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振文
HUNG CHEN-WEN
論文名稱: 男女有別?―從《閨範》、《女範捷錄》看兩性之「女性觀念」異同
Males and females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 To find out similarties and differences of both sexes in feminine from〝Gui Fan〞and〝 Recorded in the female Fan Jie〞
指導教授: 曾美雲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9
中文關鍵詞: 女教女教文書《閨範》《女範捷錄》女性觀念
外文關鍵詞: female education, women textbooks, Gui Fan, Recorded in the female Fan Jie, feminine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文以呂坤《閨範》及劉氏《女範捷錄》為探討之文本分析及思辨,這兩本女教文書處於女教思想交替之際,藉以探討此二書作者與傳統禮教女性觀念之異同與特色。本文擬以五章節討論,除第一章緒論點出三個問題意識,其一是作者不同,才德觀是否有異﹖其二是明代女教,沿襲與創新﹖其三是性別意識,男女有別﹖第二章為傳統女教文書概說,始自從禮書、儒典探究女教的淵源,得知明代的女教文書受其影響甚大。第三章及第四章依次從呂坤《閨範》與劉氏《女範捷錄》之女性觀探究其婦德觀、女才觀、女色觀、權勢觀及情欲觀。最後一章則對《閨範》及《女範捷錄》女性觀之異同及特色,得知在婦德觀在女德上孝順父母、敬順舅姑、守貞死烈及友愛手足;在妻德上順從丈夫、相夫成業、守貞死節及敦厚親族;在母德上嚴母教子、慈愛家人;其他在忠心護主及仁智愛國等議題中存在相同觀念。在女才觀上,主要有女功及才藝兩部分,才藝更分為識鑒、辯通、智謀、勇武、軍事、文學及授業,得知二者針對女才有其鼓勵,更有其差異。在女色觀上,得知在色不妨德、夫妻對待,皆堅守傳統規範。最後在權勢觀及情欲觀上,亦堅守傳統規範,女子無權及無婚姻自由;雖呂坤在情欲觀上有一例異於劉氏但僅是特例而已。因此本文所獲得之結論如下:得知傳統禮教的女性觀念對女教有極大之影響,傳統之女教觀念由先秦至漢代奠定基礎,並影響著歷代之女教文書;在這種影響之下,作為研究女教文書之文本《閨範》及《女範捷錄》所呈現之女性觀念更與傳統女教觀念存在著大同小異。並總結出這兩本女教文書不同以往之共同特色如下:一、打破思維、女子自尊。二、毀傷療親、孝感動天。三、保家衛國、婦女有責。四、典範女性,世代相承。最後回歸男女有別的議題,因其男教、女教之不同,影響著二書的書寫意識,在二者的女性觀念上凸顯出來。

    關鍵詞:女教、女教文書、《閨範》、《女範捷錄》、女性觀念


    Males and females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 To find out similarties and differences of both sexes in feminine from〝Gui Fan〞and〝 Recorded in the female Fan Jie〞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Gui Fan" and "Recorded in the female Fan Jie" were used as to discuss the text analysis and speculation. These two women textbooks were appeared in the turn of thoughts of women education. By means of researching these two book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books an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of feminism and features were discussed.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 that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women propriety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female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emale education had a foundation by the the Pre-chin and the Han Dynasty, and also had an impact on ancient female education. Under this effect, the text as a research instrument of female education, the women concept an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woman education in "Gui Fan" and "Recorded in the female Fan Jie" exist similarities. And summed up these two women education books differ from those in the past as follows: Firstly , break the thinking , the female’s self-esteem. Secondly, self-sacrifice for parents , filial piety was moved by heaven. Thirdly, women are responsible for defending for the country. Fourthly, emulate female role model.

