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麗珠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Emo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belongingness
指導教授: 謝傳崇博士
Chuan-Chung Hsieh, Ph.D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教師歸屬感
外文關鍵詞: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al trust, teachers’ belongingnes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校長的情緒勞務、組織信任是影響教師歸屬感高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的現況;探討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的相關情形及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對教師歸屬感的影響。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共發出800份問卷,回收率87.4%,有效樣本共562份。問卷回收後分別以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敘述統計、積差相關、逐步多元廻歸,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歸納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情緒勞務之現況為中高程度表現。
    二、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組織信任之現況為中高程度表現。
    三、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教師歸屬感之現況為中高程度表現。
    四、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情緒勞務與組織信任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
    五、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
    六、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情緒勞務與教師歸屬感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
    七、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情緒勞務以「表層情緒演出」、「深層情緒演出」、「情緒勞務規範」對整體教師歸屬感具有預測效果。
    八、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組織信任以「系統信任」、「主管信任」對整體教師歸屬感具有預測效果
    九、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能對教師歸屬感具有相互影響的關係,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透過組織信任影響教師歸屬感,組織信任具有完全中介效果。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幾點建議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國民小學校長、教師與未來相關研究作參考。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are the important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teacher’s belongingnes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ircumstances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belongingness. It further 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and impact among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belongingness.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rvey objects wer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across Taiwan area. The study issued a total of 800 questionnaires, with the return rate of 87.4%, among which there were 562 questionnaires vali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Pearson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state of play of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in Taiwan percept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reaches the high intermediate level.
    2. The state of play of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in Taiwan percept organizational trust reaches the high intermediate level.
    3. The state of play of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in Taiwan percept teacher’s belongingness reaches the high intermediate level.
    4.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5.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trust and teacher’s belongingness.
    6.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and teacher’s belongingness.
    7.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percept the surface emotional action, deep emotional acting and regulations of emotional displays in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are the predicators of the integral teacher’s belongingness.
    8.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percept the system trust and manager trust in organizational trust are the predicators of the integral teacher’s belongingness.
    9. It is mutually influential between the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to teacher’s belongingness. Organizational trust has the ful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rincipal’s emotional labor and teacher’s belongingnes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nd research staff engaged in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校長情緒勞務之意涵 13 第二節 組織信任之意涵 29 第三節 教師歸屬感之意涵 38 第四節 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關係之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9 第一節 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79 第二節 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之關係 96 第三節 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之預測力分析與討論 101 第四節 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之結構模式驗證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37 英文部分 143 附錄 147 附錄一 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之調查問卷(學者專家審查用) 147 附錄二 國民小學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調查問卷(專家審查意見彙整) 160 附錄三 國民小學校長校長情緒勞務、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調查問卷(正試問卷) 171

    丁捷(2008)。家長式領導與部屬效能:信任與不信任主管的中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彥斌(2006)。西方組織認同感理論綜述。思想戰線,32(6),1-6。
    方淑芬(2007)。臺北縣市高中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北市。
    方翌(2011)。組織信任、知識分享意願、組織學習與創造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志宏(2009)。面具之下:領隊人員情緒勞務之研究。銘傳大學,臺北市。
    田育昆(2007)。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田育昆(2007)。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7,33-76。
    江文慈(2009)。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歷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0(4),553-576。
    牟鍾福(2002)。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之影響(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宗祐(2003)。工作中的情緒勞動:概念發展、相關變項分析、心理歷程議題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吳宗祐(2008a)。主管威權領導與部屬的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信任的中介歷程與情緒智力的調節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30,3-63。
    吳宗祐(2008b)。由不當督導到情緒耗竭:部屬正義知覺與情緒勞動的中介效果。中華心理學刊,50(2),201-221。
    吳宗祐、鄭伯壎(2006)。工作投入、調節他人情緒能力與情緖勞動之交互作用對情緒耗竭的預測效果。中華心理學刊,48(1),69-87。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政達(2006)。歸屬感、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新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5)。情緒勞務。教育資料與研究,65,136。
    吳嘉澤(2006)。從教師的情緒勞務談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41,127-136。
    呂晶晶(200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量表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安明、謝傳崇(2003)。運用知識管理理論與策略以提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2),49-78。
    李宛蓉譯,(1998),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原著,誠信:社會德性與繁榮的創造,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昱憲(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郁文(1998)。團體動力學。臺北市:桂冠圖書。
    李莉(2010)。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班級歸屬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新民、陳密桃(2006)。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務因素結構及其對工作倦怠之影響,高雄師大學報,20,67-89。
    李新鄉(1993)。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北市。
    周昌柏、范熾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255-282。
    林尚平(2000)。組織情緒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8(3),427-447。
    林尚平、吳建明、湯大緯(2006)。情緒勞務者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改善負面情緒效應之配適研究。中華管理學報國際評論,9(3),1-42。
    林聖欽(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信任與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鉦棽、蕭淑月、何慧清(2005)。社會交換理論觀點下組織支持、組織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信任與關係為分析切入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77-110。
    林蔚芳(2006)。從情緒勞務的觀點談教師的人際情緒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50,25-37。
