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珮琪
WU PEI CHI
論文名稱: 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建構
指導教授: 江麗莉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8
中文關鍵詞: 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
外文關鍵詞: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selection criteria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建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適切且可行之幼稚園訪視委員的遴選規準,進而提供各主管教育機關實施幼稚園評鑑時做參考。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在彙整相關文獻之後,探討分析幼稚園訪視委員遴選的初步規準,分為資格條件、專業知能及專業責任三大向度,共21個重要概念。並據以編製成「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意見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主要以民國九十年至民國九十四年間參與幼稚園評鑑工作之受評幼稚園、教育局及承辦學校之評鑑籌辦單位、訪視委員及教育評鑑專家為主,以立意抽樣調查的方式選出調查對象共計881份問卷,問卷回收率38.6%,共回收340份問卷,有效問卷338份。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t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彙整開放性意見之質性資料之後,綜整本研究發現與結果,獲致如下結論:
    一、遴選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首重幼教專業知能。
    二、訪視委員資格條件中,首重幼教實務經驗。
    三、訪視委員最需被考量的幼教專業知能項目為課程與教學、行政管理等二方面。
    四、訪視委員最需被考量的專業責任項目為訪視委員與受評學校間的倫理、撰寫評鑑報告的倫理兩方面。
    五、推行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
    六、提出一套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進而提出以下研究建議:
    一、宜建立一套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供各界參考。
    二、依訪視委員角色與任務的不同,分別遴選適當人選,組成評鑑小組進行評鑑工作。
    三、建立訪視委員的人力資料庫,以擴大委員的來源管道。
    四、建立訪視委員培訓儲備、認證制度。
    五、成立評鑑專責機構,統籌評鑑相關事宜。
    六、實施訪視委員的後設評鑑,使訪視委員的專業具公信力。
    七、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應隨時勢變遷有所修正。
    最後,對於未來研究之方向提出相關建議,期使幼稚園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研究能更臻豐碩。

    關鍵字: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Abstract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The appropriate and practical set of criteria is proposed to the authorit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for future reference.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the 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selecting the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preliminary criteria (qualification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were found to include 21 important conceptions. According to those conceptions, a questionnaire entitled “A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The research targets are to-be-evaluated kindergartens, the bureau of education, the departments undertaking evaluation affairs, on-site visitors and expert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 sample was created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as the research targets were involved in the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by the bureau of education between 2001 and 2005.
    A total of 881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33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representing a valid return rate of 38.6%.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T-test, Chi-square, one-way ANOVA and qualitative data from open-ended questio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While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prime consideration.
    2. Where qualifications of on-site visitors are concerne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most.
    3. In the aspect of on-site visito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understanding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s well a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irst.
    4. Regarding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isitors and the evaluated kindergartens as well as reliable evaluation reports should be considered.
    5.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put into practice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6. A set of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is proposed by the researcher.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mentioned above, some suggest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t is appropriate to establish a set of criteria for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Furthermore, the criteria can be used as a source of reference.
    2. In terms of different roles and missions involved in evaluation, the on-site visitors should be selected properly to foster successful evaluation through team work.
    3. In order to open up the source of suitable applicants, a human resource database should be created.
    4. Complete systems of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have to be set up.
    5. To provide overall management, a specialized evaluation agency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6. Meta-evaluation of on-site visitors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This will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n-site visitors’ professionalism.
    7. Given the change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ituation, the criteria of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should be amended.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above future studies on the criteria of selecting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will be expected.

