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明哲
論文名稱: 運用價值工程進行新產品開發流程項目之改善-以DRAM廠為例
指導教授: 陳光辰
口試委員: 朱詣尹
張丁才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9
中文關鍵詞: 價值工程新產品開發流程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全球競爭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市場中,由於記憶體產品的多變性,導致產品的生命週期縮短及顧客的需求提高,為了使企業保有發展及優勢,企業必須不斷的推出新產品以吸引客戶,並與競爭者間形成差異性。所以對於企業而言,新產品的開發流程的時效性及準確性顯得特別的重要,因為新產品雖然可以提高生產力、差異性、競爭力及企業經濟的發展,卻也可因為新產品開發的時效性不佳導致企業因此而失去競爭力。由於市場的走向瞬息萬變,假設新產品的策略是正確的情況下,新產品開發的時效性就是決定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子。
    針對上述如何增加新產品開發時的時效性,本研究希望使用價值工程的手法,對於行動記憶體之新產品開發流程中各階段之準備文件,針對文件內容的項目進行合併及簡化的動作、並使其增加價值,對於記憶體產品與一般產品不同的生產時間(記憶體最少兩個月)差異上,帶來許多的幫助。以某記憶體廠之新產品開發流程為例,驗證本研究模式之可行性。
    最後在案例公司也已開始實施了其中的建議案,使得案例公司在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時程更加的縮短及成本的降低。


    摘 要 2 圖 目 錄 5 表 目 錄 6 第一章 緒論 7 1.1 研究背景 7 1.2 研究目的 9 1.3 研究方法與架構 10 1.4 研究範圍 12 1.5 研究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2.1 新產品開發流程 13 2.1.1 一般商品之開發流程 13 2.2 新產品開發流程分析方法比較 17 2.3 價值工程 18 2.3.1 價值工程的起源 19 2.3.2 價值工程定義 21 2.3.3 價值工程的做法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3.1問題描述 28 3.2研究步驟與方法 28 3.2增加價值的方法 29 第四章 案例分析 31 4.1個案公司簡介 31 4.2個案公司新產品開發流程之簡介及比較 34 4.3 合併文件部份 39 4.4 簡化文件內容部份 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5.1研究結論 52 5.2研究貢獻 55 5.3後續研究之建議及方向 56 參考文獻 57 中文部分 57 英文部分 59

    中文部分
    1. 司徒達賢、李仁芳、吳思華,「企業概論」國立空中大學用書,(1995)。
    2. 劉慶尚、沈文彥編著,「價值工程管理與實務」,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發行,(1995)。
    3. 葉秋玲,價值鏈策略分析之個案研究—以鋼鐵業中之鋼筋業為例,成功大學會研所碩士論文,(1996)。
    4. 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上)、(下)」,原著者Porter, M. E.,台北:天下 (1997)。
    5. 陳俊吉,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分析--以晶圓代工與動態隨機存取記,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1998)。
    6. 陳光辰,「工廠診斷與改善方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1999)。
    7. 周文賢、林嘉力,「新產品開發與管理」,華泰書局,(2001)。
    8. 蔣維理,成功的新產品開發模式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
    9. 唐群惠,國內積體電路產業之產業價值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0. 鄒立仁,台灣晶圓代工業赴大陸投資價值鏈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2)。
    11. 小島敏彥,新產品開發管理:企業革新的生存之道(蔣永明),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2002)。
    12. 閻大同,記憶體產業的競爭策略分析─以力晶半導體為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3. 林宗輝、馬光華,方興未艾之可製造性設計,簡訊專文,2005年 7月號,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2005)。
    14. 朝野熙彥、山中正彥著,「新產品開發策略」,桃園:先鋒企管,(2005)。
    15. 陳永裕,「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生命週期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英文部分
    1. Thamhain H. J. and Wilemon D. L.,"Developing Project/ Program Managers",Proceedings, PMI Seminar/ Symposium,Toronto, Ontario, P II-B2,October 1982
    2. Cooper, Robert G and Kleinschmidt (1990) known as the Stage–Gate™ process
    3. James P. Lewis,Project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Control,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95
    4. James J. Jiang, Gray Klein & Joseph Balloun,"Ranking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Success Factors",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pp. 49-53,December 1996
    5. Booz,Allen Hamilton (BAH, 1982) and this process continues to be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outcomes (Griffin, 1997; Tzokas, 2000)
    6. James P. Lewis,Mastering Project Management,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9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