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家弘 LIN, CHIA-HUNG |
---|---|
論文名稱: |
以感覺統合運動遊戲提升發展遲緩幼兒粗大動作品質之研究 A Study of Sensory Integration Exercise in Improving Gross Motor Quality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
指導教授: |
曹亞倫
TSAO, YA-LAN |
口試委員: |
蔡宜雯
TSAI, YI-WEN 丘嘉慧 CHIU, CHIA-HU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1 |
中文關鍵詞: | 感覺統合 、幼兒運動遊戲 、發展遲緩幼兒 、粗大動作技能 、適應性反應 、動作計畫 |
外文關鍵詞: | sensory integration, children’s exercise and game,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gross motor skills, adaptive response, motor plann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感覺統合運動遊戲提升發展遲緩幼兒粗大動作品質之研究。研究目的有二,其一為探討感覺統合運動遊戲對發展遲緩幼兒粗大動作品質影響。其二為探討感覺統合運動遊戲對發展遲緩幼兒適應性反應的正向改變。研究者以兩位四歲五個月之異卵雙胞胎發展遲緩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研究。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於幼兒園每日例行性活動中實施感覺統合運動遊戲,歷時12週,並以「學前兒童粗大動作品質量表」評量研究對象粗大動作表現的前測、後測成績,同時蒐集觀察記錄、教學省思記錄,以及研究參與者訪談記錄等資料進行分析,以瞭解實施感覺統合運動遊戲對提升發展遲緩幼兒粗大動作品質成效。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感覺統合運動遊戲能有效提升發展遲緩幼兒粗大動作品質。
(一)位移能力提升的項目有單腳連續跳、滑步側移、跨步跳等。
(二)物品傳接能力的提升項目有雙手接球、原地拍球。
(三)平衡能力提升的項目有單腳站、走直線。
二、感覺統合運動遊戲對發展遲緩幼兒適應性反應之動作計畫與專注力有正向改變。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nsory integration exercis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gross motor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Two research purposes were emphasized as on exploring th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gross motor through the sensory integration exercise, and explor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hanges of adaptive response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t one time.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two fraternal twin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ged four years and five months. During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applied the self-editing sensory integration exercise plans within the daily routine activities in the kindergarten for 12 weeks, and the Preschoolers Gross Motor Quality Scale, PGMQS was also adopted on both pre- and post-test for collecting the quantitative data. Yet the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teach reflection records.
The research finds were illustrating that the not only the sensory integration exercis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gross motor, but also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adaptive responses of the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At last,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參考文獻
中文
王怡心、林彥伶(2014)。教保服務人員實施30分鐘大肌肉活動教學
行為之個案分析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3,53-72。
王駿濠、張哲千、梁衍明、邱文聲、洪蘭、曾志朗、阮啟弘(2012)。
運動對孩童認知功能及學業表現的影響: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
科學研究期刊,57(2),65-94。
台大醫院精神部職能治療室職能動力小組(2003)。揭開感覺統合神
秘的面紗。健康世界,205,6-10。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2017)。
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2012)。
任彥懷(2013)。感覺統合教學方案介入學前融合班感覺統合失調幼
兒之探討。環球科技人文學刊,17,61-72。
任彥懷、李介至、李靜曄、倪震亞、蔡淑桂、陳鳳卿、宣崇惠(2010)。
感覺統合遊戲與兒童學習。臺中市:華格那。
汪宜霈(2009)。感覺統合。臺北市:五南。
汪宜霈、王志中、蔡獻裕(2003)。感覺統合與知覺動作訓練對發展
遲緩兒童療效之比較。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1,29-44。
吳東昇(2001)。感覺統合指導手冊。臺北市:宏欣文化。
吳啟通、黃永寬(2009)。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設計原則與應用實例。
幼兒運動遊戲年刊,4,67-78。
李國治(2008)。感覺統合失調兒童參與運動遊戲之效益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2004)。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02)。
金幼婷、卓妙如(2003)。發展遲緩之概念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1(1),57-64。
周佳慧、林晉榮、肖咏梅(2005)。幼兒運動遊戲教師教學角色之初
探。幼兒運動遊戲年刊,1,33-42。
林巾凱、曾人和、林千琳、張瑋蒨(2012)。學齡前兒童前庭本體感
覺統合活動在動作療效之研究。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0(2),
198-219。
林杏蓉(2012)。特教班感覺統合運動遊戲課程之設計與實施。幼
兒運動遊戲年刊,7,35-50。
林志謙、謝潄石(2016)。運動與兒童認知功能之關係:文獻回顧與
展望。文化體育學刊,23,21-24。
林晉榮(2004)。從動作發展看幼兒運動遊戲設計。學校體育,
80,49-58。
林晉榮、黃永寬、姚妮君(2007)。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群性發展之
探討。幼兒運動遊戲年刊,2,23-29。
林錦宏(2006)。遊戲活動介入對增進發展遲緩幼兒粗大動作能力成
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尚憶薇(2008)。透過動作教育課程提昇學齡前兒童感覺統合功能發
展。學校體育,105,68-72
洪潔萍、李麗晶(2011)。幼兒身體活動遊戲課程在教學之運用。
大專體育,114,26-32。
洪藝純(2012)。「感覺統合」在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之介入成效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洪藝純、林巾凱(2014)。感覺統合治療在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之介
入成效。職能治療學會雜誌,32(1),94-129。
孫叔華(2007)。幼兒遊戲對操作性動作技能影響之行動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孫曉玲(2010)。學前粗大動作品質量表與粗動作發展測驗-第二版
同時效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
統。
曹純瓊、蔡人傑、蘇嫻、洪書嫻、劉欣瑩、敖馨勻(譯)(2008)。J.
