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蘭馨
論文名稱: 「開臺」、「過臺」臺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
指導教授: 董忠司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54
中文關鍵詞: 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用韻詞彙開臺過臺詞頻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是以臺灣閩南語「開臺」、「過臺」類的四本歌仔冊為研究的對象,其內容計有896行、3584句、25088字,採單重切詞法切分出5752條詞彙。並從用韻和詞彙兩個層面去分析「開臺」、「過臺」歌仔冊所呈現的語言現象。
      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諸論」,包括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歌仔冊的概述及文獻探討等。
      第二章「用韻分析」,第一節先說明歌仔冊是以四句為單位,探討臺灣閩南語的次方言,及說明採用教育部「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以海口腔對「開臺」、「過臺」四本歌仔冊進行逐字記音。第二節用韻研究,分析「開臺」、「過臺」歌仔冊的通押情形,如以寬韻通押的標準來觀察,發現「開臺」、「過臺」歌仔冊其四句全押的句子佔全部的99.67%。第三節韻式和平仄類型研究,以末句四句同韻為標準來分類,則韻式類型有十二類、平仄類型有十一類,並發現「開臺」、「過臺」歌仔冊採平聲調為韻調,而且大都以偶數句押平聲調為基本模式;而偶數押平聲調者,其首句押第七調所佔的比例相當重。
      第三章「詞彙分析」,第一節詞彙的方法,探討語法單位-詞素、詞、短語、句子的不同,並說明採用單重切詞法的切詞原則。第二節詞彙的分類,依詞彙的詞性、構詞法與事類等三項特徵,分別列於「開臺」、「過臺」四本歌仔冊詞頻表中。第三節概述新竹閩南語詞法的特色。第四節列出特殊的詞彙,以幫助對「開臺」、「過臺」類歌仔冊的了解。
      第四章「開臺」、「過臺」歌仔冊詞頻表的意義分析。用統計的方法,分別算出「開臺」、「過臺」四本歌仔冊的詞彙使用次數和百分比與其詞性、構詞及事類的百分比,再根據統計詮釋其涵意。
      第五章「餘論」,對本文先做一簡單的回顧,再論及本文研究的自我評估和一些限制,最後是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本文附錄包括了參考書目、周成過台灣歌、甘國寶過台灣歌、寶島新台灣歌、鄭國姓開台灣歌、韻字與平仄分析表、周成過台灣歌詞頻表、甘國寶過台灣歌詞頻表、寶島新台灣歌詞頻表、鄭國姓開台灣歌詞頻表,及教育部公告台灣語言音標與其他音標之比較。


    「開臺」、「過臺」臺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歌仔冊」的概述…………………………………… 5 第五節 文獻探討……………………………………………… 8 第二章 用韻分析 第一節 用韻特色……………………………………………… 16 第二節 用韻研究……………………………………………… 28 第三節 韻式與平仄研究……………………………………… 48 第三章 詞彙分析 第一節 詞彙的研究方法……………………………………… 66 第二節 詞彙的分類…………………………………………… 68 第三節 新竹閩南語的詞法…………………………………… 83 第四節 「開臺」、「過臺」歌仔冊特殊詞彙……………… 85 第四章 「開臺」、「過臺」歌仔冊詞頻表的意義分析 第一節 周成過台灣歌詞頻表的意義分析…………………… 93 第二節 甘國寶過台灣歌詞頻表的意義分析………………… 107 第三節 寶島新台灣歌詞頻表的意義分析…………………… 120 第四節 鄭國姓開台灣歌詞頻表的意義分析………………… 132 第五章  餘論…………………………………………………… 142 附錄一  參考書目……………………………………………… 151 附錄二 周成過台灣歌……………………………………………………… 157 甘國寶過臺灣歌…………………………………………………… 199 寶島新臺灣歌……………………………………………………… 294 鄭國姓開臺灣歌…………………………………………………… 323 附錄三  韻字及平仄分析表…………………………………… 352 附錄四 周成過台灣歌詞頻表……………………………………………… 387 甘國寶過臺灣歌詞頻表…………………………………………… 423 寶島新臺灣歌詞頻表……………………………………………… 484 鄭國姓開台灣歌詞頻表…………………………………………… 516 附錄五  教育部公告台灣語言音標與其他音標的比較…… 548

    天下編輯1992《發現臺灣(1620~1945) 上冊》,台北市,天下雜誌
    天下編輯1992《發現臺灣(1620~1945) 下冊》,台北市,天下雜誌
    王 力1988《漢語律詩學(增定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育德1993《台灣話講座》,黃國彥譯,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王育德2000《臺灣話講座》,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王幸華1992《台灣閩南語兒童歌謠研究》,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
    王振義1987〈淺說閩南語社會的唸歌〉《台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
    王振義1988〈從歌仔調的歌唱特色-談「樂合詩」與「詩合樂」的歌唱傳統〉,《復興劇藝學刊》,第二十期,頁31~49
    王振義1993〈歌仔平仄規律實質意義的探討〉,《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二十七期,頁47~51
    王振義1997〈歌仔調的「樂合詩」歌唱傳統與性質初探〉《民俗曲藝45期》
    王釗芬1994《「周成過臺灣」故事的形成及演變》,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
    王順隆1993〈談臺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臺灣風物》,第四十三卷第三期,頁109~131
    王順隆1994〈閩南「歌仔冊」書目、曲目〉《台灣文獻》,第四十五卷第三期