    Keywords: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on-site visitors, selection criteria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訪視委員遴選的界定與意涵 9 第二節 訪視委員遴選的考量要素 14 第三節 訪視委員條件分析 22 第四節 幼稚園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初步建構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訪視委員資格條件之意見分析 65 第二節 訪視委員幼教專業知能之意見分析 87 第三節 訪視委員評鑑專業知能之意見分析 107 第四節 訪視委員專業責任之意見分析 135 第五節 訪視委員遴選規準相關問題之分析 16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71 第一節 重要發現 171 第二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176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86 參考文獻 193 附錄 201 附錄一 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意見調查問卷(幼稚園) 201 附錄二 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意見調查問卷(訪視委員 208 附錄三 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意見調查問卷(評鑑專家)215 附錄四 幼稚園評鑑訪視委員遴選規準之意見調查問卷(籌辦單位)22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冬雅(2004)。雲林縣國民小學實施校長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珮玲、孫立葳(2001)。臺北市幼稚園評鑑委員遴選制度建立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王睿君(2000)。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探討—以高雄市國民中學八十六學年度校務評鑑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餘厚(1993)。人事名詞釋義。臺北市:三民書局。
    白博文(1982)。國中輔導工作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文雄(2004)。教育行政與管理評鑑的回顧與前瞻-一位教育行政老兵的見證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9,271-291。
    江麗莉(2001)。臺北縣公私立幼稚園評鑑手冊研究成果報告。臺北縣:臺北縣政府編印。
    江麗莉(2005)。幼稚園評鑑相關要點修訂計畫。教育部委託專案計畫成果報告。新竹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江麗莉、曹榕浚(2004,11月)。從桃園縣幼稚園評鑑實施談幼稚園評鑑的變革。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21-128),新竹巿。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吳佳燁(2006)。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之建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青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5。
    吳株榕(2002)。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指標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巿。
    吳淑妤(2002)。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標準歷程與方法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吳德業(2000)。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評鑑制度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吳錦森(2000)。國民小學校長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巿。
    吳璐屏(1978)。首次師專評鑑實況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美員(1981)。我國大學生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明中(1996)。臺北市幼稚園園長對幼稚園評鑑觀點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敦義(199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之評議。教育研究資訊,7(5),40-59。
    周淑惠、江麗莉(1995)。我國幼稚園評鑑制度。載於中國教育會主編,教育評鑑(頁327-358)。臺北巿:師大書苑。
    林和春、張素貞(2005)。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實務探究-以桃園縣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72-90。
    林瑋茹(2002)。幼托整合方案下托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南投市。
    林榮彩(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巿。
    邱志鵬、魏淑君(1996)。幼教機構評鑑工作之我見。成長,28,20-24。
    段慧瑩、張毓幸(2004)。從花蓮園所評鑑經驗談評鑑委員的遴選組合。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92-96),新竹巿。
    洪梓祥(2003)。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胡斯淳(2003)。國民小學身心障礙特殊教育評鑑後設評鑑知覺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莉媛(2004)。理想上與現實中的幼稚園行政評鑑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97-108),新竹巿。
    張翠娥(1986)。學前教育師資基本能力分析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基本法(1999)。
    教育部(2001)。教育部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及奬勵實施計畫。
    教育部(2006a)。幼兒教育暨照顧法(草案)立法總說明。2006年6月26日,取自http://www.ece.edu.tw/
    教育部(2006b)。幼兒教育暨照顧法草案(9506公聽會版本)。2006年6月26日,取自http://www.ece.edu.tw/
    許玉齡(2004,11月)。我國幼稚園評鑑問題與前瞻。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3-17),新竹巿。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玲如(2004)。臺北縣九十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坤松(2003)。臺南市國中小行政人員對校務評鑑態度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宜君(2003)。幼稚園參與輔導評鑑方案之歷程─臺北縣四所幼稚園為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陳怡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巿。
    陳淑芳、簡淑真(2004,11月)。幼教專業不等同評鑑專業。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83-91),新竹巿。
    陳惠芝(2004)。臺北縣幼稚園輔導評鑑方案實施狀況之研究—以民國九十年度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陳雅玲(2003)。幼稚園評鑑缺失的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5,173-188。
    陳漢強(2004,11月)。幼稚園評鑑的反思。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7-12),新竹巿。
    陳劍賢(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以臺東縣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巿。
    曾淑惠(1996)。我國專科學校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淑惠(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曾淑惠(2004)。教育評鑑模式。臺北市:心理。
    游進年(1998)。CIPP模式在臺灣省國民中學訓輔工作評鑑應用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1988)。視導與評鑑。載於蔡保田(主編),學校行政(頁407-443)。高雄市:復文