    keywords:female education,women textbooks,Gui Fan,Recorded in the female Fan Jie,feminin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8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近人研究 ……………………………………………14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研究方法 ……………………………………………23 第四節 研究取向與章節架構 ……………………………………………25 第二章 傳統女教文書概說 ……………………………………27 第一節 女教之源—禮書、儒典……………………………………………27 一、理論基礎-周易陰陽說 ……………………………………………28 二、禮書、儒典的女性觀念 ……………………………………………31 (一)定位與地位 ………………………………………………………33 (二)才性與成就 ………………………………………………………34 (三)對待與婚戀 ………………………………………………………35 (四)女教四行觀 ………………………………………………………37 第二節 明代以前的女教概況………………………………………………48 一、女教奠基期—漢代 ………………………………………………48 二、多元發展期—魏晉至宋元 …………………………………………49 第三節 繁盛發展期—明代 ………………………………………………51 一、官修女教文書 ……………………………………………………54 二、私修女教文書 …………………………………………………55 第三章 《閨範》之女性觀 ………………………………………59 第一節 婦德觀 ……………………………………………………………60 一、女德 …………………………………………………………………60 (一)孝順父母…………………………………………………………61 (二)敬順舅姑…………………………………………………………65 (三)守貞死烈…………………………………………………………67 (四)友愛手足…………………………………………………………70 二、妻德 …………………………………………………………………71 (一)順從丈夫…………………………………………………………71 (二)相夫成業…………………………………………………………72 (三)守貞死節…………………………………………………………72 (四)敦厚親族…………………………………………………………74 三、母德 …………………………………………………………………77 (一)嚴母教子…………………………………………………………77 (二)慈愛家人…………………………………………………………81 四、其他 ………………………………………………………………83 (一)忠心護主…………………………………………………………83 (二)仁智愛國…………………………………………………………83 第二節 女才觀 ……………………………………………………………85 一、女功 …………………………………………………………………85 二、女才 …………………………………………………………………86 (一)識鑒―洞燭機先,趨吉避凶 …………………………………… 86 (二)辯通―能言善辯,消除禍凶 …………………………………… 87 (三)智謀―膽識過人,為親報仇 …………………………………… 89 (四)勇武―替父從軍,殺賊救族 …………………………………… 90 (五)文學―經以傳世,文以言志………………………………………90 (六)授業―博學高才,傳道解惑………………………………………92 第三節 女色觀………………………………………………………………93 一、色不妨德 ……………………………………………………………93 二、夫妻對待 ……………………………………………………………95 第四節 權勢觀與情欲觀 …………………………………………………97 一、權勢觀 ……………………………………………………………97 二、情欲觀 …………………………………………………………99 第五節 呂坤《閨範》之女性人倫觀念……………………………………100 第四章 《女範捷錄》之女性觀 …………………………………107 第一節 婦德觀………………………………………………………………108 一、女德 …………………………………………………………………108 (一)孝順父母…………………………………………………………109 (二)敬順舅姑…………………………………………………………109 (三)守貞死烈…………………………………………………………110 (四)友愛手足…………………………………………………………110 二、妻德 …………………………………………………………………111 (一)順從丈夫 …………………………………………………………111 (二)相夫成業 …………………………………………………………112 (三)守貞死節 …………………………………………………………112 (四)敦厚親族 …………………………………………………………114 三、母德 …………………………………………………………………114 (一)嚴母教子 …………………………………………………………114 (二)慈愛家人 …………………………………………………………115 四、其他 …………………………………………………………………116 (一)忠心護主 …………………………………………………………116 (一)仁智愛國 …………………………………………………………116 第二節 女才觀 ……………………………………………………………118 一、女功 …………………………………………………………………118 二、女才 …………………………………………………………………120 (一)識鑒―洞燭機先,趨吉避凶 …………………………………… 120 (二)辯通―通情答辯,女不輸男 ……………………………………122 (三)智謀―足智多謀,助夫以成……………………………………… 123 (四)勇武―超越剛柔,擁護男眷……………………………………… 124 (五)軍事―軍事才略,服務男眷 ……………………………………125 (六)文學―經史傳世,文以言志 …………………………………… 126 (七)授業―女繼家學,開班授徒 …………………………………… 128 第三節 女色觀 ……………………………………………………………129 一、色不妨德 …………………………………………………………129 二、夫妻對待 …………………………………………………………130 第四節 權勢觀與情欲觀 …………………………………………………132 一、權勢觀 …………………………………………………………132 二、情欲觀 …………………………………………………………134 第五節 劉氏《女範捷錄》之女性人倫觀念 …………………………135 第五章 《閨範》與《女範捷錄》女性觀之異同及特色…………141 第一節 《閨範》與《女範捷錄》之同……………………………………141 一、婦德觀 ……………………………………………………………142 (一)女德 ……………………………………………………………142 1.孝順父母………………………………………………………… 143 2.敬順舅姑………………………………………………………… 143 3.守貞死烈………………………………………………………… 143 4.友愛手足………………………………………………………… 144 (二)妻德………………………………………………………………144 1.順從丈夫………………………………………………………… 144 2.相夫成業………………………………………………………… 145 3.守貞死節………………………………………………………… 146 4.敦厚親族………………………………………………………… 146 (三)母德 ……………………………………………………………147 1.嚴母教子………………………………………………………… 147 2.慈愛家人………………………………………………………… 148 (四)其他 ……………………………………………………………149 1.忠心護主 ……………………………………………………… 149 2.