    王順隆1995〈從近百年的臺灣閩南語教育探討臺灣的語言社會〉,《臺灣文獻》第四十六卷第三期,頁109~135
    王順隆1996〈「歌仔冊」書目補遺〉,《臺灣文獻》第四十七卷第一期,頁73~100
    王順隆1997〈從七種全本「孟姜女歌」的歌詞、文體看「歌仔冊」的進化過程〉《台灣文獻》,第四十八卷第二期
    王順隆1997〈閩南語歌仔冊的詞彙研究〉《第五屆國際閩南語方言研討會論文》
    王順隆1997《閩南語》《第五屆國際閩分言研討會論文1-11》華僑大學
    王順隆1999《歌仔冊的韻字的研究》《第三屆台灣語文論文發表會論文》
    甘為霖1913 《廈門音新字典》,台南,人光出版社
    石安石1994《語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任承英2000《語言腔調感知及其主觀評價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朱介凡1984《中國歌謠論》,香港,中華書局
    朱自清1976《中國歌謠》,香港,中華書局
    朱自清2001《經典常談》,香港,三聯書店
    竹碧華1991《楊秀卿歌仔說唱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何進忠、謝進炎2000《鄭成功傳奇性的一生》,台南市,世鋒出版社
    吳守禮1987《綜合台灣閩南語基本字典初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吳守禮1995《閩台方言研究集(1)》,台北市,南天書局
    吳守禮1997《福客方言綜誌》,台北市,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吳守禮1998《閩台方言研究集(2)》台北市,南天書局
    吳守禮2000《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吳守禮2001《明萬歷刊荔枝記戲文校理》,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吳守禮2001《明嘉靖刊荔枝記戲文校理》,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吳守禮2001《明嘉靖刊荔鏡記戲文校理》,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吳守禮2001《清光緒刊荔枝記戲文校理》,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玫芳2000《臺華詞彙對比研究-以台南善化鎮自然事物基本詞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吳瀛濤1975《台灣諺語》,台北,台灣英文出版社
    呂淑湘2001《語文常談》,香港,三聯書店
    呂晶晶2002《臺灣鹿港諺語的調查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呂興昌1995《白話中的台灣文學資料》《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63~27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宋炳初2000《閩南語聲調變化規則》,嘉義縣,嘉義縣文化局
    李 李 1983《台灣陳辦歌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李 李 1992〈一首抗清歌謠「台灣陳辦歌」〉《台灣風物》第四十二期第四卷 ,頁25~45
    李壬癸1985〈閩年語的口語傳統〉《大陸雜誌》,台北,大陸雜誌社,七十一年二月,頁66~73
    李壬癸1986〈Rhyming and phonemic contrast in South Min〉《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五十三卷第三期
    李壬癸1989〈閩南語喉塞音尾性質的探討〉《中研院史語所集刊》第六十卷第三期
    李安和1989〈論台灣「唸歌-歌仔戲」的戲曲語言時數所據-從音樂、語言美學的觀點來探討〉《民俗曲藝》,第八期,頁5-53
    沈 謙1995《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長楫、 歐陽憶耘1998《廈門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長楫1986〈福建境內閩南方言的分類〉《語言研究》2
    周長楫1996《詩詞閩南話讀音與押韻》,高雄市,敦理出版社
    周長楫1996《閩南語的形成發展及在臺灣的傳播》,台北市,凌閣文化事業公司
    周振鶴、游汝杰1990《方言與中國文化》,台北市,南天書局
    周純一1991〈「臺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民俗曲藝》,第七十一期,頁108~143
    周雪美2000《台灣客家傳統歌謠的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周榮杰1990〈台灣歌謠產生的背景上、下〉《民俗曲藝第六十四、六十五期》,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官宥秀2001《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林文松、許聞智1999《新台灣人通用字典》,台北縣,松霖印刷廠
    林金鈔1975《閩年與研究》,新竹,竹一出版社
    林香薇1995《閩南語自成音節鼻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香薇2000〈閩南語語素融合初探〉,《台灣人文》,第四號,頁277~291
    林香薇2000〈論閩南語「並列式複合詞」的詞素序〉,《台灣人文》,第五號,頁339~358
    林香薇2001《臺灣閩南語複合詞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素春1994《宜蘭本地歌仔之研究》,台北,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林素春1994《宜蘭本地歌仔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林葉連2000〈從文化資產維護的觀點談閩南語的地位和價值〉,《文學通識學術論談》,第三期,頁111~128
    林慶勳1997《台灣歌仔簿押韻現象考察-以「人心不足歌」為例》《第五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7,1994年四月,南大學出版社