    邱欣怡(2008)。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以工作投入、社會支持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侯嘉萍(201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胡台強(2009)。以理性行為理論探討組織信任及組織文化對知識分享意願與行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范熾文(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19(2),1-22。
    孫秀惠(2005)。專訪彼得.杜拉克談信任。商業周刊,921。
    孫真紀(2008)。國民小學組織信任現況與差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吳勁甫(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3),141-172。
    張乃文(2005)。臺北縣國小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新北市。
    張乃文(2009)。教師情緒素養建立之研究:情緒勞務負荷的觀點。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3(1),75-98
    張文華(2000)。基層行政人員組織信任之研究-以台北市區公所為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北市。
    張國祥(2010)。澳門在PISA 2003 數學養測計劃中學校歸屬怠相關議題之詳盡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94-116。
    張瑛儒(2009)。學校教師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戚瑋君(2009)。基隆市國中生班級同儕歸屬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許道然(2001a)。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道然(2001b)。組織信任之研究:一個整合性觀點。空大行政學報,11,253-285。
    陳盈智(2005)。學校組織信任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陳寅清(2007)。國民小學兼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與學校組織信任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游宗憲(2006)。淺談組織信任對人力資源管理之影響。T&D飛訊,50,1-15。
    游韻靜(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焦儀凡(2012)。國小組織文化與教師情緒勞務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溫金豐、林裘緒、錢書華(2011)。轉換型領導與組織認同:領導者組織典範性知覺的調節效果。臺大管理論叢,21(2),265-286。
    溫儀詩(2007)。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歸屬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葉怡玉(1998)。組織信任的初探:認知取向(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潘政宇(2013)。新北市國小教師角色認同與情緒勞務之相關研究-以工作投入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春錦(2006)。淺談阿德勒學派。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
    劉若蘭(2007)。多元背景技職新生課業準備、歸屬感與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長庚科技學刊,7,159-176。
    蔡秀涓(2006)。虛幻或實存?組織信任概念與影響原因回顧暨展望。公共行政學報,21,163-178。
    蔡進雄(2009)。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之研究-專業、情緒與靈性的觀點。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蔣佳良(2006)。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情緒勞務與學校組織文化及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臺北市。
    鄭仁偉、林秀霞、郭智輝(2006)。信任與部屬知識分享行為研究。T&D飛訊,41,1-17。
    鄭仁偉、黎士群(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2),69-93。
    鄭嘉琪(2007)。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工作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賴沛如(2010)。以結構方程式分析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行為、教師學校組織信任與教師歸屬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賴英娟、巫博瀚、張盈霏(2008)。教師情緒勞務的概念分析與理論應用。教育與發展。25(4),123-130。
    賴慧芬(2010)。國民小學兼行政人員情緒勞務、知覺組織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傳崇(2011)。校長情緒勞務理念、研究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顏大凱(2008)。國民中學教師情緒勞務負荷、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國樑、李昱憲(2008)。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內涵與相關研究分析及其對國民小學行政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7,1-37。
    魏麗敏、洪福源(2006)。師生衝突與教師情緒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50,52-58。
    Ashforth, B. E., & Humphrey, R. H. (1993).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1), 88-115.
    Bachmann, R. (2003). Trust and power as means of coordinat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A conceptual framwork. In Nooteboom B & Six F. (eds.), The Trust Process in Organizations: Emprical Studies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the Process of Trust Development,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Barney, J. B., & Hanson, M. H. (1994). Trustworthines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 175-190.
    Booker, K. C. (2004). Exploring school belong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 Pro 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48(5), 1-7.
    Carnevale, D. G. (1995). Trustworthy Govern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Chu, K. H. (2002).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labor on employee work outcomes. (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Blacksburg,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Blacksburg, Virginia.
    Dabney, M. S. J. (2008). Show me that you care: The presence of relational trush between a principal and teachers in an urban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Ohio State, Columbus.
    Goleman, D.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Davis, J. H., Mayer, R. C., & Schoorman, F. D. (1995). An integratio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 29-61.
    Diamantopoulo, Adamantions & Judy, A. Siguaw. (2000). Introducing LISREL:A Guide for the Uninitiat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Fukuyama, F. (1995). Trust: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NY: Free Press.
    Gallagher, S. L. (1996). Adolescents' perceived sense of belonging. Master's Thesis. 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 Hays.
    Goodenow, C. & Grady, K. E. (1993). 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friends' values to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urb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62, 60-71.
    Graen, G. B. (1976). Role making processes with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In: M. 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 1201-1245). Chicago: Rand-McNally.
    Grandey, A. 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1), 95-110.
    Grandey, A. A. (2002).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0, 17-39.
    Greenberg, J. (1999). Manag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Hagerty, B. M., R. A., Coyne, J. C., & Early, M. R. (1996).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ndicators of social and psychol ogical functioning.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5(4), 235-244.
    Hochschild, A. R. (1983). The managed heart. Berkely, CA: University of Califirnia Press.
    Hochschild, A. R. (1993). Preface. In S. Fineman (Ed.), Emoion in
    organizations , 36-57. London: Sage.
    Tsang K.K. (2011). Emotional labor of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SSN: 2141-5161) Vol, 2(8) 1312-1316.
    Mann, S. (1999). Emotion at work: To what extent are we expressing,
    suppressing or faking it?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8, 347-369.
    Mayer, R. C., Davis, J. H. & Schoorman, F. D. (1995).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1. 20, No. 3, 709-734.
    Morris, J. A., & Feldman, D. C. (1996).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4), 986-1010.
    Nyhan, R. C. (2000). Changing the paradigm: Trust and its role in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30(1), 87-109.
    Paul A. Bourne (2010). Public confidence in organizations. Current Research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3), 155-173.
    Price, H. (2001). Emotional labour in the classroom: A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15(2). 161-180.
    Rousseau, D. M., Sitkin, S. B., Burt, R. S., & Camerer, C. (1998). Not so different after all: A cross-discipline view of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3), 393-404.
    Schaubroeck, J., & Jones, J. R. (2000). Antecedents of work place emotional labor dimensions and moderators of their effects on physical symptom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1, 163-18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