仁智愛國 ……………………………………………………… 149 二、女才觀 ……………………………………………………………150 (一)女功………………………………………………………………150 (二)女才………………………………………………………………151 三、女色觀 ……………………………………………………………153 (一)女色與自身………………………………………………………153 (二)女色與女德………………………………………………………154 四、權勢觀 ……………………………………………………………154 (一)女子與家庭………………………………………………………154 (二)女子與政治………………………………………………………155 第二節 《閨範》與《女範捷錄》之異 ………………………………156 一、婦德觀 ……………………………………………………………156 (一)傳統貞節觀不同…………………………………………………156 1.劉氏維護貞節 ………………………………………………… 156 2.呂坤批判貞節 ………………………………………………… 156 (二)孝行對象著重不同 ……………………………………………157 1.劉氏重婆媳之孝 ……………………………………………… 158 2.呂坤重閨女之孝 ……………………………………………… 158 三、情欲觀 …………………………………………………………159 (一)劉氏未及 ………………………………………………………159 (二)呂坤寬容 ………………………………………………………159 第三節 二書之共同特色 ……………………………………………160 一、打破思維、女子自尊 ……………………………………………161 二、毀傷療親、孝感動天 ……………………………………………161 三、保家衛國、婦女有責 ……………………………………………164 四、典範女性,世代相承 ……………………………………………165 結論…………………………………………………………………173 附錄 ……………………………………………………………177 附表一《女範捷錄》人物特質分析總表………………………………177 附表二《閨範》人物特質分析總表 ………………………………193 附表三《女範捷錄》與《閨範》之人物特質及出處比較表…………224 參考文獻……………………………………………………………225 表目錄 表1-1《閨範》與《女範捷錄》的文本比較 …………………………23 表1-2《閨範》與《女範捷錄》的版本比較 …………………………24 表2-1兩性傳統分工模式表…………………………………………… 38 表2-2明代的女教文書統計表………………………………………… 52 表5-1《閨範》人物特質分析統計表(可重複) ……………………167 表5-2《女範捷錄》人物特質分析統計表(可重複) ………………168 表5-3《閨範》典範女性之朝代分析統計表 …………………………169 表5-4《女範捷錄》典範女性之朝代分析統計表 ……………………170 表5-5呂坤與劉氏取材《列女傳》表格比較表……………………… 171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東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台北:新文豐,2001)。
    ﹝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
    ﹝漢﹞鄭元注﹝唐﹞賈公彦疏:《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
    ﹝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台北:新文豐,2001)。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台北:新文豐,2001)。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
    ﹝唐﹞元宗御注﹝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孝經注疏》,(台北:新文豐,2001)。
    ﹝魏﹞王弼注﹝晉﹞韓康伯注:《周易》,《四部叢刊初編》,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音義:《尚書》,《四部叢刊初編》,景烏程劉氏嘉業堂藏宋刊本。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周禮》,《四部叢刊初編》,景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明翻宋岳氏刊本。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纂圖互註禮記》,《四部叢刊初編》,景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
    《史記》,(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
    〔漢〕劉向撰;〔清〕梁端校注:《列女傳》,(台北,中華,1981)。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台北:鼎文,1986)。
    〔晉〕范甯集解〔唐〕陸德明音義《春秋穀梁傳》,《四部叢刊初編》,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建安余氏刊本。
    〔劉宋〕范曄撰;〔晉〕司馬彪補志;〔唐〕李賢等注;楊家駱主編:《後漢書》,(台北:鼎文,1981)。
    〔劉宋〕范曄撰;〔梁〕劉昭補志;〔唐〕李賢等注:《後漢書》,《武英殿二十四史》本。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晉書》,(台北:鼎文,1980)。
    〔北齊〕魏收撰;西魏書;〔清〕謝啟昆撰;楊家駱主編:《魏書》,(台北:鼎文,1980)。
    〔後晉〕劉昫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台北:鼎文,1981)。
    〔宋〕歐陽修、宋祈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台北:鼎文,1981)。
    〔宋〕歐陽修、〔宋〕徐無黨注;楊家駱主編:《新五代史》,(台北:鼎文,1980)。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宋史》,(台北:鼎文,1980)。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金史》,(台北:鼎文,1980)。
    〔明〕宋濂等撰;楊家駱主編:《元史》,(台北:鼎文,1981)。
    〔明〕解縉等撰:《古今列女傳》,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52冊。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台北:鼎文,1980)。
    〔清〕張廷玉:《明史》,(台北:新文豐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1975年)。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四部叢刊初編》中第50~51冊。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本書一七卷。
    〔漢〕班固撰:《白虎通德論》,《四部叢刊初編》本中第431~432冊,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元刊本。
    〔東漢〕班固:《白虎通義》,《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影印古籍 摛澡堂四庫全書薈要·子部·儒家類。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北齊〕顏之推撰:《顏氏家訓》,《四部叢刊初編》中第430冊。景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刊本。
    〔宋〕李昉等奉敕編:《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1975)。
    〔宋〕洪邁編:《夷監志》(涵芬樓藏版)。
    〔明〕解縉等撰:《古今列女傳》,《欽定四庫全書》。