    林慶勳1997《台灣歌仔簿押韻現象考察-以「人心不足歌」為例》《第五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7,1994年四月,南大學出版社
    林慶勳1999《問路相褒歌》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寶卿1999《閩南語方言語古漢語同源辭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姚榮松1995《閩南語書面與使用漢字類型分析-兼論漢語分言文字學》《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7~19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姚榮松2000〈台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國文學報》第二十九期,頁193~229
    施炳華2000〈談歌仔冊的音字語整理〉《成大中文學報》第八期,頁207~228,
    施炳華2001《行入台語文學的花園》,台南市,真平企業有限公司
    施博爾1965〈五百舊本歌仔冊目錄〉《台灣風物》,第十五期第四捲,頁41~60,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
    洪宏元2000《台灣閩南語流行歌謠語文研究》,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
    洪良一1995〈一顆鄉土心 一份鄉土情〉《教師天地》第七十七期,頁16~20洪洪惟仁1992
    《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進鋒1998《台灣民俗之旅》,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胡鑫麟1994〈民間的台語寫發 其基本想法與原則〉《台灣風物》第四十四卷第二期
          國立成功大學
    張 靜2000《漢語語法疑難探解》,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張正體1993《學詩門徑》,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張光宇1990《切韻與方言》,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志公1998《漢語語法常識》,香港,三聯書店
    張秀蓉1993〈牛津大學所藏有關台灣的七首歌謠〉《台灣風物》第四十三卷第三期
    張屏生1999〈台灣閩南話歌謠的形式特點〉《第三屆台灣語文論文發表會》,台灣語文學會主辦
    張炫文1988〈「七字調」在台灣民間歌謠中的地位〉《民俗曲藝》第四十五期,頁78~96
    張炫文1998《歌仔調之美》,台北縣,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美薰1991〈客家諺語修辭〉《傳習》,第九期,頁31~57
    張振興1997《臺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張聯榮1997《漢語辭彙的流變》蔣紹愚審定,河南,大象出版社
    曹甲乙1983〈雜談七字歌仔〉《台灣風物》,第三十三卷第三期,台灣省文獻會
    曹逢甫1995〈臺灣閩南語母語教學評述〉,《臺灣研究通訊》,第五卷第六期,頁2~18。
    曹逢甫1998〈臺灣閩南語中與時貌有關的語詞”有””Ø”和”啊”試析〉,《清華學報》,第二十八卷第三期,頁299~334
    曹逢甫1999〈臺灣語言的歷史及其目前的狀態〉,《漢學研究》,第十七卷第二期,頁313~343
    莫光華1992〈臺灣歌仔戲歌調之介紹〉,《臺灣文獻》,第四十三卷第一期,頁149~161
    莫光華1999《臺灣各類型地方戲曲》,台北市,南天書局
    許世英1998《中國文法講話》,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局
    許清雲1997〈論唐人絕句含蓄美的表現手法〉,《東吳中文學報》,第三期,頁139~158
    許極燉1992《臺語文字化的方向》,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許極燉1998《臺灣語概論》,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連 橫 1981《台灣語典》,台北,國立編譯館
    陳姿听2002《臺灣閩南語相褒類歌仔冊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陳 香1983《臺灣竹枝詞選集》,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 修 1991《台灣話大辭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耕、曾學文1995《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健銘1989《野台鑼鼓》,台北,稻香出版社
    陳健銘1996〈從歌仔冊看臺灣早期社會〉,《臺灣文獻》,第四十七卷第三期,頁61~100
    陳進傳1999〈本地歌仔研究的回顧〉,《宜蘭文獻雜誌》,第三十八期,頁134~158
    章太炎2001《國學概論》,香港,三聯書店
    傅庚生1979《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曾子良1988〈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即期反應之思想〉《民俗曲藝》第四十五期
    曾子良1990《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述錄與存目》,博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
    曾永義1988《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曾慧佳2000《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湯廷池1999《閩南語語法研究試論》,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黃士旂2000《臺灣族群研究目錄》,台北市,捷幼出版社
