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詠芸
TSENG, YUNG-YUN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意願與退休生涯規劃關聯性之研究
The Relevan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aching Motivation and Retired Pla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王鼎銘
WANG ,DING-MI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9
中文關鍵詞: 國小教師生涯規劃教學意願教師專業發展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willingness,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rofess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近年來教師退休年齡有急遽年輕化現象,如何留住具有豐富教學經驗且正值壯年的教師,已成為當前社會必須面對且刻不容緩的人力資源議題。本研究目的在於針對教師專業發展,探討心理契約與組織認同影響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意願與退休生涯規劃的關聯度。研究採取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研究對象為新竹市國民小學正式教師。問卷資料以SPSS進行統計分析。深度訪談資料同時探討影響不同師培背景教師專業發展方式、教學意願與退休生涯規劃的因素。
    本研究結論如下:個人專業背景會影響國民小學教師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意願及退休生涯規劃。學校的教學環境、校長領導方式以及關係型心理契約,會影響教師教學熱忱。校長領導風格若為魅力領導、轉型領導及教導型領導對於各該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在行政業務推動上產生較大影響。關係型心理契約則對於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意願影響較大。交易型心理契約影響少數男性及其他具有專業證照教師教學意願及留任意願。對不同的職位及人格特性的教師,教師專業評鑑制度會影響其教學意願。兼任行政職教師有行政職位生涯規劃,其退休規劃時程略晚於其他教師。具專業證照教師往往另有職涯規劃,其退休規劃時程略早於其他教師。
    本研究建議未來可針對不同師培來源的教師探討心理契約對教學意願以及教學專業發展的影響;建議可探討教師在接受生涯教練的輔導前後,對其教學意願及生涯規劃的影響。


    Abstract
    During recent years, the average age of teacher’s retirement becomes younger sharply in average age. It became a critical national issues of from the view point of school human recource management to . This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on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willing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nd retirement career planning.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d questionnaire and structure-questional interview of teachers in Hsinchu elementary school system. SPS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questionnaire data and alo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collected that may influenc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thod of various teachers’ training backgrounds, teaching willingness and retirement career planning.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recent change in teaching environment has influenced on teaching enthusiasm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ing leadership will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teachers who hold concurrent posts of administrative office when they promote administrative affairs. Relational psychological contract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willingness. Transactional contract will influence on teaching willingness and willingness to remain in office for few male teachers and other teachers who ow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Teachers who hold concurrent posts of administrative office will schedule retirement planning little later than others when they have career planning for executive position. Teachers who hav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will schedule retirement planning little earlier than others.
    This recomme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suggest that studies coul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or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teacher’s training sources on their teaching willingness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ofes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further study coul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on their teaching willingness and career plan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y receive guidance of career coaching program.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6 第六節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教師生涯規劃理論 11 第二節 組織認同 14 第三節 心理契約 20 第四節 個人因素 22 第五節 教師專業發展 24 第六節 教學意願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9 第二節 研究樣本 31 第三節 問卷研究工具開發與信效度 32 第四節 資料分析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42 第二節 影響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分析 48 第三節 影響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意願之分析 61 第四節 影響國民小學教師留任意願情形之分析 69 第五節 影響國民小學教師退休生涯規劃情形之分析 74 第六節 問卷研究發現 80 第七節 訪談結果之分析 83 第八節 訪談研究發現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結論 97 第二節 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0 一、中文文獻 100 二、英文文獻 107 附 錄 109 附錄一 問卷 109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14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16 附錄四 訪談逐字稿 11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張春興。(1983)。成長中的自我探索。台北市:東華。
    林清江等撰(1980)。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教育部教育計劃小組。
    林瑞欽(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復文。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五南。
    施冠慨(譯)(1993)。Leslie‧Huling‧Austin、Sandra J‧Odell、Peggy‧Ishler著。初任教師的輔導。台北市:五南。
    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陳仲庚、張雨新(1998)。人格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高雄:復文。
    黃俊豪、連廷嘉合譯(2005)。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學富。
    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市,天下文化。
    劉玉玲(2011)。組織行為。新北市:新文京。
    李新鄉(2008)。組織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林財丁、林瑞發(譯)(2006)。Stephen P‧Robbins著。組織行為。台中市:滄海。
    吳美連(2005)。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智勝。
    丁志達(2005)。人力資源管理。新北市:揚智。
    吳美連(審訂)(2004)。Osland‧Kolb‧Rubin著。組織行為。台北市:智勝。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台北:高等教育。
    王新超(譯)(2002)。Perter Makin Cary Cooper Charles Cox著。組織和心理契約。台北市:五南。
    江明修(2002)。非營利管理。台北市:智勝。
    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芝儀(譯)(1999)。Vernon G‧Zunker著。生涯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
    蔡培村主編(1996)。教師生涯與職級制度。高雄:麗文文化。
    廖芝青(2013)。臺中市國中社會領域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鄭傑文(2013)。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性研究-以基隆市精進教學計畫學校教師社群成員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李怡諄(201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組織與學校教育品質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鄭群楷(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心理契約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智杰(2012)。台東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情緒勞務負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潘清輝(2012)。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教師自願退休原因及其退休後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逢洲(2012)。教學視導對國中自然科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個案因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數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永德(2011)。台北市師鐸獎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金貴(2011)。從人力資源發展看教育人員退休風潮。現代教育論壇,7。
    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2009)。教育部。
    徐明珠(2007)。教師退休制度之評析。國政分析。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黃韻瑾(2011,6月)。教練方式在生涯發展的應用。北臺灣學報,第34期,ISSN-1819-0278。