C. Brack著。幼兒感覺統合活動設計(Learn to Move, Move to Learn:
Sensorimotor Early Childhood Activity Themes)。臺北市:華騰。
陳怡君(2012)。幼兒體能遊戲課程提升幼兒運動能力之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若蘭(2010)。體能遊戲課程對幼兒操作性動作發展之效果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俊湰(2009)。感覺統合活動與應用(第二版)。新北市:群英。
蔡美華(2003)。行動研究法。臺北市:學富。
郭志輝(2009)。感覺運動指導對促進幼兒期感覺統合力的重要性。
幼兒運動遊戲年刊,4,2-22。
郭逸玲、卓妙如(2004)。發展遲緩兒早期療育之概念與模式。身心
障礙研究季刊,2(2),68-76。
張玉蘶(2006)。遊戲活動介入對發展遲緩幼兒精細動作之學習影響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張傑雄(2012)。運動遊戲課程對四歲幼兒穩定性動作技能發展影響
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張鳳菊、黃永寬、黃士怡(2010)。幼兒運動遊戲對幼兒教育價值。
幼兒教育年刊,21,31-43。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黃永寬(2013)。幼稚園實施幼兒運動遊戲課程調查研究。幼兒運
動研習年刊,8,4-42。
黃永寬(2009)。幼兒運動遊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
黃永寬(2012)。運動遊戲玩出幼兒創造力。幼兒運動遊戲年刊,
6,3-11。
黃永寬、王冠臻(2012)。幼兒運動遊戲活動引導思考的方法。幼
兒運動遊戲年刊,7,58-68。
黃國明(2003)。體操運動的前庭刺激課程對幼兒肢體協調能力的
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棟樑(2008)。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之影響探討。幼兒運動遊戲
年刊,3,85-92。
閔宇凡(2011)。學前融合教室感覺處理策略介入之成效(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2017)。簡易兒童發展量表。取自
http://www.sw.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767
曾沈連魁(2010)。幼稚園幼兒體能專家教師教學評量行為之研究。
臺灣體育學術研究,49,115-130
曾沈連魁(2011)。幼稚園幼兒運能專家教師教學計畫行為。大專
體育學刊,13(4),379-387。
曾沈連魁(2013)。成功的幼兒體能教學觀點與技巧。中正體育季
刊,3,11-18。
傅秀媚、陳英豪、馮瑜婷、田凱倩、郭春在、劉佳蕙、…楊美華
(2014)。特殊幼兒教育(第三版)。臺中市:華格那。
傅建益(2012)。幼兒園教師對幼兒體能遊戲教學態度初探-以花蓮
縣南區為例。幼兒教育年刊,23,133-149。
黎俊彥、林威秀(2003)。身體姿勢的平衡控制機轉。中華體育季
刊,17(2),66-72。dio:10.6223/qcpe.1702.200306.2009。
蔡幸真(2010)。動作教育課程對幼兒移動性動作發展之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鄭月娥(2016)。幼兒園大肌肉活動課程設計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賴嬌娥(2011)。感覺運動遊戲對幼兒心肺功能與注意力影響之研
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蕭雅尤、謝昌成(2012)。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27(3),86-91。doi:10.6965/FMPMC.201203.0086。
羅鈞令、黃恢濤(2010)。感覺統合聽看聽。親子天下雜誌,957,
28-32。
西文
Ayres, A. J. (2005).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CA: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Dawson, P. & Guare, R. (2004). Executive skill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practical guide to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London, NY: The Guilford Press.
Hui-Tzu, W. J. (2004). A study on gross motor skills of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19(1), 32-43. doi:10.1080/02568540409595052
Gallahue, D. L. (2003).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 (4th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Jones, B. & Robinson, T. (1973). Sensory integration in normal and retarded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9(2), 178-182.
Murata, N. M., & Tan, C. A. (2009). Collaborative teaching of motor skills for preschooler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6(6), 483-489.
Sober, S. J. & Sabes, P. N. (2005). Flexible strategies for sensory integration during motor
planning. Nature eurosience, 8(4), 490-497. doi:10.1038/nn1427.
Salami, F., Ashayeri, H., Estaki, M., Farzad, & Entezar, R.K. (2017). Stud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Based o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Child centered
on the symptoms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10(4), 70-77.
Shemy, S.A.E., & Mohamed, N.E. (2017). Effect of sensory integration on motor performance and
balance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apies &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6(1), 1-9.
Zachopoulou, E., Trevlas, E., & Konstadinidou, E. (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to promote children’s creativity in the early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14(3), 279-294.