欣、王超弘(1999)。WWW網頁設計之準則與應用。中國工業工程學會,16卷,2期,265-276。
楊雅淳(2001)。從使用者中心探討影視娛樂網頁介面設計原則—以電影公司網頁介面為例。台北: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鵬文、盧康渝(2004)。別讓我的滑鼠變自閉-網站&多媒體互動式介面設計指南。台北:數位人資訊。
趙美慧、黃朝盟(2001)。.COM的策略規劃與設計。台北:商鼎圖書公司。
歐上晉(2003)。網站首頁視覺設計要素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相關分析研究—以汽車製造業首頁為例。台北: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瑋伯文化。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and David Nachmias.(1999).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s.
鄭文俊(1999)。資訊產品螢幕圖像操作介面設計思索與實務。大葉學報,8卷,1期,111-120。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圖書。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
鄧友清(2000)。以使用性為訴求的國中數學網路教學介面之研究。彰化: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銘宏(1997)。全球資訊網操作介面設計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網頁介面設計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龍斯雲(2000)。全球資訊網之人機介面設計-以勞保局網站系統為例。台北: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毅彬(1994)。電腦操作圖像(ICON)設計。工業設計,23卷,2期,107-113。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羅綸新、姚伊美(1996)。圖形效益與互動性多媒體教學。視聽教育雙月刊,37卷,5期,25-29。
二、外文部分
Donald A. Norman(1988).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 New York:Doubleday.
Galitz, W.O.(1993).User-Interface Screen Design. New York:Wiley.
Henneman, Richard L, (1999).Design for Usability:Process, Skills, and Tools. Information, Knowledge, & Systems Management, 1(2), 133.
Horton,W.(1994).The Icon Book.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Katz, E & Blumler, J. G.(1974).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 California:Sage.
Kollar, L.(2003).GUIML, creating dynamic GUI objects using XML.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38(9), 893-901.
Kristof, R. & Satran, A. (1995). Interactivity by design:Creating & Communicating with New Media. California:Adobe Press.
Lindstorm,R.L.(1994).Business Weeks Guide to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New York:Osborne/McGraw-Hill.
Morgan,M.R.P.(1995).Crossing disciplines: Usability as a bridge between system, software, and documentation.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42 (2), 303-306.
Neville Stanton(1998).Human Factors in Consumer Products. United Kingdom:Taylor & Francis Ltd.
Nielsen, J.(1993).Usability Engineering . San Francisco: Academic.
Nielson , J.(1996).User Interface Directions for the Web.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42(1), 65-75.
Nielson,J.(2000).Designing Web Usability :The Practice of Simplicity .Indiana:New Riders Publishing .
Nielson,J.(1987).A User Interface Case Study of the Macintosh: In Edited by G. Salvendy. Cognitive Engineering in the Design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Expert Systems. Boston:AP Professional.
Simon, H. A.& Jing, Q.(1989).Recognizing, thinking, and Learning as information process. Process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7, 13-29.
三、網路部分
天下雜誌海闊天空網站。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50art/50wbesite.htm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科教師進修網站。http://www.aerc.nhct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