    蘇敬峰(2011)。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私立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靳國芬(2010)。國小教師心理契約、組織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聯性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敏珍(2010)。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衝突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佳霖(2009)。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凱陽(2009)。台北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淑慧(2009)。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互動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錦雄(2009)。我國國民小學教師退休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佳玲(2009)。以變革壓力的調節效果及組織認同的中介效果驗證工作態度、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以高雄縣市合併為直轄市之公務人員為例。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童鳳嬌(2009)。國中校長卓越領導、行動智慧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其樑(2009)。高雄縣中等學校心理契約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慶發、陳木金(2009)。教導型組織核心技術對國小校長營造良性組織循環之啟示。「校長行政論壇第廿一次學術研討會:校長領導的新思維與新模式」論文集,頁93-108頁。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林幸台(1989)。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265-297。
    林思伶(2004)。析論僕人式/服務領導的概念與研究。高師大學報,16期,39-57。
    黃寶嬋(2008)。國小行政教師與其主管的關係品質對主管信任與承諾之影響:心理契約與角色衝突的中介效果。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葉美蓮(2008)。準退休教師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佳真(2008)。美語補習班英語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淑鈴(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組織學習、組織公民行為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明憲(2008)。連鎖便利商店店長職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振廷(2008)。學校教師會功能之探討-以苗栗縣建國國中為例。靜宜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嘉雯(2007)。台北市音樂補習班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未出版,台北市。
    何佳樺(2007)。臺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佩屏(2006)。國小退休教師生涯規劃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夏慶華(2006)。心理契約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工作感受之中介作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鴻章(2005)。國民小學實施校長遴選制度前後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靜芬(2005)。中學教師對組織工會的認知及參與意向。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佳玫(2005)。心理契約與員工績效間關係之研究—個人、組織因素契合之觀點。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龍和(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鴻薇(2004)。教師僱用身分與人格特質對心理契約實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逸舒(2004)。論教師生涯、學涯和職涯之調和與發展策略。研習資訊,第21卷第6期。
    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宗顯(2004)。應用教師自我評鑑策進教師專業發展:基本理念、參考指標與可行做法。教育研究月刊,127期,頁45-54。
    鄭彩鳳(2003,8月)。美國教師工會之發展:兼論對台灣組織教師工會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6(2),頁21-41。
    黃柏勳(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賴清標(2003)。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校友會刊435期,8-17頁。臺中師範學院。
    吳財順(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以臺北縣與新竹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俊彥(2003)。非營利組織中領導風格、內部行銷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南縣社區為限。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柏睿(2003)。非營利組織領導意識與組織發展之探索─以荒野保護協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冠宏(2002)。轉換型領導、組織認同、組織溝通對領導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政府組織變革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2002)。教師組織工會問題之研析。教師與教師團體之定位與合理協商、協議權工作小組會議。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沈煌寶(2001)。國小教師社會態度、人格特質與衝突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蔡居隆(2001)。領導型態與主管效能之研究─以台灣南區郵政管理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研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朝祥(1990)。生計輔導-終身輔導歷程。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李新鄉(1993)。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誕生(1998)。讓教師專業生涯發展,掌握在教師自己手中。教育實習輔導。4(1),5-10。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梁雙蓮(1984),中央行政機關公務人員組織認同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台北市:五南。

    二、英文文獻
    Patchen,(1970), “ Participation, achievement and involvement on job”, NJ:
    Prentice Hall.
    Greenleaf, R. K. (2002). Essentials of servant-leadership. In L. C. Spears& M. Lawrence (Eds.), Focus on leadership: Servant-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 19-26).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Riketta, M. (2005), “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6, 358–384.
    Shepard, S(.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ive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high poverty, high minority populated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ssissippi.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ississippi.
    Dodson, C. K.(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in north mississippi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ississippi.
    Steers R.M., Porter L.W. (1991), “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 Hill.
    Christ, O., Van Dick, R., Wagner, U., & Stellmacher, J. (2003). When teachers go the extra mile: Foci of organisational identific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organis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Amongschool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3, 329-341.
    Lemire, L. & Rouillard, C. (2005).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and individual behaviour: The case of Canadian federal civil servants in Quebec.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0(2), 150-163.
    Tichy,N.M.&Cardwell N.(2002). The Cycle of Leadership:How Great Leaders Teach Their Companies to Win.New York:HarperCollins。
    Rousseau, D. M. (2004). Research Edge: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the Workplace:Understanding the Ties that Motivat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20.
    Delaney, J. T. & Huselid, M. A. (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 40(1): 88-171.
    Gatewood, R. D. & Field, H. S. (2001).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Orlando, FL: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Tomlinson, H.(2001).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 licensure/certification,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Trends in
    England and Wales. 第七次教育行政論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3月3 日至3 月4 日。
    Thomas, D. W.(1997).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Mansfield, R. S. (1996). Building competency models: Approach for HR
    professional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5(1), 7-18.
    Gutteridge, Thomas G. and Hutcheson, Peggy G. (1984). Career
    Development. In Leonard Nadel (ed.),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Development, N. Y.: John Wiley & Sons, Inc.
    Baltes, P. B. & Goulet, L. R.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al variables by manipulation of ag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Human Development(1971) ,14, 149-170.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