    黃勁連1995《台灣國風》,台北,台語文摘譗誌社
    黃宣範1983《漢語語法》,台北市,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得時1953〈台灣歌謠之型態〉《台灣文獻卷三期》
    黃菊芳 1999《〈渡子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黃榮洛1989《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黃慶萱1990《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音教材》,台北,大安出版社
    楊秀芳1992〈從歷史語法的觀點論閩南語「著」及持續貌〉,《漢學研究》,第十卷第一期,頁350~371
    楊秀芳1995〈閩南語書寫問題評議〉,《大陸雜誌》,第九十卷,第一期
    楊素晴1993《文化的源頭活水-民間文學之重要性》,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楊森富1992〈河洛話、閩南語和臺灣話之關聯性〉,《臺南文化》,第三十四期,頁31~41
    葉桂桐1998《中國詩律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董忠司1996《「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市,臺灣語文學會
    董忠司1996《台灣閩南語語音教材》,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董忠司1996《臺灣閩南語語音教材初稿》,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董忠司1997《續修新竹縣志 語言篇.閩南語章》
    董忠司1998《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新竹市,教育部
    董忠司1998《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新竹市,教育部
    董忠司2000《臺灣語語音入門》,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董忠司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台灣閩南語概要》,上、下冊,台北,文建會
    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董忠司2002〈台灣韻部與民間歌謠—以日據時代早期歌謠集為討論中心〉《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高雄,中山大學
    詹伯慧1991《現代漢語方言》,台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廖嘉裕2000《臺語常用詞》,台北市,海洋台語文學會
    臧汀生1979《臺灣民間歌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臧汀生1984《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臧汀生1988〈試論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之文字記錄〉,《民俗曲藝》,五十五期
    臧汀生1989《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臧汀生1993〈台語文學用字之商榷〉《第一屆台灣語言國際研討會》
    臧汀生1993〈台灣車鼓歌詞抄本異文校刊舉隅〉,第一屆訓詁學會議
    臧汀生1993〈從台灣歌仔簿俗寫形聲字談形符兼指示變音作用〉《第一屆中國通俗文學及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臧汀生1994〈台灣歌仔簿用字方法與閱讀〉,中國民間文學國際會議
    臧汀生1996《台語書面話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
    趙元任著、丁新邦譯1994《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劉叔新1990《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美芳1993《陳三五娘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劉慧怡1992〈臺灣閩南語說唱音樂-「唸歌仔」〉,《傳習》,第十期,頁315~324
    蔡培火1969《閩南話國語對照常用辭典》,台北,中正書局
    蔡惠如1991《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鄭 縈2000〈試析閩南語情態詞kann和kam的語意與詞類〉,《臺灣語文與語言教育》,第二期,頁29~38
    鄭良偉1984〈談台語裡的訓用字〉《台灣風物》第四十三卷第三期
    鄭英珠1999〈概述本地歌仔〉,《宜蘭文獻雜誌》,第三十八期,頁159~178
    鄭惠萍1992《桃花女鬥周公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鄭煙樹1996《臺灣俗語數千句》,新竹市,竹林書局
    鄭穗影1998《臺灣語言的思想基礎》台北市,臺原出版社
    黎運漢 張維耿1991《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
    盧佑俞1993《臺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盧廣誠1999《臺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市,南天書局
    簡上仁1992《臺灣民謠》,台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簡上仁1998《臺灣福佬糸民謠-老祖先的臺灣歌》,台北縣,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簡巧珍1986《南管戲「陳五三娘」及其「益春留傘」之唱腔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錄音帶類
    呂柳仙主唱《周誠過台灣》,台北縣,月球唱片廠股份有限公司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