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盧悅文
論文名稱: 叫一聲娘字怎堪?長老教會牧師娘的身份認同
指導教授: 周碧娥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5
中文關鍵詞: 牧師娘教會組織長老教會與婦女婦女與宗教從事性別性別分工性別角色身份認同角色扮演協商與抵抗公/私領域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份論文主題,主要是討論長老教會地方教會牧師娘的身份認同。所謂的「牧師娘」,牧師的妻子,她是一個身上背負多重角色的女性,是基督教教會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但是,她的角色行為與身份認同卻是經過與教會/會友與牧師不斷妥協之後的產物。她徘徊在教會公領域與家庭領域之間,她的各種勞動被理所當然地視為是出自於「愛」的貢獻,卻被忽略這份「愛」的背後,往往型塑她身份認同與角色期待多重角力的延伸與展現。

    我嘗試從教會組織(教會與會友)、牧師與牧師娘三者之間構成的關係,探究三者對於「牧師娘」在教會組織中的性別認同與角色期待,存在何種角力。並更進一步發掘牧師娘在教會、家庭和她自己三者之間承載何種的教會性別認同政治以及她本身如何看待「牧師娘」這個角色。甚至是,牧師娘以哪些方式抗拒教會、會友與牧師對她的身份認同的型塑,進而發展出她自身的自主性。我把牧師娘與教會、會友和牧師之間的角色行為與身份認同的過程,以這個圖形表示:(請見檔案)

    本論文主要是以深度訪談和觀察兩個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訪談的對象為長老教會地方教會服務的牧師娘,包含有專職家庭主婦的牧師娘,與在教會之外有一份全職工作的牧師娘。總共訪問的牧師娘人數為7人並將她們依照世代分類。所有受7位訪牧師娘當中,3位是全職家庭主婦的牧師娘,4位是職業婦女的牧師娘。

    我以「超完美女性的牧師娘」的概念分析教會與會友和牧師如何型塑牧師娘的身份認同且對牧師娘的角色期盼,並且將牧師娘與其他同為「娘」卻不同身份的女性做比較,藉此看到牧師娘在身份認同上所面臨的困境。牧師娘身份認同的困境,就是她的角色職分沒有明確的規定,身份沒有明確的界線。這也使得牧師娘在對教會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與工作身份上的建構,表現出多樣的協商與抵抗的形式。

    牧師娘對於自我和工作身份上的協商與抵抗,表現在她對自己的定位、在教會之外擁有一份全職工作、工作身份的協商以及教會與身份的協商。牧師丈夫的支持和牧師娘自己爭取工作權,是牧師娘能夠成為職業婦女的主要因素。而牧師娘也拒絕教會以支薪的方式,抵抗教會對她的身份認同和角色扮演所加諸的強制性。

    此外,從牧師娘的訪談中發現,教會成立的時間短、長老平均年齡偏低與會友薪資結構多為雙薪的教會,對於牧師娘在外面擁有一份全職工作,有比較開放與自由的尺度;而教會成立時間較長、會友薪資以單薪為主,且長老平均年齡較高的教會,反而限制牧師娘的工作權與自由度。

    我以牧師娘如何在空間與時間上劃分公私領域界線,探討牧師娘對於教會與會友和牧師對其身份認同的型塑所發展出的協商和抵抗。訪談發現,儘管牧師娘在時間與空間上不論是積極的劃界、或只是消極的劃界,這些對牧師娘而言,都是她們自行發展出來的一種抵抗機制。只是,這樣的公私界線,因為教會事務的在空間與時間上的特性,使這樣的界線,反而顯得更加模糊與脆弱。

    最後,牧師娘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的協商與抵抗,是得牧師娘成為身份認同型塑的能動者,重新建構了教會與會友和牧師對於牧師娘身份認同的意識型態。