    〔明〕呂坤撰,王國軒、王秀梅整理:《呂坤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明〕劉氏:《女範捷錄》,出自〔清〕沈朱坤:《繪圖女四書白話解》,(台北市:老古,2012年3月初版)。
    〔明〕王相箋注,鄭漢校《校訂女四書集注》,清光緒庚子年(1900)江陰寶文堂刻本。
    〔明〕鄭氏:《女教篇》,《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台北:鼎文,1976)卷3 ﹤閨媛總部.總論二﹥。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
    〔清〕陳夢雷著:《劉氏女範捷錄》,《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閨媛典第一卷閨媛總部第三九五冊,(台北:鼎文,1976年)。
    〔清〕陳弘謀編:《閨範》,《五種遺規‧教女遺規》卷中,(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4年)。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1978年)。
    杜正勝主編:《吾土與吾民:社會篇》,(台北:聯經,1982年)。
    王夢鷗:《禮記今註今釋》,(台北:台灣商務,1984)。
    蔡辰男發行:《中文百科大辭典》(台北:百科,1984年11月初版)。
    山崎純一:《教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研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年)。
    杜芳琴:《女性觀念的衍變》,(河南:河南人民,1988)。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1991年初版)。
    雷良波、陳陽鳳、熊賢軍:《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年)。
    王蒂源譯註:《女兒經.小學韻語》,(台北:漢威出版社,1993 年)。
    韓錫鐸:《中華蒙學集成》,(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張春生、林純業《中國的寡婦》,(台北:幼獅,1995年)。
    閻廣芬:《中國女子與女子教育》,(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
    曹大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6年)。
    張福清:《女誡—女性的枷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
    張樹棟、李秀領著:《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台北:南天,1996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1998年)。
    王玉波:《中國古代的家》,(台北:台灣商務,1998)。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1999年再版)。
    杜珣選編:《中國歷代婦女文學作品精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年
    2月第1版)。
    史習江:《中國古代的教育》,(台北:文津,2001年)。
    梁巧娜:《性別意識與女性形象》,(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周愚文、洪仁進:《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台北:師大書苑,2005年)。
    于東曄:《女性視域:西方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女性話語》,(北京: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2006)。
    秦漢唐:《歷代后妃宮闈傳奇》,(台北:廣達文化,2008年)。
    李建生:《中國歷代才女情緣傳奇(一)》,(台北:渤海堂,2008年)。
    李建生:《中國歷代才女情緣傳奇(二)》,(台北:渤海堂,2008年)。
    黃清泉注譯:《新譯列女傳》,(台北:三民,2008年)。
    毛文芳:《中國歷代才媛詩選》,(台北:台灣學生,2011年)。
    鄧小南、王政、游鑒明:《中國婦女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蔡石山:《明代的女人》,(北京:中華,2011年)。
    張濤、項永琴:《婚姻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李志生:《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二)期刊論文