    黃韻寧(2002)。新竹縣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黃麗君(2004)。幼稚園教師專業能力評鑑方案之建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黃耀輝(2002)。臺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淑朱、王佳芬(2003)。私立幼稚園教師分級制實施之可行模式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41-67。
    詹益成(2002)。桃園縣立國民小學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巿。
    熊鈍生(1986)。辭海。臺北市:中華書局。
    臺北巿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巿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評鑑報告。臺北巿:作者。
    劉奕權(1984)。國中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劉智豪(2004)。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委員評鑑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巿。
    潘慧玲(2004,5月)。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所舉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23),臺北巿。
    蔡金柱(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評鑑制度規劃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師在職進修教學及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春美、洪福財(2004,11月)。從幼教教師觀點檢視臺北巿、基隆巿幼稚園評鑑。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29-136),新竹巿。
    蔡敏玲(2004,11月)。閱讀2004年臺北巿幼稚園評鑑的教學與保育評鑑意見:學習與看見。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舉辦之「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25-37),新竹巿。
    蔡懷萱(2001)。國民小學校長遴選決策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鄭友泰(2001)。桃園縣身心障礙班特殊教育評鑑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立輝(2001)。臺灣地區實施大學評鑑制度之探討。私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新輝(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穆慧儀(2002)。國民中學後設評鑑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賴志峰(2002)。教育評鑑邁向專業化之途徑-評鑑人員證照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48,100-107。
    薛婷芳(1998)。從幼稚園參與評鑑之經驗看幼稚園轉變之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巿。
    謝慧伶、周德昌(2003)。教育評鑑之概念釐清與展望-專訪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潘慧玲教授。教育研究,112,22-30。
    羅金盛(2002)。臺灣省高級中學評鑑之研究-以八十八學年度南區高中評鑑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巿。
    蘇慧雯(2002)。臺北市幼稚園後設評鑑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錦麗(1998)。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英文部分
    2004 California Rules of Court (2004). Retrieved Dec. 16, 2004, from http://www.courtinfo.ca.gov/rules/titlefive/title5-1-285.htm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valuators. (2004).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4, from http://www.eval.org/Guiding%20Principles.htm
    Early Childhood/Generalist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 (2003). Retrieved March 29, 2005, from http://www.nbpts.org/candidates/guide/whichcert/01EarlyChild2004.html
    http://red.www.nsf.org/Her/RED/EVAL/handbook/handbok.htm.
    Mertens, D. M. (1994). Training evaluators: Unique skills and knowledge. In J. W. altschuld & M. Engle(Eds.). The Preparation of professional evaluators: issues, perspectives, and programs. New Directions for Program Evaluation, 62, 17-27.
    NAEYC(2003). 2003 Standards at the Associate Degree Level. Retrieved April 10, 2005, from http://www.naeyc.org/faculty/pdf/2003.pdf
    NAEYC(2006). NAEYC Information for Validators. Retrieved Octobor 25, 2006, from http://www.naeyc.org/accreditation/validator.asp.
    OECD. (1999). Improving evaluation practices.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and background paper. Retrieved March 9 2005, from http://www.olis.oecd.org/olis/1999doc.nsf/LinkTo/PUMA-PAC(99)1
    Nevo, D. (1983).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 analy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1), 117-128.
    Patten, M. Q. (2000). Utilization-focused 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G. F. Madaus, & T. Kellaghan. (Eds.), Evaluation moaels: Viewpoint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2nd ed.)(pp. 425-438).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ayne, D. A. (1994). Designing educational project and program evaluations: A practical overview based on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Boston, MA:Kluwer Academic.
    Rossi, R. H., Freeman, H. E. & Lipsey, M. W. (1999).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6th ed.). London: Sage.
    Scriven, M. (1996). Types of evaluation and type of evaluators. Evaluation Practice, 17(2), 151-161.
    Stevens, D. F., Lawrenz, F., & Sharp, L. (1997). User-friendly handbook for project evaluation. Retrieved Dec. 16, 2004, from http://red.www.nsf.org/Her/RED/EVAL/handbook/handbook.htm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G.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 Nijhoff.
    W. K. Kellogg Foundation, (1998). Evaluation handbook. Retrieved March 9 2005, from http://www.wkkf.org/Pubs/Tools/Evaluation/Pub770.pdf
    Worthen, B. R. & Sander, J. R. (1973).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Worthen, B. R. (1999). Critical challenges confronting certification of evaluator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3), 533-55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