    關鍵字:牧師娘、教會組織、長老教會與婦女、婦女與宗教、從事性別、性別分工、性別角色、身份認同、角色扮演、協商與抵抗、公/私領域。


    第一章 緒論 p. 1 前 言 p. 1 第一節 p.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p. 6 第一節 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待 p. 6 第二節 聖經中對於女性的看法 p. 8 第三節 長老教會組織與制度和法規 p. 9 第四節 無給職的家庭勞動力 p. 13 第五節 牧師娘的角色內涵 p. 14 第六節 小結 p.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田野概況 p. 18 第一節 資料收集 p. 18 第二節 參與觀察 p. 22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p. 23 第四節 田野概況 p. 24 第四章 長老教會牧師娘的剪影 p. 26 第一節 超完美女性的牧師娘 p. 26 第二節 同為「娘」卻不同身份 p. 40 第三節 小結 p. 43 第五章 協商與抵抗 p. 45 第一節 牧師娘對自己的定位 p. 45 第二節 協商與抵抗 p. 50 第三節 公私領域的劃界 p. 61 第四節 Empowering 牧師娘與engendering教會與會友 p. 66 小 結 p. 69 第六章 結論 p. 71 第一節 研究結果 p. 71 第二節 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人/會友對兩性平權議題態度調查報告」對話 p. 7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p. 75 附錄(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人/會友對兩性平權議題態度調查報告」 p. 77 附錄(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人/會友對兩性平權議題態度調查報告(二)」p. 79 附錄(三)「兩性平權民調傳道人/會友」對照表 p. 81 參考書目 p. 84

    中文部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法規委員會,2000,《教會法規》,台南:教會公報社。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1986,《總會信徒教育手冊》,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與發展中心,200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勢統計》,台北:台灣基督長教會總會。

    李悅端與柯志明,1994,《小型企業的經營與性別分工—以五分埔成衣業社區為案例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7期,頁41-79。

    呂玉瑕,2001,《性別、家庭與經濟:分析小型家庭企業老闆娘的地位》,台灣社會學期刊,第2期,頁163-217。

    利翠珊,1999,〈已婚女性與家庭系統的交會:親情與角色的兩難〉,《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2卷,第3期,頁1-26。

    連邱美容,1996,《師母地位的探討》,台北:橄欖出版社。

    黃曉玲,2001,《破繭而出—一位牧師娘的性別意識覺醒、反思與信仰實踐的故事》,台北: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曉玲,2002,〈牧師受聘,全家受聘?〉,《新使者雜誌》,68期,頁56-60。

    長老教會信徒,2002,〈牧師受聘,全家受聘嗎?—一位平信徒的看法〉,《新使者雜誌》,70期,頁71-72。

    高承恕,1999,《頭家娘—臺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台北:聯經出版社。

    慈秀君,1999,《性別與牧會處境—以長老教會女傳教士為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宜音,2001,〈自己人:從中國人的情感格局看婆媳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第16期,頁3-41。

    張珣 1985〈台灣不同宗教的信徒與組織之比較研究〉,《台大社會學刊》,第17期,頁15-44。

    英文部分

    Biggart, Nicole Woolsey, 1988, “Family, Gender and Business” in Charismatic Capitalism. Chicago; The Univeristy of Chicago Press.

    Boyer, Paul, 1989, “Minister’s Wife, Widow, Reluctant Feaminist: Catherine Marshall in the 1950s.” in Janet Wilson James ed, Women in American Religio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Brock, Raymond T, 1997, “The Pastoral Marriage” in Thomas E. Task, Wayde I. Goodall, and Zenas J. Bicket eds, The Pentecostal Pastor: A Mandate for the 21st Century. Springfield, Missouri: Gospel Publishing House.

    Carmichael, Nacie, 1997, “ The Ministers’ Wife.” In Thomas E. Task, Wayde I. Goodall, and Zenas J. Bicket eds, The Pentecostal Pastor: A Mandate for the 21st Century. Springfield, Missouri: Gospel Publishing House.

    Finch, Janet, 1983, Married to the Job: Wives’ Incoproration in Men’s Work.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Publisher.

    Leith, John L, 1987, “Presbyterian Polity” in Mircea Eliade eds,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New York: Macmillan.

    Oden, Marilyn Brown, 1988, “Stress and Purpose: Clergy Spouses Today” in The Christian Century Foundation. downloaded in 2001/10/25 from Religion-Online. (http://www.religion-online.org/cgi-bin/relsearchd.dll/shoarticle?item_id=311)

    Pentecost, Dorothy H, 1975, The Pastor’s Wife and The Church. Chicago: Moody Press.

    Pierece, Jennifer L, 1996, “Reproducing Gender Relations in Large Law Firms: The Role of Emotional Labor in Paralegal Work” in Macdonald and Sirianni, eds, Working in the Service Society. Philadelphial: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Wood, James R, 1992,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n Edgar F. Borgatta and Marie L. Borgatta eds,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