    1.單篇論文

    鮑家麟:〈陰陽學說與婦女地位〉,《漢學研究》五卷二期,1987年。
    梅家玲:〈依違於婦德與才性之間—世說新語「賢媛篇」的女性風貌〉,《婦女
    與兩性學刊》第八期,1997年4月。
    王光宜:〈晚明的女教——從女子「無才便是德」談起〉,《歷史教育》創刊號
    ,1997年6月。
    劉巨才:〈中國古代社會性別制度及傳統婦德〉,《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5卷第4期,1998年10月。
    熊賢關:〈儒家傳統的婦女觀〉,《哲學雜誌》第二十四期,1998年5月。
    盧建榮:〈從男性書寫材料看三至七世紀女性的社會形象塑模〉,《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1998年6月》。
    劉靜貞:〈劉向《列女傳》的性別意識〉,《東吳歷史學報》第五期,1999年
    3月。
    蕭群忠:〈傳統女子孝道與孝行述論〉,《孔孟月刊》第39卷第6卷,2001年。
    曾美雲:〈自然與性別之間-魏晉玄學家女性觀試探〉,《語文學報》第十二期
    ,2005年。
    周愚文:﹤司馬光的家訓內涵及其對宋代家族教育的影響﹥,《師大學報教
    育類》五十卷第二期,2005年4月。
    陳豫貞:〈明代女教文書的小同大異—《閨範》與《女範捷錄》的性別意識研究〉
    ,《新北大史學》第四期,2006年10月。
    陳曉昀:〈呂坤《閨範.謝娥殺盜》與相關史料之分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16期,2008年12月。
    蔡昀倢、鄭玉卿:〈呂坤《閨範》女子教育觀述評〉,《初等教育學刊》
    第三十四期,2009年12月。
    楊雅琪:〈明代女教文書與三言二拍所反映的女子學識教育觀異同檢討〉,《人文
    與社會》學報第二卷第九期,2011年12月。
    石桂霞:〈《女範捷錄》之正面質素對當代中國女德建構的意義〉,《華北電立
    大學學報,2012年4月第2期》。

    2.學位論文

    王光宜:《明代女教文書研究》,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黃麗玲:《《女四書》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廖彩真:《明清婦女的社會生活——以《醒世姻緣傳》為中心》,中興大學歷史
    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5月。
    斐 培:《呂氏父子《小兒語》與養正教育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年。
    余恒森:《班昭研究—以《女誡》為中心》,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5月。
    蔡昀倢:《呂坤《閨範》女子教育觀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2008年。
    凌玉萱:《在訓誡與消遣之間-晚明女教插圖本書籍系列研究》,中央大學藝術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3月。
    史 娜:《中國古代《女四書》中的女子教育思想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08年5月。
    段曉娥:《正史列女傳傳主類型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5月。
    陳小香:《明代的知識女性》,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5月。
    李佳玲:《傳統女教文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6月。
    高麗娜:《明代守寡婦女生活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4月。
    郭阿男:《論正史烈女入傳標準的演變》,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5月。

    3.論文集及研討會

    鍾 年:〈中國傳統家庭的人生角色—以幾種女性角色為例〉,《中國家庭及其
    倫理研討會論文集》(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1998年4月。
    曾美雲:〈宗教與女教之間—明清女教文書「果報」觀念析論〉《2011年近現
    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五南,2013年4月出版)。

    三、網路資料

    1.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zh
    2.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 http://hanji.sinica.edu.tw/
    3.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